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可能是最全面的P2P詳解

文|麥策用戶 凌峰

一、P2P總概

P2P的概念以及運營模式,作為一種金融脫媒的運營方式,我一直強調P2P就應該是獨立於交易之外,而不是介入到交易之中。這個是核心點,我的論斷是所有的介入於交易之內,給予在上面借錢的投資人都進行保本甚至保收益的行為都是九死一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管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還是多對多,還是多對一的借款方式,回歸到最後都是一個借款行為,最終是需要借款人還款才能實現最終的收益來完成交易環節的實現,如果P2P不介入交易,他要做的核心點是如何通過自己的一系列交易制度的設計,盡最大能力的保證在這個平台上玩的客戶能安全的收回本金及相應的利息,如果這個核心做不到,那麼P2P無論怎麼折騰,怎麼宣傳,都沒有太多的人願意加入其中,規模也沒辦法做大,也就無從談起P2P的發展壯大了。

我國的P2P也在扮演推動金融改革的作用,他的背後其實是金融壓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有需求的人得不到服務,有供給的資金無處可去,兩者交叉之下的行為,所以,在整體金融制度不改革的情況下,你打壓掉了P2P,還必然會有別的模式出來,所以,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邏輯,沒必要否認

二、P2P模式詳解

第一個而是拍拍貸模式,從誕生起一直堅持做平台模式,算是最純粹的P2P模式,這種模式下,平台不參與擔保,純粹進行信息匹配,幫助資金借貸雙方更好的進行資金匹配。這種模式其實本質是直接融資的概念,是金融脫媒的一種表現形式。改變了資金原先都通過銀行等中介媒體彙集在給予資金需求方的模式。應該算是一種創新的金融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符合謝平教授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的模式,但是現實中要達到謝平教授的可以純粹脫媒,估計還要很長的時間要走,而且更為關鍵的是,類似拍拍貸這種堅持做平台模式的P2P,大概全國僅此一家,在大量帶擔保的P2P的圍剿下,生存難度日益加大,最終使得拍拍貸模式可能也會最終走向擔保模式。

很多時候,我自己認為,一開始所謂的不規範的市場,最終其實是會扼殺創新模式,扼殺的方式就是簡單直接的「劣幣驅逐良幣」,現在全球來看,為什麼就單獨中國的P2P發展迅猛,絕對不是中國的市場空間大,而只是因為也就中國的P2P市場存在空白監管,沒有規範的監管之下,大量的P2P都以互聯網的方式從事金融機構的業務,P2P進行了異化所導致的局面,國外的P2P,有嚴格的監管要求平台不介入資金交易,不進行信用擔保,從而規避了P2P異化的可能性。美國的PROPSER曾經就被停業一年之多,在監管入駐調查之後,核實了業務模式後重新放行,是因為其堅守了平台的本質。

第二個也就是提供本金甚至利息擔保的P2P模式,這個是目前P2P的主流模式,一個本金擔保和不擔保,看上去的一個微小的差異,最終形成的差異卻是截然不同的,交易性質發生了本質改變,本金擔保的P2P模式實質已經是間接融資的概念了,他的運作模式由平台成為了一個擔保機構,而大量的投資人本來基於自身能力和借款人的公開信息的借款行為,就成為了更多依賴於對P2P機構的信賴基礎上的一個借款行為,而P2P機構負責尋找客戶,篩選客戶,提供擔保,然後匹配資金,這個一系列的行為使得P2P在這個層面上成為了所有的風險聚集點,不但成為了交易的信息中介,資金中介,也更為了風險中介,這三大中介其實,本質已經是典型的金融機構所履行的業務職責了,P2P這個時候異化成為了一個金融機構。而且還是異常強大的一個金融機構,當前大量的P2P註冊資本都非常小,一家註冊資本100萬的P2P,最終能夠形成幾億的業務規模,而與此同時,一家註冊資本一個億的小貸公司,卻只能操作上限1.5億的業務,兩個強烈的反差所表現的是,P2P很多時候其實是在進行監管套利的行為。

