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給不給零花錢會怎麼影響長大後以後的人生?
長大後對錢的看法,是否勢利等等
我來說,這個回答為我量身定做
家住三線小城市,父親做生意,母親大專老師,這樣的家庭設定就意味著,我家絕對不會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父親生意好的時候,甚至應該強過小康。然而我從小基本沒有零花錢,因為家裡沒錢。聽著好笑,家裡有房有車,房子有五套,包括一套旅遊中心的一宅院子,在一房價三千的城市,那宅院子有人出三百萬我爸不賣。可我家依舊很窮,錢去哪兒了?換房了。懂點兒經濟的都知道現金流匱乏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固定資產再多如果沒法換現也沒用。一開始父親借錢買了那宅老院子,家裡從此一直緊巴巴,零幾年的時候父親做生意掙了點錢,咬牙買了靠近旅遊中心的一套平房,沒過幾年拆遷,補償了三套樓房,父親吃蜜覺了甜,從此買房上癮,有點兒錢就買房,就等房價上漲或者拆遷。所以自從我記憶里,家裡從來就沒有寬裕過。小學老師讓買參考書,我媽不給錢,於是我只能每天放學等著鄰居家同學做完了作業我再借來書做,那次考試考了年級第二,母親驕傲的跟別人說我家孩子不買參考書照樣學習好,我在那裡聽著,心裡卻一直哭,我真的不想看著同學異樣的眼神,每天靠借書學習。
後來上了高中住校,父母找了一個食堂打飯的人,每年給他點錢,讓我去他那個窗口是不要錢。每天早上白菜包子,終於西紅柿雞蛋面,晚上蛋炒飯,日復一日,沒有肉,沒有牛奶,在最需要長身體的時候,我吃這種東西吃了將近兩年。現在身高172,那時有個很喜歡的女孩,嫌我矮,我常常想,那會兒一天一袋牛奶,是不是我倆就好上了?
最重要的是,因為父母經常給我灌輸咱家很有錢的思想來安慰我,讓我從來沒有以一個貧苦人家孩子自居,剛進了省重點的重點班,班裡有一群家裡條件不錯,同時學習又很好的同學,我自然而然地靠近了他們,認為我們是一撥的。然而他們零食不斷,一到下課就一兜子吃的帶回來,我身為他們"群體"
中的一員,摸了摸口袋裡一個星期才有的十塊錢,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看他們吃,我不稀罕那些零食,我只是難過我沒法和他們做同樣的事。後來有一次,我也去了超市,生平第一次偷了東西,拙劣的技術被抓通知班主任,班主任嘴賤後同學也知道了,從此身邊充斥著異樣的眼光,曾經的"群體"也離我而去。後來我的同桌丟了錢,大家一致懷疑是我偷的,我解釋不清。再後來,我無心學習,沉迷小說。從那個班裡倒數第二都能考上一本的重點班退班,轉文,轉校。然而環境變了,變不了的確實我逐漸自卑的性格。父母將我的墮落歸咎於家里有房有車了我就上天了不學習了,從此更不給零花錢。我解釋不清。上了大學,一個月生活費750,還是20天給500。學校一頓飯怎麼也得10塊。所以我從來不去同學聚會,別人都認為我高冷孤僻。我只是沒錢而已。然後我去做了兼職,終於體會到了有錢的感覺,做兼職愈發上癮,結果期末考試一塌糊塗。殘存的理智告訴我我不能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於是不再兼職一心學習,各種證書拚命考。後來有了個女朋友,異地戀,去看她一次我必須得省幾個月的伙食費。即便如此,我依舊只能買硬座車,坐十幾個小時去看她,去很小很破的旅館,吃最便宜的餐館,買最便宜的戒指。為此我甚至去醫院做過試藥志願者,一天不吃東西,每四十分鐘抽一次血,兩天給1000,兩天後,臉色蒼白的我去參加六級考試,然後拿著這錢坐了十九個小時硬座回去看她。再後來,分手了,她找了一個年輕有為的企業家,第一天就送了她兩千多的項鏈,帶她去了最貴的五星級酒店。我痛苦的坐在他們學校門口,等到了半夜十二點,喝著最便宜的啤酒,哭的像個傻逼。然後拿著手裡剛攢的錢給自己買了一塊心儀已久的手錶,回去繼續屌絲。從此不再相信愛情,只信錢。
