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神奇道士王重陽

王重陽是古代的一名道士,道教某一派別的創始人。只愛看現代中文純文學雜誌《故事會》的我,對古代文化沒什麼了解。還是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才知道世間曾有這麼一號奇人。全真七子大斗梅超風,一人一句詩,實在是帥呆了。其中就有「海棠亭下重陽子」一句。

tudou.com/programs/view

(網上有重陽真人的詩集pdf,不過翻看了一下沒有收錄這句詩詞。在網上搜,也沒找到出處來源。希望有知道來源的賢達能告訴我一聲。)

王重陽當然不可能花上一年時光仰觀北斗,去創立一套天罡北斗劍陣。但是活死人墓倒真有這麼回事。還在墓前供了塊自己的牌位。正常人誰會這麼干?老百姓都管他叫王害風。就是王瘋子的意思。他先學文,後學武,但是事業上都沒獲得成功。四十七八歲,還曾寫詩詞,描述自己籍籍無名的狀態。居住的也是些山野村落。不是什麼繁華都市。他說自己遇到了仙人鍾離權和呂洞賓並獲真傳,有專家說這可能是遇到了當時內丹派的高人,愛才,才傳授王重陽功法。我大膽且不敬地加以揣測,我覺得王重陽既然有癲狂之名,鄉親們都這麼看他,人到五十歲了,壽命還有多少呢?事業不成功,無所成名,心理壓力大,精神容易癲狂。聽說精神上有疾病的人會產生幻覺。他說不遠萬里到山東傳道是因為與東方有緣。有沒有可能是他的家鄉陝西人覺得他是瘋子不信他說的話,他在當地無法傳道才遠到不認識他是誰的山東的?但是他留下許多詩詞著作,邏輯清晰,思維明確。以我故事會的文學造詣來說,重陽真人的文辭現在的人很難寫出來,裡面包含了他的見解、宗教實踐、心得體會。也無法解釋圍繞在他身邊的種種神跡。除了能長時間的不吃不喝,他還能作種種預言。他出家時,作詩「相違地肺成歡樂,撞入南京便得真」。從網上搜,陶弘景著作中有地肺一句,似乎是指金陵。金陵又稱南京。王重陽所處北方,歸金人管轄,他最後死在了開封,開封正是金朝的南京。他死的時候說,地肺重陽子,呼名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人同。 能入夢。能在他人的夢境中出現,點化他人入道。能治病。譚處端這個病,大風病,網上有人說這是風痹,是譚大冬天喝醉了酒趴在雪地里得了這個病。可百度搜大風疾,出來的頭一個搜索條目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大風疾一項,全是些爛疤長瘡流膿的。我估計是個大麻風,就是電影《天國王朝》里戴面具的鮑德溫得的那個病,一張臉都爛沒了。王重陽把他的洗臉水給譚洗了洗,譚這個病就好了。可憐的鮑德溫,1185年死的,距離王重陽逝世僅僅過去了15年。哦,終於錯過了那神秘東方的道教那神奇仙人的洗臉水。幸福的譚處端,有溫暖的師父的洗臉水呵護他。可憐的鮑德溫。在基督教的聖地稱王基督也沒顯靈治他那病。你看,道教對基督教一個對比,高下立判啊,哈哈。

這些神跡,你是信還是不信?這到底是真的?還是道士們合力編造的神話?是王重陽當時靠手段矇騙了弟子和信徒?還是王重陽和弟子們合夥欺騙大眾?現代全真教的道士一點也不少,為什麼他們不展露些神跡呢?王重陽和北七真他們會不會一邊宣說無神論,一邊在網上賣用馬克筆畫的靈符賺錢?

行年五十八,王重陽終於還是死了

大道長生門戶,幾個惺惺覺悟。鉛汞緊收藏,方始澄神絕慮。心慕,心慕,便趨蓬萊仙路。

——王重陽 如夢令

有個《重陽立教十五論》,說沒有長生不死的人——「今之人,欲永不死而離凡世者,大愚不達道理也!」俺也不明白人家那個長生指的是啥。五十八歲的壽數很難稱得上長生吧。

一個快五十歲的老男人,住在農村,無所成名。也許生活也會繼續平淡下去,也許用不了幾年就安安靜靜的死了。還有老婆和子女,看著真是心煩。難道就不能掙脫這些人生的枷鎖,達到真正逍遙自由的境界嗎?

