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子名相之謎——99%的人都不知道菩提子的真正淵源

「題記」

余藏文玩菩提子七年有餘,所曆數十種。貴異凡俗雅,凡以線穿皆稱菩提子,人多感繁蕪困惑。繞牆尋覓,遍查釋家典籍,於《佛學大辭典》和《佛光大辭典》中查得菩提子實為野生薏苡草珠,頓感殊勝無比。蓋草珠質地瓷實,庄正典雅,天生孔道,大德先師取其物原土產為數珠法器,可謂善哉。此順其自然之智慧,非」菩提「之真諦耶?

一、「菩提」之淵源

佛典中,「菩提」、「菩提樹」、「菩提子」,三詞一脈相承,淵源最為密切。

「菩提」一詞,為梵文「Bidhi」音譯而來,《摩訶止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佛教自東漢孝明帝傳入中國至隋唐,譯經漸有「五不翻」原則。現據《大正藏》本,把《翻譯名義集》卷一中法雲原文抄錄如下:「唐奘法師明五種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羅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義故。三、此無故不翻,如閻浮樹。四、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但摩騰已來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佛學大辭典》釋:

「Bodhi(術語),舊譯為道,新譯為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

故「菩提」可謂成佛之「正覺大道」,取順古莊重神聖區別之意,不可輕易轉翻。一言以蔽, 「菩提」就是明心見性,斷障涅槃,成就佛道之境界,是佛教修行之歸宗,根本之教義。而佛法、經書、宗派即是從不同角度闡釋佛果菩提真諦及踐行之法。

二、「菩提樹」之典故

「菩提樹」梵文名Bodhidruma,又名Bodhivka,即畢缽羅(梵Pippalāyāna;【又】(植物)Pippala,又作必缽羅,庳缽羅,樹名),曰釋尊於此樹下成道,故名菩提樹。

《酉陽雜俎》曰:

「菩提樹出摩伽阤國,在摩訶菩提寺。蓋釋伽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幹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至此日,國王人民,大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已下有銀塔周迴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花,繞樹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於寺設供,並施袈娑。至顯慶五年,於寺立碑,以紀聖德。此樹梵名有二:一曰賓撥梨力叉,二曰阿濕曷咃婆力叉。西域記謂之卑缽羅,以佛於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婆力叉,漢翻為樹。」

《佛說較量數珠功德經》講其典故:

「過去有佛出現於世。在此樹下成等正覺。時一外道信邪倒見毀謗三寶。彼有一男忽被非人打殺。外道念言我今邪盛。未審諸佛有何神力。如來既是在此樹下成等正覺。若佛是聖樹應有感。即將亡子卧著菩提樹下。作如是言。佛樹若聖我子必蘇。以經七日誦念佛名。其子乃得重蘇。外道贊言。諸佛神力我未曾見。佛成道樹現此希奇。甚大威德難可思議。諸外道等悉舍邪歸正發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議。諸外道等悉舍邪歸正發菩提心。信知佛力不可思議。諸人咸號為延命樹。以此因緣有其二名。」

故菩提樹乃神聖莊重,象徵佛法威德廣大,為佛眾所崇拜。而從植物學角度來講,菩提樹學名字Ficus religiosa,為印度國樹,而斯里蘭卡國旗上四片葉子亦為菩提樹葉,極易辨認。

「其果實稱畢缽羅(梵 pippala),故亦稱畢缽羅樹。屬桑科,原產於東印度,為常綠喬木,高達三公尺以上,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於球形花囊中,花囊熟時呈暗橙色,內藏小果。(《佛光大辭典》p5208)」

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將菩提樹作為國禮贈華,此樹保育在北京植物園熱帶植物溫室內,今已亭亭如蓋。

現今傳承公認的真正的菩提樹是桑科榕屬植物,果為花囊果,猶如無花果一般,其內並無可以作數珠之籽。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何為菩提子?

三、「一草二木三菩提」——釋家菩提子傳承之正源

人常聞叢林之中的佛諺「一草二木三菩提」,但能解其真正含義的卻寥寥無幾。

「一草」是指「金佛草」還是「草菩提」?「二木」是指「六道木」、「紅木」,還是「紫檀」,「黃花梨」?「三菩提」是指「鳳眼菩提」、「金剛菩提」、「星月菩提」,還是目前市面上所謂的「各種菩提子」?其實「一草二木三菩提」是指在佛教歷史發展中淵源純正的三種「菩提子」,一種草本植物結籽,兩種木本植物結籽,故成「一草二木三菩提」一諺。《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記載:「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那麼她們究竟是何芳草秀木?

