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析《正念的奇蹟》,普通人如何用佛教方法獲得寧靜?(下)

上篇文章小熊簡單介紹了正念是什麼 ,以及一些入門的禪修方法。那麼今天就再看看《正念的奇蹟》這本書還講了什麼。

一、相互依存觀

看到一把斧頭,我們能聯想到鐵礦石,聯想到森林,還有打造這把斧頭的人,並思考它們相互依存的關係。這就是相互依存觀。為什麼要思考其中的聯繫?因為一般人常會因為「個人的偏見(書中稱為我見)」而看不清現象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靜觀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目的是要破除虛妄的偏見、分辨的障礙,讓人們得以融入生命的整體和諧。

你眼前的一切,都是世間複雜聯繫中的一環。

二、慈悲觀

修習慈悲觀首先要對自己慈悲,因為過去的自己未能從妄見、憎恨中釋放;其次對他人慈悲,因為他人現在還未能看清自己被妄見、無知所囚禁;最後,以慈悲之眼觀眾生,心就會獲得解脫,充滿佛氣。

世人的無知、妄見,是一種心的習氣,而大多數人卻並沒有認清它。

三、日常的修習方法

仔細回想下你腦海中佛的形象,是不是有個微笑的表情。其實這正是一種日常的修習方法。走路時微笑、發怒時微笑、早餐醒來時也要微笑。微笑的同時還得保持放鬆、深呼吸,如果能隨時隨地保持微笑、放鬆、深呼吸,你的心不就自然而然會獲得寧靜?

時刻微笑、放鬆、呼吸就是在練習。

四、禪修能獲得什麼?

比如通過慈悲之眼來看,我們會知道世間的人大多看不清實相,因為心的習氣(不照顧自己的心念,而只在意別人這樣那樣)會讓我們在實相上蒙上一層妄見的面紗。我們應該為世人看不清實相而感到慈悲。

比如通過無常觀(世間沒有永恆的實體,一切皆是無常的)來看,成功或失敗,貧窮與富貴皆無常,當兩者輪換時,我們為何不能平淡看待?它們本身就是同一實物的兩面,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沒有貧窮哪有富貴,本身也沒有哪一方會是永恆的。

簡而言之,一行禪師(這本書的作者)希望我們能溫柔而充滿敬意地對待自己的不安、痛苦、憤怒,不要排斥它,而嘗試與它共處、和解。最後能借禪修而契入它的本性。

小熊本身不信教。看本書也是帶著一種學習的心態,因為宗教其實也是一種前人為解決問題(世人的煩惱)而思考得來的智慧成果。寫這些解析,也只是個人根據讀書筆記的內容總結整理而來,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如有冒犯,敬請見諒。

↓↓↓↓↓↓↓↓↓

作者介紹:

熊家先,全國唯一本科創業專業在讀學生。在通往職業經理人的路上摸爬滾打。

微信公眾號:Master熊。每周看本書,看完做解析。


推薦閱讀:

正念與內觀有什麼異同點?
觀息法冥想,意念不集中,何解?
如何觀得自在?
修行最主要的活動,是坐禪、行禪和身體掃描。有幾個問題諮詢?
冥想與發獃有什麼區別?

TAG: | 宁静 | 正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