所以樓主問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因為這點零花錢,我從一個上台唱歌獲獎的開朗少年變成現在跟陌生人說句話都臉紅的人。從一個本應985的好學生到一個野雞大學畢業生。從一個很招女孩子喜歡的陽光男孩變成了現在基本上不和女孩子說話的屌絲。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甚至失去了交朋友的能力。我從來沒有出去旅遊過,聽著別人旅遊歸來各種談論,我連吹牛逼的空都插不進去。鄰居家的孩子,幾年裡逛遍了整個中國和東亞。他家只有一套小小的房,但我卻那麼地羨慕他。小時候我倆一起被選中去少兒頻道排節目,無話不談,現在我倆基本上話都搭不上。
我現在常常想的不是如果父母給我零花錢我會怎麼樣,而是如果我從小生在一個貧窮的家裡,我甚至都不會去奢望這些東西,沒有零花錢就沒有。可偏偏父母給我的設定是有錢人家,卻從來沒有得到過有錢人家的待遇。
現在剛剛參加工作,對錢的態度就一個。只要能有錢,我可以不擇手段,只要有了錢,我可以一天之內花光一個月的工資。後來知道,這叫做報復性消費。
離自己有孩子也快了,常常想,一定要給他多多的零花錢,至少不要讓他體會我曾經的這些。同時又想,我不能給太多啊,不然害了他怎麼辦?可是我有預感,我一定控制不住,我一定會往死里給的… … …看完第一位兄弟的回答,我感覺心裡稍稍平衡了些,原來我不是一個人。我出生在蘇南三線城市郊區農村,現在拆遷了,父母白手起家,結婚時候村上最窮,外婆家條件好給我媽帶了一些嫁妝,但是家裡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先是和奶奶小叔同住,然後過了幾年才開始蓋自己的房子。有了我以後,我爸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剛開始先後和二伯,姑姑合夥做生意,兩次都是讓我媽問外婆借錢做啟動資金,但是賺錢了以後竟然要求我爸出局,具體也搞不清,反正二伯和姑都發了,我爸在外面幹了好幾年,回家過年的時候竟然沒錢,但我爸覺得是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妹妹,就忍了。之後又到外地干其他項目,這幾年基本是不怎麼著家,印象中整個小學初中沒見過幾次我爸。我媽在鎮上服裝廠上班,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所以經常是早上我還沒醒她已上班,晚上我睡了她還沒下班,整個童年,我基本上就是一個人做早飯,一個人上下學,一個人做晚飯,一個人寫作業,中午去奶奶叔叔家吃飯,也很窮。記憶里很少的幾次,媽媽回家做好了晚飯,兩個人在陽台上吃飯的時候都會跟我一邊哭一邊控訴我二伯我姑姑的惡劣行徑,不懂事的我只知道要保護好媽媽,承擔起責任。小學發生了幾件事情:第一件,三年級要定報紙,每個人都必須訂,一學期50塊吧,那天中午回家要錢,正好爸媽都在,聽我說要錢,結果我爸蹲在牆角,我媽不說話,過了五分鐘,等我一同去上學的鄰居家小孩等的不耐煩了,我帶著極度的不理解和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去上學了,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之後是怎麼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屈辱地跟老師解釋我不訂報紙的情形了。第二件,有一年全班組織去市中心公園春遊玩一天,中午飯自己解決,隔天晚上媽媽帶著我去隔壁村上小店裡買了一根火腿腸,沒給我錢,讓我當午飯。我實在嘴饞,結果晚上忍不住偷吃了半根,第二天身無分文的我帶著半根吃剩下的火腿腸和全班同學在公園裡玩,結果有個女生看到我吃火腿腸後直接去去公園的小吃部買了兩根,而我一個男生吃著半根,當時恨不得找個地洞轉下去立即消失。
第三件,六年級班主任在班裡說組織坐火車去畢業旅行,問大家想去哪,我一直沒說話,因為沒錢哪都不想去。班主任最後點名要我回答,我說我不去,班問為什麼,我說怕被壞人帶走。六年級,大男生,竟然怕迷路,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嘲笑聲中,我更深層次地體會到了窮帶給我的恥辱。
