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金融的核心驅動力

文|鮑捷 本文發佈於2016年8月18日

從智能停車說起

在談金融創新前,我想先說說我最近去成都,從一家做智能停車的企業了解到人工智慧對這個產業帶來的變化。金融和停車,雖然看起來不相關,但創新的邏輯可能有些共通的地方。

傳統的停車狀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一個傳統的大型停車場,通常是在入口處坐一個人,開車進去給你一張票,出來的時候,你再給他錢。這樣的事情已經做了很多年了,裡面有什麼問題呢?至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停車場利用率都不高,有車子想停沒地方停,有的停車場有位置別的人不知道。第二個是監守自盜,很多停車場的業務人員,錢沒有上交上去,或者把自己的親朋好友放進去了不收錢。

新的智能停車場

那麼新的智能停車場又有怎樣的改變呢?新型智能停車場在停車樁後安裝攝像頭,車子進入時進行車牌識別,車子出去時再次車牌識別,在整個過程中不需要跟任何人對話,連支付都不需要,因為已經綁定了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

人工智慧技術在兩個層次上對停車這個行業的革新提供了核心推動力:

第一層次:機器取代人力,降低成本。讓原來無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得以成立。

智能停車場不再需要人力。傳統停車場收費是低水平的勞動,應該用機器而非人力來做,機器取代了人力就降低了成本。對於一些有車子找不到位置、有位置找不到車子的問題,現在可以放在網上處理,讓停車場之間進行資源的調度,把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上來。同樣的,在晚上的時候對於一些大型的商城,可以把它的空餘的車位賣給附近的居民。這是傳統的停車場做不到的。

第二層次:用軟體規範行為,標準化、透明化、平台化。

有一句話叫軟體顛覆世界。之所以軟體能夠爆發出這麼大的力量,是因為軟體定義了一種行為,它把以前分布在線下的很難監管、很難規範的行為,平台化、標準化、透明化。這樣一來,就使得原來那些隱藏在下面的交易行為、摩擦,都透明化了。上了這個系統之後的一個直接的好處就是,停車場平均提升了至少40%的收益,這對於停車場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價值,而這也恰恰就是平台化的應用價值。

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停車這個行業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覺得類似的邏輯,在金融里也是成立的。技術也可以在這兩個層面解決金融界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個投行副總裁的抱怨——大多數時間,我只是個行政

投資人雖然看起來是高大上的職業,但是有個投行副總裁說我一點都不想做這件事情,因為大多數時間我覺得只是一個行政而已,每天做的工作就是寫報告,然後拷貝數據。任何一個正常智商的人,只要在這個位置上都能幹。這種工作,可以稱為腦力體力勞動,並不是真正的有創造性的工作,應該讓機器來做的。

一個投資經理的自救

一位從技術轉過來的投資人也遇到以上的問題,並且在努力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例如他們接到一個幫客戶找殼的業務,需要在新三板上面看7000家公司,一開始就是用一些傳統數據終端看這些公司的特別的一些方面。要用傳統數據終端做這件事情的話,每家公司要花10分鐘時間,要把7000家公司看下來,耗費的時間太多了,人不可能完成。為了做這件事情,這位投資經理寫了一個小軟體,用Access將看一家公司的時間減少到10秒鐘。這樣機器取代了人力,使得原來不能做成生意的東西變成了生意。

金融技術

顯然,不是每一個投資經理都有能力自己編程解決問題。金融技術(Fintech)產業因而興起,提供了更加專業、普適的解決方案。歐美Fintech 公司主要有如下幾類:數字和移動支付、資本市場和投資、金融平台、銀行和公司金融、金融大數據、眾籌和P2P、個人金融、區塊鏈、比特幣等。不過不管是在國外的市場,還是國內的市場,對於投資研究這一塊,特別是股權投資研究,服務上還是很不充分的。大多數的服務停留在數據層面上面,在分析層面上面工作做的非常不充分。我們的思考就是怎麼在智能的金融數據分析、投資研究的層面上做一些工作。

