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都雒陽-定都許縣

興平二年(195年)三輔地區蝗蟲成災,又逢旱災,加上連續兩年都有天災,安邑縣的存糧也不多。

在建安元年(196年)三、四月間,王邑也養不起劉協和白波軍這幫人了,斷了糧的朝廷官員們靠著吃棗子、野菜充饑,甚至皇后伏壽也是如此。

陳志《董卓傳》:是時蝗蟲起,歲旱無谷,從官食棗菜。諸將不能相率,上下亂,糧食盡。

范書《皇后紀下》:(伏壽)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棗栗為糧。

五月二日,劉協下詔派人送至楊奉、李樂、韓暹的軍營,要求東進雒陽,楊奉等人這才同意。

《袁紀·卷29》:夏五月丙寅(2日),遣使至楊奉、李樂、韓暹營,求送至雒陽,奉等從詔。

——胡才不在其中,不知道是史書記載脫漏,還是另有原因。

六月一日,東歸車隊抵達聞喜縣。楊奉三人卻臨時反悔,不想去雒陽,於是派李樂去說謊:「王屋山地勢險要,有匈奴人出沒,不如渡河南下,抵達澠池縣東,避開匈奴人。」但是,劉協不肯聽從。

《袁紀·卷29》:六月乙未(1日),車駕幸聞喜。楊奉、胡才悔令乘輿去,乃與李樂議,欲還大駕,詐言「當游澠池東,以避匈奴」,上不從。

六月六日,劉協車隊繼續從北道(今山西省垣曲縣)出發,沿山向東前進,山谷中並未碰到匈奴人,李樂知道謊言敗露,害怕受到責罰,便找個借口脫離護駕隊伍跑了。

張楊得知劉協從山向東而來,趕緊帶人運送糧食,提供補給。

《袁紀·卷29》:庚子(6日),車駕從北道出,傍山而東,無匈奴寇。李樂愧其言,懼而辭還。

《袁紀·卷29》:是時糧食乏盡,張陽自野王迎乘輿,賑給百官。

陳志《張楊傳》:建安元年,楊奉、董承、韓暹挾天子還舊京,糧乏。(張)楊以糧迎道路,遂至雒陽。

六月二十二日【范書《獻帝紀》與陳志均為七月,袁紀為六月二十二日,本文從袁紀。】,車隊終於抵達雒陽,因為雒陽皇宮損毀嚴重,唯一完好的房子就只有故中常侍趙忠的宅院了,劉協便入住於此。

張楊、劉表、董承合力修繕的宮殿並未完工,只能繼續搶建。

在此時,劉協這幫人再次斷糧,劉表的食物也未及時送到。尚書郎以下的官員都要自己出來找食物充饑,有人餓死,有人被士兵殺害。

《袁紀·卷29》:(建安元年六月)(196年)丙辰(22日),行至雒陽,幸故常侍趙忠宅。張陽治繕宮殿。

范書《獻帝紀》:是時,宮室燒盡,百官披荊棘,依牆壁間。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為兵士所殺。

董昭認為楊奉兵馬最強,但沒有黨羽,於是偽造曹操書信給楊奉,表示願意與楊奉聯盟。楊奉讀罷,信以為真,十分高興,還跟其他將軍們稱讚曹操:「兗州牧曹操就在駐紮在附近的許縣,有兵有糧,朝廷應該依靠他的力量。」於是大家一起表奏朝廷,任命曹操為鎮東將軍,世襲其父親曹嵩的費亭侯。

陳志《董昭傳》:(楊)奉得書喜悅,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遂共表太祖為鎮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

七月十四日,大赦天下。——此次「大赦天下」應該是做給涼州人看的,表示朝廷不追究過去的事,其實,後面的事誰會知道呢。

七月十六日,劉協祭祀雒陽太廟。

宮殿修繕完畢,張楊為了標榜自己迎駕的功勞,命名新的宮殿為「楊安殿」。八月八日,劉協入住楊安殿。

陳志《武帝紀》裴注引《獻帝春秋》:天子初至雒陽,幸城西故中常侍趙忠宅。使張楊繕治宮室,名殿曰「揚安殿」。八月,帝乃遷居。

此時,在雒陽的將領有:楊奉、韓暹、董承、張楊。大家又坐在一起開會討論局勢。

張楊認為白波軍楊奉這幫人留在朝廷只會亂政,於是他在會上發言:「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張)楊當捍外難,何事京都!