我們其實很多時候在談互聯網金融的本質的時候,其實是希望能夠依賴互聯網進行金融脫媒,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能夠讓大量金融機構的職能不斷的分化甚至消失,這個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意義。但是顯然這種P2P的模式,已經偏離了這種模式,他本身又承擔了金融中介的職責和功能,從這個邏輯上來看,這樣的P2P跟傳統的金融機構其實本質是一樣的。無非只是叫法有所區分而已。所以,帶了本金擔保的P2P的本質就是沒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從 P2P的現實操作來看,當前大量的P2P模式之中,互聯網其實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吸儲的角色,是資金流量入口的概念,而在信貸交易的核心領域:信用風險的控制領域,這類的P2P機構採取的又是跟傳統金融機構幾乎是一致的模式,都普遍採取線下審核的模式,都沒能體現出互聯網的優越性出來,也就註定了 P2P的悖論,運營跟傳統金融機構的幾乎一致,但是卻沒有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制度性保障的優勢,例如傳統金融機構對抗風險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採取幾乎零成本獲得期限錯配的方式來對抗極高壞賬率的情況下依然成生存的情況,而顯然P2P缺乏這樣的制度性保障,更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為了對抗這個風險,就使得目前的P2P模式之中,普遍存在通過構建虛假借款人的行為來搭建資金池的行為,從而獲得資金,以解決現實業務運行中的流動性問題,通過這個方式,大量的P2P 都宣稱沒有壞賬的同時,規模不斷上行,這個上行其實並非業務的增長,而是因為被資金池的成本推著上行的結果,如同肖鋼主席曾經說的,這種資金錯配的存在的背後其實就風險的不斷堆積,本質上就是個龐氏騙局。

針對P2P是否是互聯網金融模式,我個人的觀點是相對清晰的,我一直認為區分金融的核心點在於如何更好的風險控制的競爭,這種競爭一種是制度性的競爭,一種是技術性的競爭,如果無法在這兩個層面都體現出互聯網優勢來,顯然是不能界定為互聯網金融的,P2P如果進行拆解顯然就是線上拉儲,線下放貸,這种放貸的審核行為的線下化行為的本質必然不能界定為互聯網金融的。

第三個模式是陸金所、有利網等類P2P模式,他們的模式其實是將金融機構或者准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以極低的門檻對外銷售的方式,這個低門檻分為金額拆的比傳統金融機構更零散,期限比傳統金融機構更靈活。我個人感覺這種模式本質跟第二類的P2P一樣,也是屬於監管套利的行為,理論上金額更小,期限更靈活的產品更容易進行銷售,但是反過來,由於傳統金融機構收到嚴格的風險監管,使得無法進行類似的操作,才衍生出了類似的模式,如果在雙方監管一致的情況下,很難說這種模式會體現出更優越的特性來。

這類P2P,本質上屬於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模式,前者更多其實是平安擔保產品的證券化的過程,規模的大小其實是受到平安擔保的擔保規模和擔保能力的限制,壞賬率直接取決於平安擔保公司的運營能力,而有利網更多則是將大量的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資產打包成理財產品的形式對外銷售,這種模式,前面說了其實是帶有一定的監管空白地帶。按照我國對理財產品的銷售所進行的一系列管理辦法來看待的話,他們的優勢不在於互聯網的優勢,實質在於突破了監管。

三、P2P業務詳解

以下就8種常見的借款業務

1、小額信用借款(白領)

小額信用借款(白領)模式的平台,非常比拼平台在小額信貸領域的實力,這個實力既包括平台線上線下獲取借款人的能力,也包括風控審核欺詐借款人的能力,還包括貸後催收的能力。因此目前在小額信貸領域有一番作為的,大都是早期進入網貸市場的有較深厚小額信貸從業經歷的平台。(早期網貸是很純正的,除了個別如紅嶺、個別車貸平台,大都是小額信用借款平台,之後再慢慢出現了有利網為代表的通道模式、愛投資為代表的大額企業借款模式以及更之後五花八門的各種奇特資產模式)