但這些我那時都是心甘情願受的,我從沒問他們要過零用錢,親戚給我錢我也說不要因為我媽不讓要,壓歲錢更是從沒在我手中捂熱超過一個小時,沒錢的苦我自己承受因為我知道了他們受的苦,可能隱隱地恨二伯,恨姑姑。慢慢變成一個孤僻的從不邁開家一步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只知道看書的書獃子。到了初中開始發生變化,爸媽找到了跑運輸的門路,後來又搞起了裝修,當然這些我都沒概念,印象中爸媽仍然很窮。當時發生了一件事,在我奶奶家發現了我堂姐錢包,就是跟我爸合夥過的姑姑女兒,姑姑離婚後住奶奶家的,然後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一塊錢硬幣,當時突然覺得頭腦像火燒一樣熱血沸騰,一半是因為看到錢激動想據為己有,一半是因為她竟然有這麼多錢,因上一輩發生的舊事引發的憤怒,抄起了七八個硬幣就跑了,給了一起的弟弟一半,自己拿著一半出門了。走到半路就害怕了,做賊的心虛讓我投降了,經過路中間一個水坑就把硬幣放進去,心想過兩天回來拿,結果再也沒回去拿。這就是第一次偷錢的經歷,也是唯一一次,後來我媽問我有沒有偷錢,我硬著頭皮說沒有。經歷這次事件以後,我的自我意識覺醒了,有次鼓起勇氣跟我媽談判,一個月固定給我零花錢,不管金額大小,既要給我就行,哪怕是一毛。結果我媽拒絕了,理由是要買什麼跟她說。實際上開口問她要買是么十次九次不答應。於是,我閉上了自己的嘴巴,再也沒要過一分錢,潛意識卻想要逃離。到初三吧,家裡條件開始好轉,媽媽開始中午給我送飯了,頓頓有蝦,但是還是不給零花錢。而且和一樓相似的是我媽經常說自己舅舅參加過長征,曾經是北京新華社黨委書記,自許出生高貴,自卑的同時讓我變得自大。最終我無法發泄,自卑讓我想遠離熟人圈,自大讓我想創造奇蹟,沒有零花錢又讓我想住校。在中考的時候這種心理矛盾爆發了,我不顧自己的成績死活不願意考鎮上的高中,一定要考四十公里以外的省重點,結果考完分數差三十分,連本地高中錄取分都差三分。這時候,從來不給零花錢的父母竟然第一時間交了贊助費一萬六。。。。。。。一萬六啊。。。。。。。。。。十六年沒給一分錢零花錢的父母竟然絲毫不猶豫掏了一萬六贊助費。是因為他們突然有錢了嗎?到了高中我的生活費是同學中最低標準,每個月一百五,而且會經常不給。有一次我為了買隨身聽吃了一個月白米飯,被我媽發現後竟然是大罵一頓。高中嚴重發育不良,暗戀一個女生三年不敢表白,高考前意識到即將離別才寫了一個紙條,結果人家早就名花有主不理我。我奔潰了,再也無心學習,高考時隨便報了一個很遠的東北大學,雖然是985但是對那專業一點沒興趣,文化也不習慣,淪為學渣,更嚴重的是異性交往人際交往問題重重,現在工作十年從第二家公司辭職後在家。現在也是算是在二線城市有一套小房子有貸款,但是婚姻基本不可能了,現在他們空守著廠房店面,我無法原諒它們,小學時候就不是沒錢,至少有三千塊的存款,要麼存銀行要麼投資給叔叔做生意就是不願意投資我。錢已經變成最高使命並把我看成實現個人慾望的工具。就是我工作後談戀愛,不願給我錢投資股票,說留錢買房子。那就買房子,也只給20萬。坐擁兩百萬,只給20萬,我借了50萬,一個月工資全部用來還貸,也只能買這個城市的偏遠地帶,女朋友甚至懷疑我買房不是為了和她在一起。年末領導還要搞我,扣我年終獎,徹底崩潰,女朋友喊我去她家都沒敢去,然後她沒聽我解釋便決絕分手,7年過去我至今未婚。股票在那時起10個月就翻了4番,7年間,二線城市房價漲上了天,老家房價還是懵懂少年。到現在,我的一切被毀,而他們手握財富說我門從來沒過過一天借錢的日子,還說你怎麼還不結婚,說你怎麼回事。赫赫,我也是醉了,就這樣稀里糊塗的過吧,已經一年多沒回老家了,基本不給他們打電話,見面就吵,雖然會給他們買這買那,可是心裡的愛比起恨太渺小了。沒有長期理財概念。不懂購物,永遠覺得缺少一件什麼東西,但要麼捨不得買,要麼衝動性地花大錢買個最好最貴的。買到手就不珍惜了。好多衣服買完就那麼放著,永遠不穿。
