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何以取代美國引領互金髮展潮流
7月17日至18日,備受矚目的中國首屆LendIt朗迪峰會在上海召開,這場被譽為全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互聯網金融峰會,基本上匯聚了國內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企業領袖、專家學者、機構官員等嘉賓參與,受到了了行業廣泛的關注。
在這次互聯網金融的行業大會上,關於「中國互聯網金融風控體系建設」、「互金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等等議題激變不斷,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的傳播,很多業內人士也參與進行了相關討論。其中在18日,由普惠金融首席技術官方亮做的演講「中國引導金融科技的未來發展」,引發了業界非常廣泛的討論。在方亮看來,未來中國將通過產業變革和技術升級來引領Fintech革命,而不是美國。
此番論述有人認為美國科技實力雄厚,取得了互聯網發展的先發優勢,互聯網金融也是從美國起源,所以現在談中國Fintech取代美國引領全球還為時過早。也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互聯網起步雖然較晚,但基於中國7億的互聯網網民群體,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機構升級,而且中國大數據和技術實力也在不斷向前推進,中國引領全球說法正在成為現實。
方亮在演講中,通過六個方面進一步闡述了中國超過美國、引領互聯網金融科技浪潮的原因。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針對方亮的演講,我簡單的做了下精簡以及備註。方亮的六個分析分別是:
1、中國市場給Fintech留有巨大需求空間
在中國,金融服務滲透率非常低。徵信體系的不完善直接導致了中小企業及信用「無痕」個人難以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相應的金融服務,特別是在二線以下城鎮和農村。小微企業和信用「無痕」人群的融資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預計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而美國相對來說發展已經放緩,增幅大不如中國。Fintech在中國的出現,不光改善了金融活動中效率問題,更實現了閑置資金的有效分配,滿足小微企業和信用「無痕」人群的融資需求,且不與傳統金融業形成直接競爭。
2、中國Fintech有機會去塑造徵信體系
在美國,三大徵信局幾乎覆蓋了所有人和公司的信用數據,已經構建了一個足夠完善的信用體系,很難進行更多徵信領域的創新。以美國的Lending nClub等為例,他們是基於徵信局的徵信體系建立的(筆者註:方亮曾作為高級架構師加入Lending nClub,主導設計完成新一代核心系統架構的工作,參與並見證了全球第一個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順利上市,對Lending nClub的模式認知非常深刻)。反觀中國,徵信體系尚不完善,但也正是徵信缺失,激發中國Fintech企業利用創新技術手段去收集借款人更多、更多元的信息,深度分析並應用這些多元化的數據,定製自身的信用模型。可以說,中國的Fintech企業甚至是有機會塑造一個更高效、更龐大、更智能的徵信體系的。
3、中國Fintech的大數據優勢
美國法律對個人隱私的高度關注,這樣龐大且豐富的數據是美國Fintech企業很難企及的。缺乏多元性的海量數據造成美國Fintech企業一直以來都圍繞著傳統徵信體系轉。而在中國經過用戶授權、互聯網爬取,以及商業購買和交換,中國Fintech企業可以獲得數量龐大、類型多樣的個人數據。如今,優秀的中國Fintech企業普遍都在基於數以萬級數據維度,根據自身不同的業務需求,結合雲計算、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構建獨特的信用模型,並可以不斷進行演算法技術在Fintech領域的創新、完善和再創新。
4、中國Fintech走在移動互聯的前端
94%的中國網民使用智能手機,其中19%的人只依靠移動互聯終端,而這兩個數據在美國則是70%和5%。一方面,中國消費者行為習慣不斷促使中國Fintech企業不斷深耕移動互聯網端的服務,例如在方亮就職的「普惠金融」,至少同時為用戶提供有6種APP(筆者註:市面上流行的愛錢進、錢站、會牛等APP均為普惠進旗下產品),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卻遲遲沒有看到美國Fintech企業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動作。比如,直到現在,我依然沒有在IOS應用商店中看到Lending nClub的移動端APP。
5、政策支持中國Fintech發展
