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一個高性價比人生
題圖:來自網路,《Ed Wood》劇照
# 漲點乾貨姿勢 #
小時候,經常聽到同學說:哎呀,我最近一點都沒複習,考70多分,我這人就是太懶了。聽說XX(某學霸)每天都學到深夜呢!能不考90分嘛。
長大了,經常聽到別人說:XX工作很努力的,周末經常加班,難怪老闆器重嘛。我就是太懶了,生活不能只有工作呀,這麼拼幹嘛呢?
這話說得,好像他們勤快了就能幹出什麼大事兒一樣。
事實上,這世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智商高於一般人。
他們覺得,自己只是稍微努努力,一件事情就能做到60多分,而那些看起來每天埋頭苦幹、花費了幾倍時間的,也就80多分而已,肯定是智商缺陷。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人,他說自己學習能力很強,在各個部門輪崗共計2個月,其中5天之內就把公司的研發精髓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一般的研發工程師要幾年才能完全掌握。
這些「聰明人」,做任何事情都是馬馬虎虎、淺嘗輒止,覺得自己已經掌握核心了。
他們跟自己說:那些笨蛋算什麼?我這麼聰明,只要稍加努力,自然比他們牛逼。我的人生,可以做那麼多事情,性價比比那些笨蛋高多了!
然而某一天,他們突然發現,那些80多分的人一夜間衝到了90多分,獲取了大量的社會資源,比如財富、名聲、人脈……而自己這個聰明人什麼都沒有。
於是他憤怒了:「憑什麼那個笨蛋竟然可以得到這些東西?而我這麼聰明,卻什麼都沒有?」
那麼,「聰明人」和「笨蛋」,到底誰的人生性價比更高呢?我們所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績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係呢?
一 努力與成績之間的關係是曲線,而不是直線
事實上,努力跟成績之間,絕不是一個線性關係。
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60分,但是到7、80分就需要成倍的努力,到90分則更甚。這並非是因為他60分的人聰明,而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這樣的。
對於人生中的大多數事情來說,努力與成績之間的關係,其實更類似於如下這條曲線:
區間一:
如果只是想做到60分,其實付出一點點努力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不確定因素會導致你的付出白費。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事情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很有成就感、熱情高漲,以至於我們覺得這件事太簡單了,自己太有天賦了,自己就是個聰明人。
你甚至想不通,為什麼有些人,花費了你幾倍的努力,卻只做到了七八十分而已,你覺得唯一的理由是:他們太笨了。
區間二:
然而如果你停留在60分,不再繼續努力,你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從60分開始,不確定性就開始出現了。
60分以上,你可能面臨兩種結果:如果缺乏正確的方法,很可能努力了卻沒有成績;即便有了正確的方法,成績上升的速度比60分之前也是大大降低。
這個階段,你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在試錯,所以你有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成就感也開始下降。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60分的聰明人會覺得7、80分的人是「笨蛋」的原因。
區間三:
當然,如果堅持挺過了第二階段,進入第三階段,而你的運氣又足夠好,那麼你所獲得的成績會呈現指數上升的趨勢,因為量變引起質變的臨界點出現了。
這就好像寫文章,起初上手的時候是很費勁的,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大腦一下子通了,突然變得文思如泉湧。
然而,這一階段的不確定性比第二階段更大,如果天賦不夠、運氣不佳、環境不利,都會導致你停滯不前。
並且,如果不能繼續突破,又放棄了努力,還有可能會掉入此前的第二階段,繼續煎熬。
這個圖幾乎適用於人生中大多數需要努力的事情。
拿職業來舉例,比如說在諮詢公司,大學畢業進來當初級顧問的時候,成就感是最高的,從什麼都不會,到把屁屁踢、數據表格用得爐火純青,每天都覺得自己在進步,覺得自己簡直太適合這份工作了。
然而,如果開始管項目了,就會發現,這事兒沒那麼容易了,如果方法不得當,很可能一點長進都沒有。你需要很多次的試錯,才摸索到正確的方式,而這個試錯過程,會一段時間內你看不到明顯進步。
如果能夠突破以上階段,就會進入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後面的路會順當得多。當然,最後能否做到合伙人,除了努力以外,還得要看機遇。
二 不同成績水平所對應的人數和資源分布不同
文章的主題是最高性價比,似乎,我們已經找到答案了。
如果本著尋求高性價比的目的,我們是否應該在60分停下呢?既能夠維持努力的高性價比,又不至於喪失了自信。
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
雖然說努力所獲得的成績是階段一最高,且風險也最低。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各個區間的人數分布和資源分布。
你不費吹灰之力地做到了60分,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了擅長領域。然而你跳出來看看,跟你站在一起的有成千上萬的「聰明人」。
既然60分的成績最容易獲得、性價比又高,自然有很多人都可以到達這裡。
那麼,人數多有什麼問題呢?
