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醫的讀書藥方我們要不要?

美國兒醫會開讀書藥方——見讀書——美國兒醫開的神奇藥方 - 加州晴天 - 知乎專欄,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的閱讀就已經做得很好了,恰恰相反,他們的閱讀之路一樣很長。正因為有漫漫長路,才需要把兒醫動員起來一起走。

很多美國的家長也沒聽說過啥是「讀書藥方」。全美調查顯示半數以下(48%)的家長會天天給一到三歲的孩子朗讀或者分享繪本。只有39%的家長會給三歲以上的幼兒讀書。更有甚者,六分之一的幼兒家長(16%)說他們從來不在家給孩子讀書(Young et al., 1996)。只有4%到5%的家長是因為不能讀比如聾啞或者生理缺陷,但更多的其實是覺得讀書不舒服之類(美國國家識字研究所,1998)。

同時調查顯示,對孩子文化水平影響最大的還是母親的文化水平。(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 1995)。母親受教育程度越高,母親給孩子讀書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表明,77%大學畢業的媽媽會天天給孩子讀書,高中畢業的媽媽給孩子天天讀書的比例則是49%。(全美家庭教育調查, 1996)。

不過,1996年全美教育統計中心NCES每四年開展一次的全美家庭教育調查(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項目顯示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狀況有明顯改善。1996年,57%的三到五歲的孩子天天聽家人讀故事,比1993年的53%有小幅上漲。如果把口頭講故事也算在內的話,這個比例擴大到72%(1993年是66%)。但是,主要的孩子比例漲幅出現在那些不容易發生閱讀障礙的家庭。這些孩子多來自貧困線以上的家庭,非單親家庭,或者是母親受過高等教育。這也就意味著,貧困線以下的家庭,或是單親家庭,又或是母親未能接受高等教育家庭中的孩子的閱讀情況依舊堪憂。

經濟情況不好的家庭中,父母給孩子天天讀書的比例就低。1996年全美教育統計中心NCES每四年開展一次的全美家庭教育調查(National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項目顯示,46%貧困家庭的孩子天天看書,而貧困線以上的家庭則是61%。

那麼,中國現階段的狀況又是如何呢?

美國伊利諾大學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從事兒童閱讀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兒童的課外閱讀並與美國的兒童閱讀做了比較,得出了如下結論:一個中國普通家庭和一個美國普通家庭為孩子提供閱讀材料的經濟能力大體相當,但是美國兒童的閱讀量卻是中國兒童的六倍

受傳統觀念影響,我國家長在早期教育中,普遍重養輕教,有調查顯示,即使在一些文化教育相對發達的城市,能夠經常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

由於統計數據的缺失,不能在國家層面對閱讀情況進行絕對的比較,而數據的缺失也極大程度上說明相關教育部門重視程度有限。

經濟發達的城市一般重視程度更高,早期閱讀實行更好,並能有詳細的數據作為支撐。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教學育兒基地在2012年對上海6個區縣(考慮城郊因素)的298戶家庭進行家庭內早期閱讀的現狀調查,其中以1.5歲至3歲嬰幼兒家庭為主,佔79.8%,1.5歲以下家庭18.8%;嬰幼兒男女比率1:1。調查顯示,上海市0-3歲嬰幼兒家庭普遍比較重視早期閱讀,大部分兒童在1歲前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圖書。62.1%的家庭表示母親是陪同孩子閱讀的主要人物,16.4%為父親,僅16.8%的家庭表示主要陪同人是祖輩。實際開展早期閱讀的時間略早於家長認為最合適的時間。雖然家長認為理想的開展親子閱讀時間是在1歲以後,即孩子語言能力土突飛猛進發展的時候;但實際上52.7%的家庭在孩子7-12個月、32.2%在孩子不到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親子閱讀活動。調查樣本中,僅31.5%的家長表示與孩子逐漸養成了親子共同的習慣;較少兒童能夠達到較高水平的閱讀能力,僅13.3%能部分朗讀,4.4%能獨立閱讀。(上海市教學育兒基地,2012)

在上海,養成親子共同閱讀習慣的僅有31.5%,雖然近些年,兒童早期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家長更多的會給孩子上親子班唱歌跳舞畫畫學琴下棋英語來開發智力,卻忽略了閱讀。

在我國,學齡前兒童閱讀的障礙主要有:

  • 雙職工家庭比例高。2011年,《經濟學人》發布一份報告指出,中國職業女性的比例近70%,為全球最高,而《三藩市論壇報》的調查顯示,受雇於跨國公司中的中國女性一個星期經常工作超過70個小時。父母下班後時間精力極其有限,無法保證天天閱讀。

