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販子的隨想錄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讓很多文藝青年頗為向住的年代,生活里滿是詩歌啊,搖滾啊,遠方啊什麼的,聽起來就美好,哪像今天,人們滿嘴都是房價車牌,上學就醫,俗!
文藝青年們一般注意不到的是,八十年代有個罪名,叫投機倒把罪。而這個罪名,最高可以判死刑。投茶倒把罪要打擊的對象,就是像我這樣的二道販子。1987年,國務院發布了《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其中第二條就是:「從零售商店或者其他渠道套購緊俏商品,就地加價倒賣的。」
「投機倒把罪」一直到1997年才從刑法中消失,而這個《投機倒把行政處罰暫行條例》則在更晚的時候才廢除。
大家對「二道販子」的痛恨、對「中間商」的習慣性不信任是有道理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第一批「中間商」是倒爺。如今某位經常盤踞新聞頭條的著名地產商,當年即是靠倒騰玉米賺得第一桶金。後來的「中間商」們雖然再無倒爺擁有的政治資源,但多是延續發展了倒爺的思路:利用信息不對稱迅速積累財富。上世紀90年代以後,很多城市紛紛發展出規模浩大的批發市場,像服裝市場、茶葉市場、小商品市場,後來又出現了IT市場。雖然這些市場從名字上感覺像是一個大集市,但千萬不要小看這個「市場」的能量,一個市場的輻射範圍,小則三五省,大則中華半壁江山。
二道販子也不是全無功勞。茶這種「南方嘉木」,從最初的寥寥幾個小產區,最終竟能流播九州,成為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最為熟悉的一種飲品。這個事兒,很大程度上就要感謝「二道販子」。清代中期,茶葉貿易行業已十分興盛,乾隆年間,僅徽商在北京開設的大小茶行、茶莊就達到一百多家,在江浙一帶的城市中,也遍布徽商的身影。晚清著名紅頂商人胡雪岩,產業中也有一大部分是茶行。如今仍然知名的「XX泰」茶莊、「XX大」茶行,都是由徽商在晚清時創立的。雖然影響力和產品品質已不可與當年同日而語。這也是很多茶友對於「中間商」不信任的重要緣由之一:著名老字號尚且如此,你們這些小商小販的,豈不是更加沒譜?
茶圈有個流傳已久、人盡皆知的段子:某茶店老闆,天天吹噓自己的茶如何如何好,別人的茶如何如何糟糕。每當有茶友帶了自己的茶過去,該老闆一律給差評。後來有茶友帶了從此老闆處買的茶過去,說是從別處買的,該老闆還是給差評,把他自己曾經賣出的茶貶得一文不值。
某寶興盛以後,出現了大量「自產自銷」的茶葉店鋪。與此類似,宜興也有諸多「工藝師」紛紛在某寶上開設「自營店鋪」,n一個月可以賣出幾百把壺啊,親。
受到這些「自產自銷」店鋪的誘惑,加上四通八達的高鐵,很多茶友紛紛跑到產地去,「略去中間環節」:你們這些二道販子都喝西北風去吧。
然而,作為一個二道販子,我最怕的就是去宜興買壺或者武夷山買茶歸來的朋友問我:「看看我買回來的東西怎麼樣」,我不吱聲,他們覺得:你這人咋這麼難溝通吶?好不好都給我個話啊!我說不好,他們會嘀咕:是不是除了你的東西好別人的東西都不行?我說好,他們想:我一聽你的口氣就知道你在敷衍我!
(題圖為西方人繪製的19世紀早期中國茶莊情景)
推薦閱讀:
※(小罐茶)廣告演員到底什麼來頭?
※茶席設計中,需要用到的物品有哪些?
※喝咖啡被視作一種時尚,喝茶為何不能被視作一種古典?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