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看評級:昨日得意沐春風,而今墳頭綠草瑩
網貸評級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有中國特色」的P2P行業背景下,無論是平台方還是投資者,都對評級產生了強烈的需求:平台方希望通過提高排名來吸引用戶和資金,投資者希望通過評級來尋找安全放心的投資標的。這樣一來,各式各樣的第三方評級如雨後春筍般鑽出地面,有的通過積累大數據做全方位評級,有的專註於某個領域只做高息平台評級或網貸基金評級。
但這兩年網貸行業的大洗牌,讓幾千家平台慘遭淘汰,也就大面積的影響到了各家的評級。它們大多陷於輿論漩渦尷尬罷手,少部分則基於行業發展狀況不斷改進評級方式,還在不斷堅持著。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網貸評級?往昔一期期的評級能給我們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信息?筆者今天翻看了某知名第三方平台的第一期評級,恰好是三年前:2013年8月。
這期評級一共有66家平台入選,其中活到今天的只有37家,我總結了一下問題平台,數據如下:
這些曾經承載著無數投資者美好願望的平台,在經歷一系列的困境、爭吵、審理、糾紛之後,紛紛被扣上死亡證明的戳子,令人感慨萬分。
民營、上市、國資幾方的平衡。
統計中出事的29家平台無一例外都是民營系,還是有一點點詫異的。即使是今天,2000多家網貸平台也是民營係數量居多,遠遠超過國資系和上市系。我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合作、轉型淘汰的加速,這三方勢力平台的數量會趨於接近。而民營系的諸多平台會出現兩極分化:有實力有特色的會受到資本的追捧甚至被其他兩派收編,而多數缺乏競爭力的平台則會慢慢凋亡。
業務模式的選擇。
經過分析,我發現上面的問題平台,大多是做個人信用貸款、房貸和車貸的。不可否認這個模式市場廣大,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而且便於和線下機構合作,但是我國畢竟沒有形成健全的徵信體系,加上經濟下行壓力下壞賬率水漲船高,如果平颱風控能力不強,很容易把自己玩死。在個人信用貸、房貸車貸的市場,目前仍是一片紅海,將來脫穎而出的一定是風控能力強、對資產端有足夠控制力的平台。
風險高發期和「連環雷」。
網貸行業在我國只有幾年的時間,投資者和平台方的心態都不夠成熟,在監管、政策、法規甚至謠言面前容易自亂陣腳、風聲鶴唳。比如上面的問題平台,就有2014年底、2015年年中兩個集中爆雷的危險期。
從平台方的角度講,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套全方位的輿論信用體系,讓平台在特殊事件或謠言中傷時更加遊刃有餘。這一點上我佩服紅嶺老周,平台出了壞賬可以坦坦蕩蕩地與投資人侃大山聊人生。
從投資人的角度講,應該時常關注行業動向,避開那些惡評不斷、處於輿論風口浪尖上的平台。
評級的進步。
朋友問我:這兩年網貸大洗牌差不多淘汰了一半的平台,你看統計的評級中66個倒了29個,也差不多一半嘛,這樣看來評級並沒有什麼卵用,上榜的平颱風險根本不低啊!
我認為此言差矣,雖然第一次評級的上榜平台陣亡接近一半,但你看看後面的一期期評級,會發現這些雷掉的平台大都迅速被刷出榜單,這說明:第一評級幫助投資者刷掉了有潛在風險的平台,第二評級本身也在不斷進步。
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是專業的網貸人,藉助合適的評級來了解平台情況,做出投資決策是明智的選擇。
如何利用評級。
對投資人來說,充分利用網貸評級來輔助決策是必修課。但是評級不能代替自己的思考,正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盲目按照評級的名次來決定投資方向並不可取。在我看來,用好網貸評級有三個要點:
①儘可能選擇權威、中立、客觀、有充分數據支撐的評級;
②明確自身投資偏好。比如我偏向8%-10%的中等收益率,而且更加信任「供應鏈金融」這種模式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就可以從評級中把符合條件的平台一一找出,然後再做進一步的選擇;
③密切關注評級變化。一般來說,網貸評級每月更新一次,我們需要關注自己投資平台的排名變化,並且最好搞清楚它排名上升/下降的主要原因,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網貸行業前途光明,道路崎嶇。
3年時間,就讓榜單中最強的玩家傷亡近半。那麼下一個三年呢?
讓我們一起期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