愾乎天下

《孔子家語》語言淺近,內容詳實,道理清晰,讀來讓人感動流涕。華夏的政治理想,文化理想,與生活、言行相融合。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古往今來,傳承不已。從《孔子家語》中,可以看到許多詞語,有些意思變了,還在沿用。

《大昏解》,講人道,講政治,講婚姻,講敬愛,講繼承,講敬身,講天道。

孔子侍坐於哀公。公曰:「敢問人道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夫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而正矣。君之所為,百姓之從;君不為正,百姓何所從乎?」

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男女親,君臣信;三者正,則庶物從之。」

公曰:「寡人雖無能也,願如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迎者,敬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則是遺親也;弗親弗敬,弗尊也。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庶物,眾物,萬物。《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孟子·離婁下》:「 舜 明於庶物,察於人倫。」 漢,桓寬 《鹽鐵論·本議》:「致遠窮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敬愛,愛人,這些辭彙。

公曰:「寡人願有言也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後,以為天下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

公曰:「寡人實固。不固,安得聞此言乎?寡人慾問,不能為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

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則足以振之,國恥則足以興之,故為政先乎禮,禮、其政之本與!」

孔子遂言曰:「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是故君子無不敬。敬也者,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支也,敢不敬與?不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也;傷其本,則支從之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能修此三者,則大化愾乎天下矣。昔者大王之道也如此,國家順矣。」

大婚,是效法天地相合,生育萬物,合二姓之好,繼承先聖之後。一般講,人無法長生,子嗣作為自己的傳承,一代代地繁衍下去,在一定意義上,是長生的一種形式。自我的生命,是祖先世世代代地傳承不息,文化、精神、血緣等。古代的文化,對於人本質的認識,近於天,近於真,近於本質。人與人生活久了,遠離祖先太久了,忘了自己的「天真」本性,也忘了從祖先傳下來的氣質。迷失了自己的來路,以為自己是獨立存在,只對自己負責。身也者,親之支也,父母是本,祖先是本,傷身即是傷本。敬身,好好地傳承下去。

許多禮儀,現在還留存著。迎親的習俗,現在還有。且有的地方還是中午迎親,黃昏行禮。《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每逢大的節日,以及清明等,母親都要點香祝禱,家人依次跪拜,幼時不太明白,在《禮記》中找到這一句。雖然家中禮儀簡單,但向祖先和過世的祖父母敬告家中大事時,能感覺到精誠。「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妻也者,親之主也「,我看的書,翻譯為」妻子是祭祀宗祧的主體「,感覺有這方面的意思,不知道對不對。

大化,這個辭彙,在《莊子》里也常見。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行則民作則;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恭敬以從命。若是,則可謂能敬其身,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公曰:「何謂成其親?」孔子對曰:「君子者、人之成名也。百姓與名,謂之君子,則是成其親為君而為其子也。」孔子遂言曰:「為政而不能愛人,則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則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則不能樂天。不能樂天,則不成其身。」

公曰:「敢問何謂能成身?」孔子對曰:「夫其行己不過乎物,謂之成身;不過乎物,合天道也。

公曰:「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曰:「貴其不已也。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而能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天道,貴其不已,生生不息的精神,周行而不殆的含義。《大昏解》,落腳到天道,落腳到不已。合天道,一方面在於不已,精神、文化、血緣,承接祖先,傳於後人。講述天道的地方,和道家的一些意思相合。無為,這個辭彙,不止於道家。

公曰:「寡人且愚冥,幸煩子志之心也。」孔子蹴然避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親。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此謂孝子成身。」

公曰:「寡人既聞如此言也,無如後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哀公是尋常人。

《本命解》講命、性、生、死,挺有意思。可以和《莊子·知北游》參看。「夫昭昭生於冥冥,有倫生於無形,精神生於道,形本生於精,而萬物以形相生,故九竅者胎生,八竅者卵生。其來無跡,其往無崖,無門無房,四達之皇皇也。」《素問》講,「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能言」恐怕不只是牙牙學語,其餘類同。

數術是很神秘的一門學問。講述人的生長變化的時候,用數術的地方很多。男子從八,八比九少一,女子從七,七比六多一,一陽一陰,而奇偶相配。從」道「,至」一「,再至」陰陽「,再至」數「,若認識華夏文化,象數恐怕不得不學吧。命,性,生,死,對於它們的認識,儒家定的很清晰,但我還不夠明白。

」群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之始「,在人,為女性生育子女。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也?」孔子對曰:「分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後有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三年顋合,然後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齓。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齓,十有四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

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而禮、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豈不晚哉?」

孔子曰:「夫禮言其極不是過也。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群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之始。故聖人因時以合耦。男子窮天數也。霜降而婦功成,嫁娵者行焉。冰泮而農桑起,婚禮而殺於此。男子者,任天道而長萬物者也。知可為,知不可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是故審其倫而明其別,謂之知,所以效匹夫之聽也。女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是故無專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幼從父兄,既嫁從夫,死從子,言無再醮之端,教令不出於閨門,事在供酒食而已,無閫外之非義也,不越境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匹婦之德也。」

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者。婦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出者,無子者,婬僻者,嫉妬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一也,與共更三年之喪二也,先貧賤後富貴者三也。凡此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講婚姻。求諸己而不求諸人,對男子的要求,我覺得男子做到「任天道而長萬物」,才可以有「男子之教」,女子「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也是可行的。可惜,這樣的男子恐怕很少吧。一般人,只會撿著向自己有利的一面聽從,想享受權利,而不想承擔義務,恐怕不可行吧。

孔子曰:「禮之所以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喪禮有舉焉。有恩有義,有節有權,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為父母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掩恩。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尊貴尊,義之大也。故為君亦服衰三年,以義制者也。三日而浴,三月而沐,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不修,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終也。凡此以節制者也。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治之。故父在為母齊衰朞者,見無二尊也。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行者,面垢而已;此以權制者也。親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朞悲號,三年憂,哀之殺也。聖人因殺以制節也。」

講喪禮。


推薦閱讀:

(6/200)《你一生的故事》:沒吹的那麼精彩
17° 讀書會筆記[5] - 設計的準則
9月優秀筆記_劉菜_《焚舟紀》
【讀書筆記】影響力方程式

TAG:读书笔记 | 文言文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