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日本的亞文化世界系列之一:視覺系搖滾的生與死

作為一種發源之初就被貼上另類、反叛的標籤的音樂,搖滾樂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出現以來,即使在發源地的英國和美國,都被視為一種不受到主流觀點與審美認可的音樂類型。在大眾眼裡,搖滾樂一直與性、死亡、毒品、犯罪之類的負面辭彙緊緊相連。如果說古典樂是優雅的香檳色,爵士樂是典雅的淡藍色,那搖滾樂就是鮮艷的血紅色,甚至是深不見底的幽黑色。

生命有兩種傾向,一種是美與愛,創造與和平;一種是醜惡和仇恨,破壞與暴力。如果在大眾眼裡曼妙的鋼琴聲代表著光,那麼暴躁的電吉他大概代表著影。搖滾樂裡面包含了太多激情、憤怒與暴戾。

為了種族的生存與延續,人類學會了壓抑和控制自身黑暗的一面,而宣揚和鼓勵表露出光明的一面,在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東方文明裡,我們更是習慣如此。因為一個集體的建造非常困難,而毀滅只需要幾個個體的瘋狂與破壞。

在自古自然災害不斷、人口密集、資源缺乏的日本,要維持集團的運作,往往需要一絲不苟的安排與個體對集體的絕對服從,否則很容易因為內部的脆弱,導致無法承受外部壓力而崩壞。因此搖滾樂這種離經叛道的音樂形式,在歐美文化大規模入侵日本之前,都是不被主流審美所接受的。

日本之所以存在著被稱為「縦社會(たてしゃかい)」這種等級深嚴的社會體制,正是為了對抗外部的無序而維持內部的高度有序。日本人信仰克己奉公,為集體奉獻自我,任何破壞集體,擾亂內部和諧的人和行為,都受到嚴重的抗拒與排斥。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日本社會一直表現出壓抑個人意志的傾向,其自殺率更是高居不下。儘管日本的媒體都不曾廣泛地報道此類事件,但凡在日本生活過的人,都會注意到地鐵JR(Japan Railway)線路與地下鐵經常出現的「人身事故(じんしんじこ)」,這種情況,十有八九都是有人選擇了日本社會最流行的跳軌自殺來了結自己的生命。不少學者認為,日本這種內向型,以克制自我,保持人際關係的距離感為美的文化,正是導致日本的自殺率高居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

於是為了排解這種一成不變的壓抑,日本產生了全亞洲最龐大的亞文化(subculture/サブカルチャー)體系。而視覺系搖滾(Visual Rock/ヴィジアルロック),則是隨著日本80年代經濟泡沫的破裂而後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的亞文化之一。

視覺系搖滾最初起源於歐美的華麗搖滾(Glam Rock),亦受到新浪漫主義審美的影響。它繼承了華麗搖滾中模糊性別的、誇張的服裝與妝容。但視覺系通常並不是單純指特定的某種音樂類型,而是一種呈現音樂的方式。(圖:Kiss樂隊)

儘管如此,大多數的視覺系樂隊,依然以搖滾/朋克/重金屬作為主要的樂風。在視覺系搖滾發展之初,受到歐美派華麗搖滾的影響,尚未走出自己風格的日本視覺系樂團,多以重型搖滾作為樂曲基調,打扮上則接近KISS等歐美野獸派樂隊的風格。誇張的妝容(通常是白粉臉),披肩或者定型為刺蝟一樣的頭髮,布滿釘子的皮衣就成了視覺系早期的標誌。(圖:聖飢魔)

當時這種標新立異的打扮頗受非議,青少年的父母不喜歡它們古怪的打扮,日本媒體也蔑稱他們為「化妝樂團」。但這些樂團叛逆、激烈的音樂在年輕人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時值日本泡沫經濟(バブル経済)破裂的年代,人們失去了經濟成長帶來的物質享受與金錢帶來的刺激,整個日本陷入了失落、悲觀與空虛的情緒之中,因而開始在藝術中尋找精神寄託。正如世界歷史上數次經濟危機後文化產業便蓬勃發展一樣,視覺系搖滾也隨著這股時代的潮流,走出了昏暗狹隘的地下室,迎來了時代迎面拂來的微風。

