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B端產品

工作這一年來基本上做的是B 端產品(給醫務工作者使用的醫療軟體),現在花點時間來總結一下設計B 端產品要注意的地方。

先來看一下C 端和B 端產品價值體現最大的區別:

C 端產品是發現用戶需求(痛點),定義用戶價值,並準確的推動項目達成這一目標。

B 端產品則是根據公司戰略或業務需要,構建生態體系,或者推動將流程系統化,提高效率。

說人話就是:C 端產品是你去挖掘用戶需求,是創造,從無到有。B 端產品是公司戰略或相關方提出要求,產品經理將這類「線下已有的需求」系統化,達到提高現有流程的效率的目的。設計師要做的就是分析拿到手的需求,在了解場景的基礎上理解需求,給出原型和設計稿,交付開發,配合開發將產品實現,等產品上線後收集用戶反饋,繼續優化迭代。

設計這類產品需要注意的點。

1、邏輯清晰

設計B端產品,第一要素就是設計師邏輯要非常清晰。這類產品伴隨的海量功能、大量信息模塊、錯綜複雜的交互流程、難以理解的業務技術背景,都是對設計師達到邏輯清晰的挑戰。

所以做B 端產品設計,一定不能像寫散文一樣,隨心而至,隨時下筆,得像寫議論文那樣,做足功課,想清楚重點和邏輯,腦中成圖,再動手畫稿。這樣才能保證你做出來的東西邏輯上沒有問題(要是有問題,開發人員也應該會提前發現的)。

2、角色與場景

雖然C端和B端設計的特性差異明顯,但是基本的設計方法還是通用的。角色與場景設計依然是複雜信息架構產品設計的法寶。有著1000個功能的產品,先分角色,降低每個角色模塊需要思考的信息量和業務邏輯量,然後再根據真實用戶的使用情況,來劃分場景進行場景設計。把一大塊任務有邏輯地細分到小任務,才有逐步實現的可能。

切記,最好不要僅僅依靠業務功能來劃分模塊,不然體驗設計會亂得一塌糊塗。角色設計需要對用戶群體有清晰的了解和劃分,能做到業務使用的共感。場景設計需要設計師有足夠的全局觀,不然分開了場景,完成了設計,合不起來,就麻煩了。

一個複雜信息架構產品,分角色,劃場景,可以讓設計師對產品目的了解更深刻,全局把握更強,另外在頁面層級上,會把之前需要10層的功能任務流打薄到2-3層,大大提升用戶的使用效率和舒適度。

3、理解業務

做B 端產品,最難的就是業務理解。例如做聊天、音樂類產品時,設計師相對好入手,因為設計師本身也是用戶群體。而複雜信息架構產品一般不是給普通用戶使用的,是給一個特定群體的用戶使用的,大部分情況,設計師與這個特定群體是沒有交集的。

就拿我現在做的產品來說,我沒有在醫院工作過,對醫生的日常工作場景不熟悉,雖然去過醫院但是完全不了解醫生如如何工作的,更別提醫生如何寫病歷、開醫囑等日常的工作了。

所以做這類產品時,動工前,設計師大部分時候業務理解度無限趨近於0……

最好的方式,是設計師能自己跑去真實使用場景做做用戶訪談,例如到用戶群體做一天的跟蹤訪談、用戶深訪、任務流程記錄、用戶痛點記錄等,這些真實的感受和體驗帶來的價值遠遠大於架構師或者產品經理給設計師描述帶來的價值。我在剛接觸公司產品的時候就對業務非常不了解,由於公司有幾位之前做過醫生的同事,沒事就跟他們聊,還有就是跑到醫院做用戶研究,通過這些途徑,大概對醫生日常的工作場景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了醫生是如何寫病歷、開醫囑,這樣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也會有依據,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解決當前他們工作中的痛點,給他們的工作帶來便利。

還有一個方法是體驗不同的產品,利用共性。比如一些交互細節,你可以看看現有產品在同樣情況下是如何處理的,有沒有共性可以利用。

4、分析需求

之前看書的時候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在拿到一個需求時卓越的設計師優先考慮這個需求到底合不合理,值不值得去做,對產品有什麼幫助,用戶是否需要它。而不是一股腦設計好幾個方案,讓領導去選。這時就算你設計的再好,也可能不是用戶想要的,不能解決問題。

確實在設計B端產品時的實際工作中也會遇到這種情形。比如產品或者PO給你提了一個需求(也可能是用戶自己講的一個痛點,他們轉述了一下),在拿到這種需求的時候要首先辨別是不是偽需求(解決喝水問題的例子),如果是真實存在的需求,那也得想一下有沒有其他簡單、便捷的方式在現有基礎上實現這個需求,以求最小的改動,而不是直接按照他們的說法大刀闊斧的直接在界面上表現。

