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環使用」這事兒,到底有沒有必要?
作者:毛志傑
「教材循環使用」也不是件新鮮事了,但好象一直執行不下去。那麼,大家站在各自角度都是怎麼看的呢?
專家說,可以提倡節約精神,資源可持續利用,減輕家長負擔。除此之外好象也沒說出太多的理由。
學校說,不好管理,額外加大了老師的教學負擔。綜合算下來,管理成本、精力成本、投入的消毒保養等成本,「教材循環使用」並沒有帶來多大的節約。
學生和家長說,想用新書、想用新書、想用新書!一位家長說,自己孩子雖然用這「二次循環」的舊書,但還是給孩子又買了本新教材。考慮到衛生是一方面,家長不願意委屈孩子的觀念也是一方面。
看來,「教材循環使用」的參與方都對這一形式不感冒。既然如此,「教材循環使用」的方式是不是也該退出教育舞台了呢?
自古以來,人類的知識和文化就是通過文字和文字的載體進行傳播的,而文字的載體也從石頭、烏龜殼,到竹簡、紙張不斷變化,每一次變革會使人們的閱讀和學習習慣及觀念發生更大的變化。
文字刻在石頭上時,自然無法像現在一樣「人手一本」的學習,更不要說「教材循環」使用了,口授心傳是主要的教學手段,而老師就是那「循環的教材」。知識傳播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當用上烏龜殼、竹簡時,教材才在少部分的讀書人手中實現了「人手一本」。也奇了怪了,那時的「教材」那麼高的造價,怎麼就沒想到要「循環使用」呢?反而古人養成了「藏書」的毛病。看來,觀念使然。
隨著造紙術的出現,教材成本大幅下降,文字、知識有了這一低成本的載體後,呈現爆髮式普及,而成本的下降勢必也會加快教材知識的更新速度。以前要更新教材知識簡直是太難了,如今雖然不便,但也較竹簡時代要方便的多。
知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知識的更新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和需求,圍繞這一趨勢也會進一步產生比紙張成本更低的文字載體形式。比如現在的平板電腦,如果電子教材內容要更新變化,可以說很短的時間內就可實現全國同步更新。
我們相信,今後隨著技術的進步還會出現更好的方式,實現知識的低成本傳播。到那時,我們還會為「教材是否需要循環使用」這樣的事大傷腦筋嗎?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由於低效率、高成本產生的困擾,科技進步了,現在的很多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大學用的教材是本校老師編寫的?教育部門在大學選用教材上有哪些規定?
※拓撲學入門教材推薦?
※我們學過的課本里有哪些細思極污的細節?
※你見過的最好的 Office 教材是什麼?
※Pearson 到底是怎樣一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