小額信用借款(白領)模式的代表性平台有陸金所、宜人貸、人人貸。這類模式的平台,看借款人信息沒有意義,有些投資人臆想小額信用借款標的平台造假邏輯上也站不住腳。

投資者看小額信用借款平台更多是要評估平颱風控能力,這隻能看平台背景,看平台是否在小額信貸領域有充足的經驗。此外,由於小額信用借款平台大都採用風險準備金保障模式,還必須通過考察平颱風險準備金的提取比例、透明度(是否有託管、是否是專戶)、墊付規則以及數據的變化幅度判斷平颱風控和償付能力是否有變化。畢竟對於資深的小額信用借款(白領)模式的平台來說,理論上是不會出現系統性的大面積借款人違約的情況,平颱風控能力會隨著從業時間增加而越來越強,因此除考察平台在小額信貸行業的實力外,考察平台的保障制度會非常關鍵。與之相比,小額信用借款(學生)的保障制度就是形同兒戲了。當然,小額信用借款(白領)本質上是信用卡的補充,因此在有一定競爭的情況下,平台規模擴張不可能飛速,宜人貸、人人貸這種自發拓展借款人的平台債權是非常緊張的。

小額信用借款(白領)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借款模式,但不是收益最高的借款模式。

2、小額信用借款(學生)

小額信用借款(學生),單筆金額比小額信用借款(白領)低的多,主要是學生消費借款,個別p2p平台也允許學生不消費直接憑信用借款。這個模式發起於14年底,起初被業界非常不看好,主要原因是學生人群的還款能力、還款意願受質疑,這在05-10年的大學生信用卡發卡熱潮-禁止發卡中已經得到充分體現。曾經早期這個行業里也爆發過壞賬率高的消息,但在發展1年後,通過優化風控措施(貸前輔導員簽名、真人拍照、校園內招募推廣員;貸後找父母追債)似乎已經變成了優質資產,尤其在國家鼓勵消費金融發展的政策出來後,這個模式儼然已經成為了好模式。但注意學生信用借款的風控是極其簡單的,主要是靠確認真實用戶、向父母追討還債來控制資產質量,不像白領信用借款可以通過確認收入能力、資產負債情況來判斷還款能力,也能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判斷白領的還款意願。跟過去信用卡熱衷向大學生髮卡一樣,學生信用借款模式的問題也很明顯:

a、學生心性未成熟,還款能力、還款意願不足,容易引發社會性事件。最近的例子就是河南一高校班長拿班上同學信息去各大學生借款平台借錢,搞的每個同學都欠好幾萬,然後這個班長消失了。這種例子以前大學生辦信用卡發生過多起,最後都是以家長罵銀行給大學生髮高額度信用卡,然後就是不還錢,逼的銀行自己調整發卡策略再也不向大學生髮卡。

b、市場競爭激烈,至少有10幾家平台在搶奪學生借款市場,為搶奪市場,難免惡意競爭下降低風控。如前所述,學生信用借款的風控相比白領信用借款是極其簡單的,更多是依賴前方業務人員或推廣人員的素質去核實,後方信審人員能做的努力有限,因此一旦惡意競爭或者管理不善,就容易出問題。