張楊以身作則,主動宣布返回野王縣繼續當自己的河內郡太守。劉協一看,不專權,不爭權,真是個大忠臣啊!趕緊派人加封張楊為大司馬。

陳志《張楊傳》:(張楊)謂諸將曰:「天子當與天下共之,幸有公卿大臣,楊當捍外難,何事京都?」遂還野王。即拜為大司馬。

——張楊原軍職為安國將軍。

大家也能看得出來,此時,遠在三輔的「大司馬」李傕已經被朝廷(劉協)拋棄了,定罪的日子指日可待。

楊奉看張楊這麼低調,於是也放出姿態,宣布自己響應張楊號召,帶兵出去「捍外難」,屯於雒陽以南的梁縣。

劉協封楊奉為車騎將軍,征東將軍兼任幽州牧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張楊、楊奉、韓暹皆假節鉞。韓暹與董承留在雒陽,負責守衛皇宮。

很快,董承越發對韓暹不滿,於是私下派人去招曹操進京,希望曹操能成為自己的黨羽。

陳志《武帝紀》:(楊)奉別屯梁。

范書《董卓傳》:乃以張楊為大司馬,楊奉為車騎將軍,韓暹為大將軍,領司隸校尉,皆假節鉞。暹與董承並留宿衛。

——楊奉原軍職為興義將軍,與張楊均為雜號將軍。

范書《董卓傳》:(韓)暹矜功恣睢,干亂政事,董承患之,潛召兗州牧曹操。

曹操得信,與眾幕僚商議對策,很多人都不贊成進京,認為呂布尚未平定,進京後幫助董承與韓暹、楊奉、張楊爭權,後果難以預料。唯有荀彧勸曹操進京,趁機將皇帝迎往許縣定都。

nn身在朝廷的黃門侍郎丁沖是沛國人,且與曹操為故交,他也寫信給曹操說:「足下年輕時經常喟嘆身負匡佐國家的遠大志向而不能施展,如今正是時候啊!」於是曹操考慮再三,決定親自前往雒陽朝見皇帝。nn

陳志《曹植傳》裴注引《魏略》:(丁儀)父(丁)沖,宿與太祖善,時隨乘輿。見國家未定,乃與太祖書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

曹操率千餘人進京,攜帶的糧食並不多,途經新鄭縣,縣長楊沛還向曹操贈送干桑葚,曹操十分高興。

陳志《賈逵傳》裴注引《魏略》:會太祖為兗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將千餘人皆無糧。過新鄭,(楊)沛謁見,乃皆進干椹。太祖甚喜。

曹操抵達雒陽後,朝見劉協,贈送禮物,並給公卿以下的官員賞賜穀物。再按董承的意思,上書彈劾韓暹、張揚的罪責,韓暹雖然身為大將軍兼司隸校尉,但是兵少,害怕劉協追究罪責,於是單騎出奔梁縣,投靠楊奉去了。但是劉協下詔回復:因韓暹、張楊有護駕東歸的功勞,以前的事不再追究。

范書《董卓傳》:(曹)操乃詣闕貢獻,稟公卿以下,因奏韓暹、張楊之罪。暹懼誅,單騎奔楊奉。帝以暹、楊有翼車駕之功,詔一切勿問。

按說董承親近張楊,曹操依董承入朝,卻奏劾張楊之罪。疑史書原文有誤,或曹操「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八月十八日,曹操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奪了楊彪的尚書令),並著手封賞及問責東歸從臣。侍中台崇【或作「壺崇」,惠棟考為「台崇」】、尚書馮碩、羽林郎侯折獲罪誅殺;以執金吾伏完為輔國將軍,儀比三司;衛將軍董承、侍中丁沖、種輯、尚書僕射鍾繇、尚書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十三人為列侯;追贈沮儁為弘農郡太守,表彰他在東澗之戰時不屈而死。

范書《獻帝紀》:(建安元年八月)辛亥(18日),鎮東將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侍中台崇、尚書馮碩等。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贈沮儁為弘農太守。