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我小時候家境至少算是小康吧,我媽給我買的衣服或者日用都是名牌,但是不給零用錢,因為從幼兒園到高中學校都管飯,每月交了飯費就這樣了,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都得告訴他們給我買,所以像無花果麥麗素還有什麼香菇肥牛這些零食我只能看別人吃,自己從來沒吃過,因為他們不給買說不健康,現在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但畢竟全是童年的一種缺失。而且當時也不能說沒錢,我壓歲錢很多,父母也不會沒收,但是他們總是說這是誰誰誰給你的收好了啊,讓我感覺花了好像就是不懂事似的,可笑吧,還有就是壓歲錢都是整百的,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拿百元大鈔買零食也比較驚悚,生怕被騙。
所以當年要是有長期投喂我的小夥伴,我可能就嫁了。。。
看了前面幾位朋友的回答忽然覺得有了同病相憐之感,我是個妹子,都說女孩要富養,但從小到大沒有一分錢的零花錢,並不是因為家裡窮到給不起個塊兒八毛的,而是家長就是不給。不得不說這件事對我現在的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扭曲。我家在二線城市,算不上有錢,但絕壁可以說中等。我爸一直自己忙自己的,不大管我,管我的就是我媽,從小到大沒給過一分錢零花錢。我不知道現在學生是怎麼樣的,但我那時候小學初中的時候大家會形成小團體,大家交流感情的方式無非是平時下課一起回家的路上吃點小零食,如果過生日的話可能送對方一點小禮物,有時候買點動漫的卡牌什麼的玩一玩——但我從來都沒法參與這些,因為我沒錢買。我從小到大沒有告訴過一個同學我的生日,更沒有請同學開過什麼生日party之類的,害怕別人給我送禮物,到時候她過生日的時候我是沒錢給她買的。下課的時候同學買零食我都是走的遠遠的,因為所有人都在吃東西我就空著手看人家吃真是很尷尬。遊戲卡牌什麼的就別提了,你沒有牌根本沒法兒跟別人一起玩。我記得我當時真的很想和同學一起玩,我每天只有一塊錢的早餐錢,我為了買都不記得自己多長時間吃過早飯了,每天上午都餓的頭暈眼花胃痛,攢了點錢就買一點和同學玩,買了之後還要藏起來不被家長發現,如果發現了我估計連一塊錢的早飯錢都沒了,一不小心被發現了就只能撒謊說是同學送的。小時候要去春遊,學校一般收個十幾二十塊錢的,我媽也不是很願意給。我有沒有要過零花錢?——有。但那些經歷真的讓我不想回憶。記得有次家裡有個親戚來做客,不知怎麼的聊到了零花錢的話題,我就說了句我沒有零花錢的,其他同學都有。我媽忽然就火了,非常大聲非常凶的當著親戚的面開始罵我,說「天天在我眼前哭什麼窮,別人有零花錢你認別人的媽當媽去吧,你滾出我家」之類的話,我當時就是個啥都不懂的小學生,嚇的眼淚都在眼眶裡打轉,親戚一看情勢不對就過來勸,最後場面也是難看的不行。
還有件事讓我現在都很不舒服的,大概是我媽有幾個朋友孩子也和我一樣大,媽媽們有時候就帶小孩在一起玩之類的,有個小孩A的家長比較有錢,就經常會請大家吃點飯,主要是為了聚一聚。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A,但我媽非常熱衷於帶我出席於這種場合,我也就去了。以至於後來不管如何,我不能說A和A媽一點點不好,只要說了我媽馬上回我「你怎麼這麼不知道感恩?!你小時候吃了人家A媽媽多少餐飯你不記得了嗎?!」,說的就好像我不吃那幾口飯就要餓死街頭了一樣。記得有次上課要交資料費,A沒有帶錢,我當時帶的有多,就借給了A。你們也懂,那時候在我眼裡,十塊錢都算是巨款,最後下課了之後我就和A說了一句,「記得還我錢啊!」,這句話被A媽聽到了,A媽就和我媽告狀說:「你家XX怎麼這麼小氣啊!就那麼十幾塊錢的事還要追著我家A要!」之後不用提,又是被我媽所謂的那幾頓飯情感勒索。現在大了之後想想,我當時那麼說或許不妥當,但在那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我對金錢的觀念確實是如此。