技術在三個層面上的推動

在具體看人工智慧技術和金融的結合之前,我們可以先分析一下整個金融技術的發展有哪些共性。技術對金融的驅動雖然在每個市場區段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但共性是都能找到一個發力點,傳統的業務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從而比傳統業務做得更好。這些作用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講。

技術層面: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移動化

第一個層面是在技術層面上的標準化、自動化、智能化和移動化。很多傳統的金融服務是非標準的服務,要為每一個客戶提供一套方案,或者進行定製化服務。這樣的人力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說像傳統的買賣股票的代理,他跟客戶打電話忽悠客戶。還有傳統的券商,從政府或者公司那裡拿到股權或者債權之後,賣給下一家,整個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一個非標業務。但是即使在這樣複雜的非標業務裡面,也是有可以標準化的部分的。

傳統互聯網券商基本服務比如說撮合的工作就是難以標準化的,所以並不適合機器做。可以做的標準化的那部分,有交易這一塊,可以通過標準化極大的降低成本。再比如小額信貸,幾百塊錢的信貸,再找一個信貸人去批的話,成本效益比是不合算的。只有把信貸模型標準化之後,小額信貸的生意才能成立。因為小額信貸的成本大概要30%,如果不能把成本狠狠地壓下去,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做下去,必須要用機器,人是做不到的。這就是標準化的價值。

自動化和智能化,大家以前都接觸過。就移動化而言,包括銀行的第三代互聯網銀行、手機的銀行,還有中國的整個移動支付,直接跳過信用卡時代進入了移動支付時代。但是整個金融還有很多事情沒有移動化,比如說投資研究這一塊,大家還是要用萬得,choice。在很多需要移動化的場合下面,可能大家就沒有辦法做投資研究這件事情,所以服務還是不充分的。這是技術層面的推動。

業務層面:低門檻、低成本、低延遲、大平台

技術層面往下走,就到了業務層面。我們降低了成本之後,可以做哪些事情?首先我們降低了門檻。以前一些因為無法降低成本而服務不到的客戶,現在因為降低了成本,可以擴大服務範圍,降低門檻。然後就是低延遲,以前是用人做決策的,人做決策很慢,開會還會打瞌睡,所以用了機器之後就可以提高速度。比如小額信貸,以前要幾天的時間,甚至幾個星期的時間,現在可能幾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做出決定。

平台層面:擴大交易範圍、提高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

現在最火的就是基金銷售,像天天基金網、好買網,他們把大量的各種市場資源放在一個平台上來運作。保險的基金也是一樣的。所以把各種資源放在一個平台上來,讓各種交易的主體相互發現之後,就可以讓交易更好的被保證。

我們有了平台之後,第一是擴大了交易的範圍,讓更多的人參與這件事情;第二是提高了交易的速度;第三是降低了交易的成本,這就是市場平台化的價值。從某個角度來說,新三板的邏輯之所以成立,也就是這三點。新三板取代的是VC市場,VC在有新三板之前是一個沒有平台的事情,全中國幾百家的VC在獨立做事情,各種交易主體之間沒有辦法相互發現,所以國家就辦了一個大的平台,讓所有的交易主體可以在一個平台上來運作,從而擴大了交易的範圍、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技術核心驅動力在金融領域的體現總結

我們看第一個層面就是機器取代人力降低成本,讓無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可以成立。這在金融領域裡面也是成立的。幾百元的小額貸款現在是可以成立的,全市場掃描併購標的的發現,現在也可以成立,如果沒有技術做不到。股轉系統之前用30個人審核7000家公司的年報和半年報,我昨天看到的股轉系統剛剛上線的一個系統,做了大數據監管,以前用人工看的年報裡面的疏漏,現在可以用機器部分取代了。肯定不是所有的步驟機器都能取代,比如說寫作問題機器可能糾正不了,但各種財務指標的問題,前期數據、當期數據不一致的問題,這都可以用機器來檢查。