  • 老人或者保姆帶孩子,由於精力有限、語言發音問題或者教育水平受限而不能實現給孩子閱讀。根據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目前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的老年人比例達66.47%。2歲半以前的兒童,主要由祖父母照顧的佔總數的60%~70%,其中有30%的兒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裡撫養照顧。3歲以後,大部分兒童上幼兒園,祖父母直接撫養的比例會下降至40%左右。(廣州日報,2014)

  • 圖書管體系不完備,總量不足,配置不平衡。全國公共圖書館持證讀者數582萬,僅佔全國總人口的0.47%,美國這一比例是2/3,英國是58%。美國每1.3萬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英國和加拿大每1萬人左右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德國每6600人一家,奧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中國青年報,2005)根據文化部最新統計數據,2012年,全國共有縣級以上獨立建制的公共圖書館3076個;全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達7.89億冊(件),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0.58冊,比2007年增長49%;各級財政對公共圖書館財政撥款總數達93.49億元,其中購書專項經費14.78億元,人均購書經費1.09元,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達4.34億,文獻外借冊數達到33191萬冊次。不過,與這些快速發展並存的問題也不少。雖說圖書館在激增,但一到人均統計,就顯得嚴重不足。報告也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平均每44萬人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擁有一所公共圖書館。2011年我國人均擁有圖書僅為0.52冊,其中,人均擁有圖書最高的地區(2.94冊)與人均擁有圖書最低的地區(0.19冊)之間,相差達14.5倍;人均購書費最高的地區(7.65元)與人均購書費最低的地區(0.27元)之間,相差達27倍。公共圖書館資源總量的不足與配置的不平衡,使免費開放效益的發揮受到局限。(人民日報,2013)

  • 家長的以身作則不夠。從家長的業餘休閑方式(看電視/電影、上網遊戲等居多)中可以看出,家長本身對閱讀的興趣不高,沒有經常閱讀的習慣,難以為幼兒樹立良好榜樣。2014年4月21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7本,韓國11本,日本40本,俄羅斯55本,以色列64本。這一數字雖比上年增長0.38本,但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 家長給孩子選擇的課外讀物過於「超前」了。在中國,適合二至八歲的兒童閱讀的課外書籍數量本來就比美國少,而有些父母給孩子選擇的課外閱讀材料多是《三字經》《成語故事》《唐詩三百首》及一些情節複雜的故事,大多數書籍的內容超過了孩子的認知水平,孩子難以流暢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所以花在閱讀上的時間少,閱讀量也就小了。分析中國父母給孩子選擇「精讀」讀物的原因,在於中國父母比較注重閱讀的短期效果,希望孩子讀了一本書之後,就能牢牢掌握它的中心思想和深遠意義,理解它的遣詞造句、描寫手法和意境,在父母眼裡,孩子讀完一本書都要說出個子午卯酉來才算沒有白讀,孩子能把看過的東西背下來最好,如果孩子最終能把讀過的東西運用到寫作文上,提高作文水平才算達到了閱讀的終極目的。實際上,閱讀本身對人的影響是長遠的、潛移默化的,不是讀了幾本書或者背了幾本書就可以顯現出來的,需要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孩子小時候,不培養他們的讀書興趣和習慣而追求讀一本書之後的效果,最終導致孩子失去閱讀興趣,是捨本逐末南轅北轍的典型。

  • 家庭內缺乏適合幼兒閱讀的硬體設施,隨著國內房價飛漲,我們的房子多是兩三居的公寓,沒有美國地大人稀,家家住大house的條件。由於家中空間有限,就很難專門給孩子設立兒童書架、固定的兒童閱讀區域等。

  •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空間有限就對物品的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家長平日忙於工作,就容易忽略培養閱讀習慣。如愛護圖書、整理圖書、固定擺放,固定的閱讀時間等行為習慣。

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多多少少都在經歷。看起來,這樣的藥方我們不僅僅是需要,更是迫切需要。但是這樣的藥方美國兒醫開出來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孩子,就光「藥房」——圖書館這一項就能難倒所有中國90%的爸爸媽媽。

適合自己的讀書藥方我們自己開,我們自己來對症下藥,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讓孩子愛上閱讀。

藥方怎麼開?葯怎麼取?請關注加州晴天參與共同探討。

下篇預告:

讀書的良藥怎麼吃不苦口?

——同爸爸媽媽一起探討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推薦閱讀:

開箱+靶場實測巴雷特M107重狙
王寶強有九套房,為什麼大家知道的只有美國那一套?
如何評價英國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
美式分權原則與英式分權原則有哪些異同?

TAG:阅读 | 美国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