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是日本社會與經濟「失落的十年」(失われた十年),卻是視覺系搖滾的黃金十年。在這個時期,優秀的樂隊層出不窮。以X-Japan(前期),聖飢魔為主要代表的野獸派硬搖滾/重金屬,以Luna sea,Dir en grey等為主的黑金屬流派,到以 GLAY ,L』Arc~en~ciel(法語:彩虹)為主的流行/英倫搖滾,視覺系的風潮橫掃整個日本。熱門樂隊的單曲、專輯,取得接近百萬的銷量在當時是司空見慣之事。

從後來者的眼裡看來,90年代的搖滾狂潮的產生,既受益於經濟危機後人們急需精神寄託,壓力釋放的需要,也是大眾審美對「雅,靜,美」的典型日本美學感到疲勞而追求更高層刺激的結果。它起源於與日本傳統文化,價值觀幾乎完全相反的歐美社會,表現出「激烈」和「強硬」的特徵,又成功被日本以獨特的方式「本土化」,融入了日本式的「凄美」 、「陰柔」。這種女性化的裝扮與剛硬樂風的奇特組合,讓當時的人們不可思議地感受到陰陽結合的和諧之美。一時之間 ,抱著電吉他,在舞台上化著濃烈妝容,囂叫咆哮著的男人們,幾乎成為了全日本少女心中的夢中情人(圖:X-Japan)。

但是好景不長,在90年代末期,視覺系搖滾圈內紛紛傳出各種不和傳聞,被視為視覺系天團的X-Japan主唱以「音樂理念不同」離開了自己「幼馴染(おさななじみ,特指青梅竹馬,童年夥伴)」——隊長Yoshiki,樂隊被迫暫停活動,爾後黑夢樂隊,Luna Sea,Malice Mizer等樂隊紛紛宣布暫停活動,解散或者成員單飛。而挑起後來搖滾樂大旗的Glay,L』Arc~en~ciel甚至宣布脫離視覺系。而圈內多名樂手接二連三的連續離奇死亡,意外死亡,濫用藥物/毒品死亡,更是讓整個搖滾樂界蒙上一層灰色的陰影。

1998年5月2日,視覺系狂潮的先驅,率先提出視覺系概念的X-Japan吉他手hide被發現在倒在自己家的浴室門口。根據警方的描述,他把「毛巾繞成環狀,穿過門把手,坐在地板上,把自己的頸部吊起來」。意識不明的hide被送到醫院後,很快便不治身亡。hide的死,讓視覺系的象徵樂隊,X-Japan的復活變得遙遙無期。(圖:Hide)

hide的死彷彿是視覺系最後的高潮。在葬禮當天,東京本願寺彙集了從全國各地而來的5萬餘名歌迷,送葬的隊伍超過了兩公里長,有197人在這個當年最炎熱的日子裡因為中暑被送進醫院,甚至有兩名視覺系樂手在駕車參加葬禮途中不幸遭遇意外身亡。美國主要媒體CNN亦對葬禮進行報道,並驚訝於hide的龐大影響力。至此,日本視覺系搖滾便因為後繼無人的乏力與新興音樂(如R&B)的興起,而進入了漫長的寒冰期。

直至今天,雖然視覺系搖滾依然在日本國內擁有一批忠誠固定的粉絲和不少活躍於地下的新生樂團。亦有如The Gazette這樣商業運作與藝術造詣都較為優秀的樂隊。但隨著老牌樂隊紛紛的解散,暫停活動,轉型,總體而言,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文化角度,視覺系搖滾在日本的影響力已經漸漸式微,成為了特定人群之間孤芳自賞的亞文化。

視覺系搖滾,就如日本的國花櫻花一般,經歷了短暫的燦爛輝煌,便化作春泥早早逝去。只是她們的遺骸還深埋在那片土地之下,就如她們其它國籍的所有前輩曾經做過的那樣,等待著漫長冬季的過去,等待春天的暖風融大地,破土而出,涅槃重生。

文:Light君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The xx?
如何評價汪峰的新歌《那年我五歲》?

TAG:视觉 | 摇滚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