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品奎:能被數十萬鄉親苦苦挽留,也是一樁幸福

吳品奎,湖南省名中醫,宜興市中醫醫院中醫特色內科副主任中醫師,從事中醫臨床50餘年。擅長診治脾胃病、肝膽病、咳嗽、支氣管炎、腸炎、失眠、眩暈症、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黃斑變性、體虛症、痛經、月經不調等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症,對腫瘤的中醫治療取得了確切的療效。

採訪/唐曄 編輯/子明

採訪筆記

湖南永州的江永縣,這座建制於始皇帝二十三年的古城,在長達四十年的歷史裡,一直記得一個名字,吳品奎,他是當年江永首屈一指的名醫,來自上級屢次三番的調任,都被全縣百姓聯名上書,遞萬名折留住,「吳醫生不能走,他走了,我們就沒救了。」他就是今天對話的醫者,坐在對面的藤椅上,端起用了近五十年的搪瓷缸喝一口水,中午陽光直灑在他的身上,歲月安好,寂靜無聲。

湖南省名中醫,宜興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吳品奎,擅長診治脾胃病、肝膽病、咳嗽、支氣管炎、腸炎、失眠、眩暈症、風濕性關節炎、冠心病、黃斑變性、體虛症、痛經、月經不調等內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症。

「我就喜歡給老百姓看病,做官做不來的,在江永是這樣,現在回到宜興也這樣。」他說,一天的門診量是一百多個號,甚至回老家探親的時候,有病人就追上門來,早上四點鐘就在門口等著了,他一個一個看,直到太陽落山,走馬燈一般的車輪大戰才收工,「歡喜呀。」他說。

再過三個月,是他八十大壽,這一輩子的名聲,是他從剛進江永縣醫院就開始的,穿上白袍才幾個月,就口碑傳開,沉痾立起,他這邊候診病人人頭涌動,對面而坐也算是當地名醫的主任醫師無人問津,逼的那位主任滿面通紅,拂袖而去。

其實,他絕非世家,也並未有傳承,談不上經方派時方派,「我特別注重辨證,下過苦功,要說派別,李東垣的脾胃論,補土的觀念,我十分認同。 脾胃內傷,百病由生,保護正氣,必須重視脾胃之氣的升發作用。李氏認為,只要元氣充足,則百病不生,而元氣虛損,多因脾胃之氣不升而致。」

他有過多次起死回生的救險,一少女上山砍柴,歸家後厥逆,人事不醒,家人大哭欲掩埋,他攔住,用藿香正氣散加減,半個時辰,病人醒轉,次日又能下地幹活。「我更愛用砂仁,和胃化濕芳香醒脾,我用藥不超過十五味。」

其實,他與已故中醫泰斗南通朱良春有三年師徒情分,「在南中醫,他帶過我,老師善用蟲葯,我在治療風濕等症,也愛用全蠍,蜈蚣。」

這是個無比通達的老人,耳聰目明,笑容燦爛,在他的笑容里我找不出敷衍和偽裝,他說喜歡和孫輩一起窩在沙發里看《貓和老鼠》,「特別智慧的動畫,我喜歡那隻貓,不夠聰明,但是很執著,不罷休。」

他對生活是滿懷善意的,即使是4年前檢查出了腸癌,「我讓醫生直接告訴我,我一點都不在乎,我是中醫,我知道怎麼過這一關,兩次化療我就喊停,我至少能與那個玩意周旋幾十年。」

閑著沒事,他會端起一本醫古文,詰屈聱牙地念,給女兒和外孫說說那些中醫掌故,「我對醫古文發自內心的興趣,那是純正的中醫史,一字一節能觸摸到萬物生長。」

而我有些走神,我看見的是一座老城,天蒙蒙亮,他從家門走出,道旁十數求診百姓已迎上前來,道旁是一擔大米,兩尾魚,三斤紅姜,四個香柚。

天生醫者

「大概,我生來就是要當醫生的吧。」五十年後,吳品奎如此說道,舉目遙望,彷彿回到宜興那村裡的磚瓦房,青春歲月,激情昂揚。1959年的夏天,他就這樣懵懂地在志願書上填上了中醫學院。