查閱目前最權威的佛學詞典《佛光大辭典》(民國七十七年,佛光山基金會)的「菩提子」詞條釋文:

「菩提子乃西藏語 bo-di-ci 之果,而非指菩提樹之果實,產於雪山附近。其樹屬一年生草本,春天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呈穗狀;夏秋之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稱菩提子。木本者為其別種,我國唯天台山有之,稱為天台菩提。又於本草綱目無患子條中,舉出無患子之七種異名,其中之一即稱菩提子。校量數珠功德經(大一七·七二七中):『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參閱『念珠』3215)」

查詢拓展 可在線查閱佛光山基金會網站:fgs.org.tw/fgs_book/fgs

《佛光大辭典》的釋文即明確指出草本的「川穀草菩提」,木本的「天台菩提」與「木患子」此三種菩提子,這正是佛諺「一草二木三菩提」的真正出處。不過這三者各有淵源,下文分別道來:

(一)草菩提,佛珠天成,佛緣最甚

1914年版本的《佛學大辭典》是由丁福保居士轉譯日本真宗大谷派學僧織田得能《織田佛學大辭典》,其「菩提子」詞條記載:

「案菩提子一名川穀,一年生草。所在有之,春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作穗,夏秋之間結實,圓而色白,有堅殼,如琺琅質。俗用為念佛之數珠,故名菩提子。」

這倒是應了禪宗六祖高僧惠能的詩偈名句「菩提本無樹」。後續台灣佛光山基金會重編佛學詞典《佛光大辭典》時認可並沿用其記載。其明確介紹了川穀草菩提的特點,「圓而色白,有堅殼」,因而「俗用作念珠之數珠」。

在佛陀的時代,生產力較為低下,制珠並不容易。川穀草菩提天生孔道,無需打孔即可穿製成佛珠,並且全世界廣布(薏苡發源於東南亞,現今全世界廣布,品種各異,但都有天生孔道,適合串珠,日後可以另附文介紹世界各地文化和宗教的薏苡串珠製品),使用極為方便,便於傳教;色澤素凈,質地瓷實清涼,也非常符合佛家的教義追求:草菩提可以說是天生的佛珠,釋文中一個「俗」字可以看出歷史上川穀草菩提被廣泛應用。

如果在「中國植物物種信息資料庫」中以「菩提」為關鍵詞搜索,除了真正的菩提樹以外也可以看到薏苡(草菩提)在列其中。

查詢拓展查詢中國植物物種信息資料庫:http://db.kib.ac.cn/eflora/Default.aspx

明時李時珍(1518—1593)在《本草綱目》中說:

「薏苡人多種之。二三月宿根自生,葉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莖開花結實。有兩種:一種黏牙者,尖而殼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飯及磨麵食,亦可同米釀酒。一種圓而殼厚堅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也。但可穿作念經數珠,故人亦呼為念珠雲。其根並白色,大如匙柄,糺結而味甘也。」

至清代嘉慶年間得碩亭所著京都竹枝詞《草珠一串》,清時京都旗人以其物原土產,穿以為珠,時時盤拈,最為時尚,一言以蔽:「人人相見遞煙壺,手內須拈草子珠。」

從目前所見的佛學文獻資料和植物學資料來看,所有被叫做菩提子的植物中草菩提的淵源最為純正。在江浙一帶的方言中草菩提被直接叫做念佛珠,大部分的禮佛的老人都會使用過這個佛珠。

因「便」生「緣」,進而成「俗」,此所謂「一草」——川穀草菩提子。

附草菩提各種方言別名:川穀;薏苡;草菩提;觀音珠;草魚目;草珠兒;草珠珠;草珠子;草珠子米;草子;川穀;唸佛珠;回回米;老鴉珠;連珠草;六穀;貓豬子;米仁;念佛珠;菩提子;水玉米;鐵玉米;亭珠子;庭珠子;屋菼;五穀子;鴉球;葯玉米;野薏米;野薏苡;野珠珠;苡米;苡仁;薏米;薏仁;薏仁米;薏苡米;薏苡仁;薏珠子;玉秫;玉珠珠;珠珠米;六穀米;數珠果;素珠果;吸脈果;野綠米;野玉穀子;苡薏;益米;裕米等。