我現在大學快畢業了,家裡給的生活費還算可觀,但我發現從小養成的金錢觀讓我根本不懂得該如何消費,我真的變成了一個「小氣」的人。這種小氣不是對別人小氣,而是對自己小氣。上了幾年大學食堂里的菜的花樣還沒吃過一半,看見8塊錢以上的窗口直接繞道,比較貴的那種小餐廳基本不去,吃個涮菜都捨不得加肉,因為加肉要加錢。吃個餅都吃的沒餡兒的,因為便宜。北方一線城市水果不便宜,我就很少吃,天天吃米飯麵條頂餓你說人能不胖嗎?平時基本不出去吃飯,聚餐很少參加,上次有朋友來我學校附近說要出去吃飯聊一聊,問我哪個館子好吃,我非常尷尬,因為我不知道,朋友很震驚的說你都來了好幾年了怎麼周圍的館子都沒吃過啊,我當時無言以對。現在天兒太冷了不想去操場上跑步,問了一個包健身卡的同學他們俱樂部的聯繫方式,問了價錢之後就再也沒說過話,胖就胖吧,還能死咋的。平時同學之間難免會相互借點錢什麼的,我是借了人家的錢必須馬上還,因為覺得欠了人家的錢就像是欠了感情債,就像A媽那幾餐飯一樣。別人有時候借了我錢可能忘了還,雖然沒多少但心裡總是非常膈應,但都是成年人了開口要又覺得拉不下臉來。在淘寶上天天看但不怎麼買,一件衣服從大一穿到大四。覺得收費比較貴的活動從來不參加,別人邀我去玩我就找借口推掉。我逐漸活成了一個在別人眼裡高冷孤僻的人。但我其實很自卑。現在二十好幾還沒談過一次戀愛。沒有什麼知心的好閨蜜。我知道我這樣不好,但我真的沒法擰掉那深深種在我腦子裡的弦。我媽現在評價我說:「你這個人啊,從小就小氣,也不知道上哪兒遺傳來的,肯定不是從我這兒。你還記得A媽當年說你……」……-------
大中午的寫的自己中途掉了好幾次眼淚,自己是不育主義者,以後應該不會有孩子,以後身邊的朋友同學生了孩子,我一定得勸他們給孩子點零花錢,不用多,有點兒就行,別再讓他們的孩子活成我這麼個憋屈樣兒了。我臉皮特薄,就匿了。非一般的扭曲啊……
1、因為總是沒有錢,所以老想著怎麼存錢和節約錢:2、聽覺靈敏度max,哪怕做著廣播體操的時候,十米內的硬幣掉在地上必定有反應……3、小學就知道借東西必須記借條,下次找人借東西時拿出借條,要求對方幫自己做事情,因為我什麼都會放在書包里,基本不會問別人借東西的…… 現在還保存著小學隔壁位那數百次的借條,不知道可不可以用來求婚用……(其實我很早熟,三年級那會就問過存夠多少次她會嫁給我…… )4、初中開始用作業賺錢,幫人代做電教作業 每次20塊…… 5、 人越大越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選擇越來越困難…… 小學那時明明每個中午都會出去吃麵條,但每次abcd四選一都會選十五分鐘;後來到了大學變成害怕選擇和變化,所以每一頓都是一個雞蛋加青菜,結果飯堂阿姨全都認識我了……6、非常害怕出門,小時候放假都會有十幾天宅在家中,現在嘛…… 除非有事不要指望我踏出家門一步……7、渴望交際又害怕交際,沒朋友所以渴望交際;但交了朋友又不敢出門和他們玩,因為沒錢……8、玩電子遊戲必定玩單機那可以作弊,沒作弊的就不想玩……通常金錢作弊是必須的,遊戲裡面無論見到什麼高級的玩意都必定買一次……
9、極度折騰,什麼事情都要求接近極限臨界點…… 電腦超頻、牙膏洗髮液見底那些就不說了,手機電池都必須要低於5%才會充電,只要不用盡貌似心有不甘……本人自小沒人給過零花錢,親戚給的零花錢爸媽也不讓收,壓歲錢爸媽給收著,現在活的也挺好。絲毫沒有影響,頂多小時候會有點抱怨吧。。。
沒做過調查,也不知道題主在討論多大孩子和多少錢。從自己經歷來說,覺得零花錢只是生活的一個很小的方面,不足以全面影響一個人成年以後為人處事的風格。極端一點的情況,相比給孩子零花錢但是對孩子照顧不周的家長,不給或者少給零花錢然而經常滿足孩子各方面需要的父母可能給孩子更大的安全感。
相對於零花錢,我覺得下面結果因素可能對一個成年人的消費習慣影響比較大:
1,幼時的總體家庭和生活環境;
2,成長時期日常生活中體現出的家長的金錢觀;3,開始完全獨立生活的時候的寬裕程度作為一個家長,我看來零花錢一個積極的作用是幫助孩子建立理財的習慣,學習在願望和現實中間找平衡。感覺再這樣對待自己的下一代,肯定是不行了...
