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Music 能打過 Spotify 嗎?

從商業角度來說,好生意就是壟斷,壟斷才能有高毛利,進入良性循環,所以說投資人都喜歡平台,搜索引擎、電商、旅行……共同的特點都是壟斷之後佔有率遙遙領先。於是,在一個尚未完全飽和的行業,所有企業都心向壟斷。如果資金充裕,各家企業都希望通過資金及運營優勢來不斷拓展市場,甚至達到壟斷市場。當然,也免不了明爭暗鬥。

凌晨的發布會上,庫克一上台就先提到Apple Music,聲稱已經擁有1700萬用戶,當然,競爭對手Spotify有3000萬用戶,不過Apple Music用戶增長速度超過Spotify和Pandora兩大競爭對手,近兩個月同比增長超過100%。

眾所周知,Spotify的商業模式為免費+增值:基本服務免費,額外服務則酌收費用。目前,Spotify Premium 在美國收月費約$10。付費用戶可享受較好音質的音樂,收聽過程無廣告打擾,還可下載音樂離線收聽。2016年6月底為止,Spotify有1億以上用戶,其中3千萬用戶付費使用。

蘋果是iOS的國王,擁有App Store上架控制權。Spotify要上架到App Store,需支付Apple固定費用;向用戶收取的10美元月費,則需再繳交3美元給Apple。面對高額傭金,Spotify將iOS用戶的月費調漲為13美元,但在Spotify自己網站上付費的用戶就維持10美元。更進一步,誘勸用戶繞過Apple付費機制。Apple得知,趁Spotify更新之際,拒絕Spotify上架App Store。

兩者間的交鋒曾經引起關注,不少人批評Apple長期通過對iOS系統的控制,掌握音樂產業內的競爭狀態。事實上,Apple把App Store作為武器來打擊各種潛在的競爭對手,絕非舊聞。2014年之前,與比特幣相關的App都無法上架,至今仍對於任何可能與Apple Pay競爭的App都持謹慎態度。中國科大訊飛推出的「訊飛語點」,則因與Siri類似多次被拒上架,最終上線一個閹割版本。

人性本貪,古典小說里會演出攔路盜匪大喊: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要過此路,留下買路財!現代西方則以大富翁遊戲示範,該如何不斷地買地蓋樓以打斷其他玩家的連鎖計劃,讓自己的租金瘋狂飆高,使對手一夕破產。Apple打壓Spotify看似可惡,但幾年前Amazon推出視聽產品之後,也停止銷售Apple TV以及Google的Chromecast電視棒,理由是避免自家的消費者感到混淆。

面對渠道壟斷,不同公司的策略不同。Spotify仍想上架iOS,並要用戶連接回自家網站付費,惹出被下架紛擾。多年前,Amazon的Kindle Cloud Reader和Walmart的VUDU隨選影片,為規避Apple抽成機制,採取繞路策略—推出網站版應用。用戶無須至App Store 或Google Play下載,以瀏覽器即可使用服務。

至於生活中一些更加明顯的壟斷行為,如果打擊到的是優秀產品、優質內容,即便渠道可能形成強權,即便龐大的市場佔有率可能造成人們心中的恐懼,但是,社會還是擁有更強大的公民力量。我剛好認識一家音樂服務商,我問他們如何面對App Store的壟斷與Apple Music的競爭。他答得很乾脆:「照章辦事。」Apple 是App Store的規則制定者,想在Apple地盤招攬生意,就得聽從其遊戲規則。而對於Apple Music來勢洶洶,則是回歸基本——音樂。

至於App Store 封殺Spotify,其實是利刃雙鋒:砍掉Spotify的同時,也砍掉了自己可以賺取的巨額傭金。如同水幫魚魚幫水,應用固然需要上架,渠道何嘗不需要好的軟體以維持流量?

此外,社群年代,信息公開透明。企業間競爭手法,帶給群眾不同觀感,可能會使業務版圖一夕變天。是否以控制權排他維持既有利益,需多方沙盤推演,深思再行。畢竟企業獲利來自顧客買單。真正建立並維持與競爭者之間的差異同時提供顧客更高價值者,才能是長期贏家。老話說的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推薦閱讀:

新項目頻出,西北商業升級,你更看好哪個城市?
第一次寫大寧國際商業廣場
新聞攝影外包將帶來哪些變革?
小城市活動廣場附近小夜市擺攤,賣什麼比較好?

TAG:苹果公司AppleInc | 互联网 | 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