考據1:惠棟、王鳴盛、錢大昕皆謂「董承」下衍「為」字。

考據2:李慈銘謂當雲「以執金吾伏完為輔國將軍,封衛將軍董承等十三人為列侯」。

《袁紀·卷29》:於是誅羽林郎侯折,尚書馮碩、侍中台崇,討有罪也。封衛將軍董承、輔國將軍伏完、侍中丁沖、種輯、尚書僕射鍾繇、尚書郭浦、御史中丞董芬、彭城相劉艾、左馮翊韓斌、東郡太守楊眾、議郎羅邵、伏德、趙蕤為列侯,賞有功也。追贈射聲校尉沮儁為弘農太守,旌死節也。

曹操請董昭坐在身邊,向他請教後面的路怎麼走,董昭趁機也提出遷都許縣的建議,這與荀彧給曹操的建議不謀而合。

曹操仍有顧慮:「楊奉在梁縣,且聽說他士兵精銳,他會同意這件事嗎?」

董昭說:「楊奉少有黨羽,你卻歸附於他,你封為鎮東將軍、費亭侯等事,也是楊奉表奏的。我又聽說你們在書信中互相約定,足以證明你們之間的信任。現在你應該派人給楊奉送上厚禮表示謝意,楊奉肯定不會懷疑。只要跟他解釋,雒陽沒有糧草,你想帶著皇帝暫時去魯陽。魯陽距離許縣很近,運送糧食方便,可以解決缺糧的問題。」(事見陳志《董昭傳》)

曹操聽罷,連聲說好,趕緊派人向梁縣的楊奉送禮,並提出為了解決缺糧困境,不如改都魯陽的建議。楊奉也不加懷疑。

雒陽這邊,曹操上奏劉協,建議遷都許縣,劉協批准。

八月二十七日,遷都許縣動身。楊奉、韓暹得知消息後,又反悔想去阻攔車隊,便率軍追趕,但是沒追上。

九月七日,車隊抵達許縣,劉協入駐曹操軍營。

《袁紀·卷29》:(建安元年八月)庚申(27日),車駕東。楊奉自梁欲要車駕,不及。

范書《獻帝紀》:(建安元年九月)己巳(7日),幸曹操營。

隨後,劉協舉辦宴會款待公卿大臣,曹操上殿道賀時,見到太尉楊彪臉色不悅,以為這是一場鴻門宴,還沒等酒菜擺上來,曹操借口上廁所,溜之大吉。

九月十二日,曹操掌控朝政,任命自己為大將軍,改封武平侯。同時罷免了太尉楊彪和司空張喜。

范書《楊彪傳》:建安元年(196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楊)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燕設,託疾如廁,因出還營。

《袁紀·卷29》:(九月)甲戌(12日),鎮東將軍曹操為大將軍,更封武平侯。操固讓,不許。太尉楊彪、司空張喜以疾遜位。

范書《獻帝紀》:九月,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罷。曹操原爵為費亭侯,此次升為縣侯。武平縣屬豫州陳國。

輔國將軍伏完見曹操掌權,自己即是外戚卻又無實力抗衡,為了避禍,於是上書退還輔國將軍印綬,改拜中散大夫,不久升為屯騎校尉。

范書《皇后紀下》:(伏)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綬,拜中散大夫,尋遷屯騎校尉。

曹操為了籠絡人心,再次著手封賞東歸從臣。

① n侍中楊琦之子楊亮可能在東歸途中遇難,追封楊亮為陽成亭侯。

② n尚書僕射鍾繇封東武亭侯。

③ n桓典任光祿勛。

④ n侍中丁沖任司隸校尉。

同時,曹操推薦自己的心腹重臣荀彧出任侍中,守尚書令。

范書《楊奇傳》:追封(楊)奇子(楊)亮為陽成亭侯。

陳志《鍾繇傳》:(黃門侍郎鍾繇)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僕射,並錄前功封東武亭侯。

范書《桓典傳》:車駕都許,(桓典)遷光祿勛。

陳志《曹植傳》裴注引《魏略》: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丁)沖為司隸校尉。

陳志《荀彧傳》:進(荀)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曹操此舉的目的不外乎三點:

第一,避嫌;

第二,荀彧出身潁川世族,徵辟名士具有天然優勢;