也許他沒有成功,五十八歲死了。

也許他成功了。出門一笑無拘礙。

此是前生王害風,因何偏愛走西東。任你骷髏郊野外,逍遙一性月明中。

——王重陽《自畫骷髏》

我挺喜歡這個人物的,畢竟他的故事比較離奇。也算讀其事想見其為人吧。

全真教祖碑》,碑篆「終南山神仙重陽王真人全真教祖碑」。詳細記載王重陽生平事迹。碑高文長:

「終南山神仙重陽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

前金皇叔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密國公金源璹撰,

葆真玄靖大師前諸路道教提舉李道謙書篆

皇圖啟運,必生異人。大定隆興,道圓賢哲。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釋教得佛之心者,達摩也,其教名之曰儒教傳孔子之家學者,子思(孔伋)也,其書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傳,不行而到,居太上老子無為真常之道者,重陽先生也,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妄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先生名,字知明,應現於咸陽大魏村,仙母孕二十四月又十八日生,按二十四氣余土氣而成真人也。先生美須髯,大目,身長六尺余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惠之者半,其濟物之心略可見矣。弱冠,修進士舉業,籍京兆學府,又善武略。聖朝天眷(金熙宗1138-1140),收復陝西,英豪獲用,先生於是捐文場,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還被道氣充余,善根積著,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慨然入道,改今之名字矣。會廢齊(劉豫)攝事秦民未附歲又饑饉,時有群寇劫先生家財一空,其大父訴之統府,大索於鄰里三百餘戶,其所亡者金幣頗得復焉。又獲賊之渠魁,先生勉之曰:此乃鄉黨饑荒,譬如乞諸其鄰者,亦非真盜也。安忍陷於死地,縱舍使去,里人以此敬仰先生愈甚,咸陽、禮泉二邑賴先生得安。是後,於終南劉蔣村別業居之,置家事不問,半醉高吟曰:昔日龐居士(龐蘊),如今王害風。於是鄉里見先生曰:害風來也。先生即應之,蓋因自命而人云。正隆己卯(1159)季夏既望,於甘河鎮醉中啖肉,有兩衣氈者繼至屠肆中。其二人形質一同,先生驚異,從至僻處,虔禱作禮。其二仙徐而言曰:此子可教矣,遂授以口訣。其後愈狂,詠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明年,再遇於禮泉,邀飲肆中酒家,問之鄉貫年姓,答曰:濮人,年二十有二,姓則不知也。其異歟,留歌頌五,命先生讀余火之,文載全真集中。自此棄妻子,攜幼女送姻家曰:他家人口,我與養大,弗議婚禮。留之而去。又為詩,故以猥賤語詈辱其子孫,其末後句云:相違地肺成歡樂,撞入南京便得真。後別號重陽子,於南時村作穴室居之,名之曰活死人墓。後遷居劉蔣村北,寓水中坻,凡肆口而發,皆塵外語,鄉人唯以害風謔,而未始詢其意。遇游則挈一壺,行歌且飲,有乞飲者亦不拒。或以壺取水與人,但覺其釀香冽異常。後復遇至人,飲以神瀵,因止酒,唯飲水焉。人聞先生口鼻間醺酣之氣,而已醉矣。大定丁亥(1167)四月,忽自焚其庵,村民驚救,見先生狂舞於火邊,其歌語傳中俱載。又云:三年之後,別有人來修此庵。口占詩有修庵人未比我風流之句。凌晨東邁過關,攜鐵罐一枚。隨路乞化而言曰:我東方有緣爾

七月,至山東寧海州。郡豪有馬從義者,先夢南園仙鶴飛翥,未幾先生至。馬公信猶未篤,先生於鶴起處築全真庵,鎖門百日化之,或食或不食,又絕水火。庵至馬宅幾百步,復隔重街。馬公寢於宅中樓上,門戶扃閉,先生遇夜親對談論,不知從何而來。人慾寫其神,左目右轉,右目左轉,或見老少肥瘠黃朱青白,形色無定,不能狀之。馬夢母曰:有客呂馬通者。未嘗語人。次日,先生訓馬公名曰通。馬復夢:有梓匠周生者傳道與馬,即辭乃尊,有關中之行。被席出家,見一道士入族人馬戶曹邸,馬亦隨入,見先生與道士對坐,有馬九官人者,求術於二老,先生目公曰:教馬哥代我。於是馬公誦歌一首,約二百餘字,夢覺唯記歌尾三兩句云: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死方。翌日,先生訓公法名曰,號丹陽子。又夢隨先生入山,及旦,先生便呼公曰山侗。至於出神入夢,感化非一。有譚玉者,患大風疾垂死,乞為弟子,先生以滌面余水賜之,盥竟,眉發儼然如舊,頓覺道氣瀟洒,訓名處端,號長真子。又有登州棲霞縣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嘗讀書,來禮先生,使掌文翰,自後日記千餘字,亦善吟詠,訓名處機,號長春子者是也。後願禮師者雲集,先生誚罵捶楚以磨鍊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馬、譚、丘而已。八年三月,鑿洞昆嵛山,於嶺上採石為用,不意有巨石飛落,人皆悚慄,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間樵蘇者歡呼作禮,遠近服其神變。又或餐瓦石,或現二首坐庵中。人見游於肆,或留之飯,預言來饋者何。神通應物,不可概舉。至八月間,遷居文登姜氏庵,在張氏家食,童子輩見目前琉璃瑪瑙珍珠眾寶,競來乞取,餘人則不能見。於文登建三教七寶會