不是一般的自卑
我小時候是沒有零花錢的,父母跟我說,你想買什麼東西就跟他們說,但其實說了不一定有用。 我放學的時候也想跟同學們一起買一些零食邊走邊吃,於是跟我爸說了,我爸說那東西不幹凈不要吃於是還是不給錢。每次很想吃,卻只能看著同學買,好在我的同學一直沒有嫌棄我,讓我咬一口她買的,或者分給我一點。如果放在我現在的年齡,忍著不吃就是了。但我當時還小,想吃不能買,老是求著人家。這種感覺真的非常不好。 小學畢業同學錄,我爸說沒用,可是同學們都買,自己不買好像很不珍惜友誼這樣的感覺。當時貴的一本15,便宜的幾塊錢,就算是沒用買一本又怎麼了呢?我爸就是不讓我買。最後軟磨硬泡,買了一個超級小超級丑超級便宜的。初中,還是興同學錄,我的補習班結課發了一套,我爸說,你看你小學畢業買的那個,有什麼用,這次別買了,用發的這個吧。雖然帶著商標廣告也超丑,但總好過沒有。 跟我爸要買毽子的5毛錢,爸爸沒有零錢,給了我1塊,放學之後,我拿著我的毽子和剩下的5毛錢,給我爸爸看,證明我沒有亂花錢。我爸就誇我。 六年級春遊,去的公園,恰好有遊樂設施,於是老師組織我們自己進去玩,但是設施的門票還是要我們自己掏錢的。身上不帶錢是習慣了,所以我一分錢沒有,直到我的班主任玩累了發現了我,借給我了2塊錢......去玩了碰碰車。這件事情讓我真的記憶超級深刻,同學們帶的不多,只夠自己玩的。我自己坐在大門口,一個下午,看著他們在蹦蹦床上玩的歡。 還有就是培養了我一個習慣——不捨得給自己花錢,畸形「消費觀」。因為我買了什麼,回家我爸總要有一句「花了我們家多少錢啊」。現在大了,有時候覺得他是習慣或者開玩笑,但是我小的時候和媽媽買完衣服回來聽到他問,心裡總還是覺得我爸爸在我身上花錢是不捨得的,好像很心疼。於是總是省錢,不買貴的東西,我爸媽覺得非常光榮,跟朋友說,我女兒可會過了。 大概在零幾年的時候,有一年家裡條件不是太好,爸媽帶著我去朋友家做客,去之前到超市買禮物。爸媽商量說,他們家有小孩,給孩子買點吃的。於是他們挑了一盒曲奇餅乾,50多塊錢一盒。當時我特別心疼,跟在他們後面邊走邊掉淚,還悄悄的不能讓他們發現。心裡想我從來沒吃過這麼好這麼貴的東西,卻給別人家小孩買,很羨慕他。直到現在,我逛超市,貴的零食基本上還是不捨得拿的。 有一段時間早上吃的麵包特別好吃,那是麵包店剛剛興起有市場的時候。我天天早上吃,媽媽每天給我買。有一次和我媽出去買東西,順便買早飯,就進了那家麵包店。我一看價格都7塊8塊一個麵包,我說一個怎麼這麼貴啊!我媽說你每天早上吃的麵包都是8塊錢的。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怎麼可以吃這麼貴的麵包!直到現在,麵包店裡那麼多好吃的麵包,90%的情況,還是買又大又便宜可以吃至少兩頓的,比如切片麵包。即使我現在可以支配金錢,但是爸爸那句「花了我們家多少錢」那句話,一直揮之不去。 我現在20多歲了,需要花錢社交。有一次我心一橫,買了一包稍貴的進口零食,恰逢得知一個同學過生日,於是轉手就把吃的送給了她。我當然給自己的理由是,錢都花了,維繫關係總比自己吃了要好,這麼貴,自己吃了很浪費......