(二)天台菩提,似曾相識菩提樹

1914年版本的《佛學大辭典》所釋的菩提子詞條另舉了木本菩提:「木本者別為一種。中國惟天台山有之,謂之天台菩提。」

浙江天台山是中國佛教名山,非常有名,天台菩提亦為人熟知。早在唐代,詩人皮日休就有《寄題天台國清寺齊梁體》:「十里松門國清路,飯猿台上菩提樹。怪來煙雨落晴天,元是海風吹瀑布。」

明代高僧傳燈法師在《天台山方外志》中記述了天台菩提的傳說:

「相傳謂西天梵僧游化於此,人得飯之,乃遺報此菩提樹種。樹如柿,花亦大同。未結蕊乃別抽一葉,長指半許,闊兩指,色白而光潤,乃結蕊於葉下,日則覆子以蔽穢,夜則捧子以承露。秋社後取子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羅漢者謂佛頭,他處所生則無之。今以此珠令人念佛,佛稱為覺,所念既覺,念者亦覺不二。覺即大菩提樹,稱菩提宜矣。」

天台菩提子珠身往往有五條稜線,故又稱五線菩提。故宮華英殿中亦有引種五線菩提,當年乾隆帝還請高僧開光,並提詩立碑,可謂神聖莊重。隨著文玩市場的興起,故宮五線菩提曾名噪一時,現在市面上偶爾可見故宮五線菩提在售,作價萬千,令人唏噓。那麼所謂「天台菩提」到底是怎麼樣的菩提,為什麼會被收錄《佛學大辭典》?

其真正的原因在於,天台菩提樹是一種椴樹(沒錯,就是產椴樹蜜的椴樹),其葉片與真正的菩提樹葉長得相像。

真正的菩提樹,其實是一種熱帶榕樹,其葉片為心形或卵形,最大的特點是先端驟尖。而椴樹葉也是心形葉片,先端漸尖,兩者較為相像。真正的菩提樹作為熱帶植物,在中國南嶺以北及廣大中原北方地區並不能生存(當年印度總理贈送的菩提樹也只能保育在北京植物園熱帶植物館裡),所以像天台山的椴樹之類與菩提樹相似的樹木也被我們當成了菩提樹。也許當年傳教的梵僧遠來天台山,看到與梵地的菩提樹相像的椴樹而頓生大覺,遂再此開山立宗。真正的菩提樹葉片較厚為革質,邊緣圓潤,可以製成葉脈標本,名曰「菩提紗」。而椴樹為溫帶闊葉樹,葉片較薄,邊緣多鋸齒,某些品種葉片呈3裂狀。

按照地理分布和植物特徵,天台山的天台菩提為南京椴(Tilia miqueliana Maxim.)。《佛光大辭典》也有同樣的收錄:「此外,另有一種喬木之菩提樹,學名 Tilia migueliana。」同理,暴馬丁香樹在北方地區寺廟也會被叫做菩提樹。這就是五線菩提的真正淵源。

而故宮中的五線菩提,其實不是南京椴,而是北方的蒙椴,其葉片常出現3裂,其實與真正的菩提樹相似點較少。從這點講故宮五線菩提不如天台五線菩提「正宗」。其實椴樹種類繁多,「中國植物物種信息資料庫」收錄的椴樹種類有50種以上,所以市面上能看到的五線菩提,顏色形狀大小也多有差異。

似曾相識成「菩提」,此為「二木」中的「一木」——天台菩提。

故宮五線菩提固然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附加值,但如果用別處的蒙椴籽來冒充,一般人極難辨別,蒙椴亦不珍稀算珍惜植物,在中國分布很廣,請謹慎。

