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無法正面拒絕別人?

由拒絕困難症引發的一系列的慘案,已經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自己並不想做的事,卻因為各種難以推諉的原因而妥協了,這時候,我們感覺自己被深深的綁架了。可是,是那些出難題的人在綁架你嗎?

拒絕別人需要力量,這種力量來自自我意識。如果不夠了解自我意識,要解決單一的問題並不容易。

儘管有人會說,我覺得做了也沒什麼,我不知道怎麼拒絕才說謊的,我說謊是因為不想傷害對方的感受……但從根源上看,害怕拒絕別人的人,其實早已習慣了順從別人的意願。一旦嘗試拒絕,心中冒出的焦慮、不安、內疚會變成曠日持久的折磨,兩害相權取其輕,不如勉強就範,或者撒謊逃脫,反正難受的只是自己。

不過拒絕困難,往往會帶來一些自己更加不願意承擔的後果。很多女性都遇到過的情況是,遇到搭訕的人,明明不感興趣,最後卻還是給了對方電話。更可怕的是,你的不拒絕給了對方錯誤的信號,讓他以為可以更進一步……

怎麼辦?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實話實說是解決拒絕困難症的良藥。更進一步說,拒絕困難正是因為我們感到在某些情況下不能實話實說,擔心實話會導致無法承擔的後果。這種內心的禁錮是因為在幼年時,我們都會遇到不可對抗的人——父母。

聽自己的還是聽父母的?

2-3歲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自我意識萌發期,我們開始意識到,有些事我不願意做,遇到不喜歡的就哭喊打,凡事執意要按自己的想法來,彷彿隨時等待著反抗別人。就像一個正在充氣的氣球,試探著自己能變得多大,什麼時候能碰到空間的邊界。與父母分離,正是發現自我的途徑。

但在父母看來,有時候不能理解我們的執拗,有時候覺得按照我們的意思來實在太麻煩了,有時候會擔心是否會驕縱溺愛,不能允許我們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我們要依賴於父母的養育,又想實現自己,在二者的權衡中便有了壓抑——我不能夠這麼做。

7-9歲是第二個自我意識發展期,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要求父母給予更多的平等和尊重。由於急於想證明這一點,我們會讓人感覺到挑剔、厭惡、指責、不合作,讓父母覺得很「不聽話」

是聽從你的,還是聽從父母的,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於父母對孩子成長和自身的認識。因為,想法不一定是通過口頭命令來傳遞的,很多時候是通過無意識的情感控制。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足夠深的認識,很難發現這些無意識的信號。父母的厭惡,會讓你感到不安、不自信;父母的挑剔,會讓你焦慮自己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的否定,會讓你不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的憂慮,會讓你過分討好。

越是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實現,自我的力量就越堅定;反之,如果總是順從妥協,自我的力量就會被削弱。長期重複的感受和經驗,便會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讓你相信與父母互動中形成的經驗,就是唯一的現實

(第三個自我意識爆發期是12-15歲,也就是青春期。前面兩個叛逆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自我意識發展,如果親子關係處理不好,到了這個階段一定好不了,這裡就不詳述了。)

不能拒絕,你在害怕什麼?

長大後,留在我們潛意識中的,不是父母的話語,也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當初感受到的內疚、焦慮、罪惡、不安。潛意識主導著我們的感受和信念,也讓我們重複著過去的經驗。我們委屈自己,是因為自我意識的不堅定;我們的擔心,也正如當初對父母的擔心。

如果我拒絕了,老闆會不會覺得是我能力不行?如果我拒絕了,她會覺得很難受。如果我拒絕了,他會生氣導致友情出現裂痕。只不過,我們認為自己不想傷害對方,其實是因為心裡想的話都是有傷害性的;我們認為自己在證明實力,其實心裡是想反抗報復的;我們認為自己在維護友情,其實心裡是討好的。

(在說話前,我們會經過多層過濾,信念就在其中發揮著強大的作用)

父母的影響是拒絕困難的源頭,但是這樣的影響是每個人生命中都不可避免,沒有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發展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朱迪思·維奧斯特(Judith Viorst) 在《必要的喪失》中就提到,愛的限制(我要吞了你,因為我是如此愛你)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之前我們推送的一篇《有智慧的人才意識到:提升自己並不能擺脫自卑》中提到,意識層面的變化,無法給出具體的方法,或者說,具體的指導並不能讓人真正發生變化。提升自我意識也是如此。學習如何拒絕,並不能改變你內心的信念。仔細分辨自己的感受是什麼,發現自己拒絕困難的模式,相信有一種新的方式會發生,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自我意識的堅定,會讓你拒絕別人時,說自己想說的話,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不多餘也不隱藏。你不再有那麼多的評價、判斷、顧慮、偽裝,那些話傳遞的能量也不會傷害對方。

不要為了拒絕而拒絕

我知道,當你很想改變拒絕困難症,變得優雅自如不卑不亢,很可能會變得有些極端,為了拒絕而拒絕。在改善拒絕困難症的路上,以下的情況一定要留心:

  • 太想嘗試拒絕的感覺,一遇到請求立刻拒絕,不考慮眼前的實際情況;

  • 過去實在壓抑壞了,一遇到請求就很生氣,在憤怒中拒絕;

  • 不想再討好別人,拒絕別人時刻意表現得非常無情;

  • 過去照顧了太多別人的感受而委屈,拒絕時說出傷人的話。

說到底,一個不卑不亢的拒絕,一定是因為你內心非常清晰。在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中,有一個「一致性溝通」的練習,推薦給拒絕困難症的盆友們。下次想拒絕別人時,先按步驟梳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後再表達:

  1. 我看到/聽到……(眼前發生的情況)

  2. 我的感覺是……(承認自己的感受)

  3. 這讓我認為……(在你的認知中,這件事是怎麼回事)

  4. 我希望……(你願意怎樣來解決問題)

開始練習吧。

原文來自:為什麼有的人無法正面拒絕別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yixinlijx | 分享最靠譜的分析,傳播最值得閱讀的心理學)


推薦閱讀:

大腦是如何做到自動過濾出顏值高的女孩子的?
如何走出無所適從的低落情緒?
約炮後如何懲罰自己?
「臭名昭著」的斯坦福「死亡實驗」,人類就是這樣變成惡魔的!
如何評價《你還在我身旁》這首詩?

TAG:拒绝 | 交流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