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用品洋酒的方法品白酒,合適嗎?

前幾天@鏡陽秋寫了一篇白酒的試飲筆記,很多朋友在文章下表達了自己對白酒品鑒的看法。大家爭論的焦點是:用品洋酒的方法品白酒,合適嗎?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一條標準的白酒品評

舉個例子,在白酒全國品酒師考試中,必考的內容是質量差,也就是幾杯同一香型、同一度數白酒,按質量好壞排出次序,並寫出評語。下圖是答案,1號杯是最好的,3號杯是最差的。

可以看出來,白酒有一套自己的評價體系。這套評價體系,先按香型、酒麴、酒精度來把白酒劃分不同組,從色、香、味、格四個角度考量,使用特定的術語做定性描述,比如綿、甜、爽、凈等,並用「較、更」等副詞進行定量描述。

這套評價體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

從1952年起,國家開辦了「全國評酒會」這種評選活動。這是計劃經濟時代推動釀造業發展的一種舉措,和國家產業政策息息相關,白酒也是受益者之一。在1950-1960年代,國家組織了全國性的大規模白酒試點,幫助白酒行業總結工藝和特點。幾十年來,在國內一批德高望重的白酒專家的努力下,建立了一套有我國特色的白酒評酒規範和術語,並且通行至今。

白酒評價體系存在局限性嗎?

有一門學科叫做「風味化學」,它可以用現代的分析方法,檢測白酒中的微量成分,找出哪些物質讓白酒有味道,哪些讓白酒有香氣。白酒中已經檢測到的微量成分就有300種以上,比如(一大波化學名詞預警):醇類、酸類、酯類、羥基化合物、呋喃類化合物、醚類等。

白酒的香型認識和劃分、白酒香氣和口味的命名、以及白酒評價體系的建立,都是對行業不斷研究和總結的成果。

然而,隨著釀造工藝的不斷革新,白酒的風味和品種也在不斷豐富。更為重要的是,消費需求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白酒的生產。新的口味、新的產品在不斷出現,白酒香型從最初的4種,擴大到12種,到如今則有明顯的香型大融合趨勢。

傳統的評價體系建立在香型劃分的基礎上,評語非常標準而且固定,專業性很強,一般人無法直觀地理解什麼是「窖香」、「尾凈」,而「更」、「較」 這樣的詞語又讓人很難區分其中微妙的差異。所以白酒品評就成了「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事,普通人很難說出個一二三來。

洋酒那套評價體系好用嗎?

國際上對酒類的評價,使用的是感官評價(Sensory Valuation)技術。感官評價技術起始於1940年代,迄今為止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理論體系和應用方法。它的一個主要工具,就是風味輪(Flavour Wheel)

1975年,在《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雜誌上,出現了一篇對水果酒的評價,文章中整理出了163個描述詞,其中10個為外觀描述,125個為香氣描述,28個為口味描述。這是最早對酒類風味輪的系統性研究。

啤酒在1976年有了風味輪,葡萄酒是1984年,威士忌是1979年,白蘭地是2001年。

風味輪把風味描述術語按照類型整理成圓盤狀,內圈是宏觀的風味描述詞(如果香、木香等),外圈是具體的描述詞(如蘋果香、桃木香等)。

這些香氣會有標準的參照品,它的製作方法就是把天然原料提取物加到中性酒液中。簡化版的參照品就是被廣泛使用的酒鼻子。

食品的感官分析,是基於感官生理認知心理的科學方法。我們耳熟能詳的:農夫山泉有點甜、德芙巧克力盡享絲滑、?雪碧晶晶亮透心涼,都是很好的例子。把這一學科應用到酒類品評中,可以幫助企業調控原料、生產工藝,也可以幫助消費者直觀、形象地認識一款酒。

所以不能說是「洋酒的評價體系」,而是更現代、更細緻、更本能的品鑒方法。

白酒有風味輪嗎?

答案是有。

雖然白酒一直用傳統的模糊評價方法,但在白酒的實際生產中,已經有了詳細客觀的分析描述語言。比如:曲香、窖香、醬香、糟香、米香、焦香、豉香、清香、蜜香;僅陳味就可以細分成:窖陳、老陳、醬陳、油陳等。

原瀘州老窖副廠長、國際釀酒大師、國家評委賴高淮就提出:在品酒培訓的時候,應該利用常見的水果、花朵、糧食、木材、汽油等味道進行氣味訓練。還要把釀酒過程中的重要原料溶解到酒精溶液里,製成訓練樣品。

白酒竟然有果香?!

白酒當然有果香。

水果香氣,來自眾多酸類物質與醇反應生成的酯,是白酒共通的香氣類型。

舉個例子,濃香型主體香氣是己酸乙酯,聞起來就是菠蘿香;米香型里有β-苯乙醇,聞起來是玫瑰花香氣;丁酸乙酯聞起來像獼猴桃。

在白酒的香味中,糧食類、水果類、發酵製品類是三種非常明顯的香氣。糧食的香氣,來自釀造中浸出、以及蒸餾過程中帶入,比如米香;水果香氣源自酯類,比如菠蘿香、蘋果香、獼猴桃香;發酵製品香氣是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產生的,在醬香型白酒中更明顯。

結語

就像鏡爺說的,涉及中國白酒的話題下面互動總會比葡萄酒、威士忌這些酒種的多。這是一件好事,畢竟我們接觸最多的還是白酒。但熟知未必等於真知,很多對白酒常見的誤解一直廣為流傳。

對於白酒品鑒來說,感官分析評價並不難。但是由於傳統的評價用語習慣的限制,具體描述語不作為正式使用等等原因,導致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規範化的術語。

傳統的評價體系,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成果,對推動白酒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把我們在風味化學領域的巨大進步,推進到白酒感官科學領域,是專家學者們的不懈追求。要知道,站在學科前沿,幫助我們探索白酒奧秘的,都是行業內的貢獻者們。

對於消費者而言,尤其是年輕的消費者,形象、直觀的白酒品鑒,更容易讓我們接受和認可白酒,真正地發現白酒之美。


推薦閱讀:

請問國內外有哪些奇怪的酒?
10-20元一瓶的白酒能喝嗎?
20130805茅台名將810ml評分
最好喝的白酒是什麼?為什麼?
為什麼茅台和五糧液的市值越差越大?

TAG: | 白酒 | 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