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叨逼叨,瞎扯淡

#1

最近練輔助動作很喜歡用Rest-Pause的方法(之後會翻譯有關Rest-Pause方法的文章),做完一組力竭,歇20-30秒,再做一組力竭,再歇20-30秒,再來一個力竭組。用一組的時間,完成三組。比如我用2x30kg的啞鈴做胸支撐划船,做組次數就是「18-7-5」。不過,我現在只敢用這種方法搞上肢輔助,用在下肢還是擔心危險,在考慮一組力竭之後加個減重組作為替代。

為什麼要這樣做?節約時間。

有一段時間,因為課少,我是練得特別瘋狂的,一周六七練,正式訓練四五天,恢復性訓練(積極恢復)一兩天,每次連熱身冷身都搞個兩個多小時。特別入魔,整天想著走完這個計劃我的三項數據能升到多少。

我的生活是失衡的。

我完全被數據牽著走,被健身所洗腦。除了健身,我又會些什麼?

我現在有意識減少自己生活中健身的佔比(當然在健身科普上沒有削減),留出更多時間做其他事。

我從曾經的每天練,改到現在一周四練。等用完這個計劃,我還會再進行壓縮,使用一個自己編寫的一周三練計劃。輔助動作能砍就砍,只留下一到兩個非常有價值的動作,用以彌補自己短板。我甚至準備了一個應急用的一周兩練計劃,以防自己沒空上健身房。

我現在瘋狂地想在最短時間內workout,壓縮動作數、壓縮組數、壓縮組間休息時間。

我想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留出時間做其他有意思的事。

為什麼我一個健身博主,今天會說這麼"反健身「的東西?健身很重要,我很愛它,我會一直堅持練下去,但我越來越意識到它不應該完全佔有我的生活。

看不同的書、陪重要的人,一樣很重要。

#2

我始終堅信,訓練是一道減法。你用到的動作越少,將這幾個動作鑽得越透,你就會越強。將推舉和划船搞透,你就有很強的上肢;將前蹲/後蹲和硬拉/高翻搞透,你就有很強的下肢;將農夫行走搞透,你就有很強的心肺和核心。我現在的訓練,基本在這幾類動作之外不會有什麼新鮮玩意——注意是「類」,同樣的動作模式還是會用不同的變式(實力推-借力推,Kroc划船-胸支撐划船)。

在健身房裡最弱的(No offense),恰恰是那些最喜歡變著花樣練的。用六七種方法練二頭,各用兩到三種方法去練三角肌的三個頭,耗時很長,收效甚微。於是他們搞得更加複雜,更加拚命,增長卻遲遲未來。因為他們忘了,或者說從來就不知道一件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我以為,以大部分人的境界,在未搞透基礎動作之前,都不應沉迷於孤立訓練和所謂高級練法。真的,你用的動作數越少,你對這個動作鑽研得越透,你的身體越會有更好的適應。而且,當你不再只關注肌肉而是關注自己的動作質量,會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弱點在哪——為什麼拉不起來?核心弱了?握力弱了?上背弱了?

不要再把形體和體能分割了,不要再覺得搞形體就應該輕視基礎動作而投身於孤立訓練——它們本該是一體的。基礎動作上去了,強壯度自然也水漲船高。

最基礎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你的訓練,是不是把它們丟了?

Stay simple.

#3

我以前在朋友圈發過一句話:「有時候覺得學習像訓練,一開始攢訓練量進行肌(nao)肥大,然後上大重量用線性計劃追求力量(zhishi)持續增長,最後用波形周期均衡求穩。。。」。

現在想想,何止學習和訓練,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剛上手某樣新東西時,需要大量反覆去習練,形成動作模式,此時並不需要很大的難度,重要的是找到套路;然後,開始挑戰下難度,爭取自身實力的穩定持續增長;到了一定階段,可以適當放緩,避免疲勞,此時增長可能非常緩慢,更多是要保證水平的穩定,穩中求進步。

最關鍵的還是,永遠不要因為某樣事情困難、一上手就碰壁而淺嘗輒止,永遠不要停下自己進步的腳步。

#4

「為什麼要練這個動作?」

很多人的答案會是:我要練大XX肌肉,我要雕塑XX肌肉的線條……

此時追問一句,往往能讓他們啞口無言:「XX肌肉的功能是什麼?對什麼樣的刺激敏感?這樣真能讓它變大/出線條嗎?」

再聯想下網路上紛飛的各種斷章取義的碎片吧:「深蹲膝蓋不能過腳尖/硬拉臀位不能太低」「松解XX肌肉能矯正XX體態問題」「肌肥大一定要小重量多次數」「大重量訓練傷關節」,甚至還有非常離譜的「走路出腹肌」「女性不要舉鐵」……

為什麼這些能有市場?

迎合了人對健身的定位:多快好省,立桿見影。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定位》,啰里啰嗦地就說了一件事:「所謂營銷,不是改變人的心智對產品的定位,而是讓產品迎合其在人的心智中的定位。」

健身這個野蠻生長的市場(其實成熟的市場也是),受眾永遠對其抱有「一定要見效」的定位。他們是不需要你嘮嘮叨叨扯各種解剖學生理學訓練學營養學原理的,你不可能改變他們心智里對健身的定位——他們要的只是yes or no。

所以我現在翻譯文章都優先選擇大家會感興趣的,重要結論加粗加亮。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誰都不容易,能節約點信息接受成本還是好的。

但不要丟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腦子是個好東西,不要主動送給別人,讓他們代替你思考——尤其是你不知道這些人是市場的良草,還是毒草。

健身先健腦。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全部重量都在思想上。


推薦閱讀:

新手健身計劃:5X5直線健身法
如何練出強壯的下巴?
一邊吃減肥藥一邊健身減肥效果會更好嗎?
在學校練習引體向上,較短時間內從0個到十幾個,應該掌握哪些方法和技巧?

TAG: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