九年(1169)己丑四月,寧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蓮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晝,人以為火災,近之見先生行光明中。寧海水至鹹鹵,先生咒庵之井,至今人享其甘潔。於是,就庵建三教金蓮會。至福山縣又立三教三光會。至登州蓬萊閣下觀海,忽發□風,人見先生隨風吹入海中,驚訝間,有頃復躍出,唯遺失簪冠而已,移時卻見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誇先生無漏者,即於州衙前登溷。凡為變異人不可測者,皆此類也。在登州建三教玉華會,至萊州起三教平等會。凡立會必以三教名之者,厥有旨哉。先生者,蓋子思、達磨之徒歟,足見其沖虛明妙,寂靜圓融,不獨居一教也。萊人從之者眾,獨納劉處玄者,號長生子,有釣罷將歸又見鰲之什。此四子者,世所謂丘劉譚馬也。又於寧海途中,先生擲油傘於空,傘乘風而起,至查山王處一庵,其傘始墜,至擲處已二百餘里也。其傘柄內有傘陽子號。王自髫齔間,嘗遇玄庭宮主空中警化,今呼雲玉陽子是也。與寧海州署相對,有卜隱郝生鬻肆,先生倒坐於其間,郝曰:請先生回頭。先生曰:爾不回頭。拂袖而去,郝亦隨悟,乃廣寧郝大通也。馬公之妻孫不二者,亦同入道,早明心地,世雲孫仙姑者。四哲之亞,先生門人又有此三大士矣。先生一日告眾曰:時將至矣,明日西行。道友乞詩詞,自旦至夜,留詩曰:登途上路不由吾,雲霧相招本姓蘇,萬里清風常作伴,一輪明月每為徒。山青水綠程程送,酒白粱黃旋旋沽,今夜一杯如有意,放開紅燭照冰壺。筆尚未投,從外有史公者來送酒,一座大驚。先生勸人誦道德清靜經般若心經孝經,雲可以修證。明日,率馬公等四人徑入大梁(開封),於磁器王家旅邸中宿止。時遇歲除,與眾別曰:我將歸矣。眾乞留頌,先生曰:我於長安欒村呂道人庵壁上書矣。枕左肱而逝,眾皆號慟,先生復起曰:何哭乎。於是呼馬公附耳密語,使向關中化人入道。至十年(1170)庚寅正月四日,口授頌曰:地肺重陽子,呼名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人同。頌畢,儼然而終。是後,馬公傳道,四海大行

伏遇世宗(完顏雍)皇帝知先生道德高明,二十八(1188)年戊申二月,遣使訪其門人,應命者也。命主萬春節醮事,職高功。五月見於壽安宮長松島,講論至道,聖情大悅,命居於官庵。又命塑純陽重陽丹陽三師像於官庵正位。累進詩曲,其辭備載磻溪集中。八月,懇辭還山。至承安丁巳(1197)六月,章宗再詔王處一至闕下,特賜號體玄大師,及賜修真觀一所。十月,召劉處玄至,命待詔天長觀。自重陽丹陽長春暨諸師皆有文集傳於世。嗚呼!先生起西州,化行山東,道滿於天下,名聞天子,開發後人,使盡逍遙之游,豈不偉歟!後先生五十六年,嗣法孫汴京嘉祥觀提點真常子李志源、中太一宮提點洞真子於善慶二大士,真實道行,弘揚祖道者也,殷勤求文於玉陽子友人樗軒居士,居士援筆而為之銘曰:

咸陽之屬,曰大魏村,山川溫麗,實生異人。幼之發秀,長而不群,工乎談笑,妙於斯文,又善騎射,健勇絕倫。以文非時,復意於武,戡定禍亂,志欲斯舉,文武二進,天不我與。蓋公宿緣,道氣為主,慨然入道,真仙自遇,頃刻授之,口訣秘語。人呼害風,先生承當,或歌或舞,以酒徜徉,維摩非病,接輿不狂,肆口而發,皆成文章。燒卻庵舍,拂袖關中,乞化而往,全真道東,寧海因緣,萊陽通融,亟顯神異,東人畢從。陶汰真實,杜絕虛假,鍛煉百端,捶楚怒罵,余鄙解散,四子傳化,四子為誰,丘劉譚馬,德其亞者,王郝與孫,共成七賢,贊我真人。玉陽長春,大啟其門,遭遇聖朝,為王之賓。先生高躅,望若星雲,瀛海渺然,仙跡宛存,此道大行,逍遙乎真。

至元乙亥(1275)歲中元日,陝西五路西蜀四川道教提點兼領重陽萬壽宮事洞觀普濟圓明真人高道寬、重陽萬壽宮提點悟真了一襲明真人申志信、衍真復朴純素真人張志悅立石,長安虛靜大師□□□□□。

功德主:昭勇大將軍京兆路總管兼府尹兼諸軍奧魯營繕司大使趙炳、營繕司副使王海、京兆等路採石提舉謝澤、副提舉段德續」。

推薦閱讀:

請看圖,道士、和尚老年後,身體狀態差距非常大,是否能說明道家、佛教修行方面的差別和優劣?
《管子?內業》「凡物之精,此則為生」怎麼理解?
非要信一個教,是不是道教最好?
如何評價近年來出現的《玄女經四十九章》一書?
中國古代哪些皇帝在其統治期內扶植過道教?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