美國Fintech企業是在和銀行搶生意。因此,美國傳統金融業與Fintech行業一直存在微妙的對峙關係,Fintech的崛起對傳統金融業牟利的基石——「中心化」和「信息不對稱」帶來了一定挑戰。而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政府對新興行業持鼓勵態度,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Fintech領域作為金融創新的代表,可能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再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筆者註:不久前國務院剛剛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這是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規劃》明確指出發揮互聯網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有益作用,發揮網路借貸平台融資便捷、對象廣泛的特點,引導其緩解小微企業、農戶和各類低收入人群的融資難問題)。
6、國內競爭環境促進Fintech創新
與美國Lending nClub一家獨大的局面不同,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領域上,中國Fintech企業的競爭十分激烈。中國Fintech企業的生存壓力構建了一個積極活躍且充滿危機感的競爭環境,這對刺激技術創新是十分有利的(筆者註:中國目前正在運營的互聯網金融平台超過千家,日前艾瑞諮詢發布的《2016年獨角獸企業估值榜TOP300》,其中在TOP10中,互聯網金融企業達到5家)。方亮以「普惠金融」為例做闡述,這家公司擁有一個6000人的團隊,核心團隊也有近700人,但他們可以做到產品和技術的高速迭代,推出新產品或新功能都是以星期為計。而在美國,同等規模的Fintech公司普遍做不到這一速度,它們大多數需要以月為計,半年甚至一年的節奏來更新產品。
這兩天也有一些媒體朋友諮詢我對此中美互金比對的看法,我的觀點和方亮基本類似。而且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近年來隨著中國把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互聯網多個領域的發展規模已經冠絕全球。電子商務領域每年有4萬億級別的交易額,即時通訊類應用有超過6億網民在使用,O2O落地服務更是層出不窮,基本涵蓋了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本的催化,這些領域發展過程中盤活了大量資本、刺激了內需消費,最終反過來又可以助推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升級和改變,已經形成了正向的循環體系。
而且,在中國的各類互聯網應用中,除了歷史性大數據,像BAT、京東、樂視乃至今天我們提到的普惠金融公司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的訂單乃至用戶的互動,可以積累大量的即時性大數據,這種即時性大數據對整個行業來說有非常大的參考意義和利用價值。相比傳統意義上的「歷史大數據」,中國互聯網企業擁有的「即時大數據」更有價值,更能適配高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俗話說,大數據蘊含大機會,傳統大數據金融積累一個成交數據的時間非常漫長,這個過程中行業的變化和數據的變化,會讓我們的大數據分析模型遭到很大的挑戰。而在即時性大數據思路指導下,我們的產業升級和企業經營可以迅速的根據數據的即時變動,動態的做出策略和政策的調整。
美國的Facebook、google、亞馬遜三大互聯網巨頭相對來說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非常謹慎,很少有大規模涉足,目前美國市場互聯網金融其實還沒有形成橫跨行業上下游的大規模的體系,而中國估值前十的獨角獸企業有50%是互聯網金融平台(中國包括BAT之內的主流互聯網巨頭都大規模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整個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產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實際上已經大幅度超過美國。
未來,隨著時間的積累,上文提到的這個不斷變換的循環體系,又可以積累大量的不同維度的數據,這些數據再和雲服務結合,經過分析和研判之後,又可以為中國經濟發展、工農業生產、生活教育的科學統籌提供極大的統籌意義,進而形成示範效應,為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轉型提供參考範本。
PS:本文作者丁道師,關於本文所述觀點,歡迎來信探討,微信:dingdaoshi
推薦閱讀:
※新元素加入,影視眾籌將有哪些新變化?
※保監會下發的互聯網保險規範性文件有哪些值得從業者注意的內容?
※我在風口之上,怎麼看到的都是「死豬」
※貸了八個網貸還不上該怎麼辦?
TAG:互联网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