5、學習成本

做產品設計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證用戶學習成本足夠低,低到沒有最好。做C 端產品這個目標很明確,也很容易實現,但是到了B 端有可能就會很難。這樣的產品使用,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才能達到基本使用,學習成本肯定不低。還有不少B 端的產品,需要有專門的培訓和講解,才能勉強讓新用戶開始使用(我們目前的產品是要給醫生培訓的,他們一開始拿到產品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操作,不知道想要的功能在哪)。

有時候不能以學習成本低來要求B端產品,因為實行起來非常難。信息架構複雜起來,是很難通過認知設計、視覺設計、交互流程簡化來解決學習成本高的問題。

有幾個點可以幫助到,一是靈活有效的提示(生僻專業術語提示、關鍵操作提示、報警監控提示等),二是充足有價值的用戶測試,保證不出現設計師以為很好用,用戶學到哭的情況,三是深刻理解業務,設計師的業務理解水平接近架構師和產品經理的水平,才能從體驗方面做一定範圍的有效改動,來幫助產品的可用性得到提升。

6、大道至簡

飛行員Antoine de St.Exupery有一句名言:「完美不在於無以復加,而在於無可刪減,萬事莫不如此。」同樣在設計中,優秀設計的經典要素之一就是形式的簡約:以簡馭繁。對於優秀的設計而言,少即是多。拋開那些噩夢般的表單和過程,簡化你的設計,不要讓用戶因為過繁的界面和交互而感到沮喪並隨之焦慮。

我記得我們老闆說過一句話就是:好的用戶體驗就是減少讓用戶去點擊、去交互的機會,讓用戶減少操作就能實現想要的結果最好。實現這樣的目的可以通過在後端做處理加判斷,讓軟體更智能,讓用戶減少犯錯的機會。

但是有很多C端產品設計的黃金準則,在B端設計不一定適用。例如做減法。C端產品為了追求優秀的體驗是可以放棄某些不重要的功能,或者可有可無的模塊。而ToB類產品,一個模塊100個功能可能來自20個不同的業務需求群體,這個時候砍任何功能,都會造成整個大功能模塊閉環的缺失。所以單純的砍功能做減法不一定在ToB類產品設計上適用。這時需要權衡整個產品流程中的各個因素。

7、目的性

很多時候用戶在使用C端產品時是沒有很明確的目的的,有時候就是隨便點進去逛逛,比如某些購物,社交等軟體,這時就可以在首頁用瀑布流,讓用戶永無止境的滑下去,足以保證用戶在軟體中停留的時間。但是B端產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用戶會帶著強烈的目的性去使用這個軟體。比如我們的產品,醫生一定是在查房或者想寫病歷、開醫囑的時候打開我們的軟體,而不是閑著沒事走在路上或者躺在床上打開看看。這就需要我們在設計軟體的時候必須做到層級清晰,導航明確,讓用戶清楚地知道他所處的位置,以及他下一步想去哪,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把一些常用的操作做一個快捷入口。

就像去超市買東西,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你會從這頭走到那頭,走走停停,但是一旦有了目的,你就希望馬上去你想去的地方,拿到想買的東西。

8、設計師的成就感

一般的B端產品都是密密麻麻的功能、表格、篩選和無止境的彈窗,有時候一點美感都沒有就更別提用戶體驗了,不像做一個音樂、聊天、工具的或者小而美的C端產品那麼有成就感。

的確,做一款好的C端產品,比如:視覺上足夠美觀(可以放棄一些次級功能追求簡潔和美觀),其次,有很多人使用,App Store有人誇,家人朋友都可以使用,這樣是會很有成就感的。從這種程度上來講B端產品的成就感確實比較低。做B端產品,先不說好不好看,一般來說B端產品的交互價值遠遠大於視覺,而且沒有人主動誇你,醫生幾乎不可能因為你這個軟體體驗好來誇你。但是要知道做什麼設計都是有樂趣的。做B端產品,把一個需要10步的流程通過打散、整合、聚集等方式減少到3步,提升用戶體驗何嘗不是一種樂趣,也會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設計複雜信息架構的B 端產品時,設計師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對專業的美好理想,讓自己完全受制於業務和技術來做設計,而是時刻記得自己的專業能否幫助整個系統得到提升,這樣的樂趣和成就感也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自己在做B端產品的一些經驗和感悟。

一切只為更佳體驗

寫於2016.9.1

歡迎關注同名個人公眾號:曉有可為

weixin.qq.com/r/Xzn54c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搜狐IT在科技媒體界的影響力怎樣?
為用戶設計更好的 Facebook 信息流
想要做一款圖片社交產品,應該如何做用戶畫像?我是指具體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
推薦給設計師們的閱讀文章

TAG:交互设计 | 用户体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