如果跟朋友一起出去買什麼,如果東西稍貴,我就只能說我不喜歡,或者這東西不好。看著朋友買,那一瞬間也真的是覺得很自卑。
我這麼大了,還是不太懂得分享。因為捨不得。小時候爸媽告訴我,好東西要分享。於是我把僅有的東西送給了別人,可是我不會再得到同樣的東西了。分享給別人我就沒有了,爸媽也不會再給我買的。於是漸漸的,我不捨得分享了。這讓我下決心,我要是有了孩子,教給他大方分享的時候,也要給他足夠信心,讓他知道給了別人你還有。 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家不是富翁,但是至少是寬裕的,我想要的東西,沒有過分的,我也不追名牌。其實我媽媽一直挺捨得給我花錢,也不多說什麼,而且我爸對我也挺好,但就是非常不捨得給我花錢,到現在也是,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事情帶給我的最大的影響,其實就是自卑和心裡的不公感。金錢能夠給人帶來很大程度上的自信,我恰巧缺少。不公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問題讓我感同身受。而且不只是零花錢,我媽給我買東西也是節省的一逼。現在回想當時的事情,仍然久久都不能忘懷。明明家裡條件還不錯,雖稱不上富裕也算小康了,但為什麼我有著那麼苦逼的童年呢?例子如下:小學六年,從來沒有請過同學吃零食,哪怕只是五毛錢的乾脆面;每年聖誕節同學互寄小卡片,我從來沒有買過單價超過一塊的(一塊的卡片還是送給我最好最好的朋友)然後看到別人給我買的十多塊的卡片內疚至今,已有近8年矣;小學去親戚家拜訪的時候偷過兩塊錢硬幣,當時眼饞的那種感覺,嘖嘖,還深有體會;
黑歷史真是令我無語到了。。。。。。
直到大一下學期才擺脫買任何東西都向媽媽一一彙報的習慣;直到初三,才真正擁有一件屬於牌子的衣服,還只是以純;小學最高紀錄零花錢是3塊一個月,最高記錄是一學期花了五塊。五塊啊,多麼大的一筆巨款;不懂理財,沒理財的必要——心情好才給的一塊錢的零花錢,還按月;諸如此類,數也數不清了看,這麼多年過去了,對這些小數目的記憶還是如此清晰就知道影響有多麼大了後來我問我媽這麼做的原因,我媽還振振有詞說不然你現在就慘了,花錢肯定大手大腳。可是這種舉措留給我的童年陰影簡直揮之不去好不,現在的我花錢也沒見得很有規劃呀。大學才開始逐步記賬的我ORZ1.有時想花錢又捨不得,最後放棄。2.有時想花錢又覺得不理智,但還是衝動不管不顧的花了,最後後悔。3.食物對我來說就是實物,實實在在充饑之物。從小沒買過零食,長大之後從不買零食(滿足生存之零食不算),三餐以外從不主動吃東西,晚上餓了硬抗。4.不是手邊的食物(除了飯))想不起來去吃,即使冰箱里也會壞掉。
我覺得對我的影響不是很大。也許是我年齡大了,三十多了,凡事看的比較淡?目前我自己能感覺到的、一定是因為小時候沒有零用錢而造成的惡果,就是我對文具有狂熱的執念,小時候沒錢買,現在特別喜歡逛文具店,幸虧買買文具破不了產。。。。上小學中學那會比較遲鈍,沒太注意到跟別人有啥不一樣,而且家裡確實窮,不給零用錢在我理解範圍內,加上朋友們不僅不鄙視我,還經常帶我蹭吃蹭喝,所以小日子很愉快(我有一群模範同學)。上大學的時候,家裡每學期給三千,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吃飯吃零食花不了多少,買衣服買不到合身的,又不談戀愛(因為愛吃所以很胖,很胖就很醜,很醜就不捯飭自己,也就沒男朋友),所以還是挺富餘的。研究生時,我媽索性徹底斷了我的糧,我就掙補助、打工、勤工助學,居然成功減肥,居然還能有剩餘,小日子依然有滋有味。剛上班的時候,是攢錢的狂熱分子,發工資就先存,堅信好鋼用在刀刃上。上班第一年,月入1200的情況下,攢了1萬塊(單位福利尚可,吃飯便宜,提供宿舍,有少量額外收入)。上班兩年後,眼看房價要漲,狠心全款買了房(自己付了一小部分,父母贊助一小部分,大部分借債),五年還清債務(亞歷山大),隨後賣掉,小掙一筆。至於為什麼全款買房,是因為貸款遭到全部親戚的反對,他們甚至答應我五年無息借給我,也不同意便宜了銀行。結婚找了個既相似又互補的,相似的是他家裡也窮,也從小沒有零花錢的,互補是因為他是個花錢精。