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歷史的足跡
2010-12-03
受訪人: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佘日新
訪問人:北京大學藝術學研究所10級碩士研究生 萬永婷
本次新年論壇在文化遺址欄目中,特別請到了臺灣著名文化研究學者 佘日新院長,在百忙之中與我們對話。 佘院長除擔任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之外,亦同時擔任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所)專任教授、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文化與創意研究中心主任,電信國家型科技產學合作橋接計畫總主持人等多項要職,本次他將就他多年在臺灣的文或研究經驗與我們談談兩岸在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的異同。
Q:您本次演講要點與主旨?
A:在保護文化資產與開創文明契機間的掙扎。
Q:臺灣在解決城市的快速擴張與文化遺址的保護這個矛盾問題上, 有些什麼具體的措施?臺灣現行對文化遺址保護與產業開發的優良案例分享?
A:臺灣在法規面有「文化資產保存法」(http://www.cca.gov.tw/law.do?method=find&id=30)與施行細則(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1.asp?lsid=FL009592),法治面堪稱完整,但臺灣的快速轉型與建設期間大概在1980~2000年間,曾犯下很多錯誤。其核心爭議為「效用」,究竟保存歷史遺址的目的何在?為了知古鑒今,這是"傳承觀"。但現今很多操作系穿越時間的商業操作,這是"發展觀"。完全風貌的保存有其產權上的困境,往往需由政府承擔。以公共財的形式提供結合現代需求的體驗經濟,亦可達到發展觀的目的。臺灣的開發有「一府、二鹿、三艋」之稱,一府是台南最著名的是安平古堡(http://anping.tncg.gov.tw/index.jsp)、億載金城(http://www.premier.com.tw/Touring/yizhaijincheng.htm)、赤崁樓(http://tourism.ezgo.to/webcam/page1.htm)等,可以看的出來,這些古跡都已納入下面第四題中,文化旅遊與數位。二鹿是鹿港,也可以透過網路搜尋找到彰化縣政府的相關文化保存資料。艋舺是現在的萬華,今年金馬獎的最大贏家就是「艋舺」這部電影。所以可以看得出來,臺灣在文化保存的作法是多層次、多面向的。
Q:以您的觀點,觀察兩岸對於<文化遺址保護與產業開發>上,在知識與價值觀層面及具體實施狀況的異同點?
A:兩岸差異的比較部分我沒有研究。
Q:臺灣現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狀況?
A:目前仍以知名度高的臺北故宮較有成效,宜蘭的傳統藝術中心均為集成式、小範圍的文化旅遊、其他仍屬地方政府推動的範圍。
Q:以上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占總體旅遊收益百分比?
A:沒有這方面的統計 。
Q:臺灣文化旅遊產業將來的經營方向?
A:臺灣的軟實力一直為人稱道、其中尤其是創意的展現將是最具特色的經營方向。
Q:臺灣文化遺址保護是否有應應網路時代的相關規畫?
A:臺灣有一個相當大規模的國家型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 http://teldap.tw/),已推動將近十年,累積大量的數碼資料。
Q:對於文化遺址是否應該重建, 您的看法?
A:我認為需要保存,但不見得要重建。人類歷史的巨輪是不斷向前轉動的,即便從傳承的觀點,我們可將古人的生活風貌以數碼方式展現(甚至3D、虛擬實境),能兼顧傳承與發展既撕裂又共生的文化建設。
本次訪問中 佘院長主要提及了一個主要問題:保存歷史遺址的目的何在?就傳承觀與發展觀做了簡單的案例說明;並提到法規面有「文化資產保存法」及已推動將近十年、目的為累積數碼資料的大規模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更多關於文化遺址歷史與傳承的內容 佘院長將於新年論壇中細談,相關資料已提供網路連結,迫不及待的朋友們可以先上網一覽丰采!
推薦閱讀:
※如何自己動手製作一盆微型盆景?
※你見過最美的表白句子是什麼?
※為什麼內地沒有出現反對「普教中」的聲音?
※一個平凡人想要成名有多難?
※不想起誇張標題吸引你眼光,只想說聲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