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因為寂寞才下凡
在唐代,太原有個多才多藝的帥小伙,名叫郭翰,從小不慕榮華,有清雅的美譽。郭翰自幼死了父親,獨自居住,然後……
艷遇便來了。
一個清涼的夏夜,郭翰在庭院中休息,忽然聞到一陣越來越濃郁的香氣,仰視空中,看到一女神冉冉而下,容服光彩奪目。
看到標題的你應該已經猜到了,這個女神就是織女。
一陣寒暄之後,織女說自己久不見丈夫,天帝准許她到人間尋覓佳偶——然後選中了郭翰。
於是二人「攜手登堂,解衣共卧」,次日織女凌雲而去。
這翻纏綿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此後織女夜夜來相會,然而畢竟是偷情,郭翰就問:「牛郎在何處?」
織女道:「陰陽變化,關渠何事?」「渠」就是第三人稱的「他」,這裡指的是牛郎。
又說「河漢隔絕,無可復知;縱復知之,不足為慮。」
大意就是不管他知不知道,這個綠帽子戴定了。
這樣的好日子沒多久。
快到七夕的時候,織女忽然不來了,過了好幾天才回到郭翰這裡。
郭翰醋意甚濃:「呵呵!和牛郎見面高興不?」
織女一笑:「天上那比人間?」嘖嘖。
過了一年,織女說幽會的期限到了,不得再留宿,二人徹夜難眠,天快亮的時候,二人互贈信物,分別後又有書信往來,但不久就音信斷絕了。
更離奇的是,當年,太史上奏說,這一年織女星黯淡無光。大概是想念郭翰了吧……
這是古小說《郭翰》的故事,作者為中唐的張薦,說起這個張薦,他的家族特別有意思,張薦的爺爺是張鷟,寫過著名的《朝野僉載》和《遊仙窟》,他的孫子是著有《宣室志》的張讀,而張讀的外祖父,正是寫了《玄怪錄》的牛僧孺——簡直一家子寫手。
接下來,我們看看牛郎織女的傳統。
牽牛織女,本是天上星宿,《詩經》中已見記載,《史記·天官書》中也有相應的記錄。秦漢時有牽牛娶織女之日不宜嫁娶的禁忌,可知應有相應的傳說存在。
《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句,描述了這一對相戀而不得相見的悲情戀人,但他們身為神仙,也同時承載了人們的各種期盼。
漢代盛行各種七夕習俗,如設宴祈求牽牛和織女的降臨,向神仙請願,求富乞壽,無子求子。
南朝時,婦人們結綵線穿七孔針,在中庭陳列瓜果乞巧,所以七夕也叫乞巧節,唐人詩句「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寫的正是七夕。
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了織女嫁牽牛的傳說,唐前《小說》記載更為詳細: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焉,責令歸河東,但使其一年一度相會。」
說是織女本是天帝的女兒,多年勞苦得到了父親憐憫,把她嫁給了牛郎,結果織女從此不好好乾活,天帝就把這對小夫妻活活拆散,只許一年見一次。
杜甫就寫道:「牽牛在河西,織女初河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這裡的「河」指的是銀河,這兩個生活在天上的人兒,當然是神仙啦。所以,牛郎織女的故事起初是一個神仙嫁神仙的故事,和凡人並沒有什麼關係。
然鵝,我們更為熟悉的是織女下凡的故事
( ⊙ o ⊙ )
劉向《孝子圖》記載織女嫁給了窮小子董永。
說是董永的父親死了,他借錢葬父,許之以身作奴。後來路上遇到了織女,與他結為夫妻,為他織千匹絹還債。
織女稱天帝憐憫董永的孝順,派她幫忙還債,事成之後,織女便飛走了。
hhhh是不是和郭翰很像哇……所以說,電視劇中把牛郎叫董永,其實是把兩種傳說合併了,人家牛郎本來是男神仙,強行附會窮小子QwQ
這可能是織女下凡的最早樣本,但要注意,下凡不為思凡,而是為了獎勵孝道。
郭翰中的下凡就不一樣啦,織女一來便說因為寂寞才下凡,「仰慕清風,願托神契」,完全是赤果果的偷情,而且談到牽牛,織女竟說他不足為慮,還說「天上那比人間」,一年一會哪裡比得上和郭翰日日相逢呢~#還是下凡比較好#
所以說來說去,萬能的角色其實是天帝,看織女太辛苦就嫁女給牛郎,織女偷懶就拆散情侶,看到孝子就派織女下嫁助攻,而我們可憐的織女像蘆葦一樣被來回擺弄;最後,天帝終於體諒了織女,在她寂寞的時候,派她下凡偷情,這才有了郭翰的故事。
那麼郭翰呢,在織女離開後,對她十分思念,從此人間的女子都入不了他的眼,好不容易取了個媳婦兒,卻未生下子嗣,夫妻反目。
記載於此戛然而止,最後只說郭翰官至侍御史,鬱鬱而終。
而那段隱秘仙凡情事,最終成為了一場美麗的夢。
推薦閱讀:
※星期制是如何起源的?
※「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用的是什麼典故?
※北京有哪些都市傳說(Urban 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