過去大學生信用卡走過的曲折道路(狂熱發卡--事故頻出--禁止發卡),很有可能在學生信用借款中也會走相似的道路。這個只需收集行業負面信息,關注政策動向即可。16年這個模式應該問題不大,畢竟負面信息發生頻率不高還在可控範圍內,如果像學生躲債跳樓、學生被強制註冊借款這種新聞頻繁發生,投資者就需要躲避這個模式了。儘管從金融角度說,增加了借款供給。但學生心性太不成熟,缺乏克制消費、理財的財商教育,被誘惑去借款消費(除非是借錢學習是有價值的,借錢購物是完全沒價值的),對未來人生髮展絕對不是件好事。小額信用借款(學生)模式的平台還有個致命問題,是風險準備金保障制度純粹是糊弄人的,平台吹自己有幾千萬風險準備金,但從不出具銀行託管報告,其實平台根本沒有風險準備金制度,錢在平台自己賬戶里高速運轉(他們還得像電商一樣購貨),卻在外邊吹自己有風險準備金,老投資者都非常鄙視這種行為。總之,這些平台都是最近兩年才起來的,創始人大都是互聯網出身,沒有金融行業背景,拿投資者當傻子看,要他們拿個風險準備金專戶託管,就等於抽他們血,就等於降低了他們資金使用效率,問題是虛構出來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傷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者需知道,一旦這類平台出問題,那個所謂的風險準備金池是沒有的。

3、小額信用借款(小企業主)

這個模式的平台已經比較少了,屬於漸漸被市場否定了這個模式,我印象中貸幫、道口貸都有這種模式的資產。小企業主信用借款,借款金額一般在幾十萬左右,上百萬的項目就變成有第三方介入的企業經營借款了,而幾十萬的小企業主借款,還是純粹靠信用。

而在中國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買賣做不下去了,小企業主不還網貸的錢太正常不過了,因此小企業主信用借款只能對部分特殊人群做(比如名校學歷相對更重視信用),或者借款平台/業務員能非常了解小企業主的經營狀況(這個對業務人員能力要求太高)。因此,如果遇到幾十萬的小企業主信用借款,投資者務必慎重,建議要麼拔高一點借幾百萬的有擔保、保理、融租等第三方介入的企業經營節誒款,要麼降低一點借幾萬的白領信用借款,幾十萬的小企業主純信用借款,兩不靠,太不靠譜。

4、汽車抵質押借款

汽車抵押/質押借款模式的平台,簡稱車貸業務,屬於小額、收益高、有抵質押物相對比較平衡的模式。但缺點是規模做不大,大都是小公司在做,跟小額信用借款模式的平台相比,得更多考察平台的道德風險,最好投資者能在親身了解本地車貸業務的情況下,選擇本地車貸平台。

一般這種規模的平台都比較重視投資者,非常歡迎投資者實地上門考察。投資者是否能了解車貸常規業務辦理業務流程、對平台抵押物處理能力的實地考察就比較關鍵。當然,不方便實地考察的投資者也可以集合其他線上投資者要求平台管理層進行答疑,這非常考驗小平台管理層的魅力,過去有些跑路平台其帶頭人就是個騙子,是不敢應對投資者的公開質詢的。除了由於小公司從業,首先得考慮平台道德風險外,還需要考慮評估平台以下角度:

a、假標。看平台車標信息,照片是否PS、抵押登記證是否PS、汽車估值是否合理、發標數量與金額是否有異常等。

b、透明度。看車標詳情資料完整性,越正規的平台車標資料提供的越多,相應造假成本也就越高。以前14年的時候有些車貸平台連個車內內飾照片都沒有,很明顯是外邊隨便找倆車就拍照的。歷史上出問題的車貸平台大都是土老闆做了個透明度很低的假標平台,騙到一定金額就跑,因此正常線上嚴格排查平台是否造假投資者互通有無 評估創始團隊道德風險 線下考察基本就能篩到不錯的平台。總的說來,車貸平台魚龍混雜,缺乏一眼就能篩出的有背景的平台放心投資,非常考驗投資者判斷平台的經驗,但車貸平台收益高,也符合銀監會要求網貸小額分散的監管要求,屬於老投資者比較喜歡的一個模式。

