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庭教育:「打是親,罵是愛」到底是對還是錯?

作者:毛志傑

「哪個爸爸不罵人,哪個孩子不害怕,打是親來,罵是愛,我有一個好爸爸。爸爸、爸爸好爸爸......」,動畫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里這句歌詞唱出了我們的傳統教育現狀。

好象爸爸打孩子「天經地義」,還有人認為「孩子越打越親」。但是,編這歌詞、說這話的都是有話語權的家長們,估計孩子早在心裡反對了千萬遍。

現在流行的家庭教育觀念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欣賞教育」,另一個是「高壓教育」。

「欣賞教育」強調的是以孩子為主,多表揚建立孩子自信心。

而「高壓教育」則是奉行「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理念。

好象兩者都有其合理之處,也都有培養出過優秀人才的例子。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人家棍棒下能出人才,或者人家能通過誇獎建立孩子自信心,但是不見得就適合您的孩子。

遇到孩子頂撞,家長也都會火冒三丈。那麼,孩子犯錯誤,家長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認識錯在哪裡,便於今後改正。那麼,教育的方法選擇上就需要讓孩子能夠接受。

試想,如果孩子在心底里抵觸或不認可家長的教育行為,家長打了也是白打,下次可能孩子犯錯會「變本加厲」。這種「打不改」的例子估計很多家長都遇到過。

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主動接受懲罰呢?

我們都會有這種經歷,同樣一件事或者是一句話,如果對方過於粗暴的表達,自己沒理也不接收。如果對方換個角度委婉表達,那麼自己也會欣然接受批評。

其實,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顧及「面子」。在教育的過程中,只要不損傷孩子的「面子」,那麼孩子就容易接受家長的教育。其實這個「面子」就是孩子的「自尊心」。

讓我們看看小明的父母面對孩子犯錯時怎麼做的吧:

一次,小明因為沒按時完成作業的問題向老師和家長撒謊。

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爸爸得知事情真相後,懲罰當然是跑不掉的。小明的爸爸給出了小明幾項選擇:一是「取消原定的生日禮物」;二是「取消這周的零花錢」;三是「體會皮肉之苦」。

小明經過衡量,自覺地選擇了「皮肉之苦」。由於是自己「挑選」懲罰方式,相對比「家長硬性規定的懲罰方式」,自然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也照顧到了孩子的「面子」,達到了讓孩子「下次盡量不犯錯」的目的。

而我們傳統的「棍棒教育」模式則是以「將家長的權威建立在孩子的屈從上」為目的,偏離了教育的原本目的,最終損傷了孩子的「面子」。

孩子也是人,都有各自的思想,而孩子的思想都和家長的行為密切相關。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道理:你打你兒子,將來你兒子也會用同樣的手段打你孫子!

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中,從小到大,我沒打過孩子一巴掌,令我自豪的是,他已經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請「關注」!)

推薦閱讀:

妹妹是問題少女,我該如何讓她變好?
再這麼教孩子,他真的會變成「窮人」
怎樣評價《爸爸回來了》第二季里星爸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論上課的正確方式02:朽木不可雕也的朽木不是白哉大人!
看《獵場》, 學到的最重要的家教啟示

TAG: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