當時他已工作五年,0存款。一年半後我倆結婚,婚房是二手房,40平,他出部分首付,部分借同學同事,寫他名,算他的婚前財產,裝修一起出,債務和貸款一起還,無彩禮所以無嫁妝(我虧大發了。。。。)酒席一起出,婚紗照一起出,戒指他買。好在那會兒我倆收入都還行,而且剛認識他就把工資卡交給我存錢了(誠意滿滿),一年半攢夠這些錢也算是對得起我「摳門大仙」的稱號。婚後經濟依然壓力很大,要還債,要改善住房,要養老人,要生孩子,要繼續上學,所以捨不得吃穿,心情一度不好,關鍵是特迷茫,不知道為什麼掙錢為什麼攢錢——這肯定是與我小時候沒有零用錢是有關係的。好在後來,我家花錢精及時的影響了我,他跟我說,會掙錢也得會花錢,無論掙錢還是花錢,都是讓自己高興的,只要別喪失理智就好。掙錢是生活質量的根本,攢錢是生活質量的保障,投資是生活質量的改善。所以目前日子還算尚可,雖然掙錢壓力不小,攢錢壓力也挺大,偶爾胡亂花花錢買個高興,大部分時間累成狗,和其他小夥伴貌似也沒有太大區別。分析原因:①比較遲鈍,沒心沒肺,一直沒有感覺到有沒有零用錢有什麼巨大的差異;②比較懂事,理解父母;③性格尚可,成績尚可,人緣尚可(有自戀的嫌疑~);④周圍的人三觀正,不以貧富論英雄;④沒有審美,又胖又丑(我覺得審美跟零花錢沒太大關係);⑤知錯就改,能及時調整。所以就一直這麼稀里糊塗的,還挺愉快的生活了三十多年。
90後 一直以來家境還可以 我有自己掛名的房子 也能出國讀書
但是小時候我爸媽一分錢零花錢沒給過我
一個小康家庭的孩子活活過得像貧困生一樣。而且我從小到大一直突出一個饞。我至今還記得小學時候別人開玩笑說你跪下磕幾個頭我就給你幾片餅乾。我瞅了一眼她還剩5片跪下來就砰砰砰磕了五個頭。把人家都看呆了。到現在都沒參加過小學同學聚會。而且和有錢人走在一起會不由得自卑。從小到大交朋友都特別勢力。
有好多看不慣的人,只因為跟在旁邊會有油水,一直忍氣吞聲。初中時最討厭的同學,和我一起回家,只因為他有時候會在路上請我吃個餡餅或者麻辣燙。現在長大了有錢了,對那些沒有價值可以榨取的人簡直愛答不理,對有利用價值的人卑躬屈膝奴顏媚骨。(不光是小時候的原因,但肯定有影響)之後上大學爸媽給生活費了,雖然也不多,一個月就1000左右。
但是親戚獎勵啊什麼的總共給了我三萬五,自由支配。我一學期花光了。還欠室友三四千。對理財完全沒有概念。
卡里錢只要超過一千就覺得自己有錢的不得了隨意請朋友吃飯,一頓飯吃個五六百,晚上喝酒五六百,一天就沒了。。。但是平時沒那麼有錢的時候摳的簡直一毛不拔。其實我也知道不需要這樣啊但是每次都會按照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來。明年就要出國讀書了。
最害怕的不是人生地不熟,也不是聽不懂。而是害怕一年大概30萬RMB左右的開銷,我一個月說不定就造沒了。以後不管我富不富有沒有錢,一定給我孩子零花錢。而且還不能太少。
按物價摺合成00-10年的五塊到十塊錢一天的標準。這樣小時候就能自然的自信一些了。還能養成理財概念。畢竟五塊十塊攢一攢可不是小數目,當時一兩周就能買個航模了。以上。零花錢是什麼?給過么?沒有的,只有飯錢高中早餐在學校里吃。包子一塊一個,炒麵兩快一份,肉絲麵三塊五一份。物價還是很便宜的對吧。然後一個星期六天早餐錢10快。父母不明白早餐其實是學生時代社交的一部分,每次提到漲價就直接堵死「嫌少就在家吃,還省錢咧。」所以我吃早餐都是前幾天有錢,後幾天同學幫我付,然後我下周再請回來。惡性循環。沒錢了就說學校要買筆買本子之類的。讓人羞愧的是你明確的知道自己沒有錢,並明白有錢的好處。父母也不會給買零食,大概就只有過年買年貨可以順一包帶走吧。所以我到高中才吃過巧克力棒。朋友買的,三個人一起吃。第一口吃覺得真好吃啊,沒忍住一根沒吃完,手上又拿了一根。買東西的男同學皺眉:「你怎麼跟搶一樣。」另一同學接話頭,「她一直吃零食跟沒吃過東西一樣。」我無法反駁,因為我真的真的是第一次吃啊。後來看書,忘了是村上還是太宰治,裡面有一句「慷慨付出的,是經常得到的。」一個從來沒有得到過的人,能有多好的吃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