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拉動內需?
為什麼我們提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時要特彆強調拉動內需?按照現代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的引擎只有兩個,一個是人均資本(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增長,另一個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如果這樣,消費不是無法拉動經濟增長么?
增長理論描述的不是現實世界。它們大都只有一個生產函數,而它們也大都隱含地假設「供給會創造對自己的需求」。在它們的世界中,市場永遠是出清的,所有被生產出來的商品都會被賣掉。
但現實並不是這樣,除了供給學派主導的短暫時期外,大部分時候宏觀政策都是試圖從需求方來調控經濟,恢復市場出清正是它們的目標。而在需求方看來,GDP由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個部分組成,當出口不振時,自然就要強調拉動內需了。提問補充中提到的「經濟增長」,是所謂經濟體能力的增長,或者說產能上限的增長。
可是,光有產能上限,沒有人買你的產品,就算你開足馬力都生產出來了,也賣不出去,堆在倉庫里爛掉了,就是浪費資源,沒有創造真正的市場價值,也就沒有GDP。
那為什麼我國要拉動內需呢?我國原來是重外貿出口的國家,我國生產的很多產品並不是被本國人消費,而是被外國人消費。09年經濟危機後,外國人沒錢了,消費能力下降,不來買我們的產品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工廠沒有生產合同了,沒有生產合同工廠就不能開工,因為開工也賣不出去,所以工廠停業,工人失業……這一切,都是因為原來買東西的人(外國人),不買東西了。那怎麼辦?那就讓另一部分人來買東西唄,這就是要拉動內需(國內消費需求)的目的。因為國內的平均消費水平還很低,還有很多上漲空間,把這部分需求打開,可以促進生產積極性和經濟體活力,讓生產出來的產品有地方賣,這樣工廠才會開工,工人才有工作,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每個經濟理論都有其前提假設和使用條件,你仔細看看你所謂的「現代增長理論」的前提假設是什麼。假設一個大同世界,沒有國界,那時就無所謂外需內需,都是需求。
故此,可以看出,「內需」是經濟壁壘帶來的一個偽概念。老百姓辛辛苦苦賺來的美元,花不出去,只能囤積美國國債,其實消費需求遠遠沒有滿足:你把進口牛奶的關稅取消,看牛奶消費量能增長多少!經濟增長來自 (總)供求均衡的擴大
投資拉動容易引起泡沫, 比如修建無用的公路
消費拉動在中國比例過低. 而且如果不消費, 經濟增長的意義在哪? 大家都做守財奴而不是享受生活?你搞錯了,經濟增長包括投資、消費、進出口三個因素。跟你說的兩個引擎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拉動內需是在經濟轉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我來解釋一下宏觀經濟學結合中國實際國情的基本原理。首先根據肯辛斯理論,在一個經濟體內總需求(aggregate demand/real GDP)=政府支持(G)+消費(C)+投資(I)+凈出口(X-M)。這四個因素的其中一個增長,就會推動real GDP的增長(real growth),但是不一定是potential growth. 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我們國家在近三十年的經濟增長很重要的是在靠出口來動增長。也就是出口大於進口(X&>M),就是由於這個原因,國外的進口商需要進口中國的貨物,這樣就需要換購人民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近三十年間,人民幣的需求量增大,導致了人民幣的升值,這也就意味著國外的進口商購買中國物品的成本越來越高,以至於在近幾年中國的出口有出現下降,甚至有預測未來可能會出現貿易逆差的可能。這也就是中國政府所非常擔心的,因此,中國政府希望可以通過拉動內需,也就是提高國內的消費(C, comsumption),來保證經濟的增長,以緩解貿易順差減小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的政策主要有幾個,首先央行最近宣布降息,這就意味著央行鼓勵百姓去消費,而不是把錢存到銀行里。另外,降息意味著貸款成本更低,也可以促進投資。另外一種解釋,就是根據Rostow Model of development,中文應該是叫羅斯托起飛模型。他解釋到,一個經濟體的發展主要分為五個步驟:1.傳統經濟階段(農業為主的經濟體,很多非洲的國家)
2.起飛前準備階段(這需要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提高生產力)
3. 起飛 (FDI injection,海外投資拉動增長,外加提高第二產業製造業水平)4. 轉型階段 (第二產業轉型到第三產業,提高成產力,準備轉型)現在中國正在處於這個階段。5.大量消費階段,這是本模型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通過拉動內需,國內消費來刺激經濟,而並不是過度依賴進出口,從而實現高福利。我們想要跳過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須要進入這個階段,以高消費來拉動內需,促進增長。刺激消費 1.內需指什麼?它對生產發展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要擴大內需? 內需指國內市場的需求。包括大眾生活消費需求,企業生產消費需求,社會公共需求等。 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產品能否及時賣出去,決定了生產能否順利進行。
因此,消費是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條件,所以,啟動內需是經濟發展的一大推動力。 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不外乎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和深化,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慢,在這種情況下,擴大出口這條路越來越窄了,經濟增長的重擔自然就落在擴大內需上了,內部的投資和消費,是啟動經濟的立足點。
