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部22相應47經/認為經里的「五根的下生「是什麼意思?
SN.22.47
像這樣,這種認為與他的『我是』[之觀念]是不離的,又,比丘們!當『我是』[之觀念]不離時,則有五根的下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比丘們!有意,有法,有無明界。「五根的下生「是什麼意思?這兩段話在說什麼?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
在佛陀教法中,正見就是通過如實智見得出」五蘊非我「的結論;除了正見外,都是邪見,而一切的邪見,都必然與「我」有關,是各種各樣的「我見」。也就是說,一個人不持有我見就必然持有正見,不持有正見就必然持有形形色色的我見,或五取蘊之一有我、是我、異我,或五取蘊有我、是我、異我,或五取蘊外有我、是我、異我。
所以這段經文理解起來,就是如果你不能通過如實智見得出「五蘊非我」的結論,必然會擁有形形色色的「我見「,這是無明;而緣於無明,你會在色身壞滅後形成新的色身,即」五根的下生「,或者簡單粗暴的說投胎。這是十二緣起中的無名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
沒有受過聖法教導,或對聖法沒有真正證知的人,常會不自覺把五蘊當作是我,或者是我的。這種就是「我是」、「我的」的觀念。一般人是常常有這種觀念的。
如果把經歷著的五蘊當作「是我」,「是我的」,那麼「我」這個觀念就會延伸至五根。例如在商場有大優惠時,眼見到一個價格折扣超值的貨物,被你第一眼看到,你立即有眼根下產生「我的」觀念 - 那貨是我的。所以當有人跟你爭那貨時都會說出,「我先看到的,所以是我的」。同理在其它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日常也有很多透過五根產生「我是」或「我的」的觀念。
自覺地發現「我是」/「我的」的觀念,可以造就從五蘊的出離。「諸根增長(SA.45);入於諸根(SA.63)」,南傳作「有五根的下生」
結合上下文,應該理解為:無明人類因不舍我見而再生諸根,這就是緣識而名色生。
在《相應部7相應12經》中,有類似的說法
愚鈍者一再地到達母胎,他一再地被生與死亡
還有更詳細的《中部82經》:
人們經由痴作惡業,在一生一生中為未終結的狀態。
他到母胎與另一個世界,來到輪迴相續, 其他少慧者相信他,也到母胎與另一個世界。
《相應部22相應47》對應《雜阿含63》《雜阿含45》
仔細研究會發現《雜阿含63》《雜阿含45》大致相同,但它們與《相應部22相應47》有少許區別:
(區別1)SA.45 SA.63隻說「諸根」,而SN.22.47中明確的說是「五根」;
(區別2)SA.45 SA.63這兩經多了幾句話
SA.63 如是,愚痴無聞凡夫計我,無明分別,如是觀不離我所;不離我所者,入於諸根;
入於諸根已,而生於觸;六觸入所觸,愚痴無聞凡夫生苦、樂,從是生此等及余,謂六觸身,云何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SA.45 愚痴無聞凡夫以無明故,見色是我、異我、相在,言:『我真實』不舍;以不舍故,諸根增長;諸根長已,增諸觸;六觸入處所觸故,愚痴無聞凡夫起苦、樂覺,從觸入處起,何等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
思考:
(思考1)SN.22.47明確說五根,這說明「識入母胎」的時候,人類是沒有意根的;
(思考2)「識入母胎」只是表達技巧,並不是真的有什麼靈魂、中有之類的玩意投胎;
(思考3)五根六根的根(巴利語 indriya),論藏解釋為感覺、知覺等的能力;
有意,有法,有無明界。
這個是用緣起來解釋愚痴無明凡夫為何會有各種我見,觸是想之緣起,我見來自愚痴(無明觸)。
當任何人認為有「我」,都是在色受想行識此五陰見到「我」。或認為我是色(受想行識);或認為我在色(受想行識)中;或認為色(受想行識)在我中。當貪著執取這種真實有「我」之觀念時,眼耳鼻舌身諸根隨之此世他世不斷增長。
六入緣觸。當諸根不斷增長,生起和增長無明觸。眼緣色生眼識,耳,鼻,舌,身也是一樣,而隨無明觸進一步起有「我」的觀念。有意界(內),有法界(外),意緣法生意識界,時由無明觸,進一步執著真實有「我」之觀念,此是無明界。無明界與諸根相應,長養諸根,長在輪迴。
聖弟子正觀此五陰非我(我不是色受想行識),非我有(色受想行識不在我中),非我所(我不在色受想行識中)。眼緣色起眼識,不生真實有「我」的觀念,耳鼻舌身也是一樣。意緣法生意識界,不生各種真實有「我」之觀念,無明觸已舍,離,滅,明觸已生,此是明界。明界趣向斷輪迴,不生,諸根寂靜,來世則滅。
以上個人理解,有誤請指正。在我見下會生起蘊處界,深陷十二因緣的死循環。答題得分點是十二因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