5、房屋抵押借款

我個人除了早期投過做北京房屋抵押的平台一段時間,由於這家平台搶標現象嚴重並且開始推信用借款,之後就再也沒碰過房屋抵押模式的平台。

歸根結底,房屋抵押借款模式一般借款金額上百萬,借款人還不上錢的幾率大大增強,而房屋抵押借款模式的平台大都沒有風險準備金制度,平台缺乏墊付能力,只能靠變賣房子還錢,因此這類模式有幾大風險:

1、借款人無法還錢後,平台只能儘快處置房屋,但受限於國家法律對房屋持有人/家屬和租戶的保護以及房地產市場買賣不景氣,平台不能儘快處置房屋,只能靠墊錢來解決投資者壓力

2、由於房子在現代中國是比黃金還硬的硬通貨,有房子的人在很多渠道都能靠房子抵押借款,找到P2P平台借款大都是下策中的下策,P2P平台大都靠提高對房子的估價給借款人放貸更多錢來吸引用戶,這無疑是走鋼絲的行為。去年10月曾經有家2011年就成立的老牌房屋抵押模式平台808信貸爆出提現困難,據平台透露就是房屋抵押借款人不還錢,平台又無法及時處置,造成平台資金困難-投資人擠兌最終提現困難。

6、擔保/融資租賃/保理模式

13年下半年,愛投資起來了,他們的模式就是跟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合作,由這些第三方提供項目,第三方提供擔保/回購的保障,早期基本都是擔保項目,後期逐漸增加融資租賃和保理公司項目。從愛投資後,陸續出來很多對接這三類第三方公司的平台,尤其是擔保公司,因此在14年也爆發了很多擔保公司跑路、拒絕履行賠付的醜聞,其中最大的一起就是河北融投將近500億擔保無法兌現的醜聞,影響了諸多信託、私募以及P2P平台。此後老投資者也漸漸選擇規避擔保公司項目,至少不再那麼盲信大型融擔、國資融擔了。歸根結底,擔保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收取3個點左右的擔保費,一旦項目出問題要100%償付,這種商業模式在經濟下行周期是無論如何都走不通的。擔保、小貸並不是金融機構,大部分都是缺乏金融知識的企業家當成個買賣去做事,因此很難有危機意識,風險一來就跨了。這三類模式的平台都喜歡吹噓這三類項目提供方註冊資本金和背景,但在金融行業中,註冊資本金幾個億根本就不是什麼可吹噓的事。擔保/融資租賃/保理模式背後對應的都是幾百萬起的企業經營借款,這類借款人選擇的還款方式一般都是每月付息、到期還本,因此就算前邊11期利息都按期還,但最後1期本不還,投資者都是巨額虧損的。

由於15年下半年e租寶事件,融資租賃項目隨後也受到了一定抵觸。對於融資租賃項目和保理項目,由於收益一般,也屬於大額企業經營借款,我個人並沒有太多投資經驗,更多是觀察行業。我就簡單說點看法:別看P2P平台給融資租賃和保理公司吹牛,實際上至少目前P2P是這兩個行業的救星,沒有P2P這兩類公司根本發展不起來,其結果就跟過去的小貸公司一樣,搞幾年就沉寂了。因為融資租賃和保理都不是金融機構(不計融資租賃中的異類--金融租賃公司,他們是銀行下的,有資金保證),自己的錢是有限的,做不了幾單業務,藉助P2P才實現了業務增長。由於不是金融機構,這兩類企業都是直屬商務部管轄,建立上沒有門檻,也缺乏必要的監管,成立時間又短,因此真正能紮根具體行業做融資租賃做好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的人才是缺乏的。因此我覺得跟融資租賃和保理合作的P2P,早晚會爆幾個大丑聞,然後在通過案例教育投資者謹慎規避。這三類項目本質上都是首先考察第一還款人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因此對企業的所屬行業是否是落後行業、企業法人和企業的信用記錄是優先需要考慮的,因此也對平台的信息透明度和風控能力有一定要求。其次再看平台本身是否有額外的保障制度,有些平台對第三方公司額外收取費用放到風險準備金池裡,這種保障,總是有比沒有好。再次再看該擔保/融資租賃/保理公司在其他網貸平台鋪的規模如何,有些公司甚至自己經營一家網貸平台,對於這些鋪多平台的公司,很有可能是把這家平台拒掉的項目拿掉另外一家做。

