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被寵壞?撕開萌萌噠的寵溺之路

寶寶聰明又懂事,這是粑粑麻麻做夢都希望的,可惜和婆媳關係一樣,這是個世界性難題。全世界的教育研究者都發現把寶寶教育成聰明的孩子比教育成沒被寵壞的孩子要容易的多。

孩子就像個小精靈,「利用」自己的萌萌噠讓我們在不經意間把孩子寵壞。愛哭鬧、執拗、我行我素等等不好的性情,往往都是粑粑麻麻或者爺爺奶奶「獎勵」出來的。

遺憾的是,這個一路寵溺的過程我們要不當局者迷,要不就重視不夠,錯過了最佳干預時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當那些壞脾氣的破壞力越來越大、改變越來越難時,我們才追悔莫及。

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去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爸爸媽媽得了解孩子各個發展結階段之間的一些差別,以把握愛與怕、管教與關愛、約束與自由之間的尺度。

錯過了教育的關鍵期,寶寶越大就越難糾正。比如吃飯,錯過了輔食添加時養成良好就餐習慣的時機,以後培養好習慣就很難,總是哄著喂、追著喂,越陷越深。

在前6個月,對寶寶的任何溺愛都是不為過的,啼哭的寶寶必須迅速得到滿足,一方面讓寶寶滿足生理需要,另一方面會讓她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建立依戀關係。

但是6個月後,事情會悄悄發生改變。在這個過程中,粑粑麻麻得和小精靈做幾個回合的博弈,一個回合敗下陣來,後面就會更難。

第一回合 魔性的伏筆(6-12個月)

寶寶慢慢的學會扶坐,但是還不那麼熟練,可是「換個角度看世界」這種慾望簡直爆棚,畢竟連躺了那麼長時間,真的超級無聊的。

所以6-8個月的孩子會用哭聲提醒父母把他抱起來,讓生活多點樂子。如果這個策略成功了,她對啼哭的利用就會得到強化。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過度寵愛倒還不至於有什麼太大的負面效果,但會為之後的麻煩埋下伏筆。

更好的方式是了解寶寶的作息,用更豐富的活動去刺激寶寶,別讓寶寶在他正好精力旺盛的時候感到無聊,多帶她裝B帶她瘋是最好的策略。

第二回合 麻煩的開始(1歲左右)

上個階段如果沒做好,這個階段就會有些小麻煩了,因為寶寶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哭這個大殺器了。錯誤就發生在孩子6-12個月期間,父母沒有讓孩子明白這種故意的啼哭得不到什麼實惠。

相反,很多家長的行為讓孩子意識到如果他大哭特哭,能夠經常甚至每次都能從家長那得逞,實現自己的願望。

孩子會通過哭這種方式去召喚爹娘來滿足他們越來越多的需求,不像之前主要是吃喝拉撒睡,現在還要玩要happy,稍顯無聊也會哭。

寶寶會在晚上9點到凌晨2點的任何時間醒來,隨後就開始投鼠忌器,各種不安靜,你還不醒來陪我?!OK,give u some colour see,立馬開啟哭鬧模式。

當然他哭的原因有可能是生病了或者身體不舒服,排除這兩種情況,那就是因為無聊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輾轉反側,醒了沒事做,那就用下常規技能-哭鬧。

並且這時寶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如果我們的滿足方式不對,寶寶就會持續哭鬧,直到粑粑麻麻找到正確答案,哭鬧就會被不斷強化。

第三回合 步步為營(1歲半)

隨著動作能力的發展,孩子的自主性在不斷增強,惹麻煩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比如在抱寶寶的時候,寶寶會喜歡把你的眼鏡從臉上打掉,如果不她玩電視遙控器就耍賴皮,等等。

面對這種情況,粑粑麻麻們的想法很多,有的是認為孩子還小,沒必要管,以後大點再培養規則意識,所以採取了一貫的容忍態度。

有的是見不得孩子哭尤其是爺爺奶奶;有的是擔心總扮黑臉導致在寶寶那排名靠後;還有的是擔心太嚴厲導致對孩子產生心理創傷。

總之,大多數粑粑麻麻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失去了這個立規則的陣地。事實上,這個時候我們就得讓寶寶明白,有的行為是不允許的。

第四回合 徹底KO (2歲半後)

孩子在2歲後會迎來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本來就比之前更鬧騰,如果再加上前幾個階段積累的霸氣側漏,尤其是男寶寶,越來越像個小魔鬼。自這個時間點之後,粑粑麻麻越來越潰不成軍。

很多粑粑麻麻會設立規則但是卻不貫徹到底,比如寶寶非要看電視,麻麻可能會態度貌似堅決的說些話來制止,但是寶寶裝聽不見、我行我素,本來還想再說幾句,但是因為要做飯或者要接電話就走開了,或者說了但是孩子沒聽也就沒堅持,那麼然後孩子的行為仍然繼續。

這n種非常普遍的情況,就會造就了一個看似聰明的孩子,但是卻非常難相處的孩子。因為孩子會從這些經歷中了解到,只要自己在父母生氣的時候裝聽不見或者稍微注n意一下就行,他們很快就會走開,自己可以繼續做想做的事兒,規則意識越來越淡薄。如果再加上爺爺奶奶遏制不住的寵溺,那結果就更悲催。

從上面這個過程可以明顯的看到,寶寶就是在 「需求不滿足-哭-父母滿足「」 這個惡性循環中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前6個月沒事兒,但是當孩子更大了,養成了過度的需求性啼哭的習慣時,問題就出現了。

我們必須了解在寶寶1歲左右,就得設立明確的限制並堅持原則來牢牢的樹立紀律意識。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用愛、理解和堅定的方式去對待寶寶,把握好關愛與約束的分寸。

注意我們不是要過度的管孩子,把他們變成只會乖乖聽話的小傻瓜,而是要讓孩子慢慢懂得,儘管他確實很特殊,但他並不比其他人更特殊。

理解並培養寶寶的興趣是關鍵。寶寶的興趣會表現出階段共性和個體特殊性,我們得了解不同發展階段的寶寶會對哪些方面感興趣,同時也得觀察自己寶寶的特性,對哪些方面會更加敏感。

如果他有機會在大部分時間都有事兒可做,並且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就不太可能會感到無聊,也就不會過多的利用啼哭的方式去獲取關注。

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都會體驗到帶娃過程中的博弈,而且在不同的階段和情況下也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後面再撰文具體說明。

親們持續關注哦,歡迎留言交流,共同探討帶娃路上的喜與愁。

PS:記得轉發到朋友圈哦,這是對親子蹦躂最大的支持O(∩_∩)O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微信公眾號:親子蹦躂 qinzibengda

原創文章歸親子蹦躂版權所有

謝絕任何組織、機構和個人的擅自轉載和二次修改

如需轉載,請關注公眾號並回復轉載

推薦閱讀:

如何增強孩子前進的動力?
如何幫助孩子從學習的失敗及挫敗感中走出來?
一個將近無法管教的兒童該如何教育?
孩子玩遊戲,贏了就很高興,輸了就很泄氣,甚至耍賴,怎麼辦?

TAG:亲子教育 | 亲子关系 | 儿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