要想孩子考高分,家長在家盡量少提「分數」兩個字

作者:毛志傑(家庭教育很簡單)

自從孩子上了初中,每周都會帶回一張成績表。這個表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周考試成績」,另一部分是「綜合成績」。

有意思的是,周考試成績只顯示前10名學生的分數,不在前10名之內的,老師會單獨在下面寫出這個學生自己的成績。其實,老師是不鼓勵成績排名的,之所以只列前10名的成績,估計也是滿足家長們強烈的好奇心吧。

而「綜合成績」則包含了打掃衛生、休息、學習狀態、在校生活等等十多個項目,學習成績只佔很小的比例。單單看這個綜合成績表就能看出老師的良苦用心:希望通過細緻的工作引導孩子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注重考試成績。同樣,對於排名靠後的同學,也不會顯示在統一發放的表格中。

這種即滿足家長好奇心又照顧到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也給我們的家庭教育提了個醒。

其實,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學校注重成績分數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沒有好的成績學生就無法考好的學校。

所以,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就應盡量避免給孩子過多「分數」上的壓力,而是要側重於孩子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而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

更何況,即使在升學的重壓下,仍有一些教育模式靈活的學校已經屏棄了「唯分數論」的教育觀點,嘗試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為家長就更應該在這方面多努力了。

每當我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一些科學家從事著自己喜愛的工作,就十分嚮往。看著研究者們無論是在野外、河流、山谷,還是雪地等惡劣的條件下仍能保持著對工作的無限興趣,就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

在「興趣」的驅動下,可以激發出人們最大的工作熱情。對於學習,同樣如此。

如果說在現行教育模式下,「分數」作為重心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現實,那麼,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就有更大的話語權。因此,作為家長千萬不能「捨本逐末」地給孩子太多「分數」上的壓力。而應該更多地關注孩子在學習興趣、習慣等方面的提高和培養,這才是學習的基礎和根本,使「分數」成為興趣培養、素質提高中「順帶」的附屬品,而不是主角。

我在孩子帶回的「周考試成績表」中看到,孩子第一周的考試成績是第三名,第二周的考試成績是第9名。我簡單和第一名對比了一下告訴他:「考得不錯,總成績和第一名就差9分!」

看著他由緊張到舒緩的表情,我知道自己的教育目的達到了。

推薦閱讀:

一個帶娃主婦的25+N歲生日
如果有一種遺傳概率很高,發病很嚴重,但又不致命的疾病,你還會要孩子嗎?
用#宜家包裝紙盒#做一條「諾亞方舟」

TAG:家庭教育 | 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