最後,除了擔保公司已經臭街外,融資租賃、保理行業的相關負面新聞和政策動向都需要引起關注,目前還很難在這兩個行業中有標準篩選出優秀公司、劣質公司,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7、紅嶺模式

在以前的培訓記錄中都多次提到紅嶺,紅嶺在中國網貸史上是個非常奇特的平台,本息兌付、平台兜底這個口號就是被紅嶺提出來並實踐的,大大促進了網貸行業發展。

此外網貸的很多業務類型都是他們闖出來的,鑒於幾起大雷發生後平台都選擇兜底,至少目前投資者還沒有在該平台受到損失。因此衝勁值得鼓勵,紅嶺在網貸行業中的歷史地位值得尊敬。紅嶺模式為什麼單獨拿出來,因為在早期信用借款受挫後(紅嶺老闆老周在公開場合說信用借款逾期率太高,沒法做),紅嶺轉向了跟銀行去搶業務,做上億元的超大額企業經營借款業務,而這類企業基本都是房地產開發商或落後產業,在銀行很難拿到錢。儘管據說也有恆大地產這樣的優質開發商,但總的說來感覺一個網貸平台插手銀行業務,是很容易行差踏錯的。因此紅嶺為了徹底貫徹這個模式,開始招募銀行支行行長級別的高管,希望按銀行做企業貸款的模式去做業務。由於這類借款實在太大額,我個人是肯定不碰的,有關心這個模式的,可以關注紅嶺論壇里的著名的「挖掘機」用戶,這個人紮根紅嶺,時不時會挖出一些紅嶺項目的問題出來,而紅嶺客服往往都會承認這項目有問題的地方風控人員都知道,但他們認為能控制得了風險,抵押物充足能及時處理。這也是紅嶺好的一個地方,社區活躍,平台不刪帖,幾乎可以說是所有網貸平台中最活躍的平台社區了。因為這個模式實在太特殊,紅嶺一直沒有風投公司進入,這也是紅嶺的隱患所在。此外紅嶺的it技術實力一直不足,和眾多後起之秀相比,網站的用戶體驗很弱。房屋抵押借款和三類企業經營借款都是大額,大額借款的風險談了很多了,收益其實跟小額是一樣的,甚至比小額借款更低。但大額借款相比小額借款的好處,就是標量金額高,投資者隨時都能買到。而隨著行業發展,投資者越來越具備投資知識後,小額借款平台債權都是一搶而空,這種時候有些投資者可能就會考慮配置一部分資金在大額借款平台上,但這類投資者是很清楚大額企業借款的風險的,隨時有個風吹草動就會撤。

8、其他模式

其他模式都是小眾模式,簡單點評下即可:

a、股票配資。股市好的時候很火,收益能到25% ,還有股票質押做保證,屬於最理想的業務,但受政策明令禁止後,已經無法在公開場合找到這些平台了,但民間做股票配資的平台依然存在,不過風險就比互聯網平台高了,對單戶資金量的要求也高。

b、票據質押。這個模式的興起是很奇怪的,因為票據行業能給到投資者的收益率實在有限,且也不是完全無風險,我個人覺得選擇網路票據平台6-8%收益的投資者,真心不如考慮投銀行系P2P平台或者有背景的小額信用借款平台,綜合考慮風險、收益,票據平台是沒什麼優勢的,只能哄來小白投資者。

c、收藏品質押。這個模式一直都有,但一直沒火起來,理性的投資者都會選擇規避,因為你要投資者評估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值多少錢、是否假冒;一套紅木傢具值多少錢、是否假冒,這太難為投資者了。其他還有什麼知識產權抵押、股權抵押、各種收益權轉讓,因為都是很特殊的模式,之前民間借貸中根本沒有的玩意,現在拿到互聯網上美其名曰創新,這個是否創新還有待觀察,只能說新模式風險都大,如果新模式在收益上沒有比老模式有突破,我是不會花時間在新模式上的。