問題在於,在這個區間,留給你們分配的回報資源本來就很少,更不用提還要被這麼多聰明人瓜分了。
還拿諮詢顧問舉例,初級顧問階段,成就感很高,感覺很好。然並卵,大多數人都能夠做得跟你一樣好甚至比你更好。而可供分配的資源(比如發展機會、加薪機會、人脈資源等等)並沒有比其它階段更多。
所以,如果考慮了資源和人數分布的因素,性價比最高已經不是60分了,其實是90分及以上,儘管它的風險最高。不過,風險跟收益總是並存么。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如何降低風險又維持較高的性價比呢?
三 維持高性價比的可行方式:有所取捨和掌握方法
1. 有所取捨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你不可能把所有的投入都放在風險最高的籃子里。所以,你需要分散風險。
你不可能凡事都做到90分以上,當然,更不要同時做很多60分的事情。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取捨。
一方面,有些事情你需要做到至少70分,這樣你會超過60分的大多數人,獲得最基本的資源回報。並且70分是低風險、回報快,你會從中獲取成就感。
另一方面,你需要把另一件事情竭力做到90分以上,儘力去搏,但是避免過於激進地追求結果,畢竟投資有風險,機會不是天天都在等你。
至於說哪些事情做到70分、哪些事情做到90分呢,這取捨的標準有三個:
第一,資源分布情況。
選取那些90分以上區間的資源最集中的領域。
比如說,為什麼創業的人常常是all in的選擇呢?因為做到60分的回報幾乎為0,只有做到90分以上,回報才會很高。
再比如,為什麼企業打工的人,很多都是朝九晚五呢?因為做到6、70分,也會有相應的回報,如果他對物質訴求並沒有那麼高,對成功的渴望沒那麼強烈,就可以安於這個階段,把多餘的時間分配到別的事情上。
第二,自身能力、興趣、需求和價值觀。
圈外此前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在擇業的時候需要考慮這四個方面(文末有文章鏈接)。事實上,人生中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用這個四個因素來回答。
做到90分需要熬過非常痛苦的時期,如果能力不夠、沒有熱情、與價值觀不符、又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在第二、第三階段這樣缺乏即時成就感的情況下,很難走下去。
2. 掌握方法
60分的時候,努力就可以,你有很多前人的方法可以參考、可以複製,簡單模仿加上基本智商就夠了。
但是,從60分以上開始,就是需要一點技巧的。注意,是技巧,而不是天賦。做到90分以上才開始拼天賦,而做到70分,即便天賦沒那麼高,只要恰當的方法就可以。
所以,在60分-90分,你能夠獲得回報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了,還因為你在不斷地嘗試中找到了正確的方法,這是為什麼開始獲得成績會比較慢的原因,因為需要試錯。
也就是說,這裡的努力不光光是花時間的問題,而是要找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找到那個努力的著力點,而不是光做應激性的努力。
事實上,盲目努力根本稱不上努力,而是另一種大腦偷懶的做法。
至於說,如何掌握努力的正確方法,這是一個太大的主題,這裡簡單說一說,以後可以再寫文章展開:
2.1 多讀書,並且將知識內化
如果你只是知道很多知識,那說明你讀書多、記憶力好,但是,如果你並不能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那麼你讀的書除了用來吹牛之外,別無它用。
除了小說、暢銷書之外,那些有價值的書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首先,你需要讀懂,建立各個章節、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其次,你需要把全書的知識點用一張A4紙總結出來。最後,你需要能夠用這些知識點舉出你生活或工作中的例子,以此來強化記憶。
2.2 保持好奇心,不要理所當然
任何事物,都不要把它當成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說,Airbnb這種連投資人都覺得愚蠢的模式,最後卻反直覺地成功了。剛開始大家覺得愚蠢,是因為:既然有酒店,我為什麼要住在陌生人家裡呢?