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能否解決好這個矛盾,關係到經濟發展的全局,因而應把擴大內需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1)今年繼續擴大內需,主要途徑仍然是擴大投資規模。應當按照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大投資力度;採取積極措施,鼓勵民間增加投資。
(2)今年擴大內部內需的重點,應當放在擴大消費上。只有使消費有較快的增長,才能使投資者看到市場需求的增長點,從而有效地啟動投資。
(3)要綜合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物價等各種手段,著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問題,以保證社會需求的正常增長。
金融機構降低存貸款利率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999年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這是綜合分析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為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
這次利率下調錶面看來居民存款利息收入有所減少,實際上,由於市場物價總水平下跌幅度較大,居民儲蓄存款的實際利率水平仍然不低。 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減輕企業負擔。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鼓勵消費。下調利率水平,有利於擴大投資。
下調利率水平,也有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 這次下調利率,是根據當前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採取的一項宏觀調控措施,它必將對刺激消費、增加投資、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起到應有的積極作用。
恢復徵收利息稅 (1)1999年8月30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我國將恢復對居民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利息收入所得稅。 對儲蓄存款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通行做法。
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居世界前列,目前城鄉居民的儲蓄已近6萬億。較高的儲蓄率和龐大的儲蓄資金,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少數高收入居民掌握了大多數儲蓄存款,也獲得了大部分利息收入,使這部分居民的收入越來越大;居民單一的儲蓄投資方式加大了銀行的壓力,過多的儲蓄資金存在銀行,不利於社會資金的充分利用。
在這種情況下,恢復對儲蓄利息徵收個人所得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個人收入水平,抑制少數人收入過快增長;引導城鄉居民將一部分儲蓄資金用於個人消費,投資於股票、證券等方面,以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可以通過分配方式將徵稅增加的財政收入集中用於改善低收入居民的生活。
同時,也有利於規範和完善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稅制。 調整收入分配政策 為了促進居民消費,擴大國內有效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城鎮中低收入的居民收入政策進行調整。這也是加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次調整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從1999年7月1日起,將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水平、失業保險水平、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百分之三十;增加機關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一次性補發1999年6月底前拖欠的企業離退休人員統籌項目內的養老金;提高部分優撫對象撫恤標準等。
擴大居民住房消費 住房產業需求潛力大,帶動性強,要儘快開放住宅二級市場,促進已售公房和商品房上市,調整房地產交易稅收政策,擴大住房信貸規模,降低購房貸款利率,提高居民購房能力。
因為拉動內需是提高大陸生活水平最有效和直接的方式。
往小了說,內需能夠說明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也會以此提升。往大了說,社會的和諧指數會以此提升。
之前的經濟增長方式,更多的依賴投資和出口。取得的效果非常顯著,但是代價也非常之大,更多的是依靠低廉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去換取的。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最顯著的問題就在於,大眾消費水平是遠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的。通俗的說,就是中國人均收入不夠,沒錢。
那麼,一個無法讓人均收入有著足夠提升的經濟體,再如和發展也是低效和無意義的。
縱觀歷史上各色經濟體的發展,可以這麼說,發展最好最持續的,都是內需旺盛的;反之,需要調內需的,都是有問題和不可持續的。
其實所有的書本理論都要結合實際,要為己所用就要化繁為簡。中國現在急需解決的是流動性,再龐大的經濟數字和經濟體量如果沒用流動性作支撐,都是死的。求人不如求己,十多億的人口既是壓力也是龐大的紅利,拉動內需的主旨是解決流動性缺失的現狀。比如股市,不怕指數高低,最怕沒有交易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