四、P2P悖論

1.通過互聯網分散了業務風險的說法,也就是所謂的大數法則理論,我自己認為,大數法則其實是要建立在兩個基礎上才有意義的。

第一個是樣本篩選上,大數法則的定義是:「有規律的隨機事件」,在大量重複出現的條件下,往往呈現幾乎必然的統計特性。 所以樣本的篩選上,必然是那些有規律的隨機事件。保險條款里,經過了大量免責條款之後的一系列保險事件,可能稱之為是有規律的隨機事件,例如從長遠來看, 意外和非意外的生老病死的有正態分布的,但是小微企業的貸款就很難算的上是有規律的隨機事件,進入貸款領域的小微企業的違約,既無規律,也不隨機。跟金融機構的風險篩選能力是正相關的,這樣的樣本極具備篩選難度,所以,我自己是不認同,貸款的客戶數越大,其風險就越小的說法。

第二個關鍵因素其實是數量,哪怕小微企業貸款的大數法則成立的情況下,我們在來看這個大數法則,什麼意思呢,我簡單點說吧,只有數量足夠足夠多,才能讓偶然性事件變成必然事件,從而達到理想狀態的一個壞賬率。如 果家數做的不夠多的情況下,隨機事件無法變成必然事件,那麼這樣的貸款壞賬率就是個隨機事件,什麼是隨機事件,就是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你出個大風險。顯然小微企業做到足夠多的規模,這個命題,我自己認為國內絕大多數的的金融機構是做不到的。

2.第一P2P的擔保受限制於其註冊資本,因此不可能無限做大,改變不了中國的金融業態,第二P2P介入實體領域的擔保不具備風險控制的任何優勢,卻把自己的信譽加入其中,出現損失代償的幾率非常高,一旦無法用擔保收入進行覆蓋,那就模式註定失敗,而這種可能在我看來是100%的事件,所以我論斷,所有把自身信譽加入交易其中,提供本金擔保的P2P模式,必然註定是九死一生的,不需要看太多。於是這時候,生存邏輯的悖論也就出現了,加入信用擔保的P2P,九死一生,而不加入信用擔保的P2P,卻又無法在群狼環伺中生存,那麼P2P走向何方呢?

五、P2P投資建議

1.分散投資,即使像宜信這種行業第一,也是利用了期限和資金的錯配。做信用貸都存在這個問題。

2.以車作為資產端平台,大部分小平台。其本質是民間借貸和高利貸。資產管理規模不宜過大,他們沒有大資金管理能力。但是這種平台利息高。如果熟悉民間借貸,在考察後可適當參與。

3.最近房地產公司參與的,自融嫌疑大,風險單一。

4.供應鏈金融,未來非常看好,目前大多數公司做產能過剩行業,周期風險大。行業在起步階段,各種不規範。

5.監管缺失下,考驗平台管理人的道德風險。我一直的觀點就是道德是個很虛無縹緲的東西,沒外部監管的情況下,人的道德很容易被現實擊垮。需要不斷的在現實利益和道德約束之間做平衡,

提示,P2P理財產品屬於高風險產品。

註:文章有一部分內容摘選自陳宇的文章。

(文章來自麥策App專欄)

推薦閱讀:

期權定價筆記
從事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經理與傳統互聯網產品經理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 CPI 歷史曲線走勢有這麼大的差別?
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計算機數學和金融知識這三方面嗎?

TAG:P2P | 理财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