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運營好機構號

我們身邊總有些人會有個毛病,他們並不希望你做一件事,但是又怕被說不近人情,於是就很容易產生「假民主」,他們總希望你自己能夠「有自覺」。

比如說下班時忽然天降大雨,老闆告訴你:「早點回家吧,路上危險,我自己一個人就可以了,忙不過來也沒關係。」其實聽在員工耳里,我們知道他只是口頭上說說,所以想說好心也幫忙一下,沒想到在幾個小時過後準備離開時,老闆卻脫口說出一句:「這麼早就要回家?」

我相信你曾經也有這樣的經驗:有些主管總喜歡問我們意見,然後當我們否定他的意見時,他開始不停反駁你的想法,甚至想盡辦法要說服大家他的意見是對的,怎麼樣也不願意妥協,因為他只是想要藉由看似很民主的方式,讓屬下同意他的意見,但那不是真正的民主。

除此之外,在戀愛關係當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形。當兩個人偶爾有決策時,另一半總會這樣跟你說:「你自己決定就好,我沒有意見。」結果通常都會產生一個想不到的結果,就是當你下了某個決定後,反而會發現另一半開始對你不高興或冷淡,因為你下的決定,其實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最初知乎不組織任何商業形式的活動時,每月都有一個問題,知乎怎麼收錢,似乎擔心知乎沒有收入哪天就抗不下去了。後來出現廣告了,有人不滿意,但反正知道官方收入並不多,意見不大。但如果有用戶發廣告,幾乎會被立刻舉報,所以很多人開始寫軟文。也許因為有人寫軟文賺到錢讓人很不平衡,所以長期被打壓。終於有一天,官方開始行動了,組織各行業的精英進行分享,合理合法合情合用戶需求的,讓人在做社區貢獻的同時獲得適當回報。又有人不滿了,覺得既然是精英,還好意思收錢么?現在,機構號誕生了,能被知乎引入,幾乎是一種正面認證,而且對這些機構如何用乾貨來建立社群認同,也是很好的鍛煉。一如既往的,仍然有人不滿。

不滿很正常,但從頭到尾都是「我怕知乎藥丸」,這合理嗎?前後邏輯一致嗎?如果不是發自內心的真開明,也請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讓自己有條理的威嚴,也不要無形的假民主。

好了,本來打算夾私貨吐槽一句,結果吐槽到忘了要說什麼……

關於機構號如何運營,我覺得可以參考1900 年推出的米其林指南,這個著名的餐廳星等評選。在內容營銷漸成顯學的今日,這個歷經116年的自媒體案例,非常值得參考。

首先,自媒體 ≠ 新聞稿。很多企業把經營自媒體與發新聞稿搞混,久而久之當然乏人問津,畢竟連員工都很少對公司大這麼高度熱情,更何況是外面的潛在客戶。因此米其林案例給的第一個啟發,是自媒體應該要以用戶的需求為主,幫他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形態,只要這個行為大方向上會為公司帶來好處就夠。

其次,自媒體 = 媒體。自媒體終究仍是媒體,對米其林而言,比較對象不是其他輪胎公司經營的媒體,而是其他所有媒體。因此,要讓讀者願意關注你的媒體、受它影響,那麼這媒體本身就需要是一個好媒體。米其林對於評級的品質極其講究,不惜血本請多達八位美食家扮演神秘客去試吃,只是為了決定能不能頒發三星給一家餐廳,因此才讓這本指南成為美食愛好者的聖經,就是最好的印證。

傳統媒體面對的挑戰,就是要獲利、要養活自己,因此必須花相當的力氣在商業化上。相反,自媒體沒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在不需獲利、不需商業化、幾乎完全中立的前提下,去提供讀者更貼近他們興趣、符合他們利益的信息。與大眾點評這類網站為了賺廣告錢,因此經常需要人為調整評分相比,米其林背後的企業支持,反而是經營一個好媒體更大的優勢。機構號並沒有盈利目的,所以同樣擁有良好的基礎;甚至包括知乎平台自身,也是如此。

當然,經營一個長期註定成為成本中心,品牌與用戶行為效益難以準確量測的自媒體,絕對考驗這家公司或機構負責人的身心。看米其林的案例,1900 年創刊,到 1930 年代才開始得到各界認可,足足投資了 30 年之久。就算在如今更快速的網路時代,成功的自媒體案例像是 Moz、FiveThirtyEight 等也都要經營三五年,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而知乎也花了整整兩三年的封閉期才得到了如今的發展。作為機構號,雖然不用像平台那樣從零開始耕耘,但一旦打算重視這一策略,就必須要有決心,長期投資下去。

米其林案例的另一個啟發,也對知乎本身有益。媒體除了要獲得讀者的歡迎,更要努力成為標準制定者,才能有更大影響力。米其林只專註在食物的美味,從食材品質、準備技巧、口味融合、創新水準、是否物有所值及烹飪一致性等角度來給分。

用星級定義餐廳價值,最終成為所有主廚努力的目標,換言之,間接影響了全球高級餐飲文化。知乎本身的氛圍引導,對各公司機構的社群運營,也會起到正面影響。

最後是個題外話,米其林賣的不只是輪胎、也不只是餐廳,更是對於法國文化與品質的認同。用法國美食標準去評論世界餐廳,不只讓米其林成為標準,更讓法國品味成為世界主流,讓全球主廚必須要去法國學習,而後又更加深法國價值的地位。因此對於機構號而言,如果可以的話,不只要提升自身的地位,最好還能貢獻給更大的產業、區域,甚至國家,因為最終受益的,還是身在群體里的每一分子。

希望機構號們能從以上解讀中得到啟發,更有信心長期經營一個有意義的自媒體。

推薦閱讀:

有哪些話想對知乎上關注你的人說。?
如果知乎出現在龍珠世界裡,會有怎樣的問答?
知乎真的比別的網站要高級嗎?
發現自己的觀點和牛人們比起來很幼稚,還要繼續在知乎上回答問題么?

TAG:知乎 | 自媒体 | 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