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問孩子的這幾句話真的不對!趕快改
作者:毛志傑(家庭教育很簡單)
「作業完成沒?」、「這次考得咋樣?」、「老師講的能聽懂嗎?」「今天上的啥課?」
相信決大多數家長都這麼問過孩子,估計孩子聽到這些話的第一反應就是「頭疼+麻木」。
不好意思,這些話也是我問孩子時的口頭禪。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別人的家長」問孩子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的所問的問題「存在很大問題」。
這位家長是這麼問孩子的: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簡簡單單的幾個問題就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了家庭教育,的確是高!
為了表述方便,我們姑且將文章開頭的「咱自己」問的問題稱為「A方式」,將「別人的家長」的問的問題稱為「B方式」。
這兩種提問方式其實就決定了孩子不同的思維和行為的方向。
凡是採用「A方式」的,孩子回答問題時的心情鐵定是沉重的,壓力大了,要麼「沉默是金」,偶爾撒個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這也別怪孩子,誰讓家長你整天搞這些高壓政策了。如果換位思考下,家長也會這麼做的。
而從「B方式」中,家長即了解了孩子思想動態、學到了什麼,又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傳遞了家長的關心,最重要的是「不讓孩子感到煩」。
當然,我並不是說家長們懶省事兒地將「B方式」照搬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就行,而是要通過這個例子用心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提問方式」。畢竟,每個孩子的個性、習慣都不相同。
其實,這兩種方式想要達到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表達方式的區別。一個是「直來直去」,一個是「迂迴戰術」罷了。
這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很多孩子都愛「吃軟不吃硬」這口兒。
這也給我們日常家庭教育提了個醒:凡事不要針尖對麥芒,對孩子的教育盡量要「順毛捋」,鼓勵為主、增強孩子自信心,才能激發出孩子內在的潛力和主動學習的願望。
推薦閱讀:
※5歲多小孩對家人生病表現出漠不關心,家庭教育錯在哪?
※家長應該怎樣對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侵犯行為?
※要求孩子努力成為學霸,這種要求過分嗎?
※合理的懲罰才有效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