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說話會不自覺的發嗲,這樣真的好嗎?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享全家恩寵,尤其開始呀呀學語後,全家人都興奮的罩不住,一個二個圍著寶寶逗說話。麻麻們自然是母愛進一步泛濫,跟寶n寶說話嗲到了九霄雲外,粑粑們平時說話粗粗的,一跟寶寶說話也瞬間化身志玲姐姐。爺爺奶奶就更不用說,總是將「穿褲褲」、「吃飯飯」、「睡覺覺」這樣嗲嗲n的話掛在嘴邊,完全控制不住他們返老還童的熱切渴望。
有時候互相也嫌棄,至於那麼嗲嘛,搞得成天起雞皮疙瘩。而且都說父親的角色很重要,會賦予孩子陽光、果敢的元素,這麼嗲的說話對孩子好嗎?這種情況還真引起了心理學家的重視,結果發現跟寶寶說話,「嗲」也得講科學,不能亂「嗲」,否則後果很嚴重。
心理學研究者發現絕大多數成年人和孩子說話時,都會不自覺的把聲音會放柔,語速放慢,語調變得誇張並且說話更加富有旋律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說話些小「嗲」。心理學家發現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並且給這種說話方式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啟蒙語。
研究表明啟蒙語聽起來語音更純正,是一種將自然發音加工升級了的語音信息,它與成人的日常交際語相比較,音素更為典型,聲學結構更為豐富,可以說是語言教育n的良師,實驗也發現相較成人間的對話,孩子更喜歡聽啟蒙語,所以寶寶更適合接受的這種啟蒙語音來學說話。這種互動習慣,恐怕也正是咱們人類那麼多年摸爬滾n打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利於形成依戀關係和言語發育嘛。
OK,既然寶寶就吃這一套,那我們就可以盡情的、隨意的嗲出風格、嗲出水平了?NO。嗲也是要科學的嗲,不能無節操的釋放自己的天性。科學的「嗲」指的就是前文所說的「聲音會放柔,語速放慢,語調變得誇張,並且說話更加富有旋律性」,絕不包括說「穿褲褲」、「吃飯飯」、「睡覺覺」這樣的疊詞,以及過度的奶聲奶氣。
長期用過於孩子氣、簡單的語言與其交流,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語習得能力,還會引發說話遲、學不會說話和阻礙智能發展等現象。
在兒童語言障礙門診中,大多數孩子的語言障礙都不是先天問題,病根都是在家長。原因就是家長會學著寶寶的方式說話,過於奶聲奶氣,還成天將「穿褲褲」、「吃飯飯」、「睡覺覺」這樣的疊詞掛在嘴邊,以及缺乏和寶寶更多的互動交流。
因此,對小寶寶說話我們要溫柔用心,用詞要簡單、少用抽象的詞、少用疊詞,用清晰明確的話語,尤其注意語言結構要完整,這些會給孩子更多的語言刺激,幫助寶寶們儘早學會正常交流。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原創文章歸親子蹦躂版權所有
謝絕任何組織、機構和個人擅自轉載和二次修改
如需轉載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親子蹦躂)並回復轉載
推薦閱讀:
※怎麼教小朋友承認錯誤?
※為什麼孩子12歲之後,感統訓練效果1不穩定,2改善不明顯!
※爸爸可以帶女兒洗澡嗎?
※女同性戀迫於壓力選擇行婚,該不該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