第二個層面是用軟體來規範行為,使其標準化、平台化、透明化。最近有一些公司推出了督導的軟體,同時還有一些公司在做盡調的標準化,這些東西一些券商內部已經在開始用了。這樣就可以把以前非常混亂的信息管理的模式給規範起來。比如說有的投資公司, GP跟LP之間相互想知道一件事情哪兩個人在干,還是在用微信群管這個事情。這樣就有兩個問題,一方面是信息過載,另一方面是信息無法到達它應該到達的哪個地方去;這是缺少平台的問題。軟體可以解決以上遇到的一些問題:督導、盡調標準化;投資邏輯重用、案例重用;GP、LP服務軟體化、自動化;項目、人脈平台化共享,等等。

技術對投行的價值

在投行的市場上面,人工智慧起到了什麼樣具體作用?首先要想清楚,不是從技術角度考慮問題,而是從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為什麼投行裡面需要這樣的新技術?在用新技術的過程中,哪些人的利益受損?哪些人的利益得到了保證?哪些人的利益最大化?

可能要有投行的組織結構看起。賣方群組就是要跟政府的公司的高管去談;買方群組就是要找到客戶,在這裡面怎麼進行資產的定價,怎麼進行精準的買方獲取和賣方獲取,風險評估、價值評估,這都是技術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比如說在美國的投行裡面,光是估值這一塊就有上百人做,用上了技術之後,有沒有可能把人力成本降下去?這是非常可能的。核心保障群組像督導、交易、研究,這一塊技術最有可能先突破的。還有研究這一塊,投前研究、投後的研究、交易的風控、交易的量化上面,技術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已經是被互聯網投資證明的。普通保障群組,像PDF一致性的檢查、報告自動化,這都是技術可以做到的。

各個群組業務部門只是提高了效率。在最高層面上,才能夠把第二個價值(平台化)充分體現出來。平台化運作之後,不再依賴於具體的人脈、經驗做交易,可以保證組織良性成長。就像停車軟體一樣,運用停車軟體可以提高收益,減少了監守自盜。在金融機構里,技術並不是要解決監守自盜的問題,而是說各種信息、知識的摩擦可以被消弱。投資,特別是投行之所以能夠成立,就是因為它可以利用信息不對稱謀利。但是如果系統內部本身製造出信息不對稱,那是對這個系統是非常不好的。有了新技術,從內部打破組織內部的信息不對稱,才有可能讓這個組織更好地成長起來。我認為如果互聯網投行,之所以技術能夠驅動它成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邏輯。

具體這塊請參考前文《什麼是互聯網投行?》

文因互聯的服務架構

最後簡單提一下我們做的一些初步工作。文因互聯目前階段的定位是在投資研究這件事情上面,目前主要集中在新三板上面,往後走有可能涉及到其他的投資區段。基本上分成五個層次做工作。1)最底層是收集數據。2)下一步是圖譜化,從非結構化數據裡面提取結構化數據,或者已經有了結構化數據,提升它的質量,讓它更加結構化,構造一個知識圖譜。3)在圖譜上面是各種深度的分析,除了140個官方行業,至少1000個非官方行業,哪個行業有什麼樣的公司,什麼公司和什麼公司對標,等等,做深度的分析。除此之外還有上下游企業的分析,主要的貨供應給誰,都在什麼行業裡面。4)再往上就是具體的呈現形式,有搜索系統、快報、數據終端、信息披露的搜索引擎。這是通用的應用工具。5)再上面是場景的解決方案。我們在跟一些券商進行合作,有一些督導的業務、併購的業務,還有一些PE進行合作,主要是投前的行業研究和投後跟蹤的工作。

這些都還是很初步的工作,不管是文因互聯,或者是在整個智能金融現在發展階段上面,大家都還在探索。不管從技術還是從商業上,這件事情是不是成立,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但是我覺得大方嚮應該是很清楚的:我們人不應該去做那些腦力體力勞動,這些東西應該是機器來做。人應該做有創造性的工作。

推薦閱讀:

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勝率非常高的交易策略,該如何讓領導認可?
30天暴漲6倍!迅雷股價爆發竟靠「比特幣」!?
敲黑板、劃重點,妞的定期小總結
餘額寶是龐氏騙局嗎?

TAG:人工智能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