所謂命中注定,就是看似無意的選擇,卻可以寄託全部的熱情。考入中國五大中醫學院之一的南京中醫學院後,吳品奎更是分外珍惜與中醫的緣分。學校教授的每門課,他都準備一個小本本,《內經》、《傷寒》、《溫病》……那些佶屈聱牙的的字眼,卻激發了吳品奎的學習熱情,他昏天黑地的學,因為他心裡,每多記一個字,也許就能多救一條命。

很快,「救命」的機會就來了。

那年,他在學校剛上了兩年有餘,中醫理論知識堪堪學完,放假回鄉探親,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拉去「救火」。

原來是村裡的會計得了多發性神經根炎,一年裡尋遍能及的醫生,病卻越看越重,絲毫沒有好轉跡象。家人苦痛、患者難忍,吳品奎到他家中時,他已食不能、言不清,俯在床上扶不起來,甚至棺材都已經做好放在門口。

十萬火急,鄉人將最後的希望託付給當時還是學生的吳品奎。吳品奎臨近一看,病人雖脈象沉而弱,但還不至毫無希望。因此他初步斷定,患者是虛寒為證,用溫補活血,先補腎。於是試著開了三副中藥,患者服用後,人覺得舒服一些,也可以坐起來了!患者家人大喜,感覺又燃起了希望的星火,就又請吳品奎過來,開了五副中藥。患者服後,病情好轉,甚至可以站起來稍稍走動。後來患者一共吃了108帖的中藥,病治好了。

回想起來,吳品奎也難掩驕傲:「他是33歲得的病,到了88歲才走的。」

此事一出,吳品奎在鄉中名氣便大了起來,以至每次回家,都不免有遠親近鄰前來求醫問葯,等他畢業後正式成為醫生,前來求醫的鄉親只多不少。更有甚時,堂屋、外場都站滿患者,披星戴月。但吳品奎從不覺得打擾,依然耐心問診、細心開方,因為「救命的事,豈能容你煩的?」

從醫而忠

鍾南山曾經言道,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這豈非每一位醫者的真心話?

吳品奎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者,但依然用十足的熱情從事著中醫。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他會按時坐在門診,等待前來的患者。他說,「我就是喜歡看病。」如同運動健兒在奧運會上讓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自豪,看著患者康復獲得的成就感,是醫者不可替代的驕傲。

走到現在,吳品奎既非中醫世家,也無名師相攜,卻依然在百姓間有極高的聲譽,靠的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個患者一張方子,口口相傳,積水成淵。患者贊他,態度好、技術高,他一笑:本分從醫,僅此而已。

如果離開醫院,他想去教書,尤其是古典醫籍如《內經》、《傷寒》,他認為,祖國的瑰寶,需要所有醫生來傳承。有人問他,中醫難嗎?他說還好,無非多背書、多臨床。中醫知識基礎和靈活運用缺一不可,老祖宗的積累也要根據時代做改變,同理,方葯亦然要根據心得進行適當加減。「經方派和時方派這些講法,都不太準確。要我說,可以參考一些經方,再結合實際的東西加工。」

作為以治脾胃為長的醫生,吳品奎很注重保護脾胃:平日忌油膩,飲食清淡。也許他的人生也是如此淡泊,一張紙,一支筆,面前患者,身著白袍,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望聞問切,從醫而忠,足矣。

吳老用了近五十年的搪瓷缸

口述實錄

唐曄:您覺得,為什麼在湖南江永,您會有那麼多病人呢?您又是什麼時候回宜興的呢?

吳品奎:我覺得,是因為我辨證比較清晰。那時候科班出身的中醫醫生比較少,我們是全國第二屆畢業生,比較難得,理論功底也有,臨床經驗也在。我一天都是一百以上的病人。有些病人慕名而來,看到我都不相信。說吳醫生名氣那麼大,肯定是個老中醫了,怎麼可能這麼年輕!