第三,荀彧不會背叛曹操,曹操想要得到的政治資源,荀彧都會配合給予。

自定都許縣之後,因為荀彧的名望,大批德高望重的地方名士被征入朝為官,或出任地方要職;年輕的士人更是趨之若鶩,雲集許都,以期求得一官半職。

甚至曹操的宗親、部將、故吏也紛紛加官進爵。這裡不詳述,詳見《曹操篇》。

楊奉部將徐晃勸說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本來也同意,但不久又反悔(估計是韓暹反對),不肯派人去許都表忠心。

楊奉、韓暹二人還率軍到定陵(屬豫州潁川郡)去掠奪百姓,向朝廷(曹操)示威。

曹操聞訊,決定不去救援定陵。十一月三十日,曹操領兵直接攻打梁縣的楊奉軍營,徐晃率軍歸附曹操,楊奉、韓暹得知梁縣失守,便率軍投奔盤踞於揚州九江郡壽春縣的袁術。

陳志《徐晃傳》:(徐)晃說(楊)奉令歸太祖;奉欲從之,後悔。太祖討奉於梁,晃遂歸太祖。

《袁紀·卷29》:(建安元年十一月)辛卯(30日),曹操征楊奉於梁,奉奔袁術。

陳志《董昭傳》:徙大駕至許。(楊)奉由是失望,與韓暹等到定陵鈔暴。太祖不應,密往攻其梁營,降誅即定。奉、暹失眾,東降袁術。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袁術在淮南僭號。這是一件性質惡劣的政治事件,但是因為袁術實力強大,曹操本著「先撿軟柿子捏」的戰略方針,率軍向西討伐屯兵於宛縣的張綉,不料兵敗。

十月,朝廷派謁者僕射裴茂奉詔前往三輔地區,督各路反李傕的軍隊討伐李傕。

《袁紀·卷29》:(建安二年)冬十月,謁者僕射裴茂督三輔諸軍討李傕也。

這應該是由劉協策劃的一次西征,因為此時,曹操正在與劉表、張綉在南陽較勁,無暇西顧。

而裴茂督的各路人馬,段煨是確定參與的,涼州軍閥梁興、張橫也有參與其中,其他參戰者可推有李樂、胡才、韓遂、馬騰等人。

建安三年(198年)四月【袁紀為春正月。本文從范書《獻帝紀》】,長安捷報傳來:梁興、張橫攻破黃白城,李傕被誅,滅其三族。裴茂將李傕的人頭送至許都,劉協下詔:將其人頭掛在高處示眾。

裴茂封列侯;段煨拜安南將軍,封閺鄉侯。

《太平御覽·卷363》引《典略》:李催移保黃白城,梁興、張橫等破之,送其首。初,傕兄子循及利等侍上無禮,及傕頭到,有詔高懸之。

范書《獻帝紀》:(建安)三年夏四月,遣謁者裴茂率中郎將段煨討李傕,夷三族。

范書《董卓傳》:(建安)三年(198年),使謁者僕射裴茂詔關中諸將段煨等討李傕,夷三族。以段煨為安南將軍,封閺鄉侯。

李樂和胡才返回河東郡,歸附太守王邑。

與李傕「同呼吸共命運」的郭汜也大勢已去,郭汜在郿縣被部將伍習殺死。

陳志《董卓傳》:(郭)汜為其將五習所襲,死於郿。

楊奉、韓暹在揚州先投袁術,又背叛袁術,居無定所。

建安三年(198年)五月,楊奉投奔屯兵於小沛的豫州牧劉備,被劉備詐殺,韓暹則想北返并州,被杼秋縣地方將領張宣所截殺。

陳志《董卓傳》裴注引《英雄記》:(劉)備誘(楊)奉與相見,因於坐上執之。(韓)暹失奉勢孤,時欲走還并州,為杼秋屯帥張宣所邀殺。

十一月,張楊也被部將楊丑所殺。

後來(時間不詳),李樂病死,胡纔則被仇家所殺。

自此,李郭二人所代表的涼州集團徹底退出東漢政治舞台。涼州成了以韓遂、馬騰為首的各路人馬盤踞的地盤,他們名義上尊崇漢室,實際上也是觀望中原的局勢。


推薦閱讀:

結怨陶謙
斂財賣官
何進入朝
皇甫堅壽的名是什麼?

TAG:三国志书籍 | 后汉书 | 三国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