(三)木患子 ——《佛說木患子經》

東晉翻譯的《佛學木患子經》詳述了佛陀教人使用木患子念佛修行的事迹: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因此木患子也是釋家傳承中最常使用的佛珠之一。木患子顆粒較大,民間使用較少,一般直徑12-17mm,直徑10mm左右的木患子佛珠往往價值不菲。而佛家儀規中掛珠的標準尺寸為14mm,木患子正好合用。現在仍可見許多大德高僧用木患子做掛珠。

不過按照佛經來說,木患子完全不同於菩提子。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分別記載了木患子與菩提子:「若用木槵子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凈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所以,兩者絕不等同。

但明時李時珍(1518—1593)在《本草綱目》中說,木患子其中一個異名也叫作「菩提子」。這一點與現在「菩提子」的廣義用法類似——人們會將可以作念珠的植物訛叫作菩提子。後續《佛光大辭典》也沿用了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又於本草綱目無患子條中,舉出無患子之七種異名,其中之一即稱菩提子。」

佛陀開示,因「異」得「名」,遂有了「二木」中的「另一木」——木患子。

草本的川穀草菩提,木本的天台菩提與木患子,此三者正是佛諺「一草二木三菩提」之真正奧妙,也是所謂「菩提子」的佛家正統淵源。

四、當今盛行的「菩提子」並非「菩提子正宗」

《妙臂菩薩所問經》曰:菩提子,金剛子,蓮華子,木槵子,及硨磲諸寶等為珠,凡持誦時,真言印契,收攝其心。在諸多提及「菩提子」的佛典中,「菩提子」都為專指狹義用,並非現今的廣義泛用。那麼目前市面上名目繁蕪的菩提子到底作何來歷?

(一)「金剛子」非「金剛菩提子」

今人都稱「金剛子」作「金剛菩提」,其實一知半解。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別,所用數珠亦有不同。《蘇悉地羯啰經》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嚕梛羅叉子之數珠;《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華子,羯磨部用種種和合之數珠。依佛典可知,如今盛行的如「金剛菩提」,在佛典中叫作金剛子而區別於菩提子。

(二)「鳳眼菩提子」並非等於「菩提子」

另一種流行的「鳳眼菩提子」,因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輯要》中一句「修一切法均可用鳳眼菩提子珠」而得盛名。

殊不知,此句另有前文,其實為「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及觀音法用水晶珠,修懷法及長壽法用珊瑚珠,修誅法及一切法用人頭骨珠,修觀音法用菩提子珠(南京等地方言叫草菩提為觀音珠),修一切法均可用鳳眼菩提子珠」。

由此可知,菩提子亦有別於「鳳眼菩提子」,兩者絕不等同。

(三)「星月菩提」的美麗誤會

而現今風靡的「星月菩提」,出於清代文學家、民俗學家李調元所著《粵東筆記》:「菩提樹子,可作念珠。面有大圈,文如月周羅,細點如星。謂之星月菩提。」

如今看來,實為李調元謬認。前文已示真正的被印度奉為國樹的菩提樹是桑科榕屬Ficus religiosa,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無籽可做數珠。而星月菩提其樹叫黃藤,屬棕櫚科黃藤屬,其葉羽狀全裂,與真正的菩提樹相去甚遠。但黃藤原籽雖粗陋,卻的確可打磨成念珠,打磨好的黃藤籽,其芽眼大圈如月,細點周羅如星,質地堅硬,堪當數珠,就是現在極流行的「星月菩提」,亦算名副其實。 此一混淆,成就「星月菩提」之名,可謂因緣際會真亦假時假亦真。

五、結語

認知混淆自古有之,而今凡以線穿,皆稱菩提子,名目繁蕪,其實大多牽強附會。切勿不明就裡,盲目迷信而誤失「菩提」真諦。

菩提子易得而菩提難證。如今菩提子已經從叢林之中的修行法器走向了文玩和流行飾品市場。粗陋的草木之實,經歷時間的浩蕩,累年的使用盤玩,完成自己的涅槃。我們摩挲菩提子的同時也栽培了自己的德性,長成菩提智慧之樹。

「後記」

「凡草木之花皆有開敷結實之義,

以譬萬行之因即有成就佛果之能」

推薦閱讀:

六道輪迴為何恰恰就是六道?
為什麼我學佛後似乎變得冷漠了(無論對人還是對事)?
承認「禪定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是否是修行禪定時所需注意的要點?

TAG:菩提子 | 文玩菩提 | 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