我在湖南省江永縣人民醫院呆到1997年,退休了以後還留用了兩年。當時湖南中醫學院的校長,也是我的同學,好幾次想讓我調動,甚至親自到我們醫院來調我,調不動。縣裡的貧下中農不願意,說吳醫生不能走,他走了我們找誰看病?當時宜興的中醫院也來了兩三次調令,但也是調不動。就是被這幫老百姓「扣住了」。也好,也不好,這是人民的信任,但卻一直把我死死按在了那個地方。不過,能被數十萬鄉親苦苦挽留,也是一樁幸福。

我是宜興人,卻是在人生的暮年回來宜興的。當時宜興中醫院的業務副院長,在我沒回來的時候已經打了六次電話,請我回來。我早年回老家的時候,這位業務副院長也請我看過病,獲得了他的肯定。

唐曄:醫生有各種各樣的治療風格,您的特點有什麼?

吳品奎:我十分注重注重望診和問診。並且特別重視辨證和針對性用藥,我不喜歡把自己歸於經方派、時方派,方劑學中的藥方,我不會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因為臨床上的病,不可能是按照書本上生的,即使是一樣的病,個人的體質也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治療的方案也應該不一樣。

唐曄:您有印象比較深的病例嗎?

吳品奎:我看的脾胃病比較多,曾經有一位患者,約莫五六十歲,西醫的說法就是疣狀增生,在西醫那邊已經確診了,說沒什麼太大的辦法。後來她聽說了我, 就到這邊來看,我說你要堅持吃三四個月左右,可能時間比較長,也比較難好,但是既然相信我,你就要堅持。病人很配合,也很堅持。服藥到差不多四個月以後,再去檢查,發現疣狀竟然消失了。剛開始她不相信,但是拿原來的胃鏡單和現在的比,發現真的不同。連西醫醫生都大吃一驚,說是不可能發生的奇蹟。

唐曄:您用藥配伍有何心得嗎?

吳品奎:拿脾胃病來說,首先要考慮到主症,健脾、利氣、助消化。我治療脾胃病,以健脾、化濕為主,特別是脾胃容易濕,把濕一化掉,脾胃的功能就恢復了。

唐曄:您覺得,中醫治病的法則在哪?

吳品奎:我覺得,中醫對症論治,是根據病人的情況、體質等各方面來討論,經常是同病異治,或者異病同治。所以,中醫是整體觀,比如胃病,不僅考慮到胃的問題,還有個人的體質。

唐曄:如果時間倒退幾十年,有沒有特別想學的東西?

吳品奎:我想學醫古文,這個很難學,大家都不高興學。雖然每個字都佶屈聱牙,但是很有味道。學習的是古代的醫學哲理,看的是一段歷史。

唐曄:醫生的名氣,跟醫生的醫技是什麼關係?

吳品奎:是成正比的,醫生必須要看好病,要不然別人怎麼相信你呢?而且,醫生的服務態度要好。如果技術到位,態度卻不好,病人也不會願意來的。

唐曄:都說大醫精誠,您覺得這四個字如何理解?

吳品奎:有了本事不要驕傲,還要勤勤懇懇、為病人服務。

唐曄:您對疾病怎麼看?

吳品奎:我覺得,閻王老爺要我走,我就走,不要,就多留兩年。我心態很好。

你別看我現在挺健康,在十幾年前,我們心內科主任已經讓我裝支架了,我堅持自己開藥調理,不願意開刀,自己聽自己的。到現在,我的心電圖、心超都基本正常。十年前檢查出來結腸癌,動了手術,我現在結腸已經沒有了,但現在恢復的相當好。而且,我很相信自己的中醫水平,當時手術醫生建議我化療,但是我做了兩次就不做了,自己回來開藥方調理。每個人對癌症都有恐懼的,我就算是醫生,開始也有點怕,但沒多久就鎮定了,中醫人,首先要學會與疾病和諧共處,一遇到事情就驚慌失措,我幾十年的中醫修為不會那麼差。

唐曄:您看起來精神狀態特別好,現在您還鍛煉嗎?

吳品奎:打打太極拳。飲食不忌口,但是清淡為主。說我精神好,其實是我心態好,我從來不發脾氣,不生氣,為什麼要生氣呢,我是在享受夕陽里的美好人生。


推薦閱讀:

如何閱讀資治通鑒?
古代人都怎麼問年齡?
孫悟空到底屬於哪個門派?
古代有哪些優秀的楹聯?
除了尉遲恭、秦叔寶,還有誰能做門神?

TAG:中医 | 医学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