事實上,在連鎖酒店出現之前,美國人就曾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決住宿,只不過連鎖酒店解決了標準化等管理問題,所以這種模式才消失了。而現在的科技和社交發達的程度,已經令Airbnb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種管理問題。
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用戶的需求是「住酒店」,而實際上用戶的需求是「住宿」。
2.3 獨立解決問題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的是,試著不要按照前人的方法去解決,而是另闢蹊徑,給自己更多的機會來運用所學理論。
3. 調節情緒
除了努力和掌握方法之外,你還需要根據所處的階段調節自己的情緒。
現在,既然你知道人生是一條曲線了,就不必那麼著急了。你需要知道自己處在哪個階段。
如果處於第一階段,那麼很快獲得成績之後,也不要沾沾自喜、淺嘗輒止。
如果處於第二階段,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需要不斷試錯、不斷總結。有可能的話,找一個前輩,多向他請教、學習。
如果有幸到了第三階段,就懷著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吧,從資源回報來說,第二階段已經能夠滿足你的基本需求了,因此不必強求,靜待時機。
四 做一個確定失敗的「聰明人」,還是有可能成功的「笨蛋」?
艾德·伍德是好萊塢默片時代末期的一位爛片導演,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粗俗無聊的劇情、粗製濫造的畫面、毫無邏輯的對白,總之,爛得毫無爭議。
而且,他還曾因為需要一個肉類批發商的贊助而讓這人的兒子在片中飾演英雄。後來因為生活和工作的瘋狂,且屢屢失敗,女友離他而去。
可最終,他也沒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導演,而是死在了接濟他的一個演員家裡。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後來的大導演蒂姆伯頓,從中感受到了一個毫無天賦但努力奮鬥的執著者的悲歡,把艾德伍德的經歷拍成了一部電影,還拿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也算讓他死得其所了。
不過諷刺的是,在影片最後,蒂姆伯頓還是虛構了一段情節,讓艾德伍德的一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變成了一個因堅持夢想而受到尊敬的成功勵志形象。
你看,這世界對人的評判標準依然粗暴,那就是:你有沒有成功。唯一算得上社會進步的就是:這些年對成功的定義稍微寬泛了一些。
成功的定義是怎麼變寬泛的呢?比如,從能賺到錢變成了能忽悠投資人的錢,從有錢變成有錢且熱心公益,從土豪變成了豪……
這種標準下,誰會想要成為艾德伍德那樣既努力又沒成功的「笨蛋」呢?
雖然我們知道,任何事情做到60分很容易,做到8、90分很難,資源回報都集中在8、90分以上。
雖然我們知道這些,但仍然有很多「聰明人」選擇只做到60多分,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太高了,萬一努力卻失敗了,就成了別人眼中的「笨蛋」,這是一些「聰明人」所不能承受的。
畢竟,「不去努力然後欺騙自己說我根本不想要」的痛苦,比「拚命努力卻失敗」的痛苦,要小得多。
所以,你想要做一個確定失敗的聰明人,還是一個可能成功的笨蛋呢?
後記:
我們經常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死循環:心比天高開始努力>>打雞血繼續奮鬥>>毫無回報之後憤怒>>愧不如人開始自卑>>心情坦然進入頹廢。
如果你明白了人生的曲線關係,應該就會感覺好點了。
更多乾貨,請移步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圈外」(ID: iquanwai)。我就是那個反雞湯反雞血、堅持原創、不要讚賞、還請你吃飯的孫圈圈啦。(只想喝雞湯打雞血的就別來啦,我們在一起不會幸福的~)。
推薦閱讀:
※我的兩隻貓掉進一個又深又窄的空間里該怎麼救出來?
※試了那麼多方法,為什麼你的小腿還瘦不下來?
※有什麼熬夜刷題工作保持精神的方法?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
※內心總是很亂,很浮躁,有什麼好方法讓自己內心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