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洲屋脊的野望
【題圖來自唯一的旅伴鬆鬆@松毛蟲 】
十歲上下的時候,我突然發展出一大樂趣:翻閱地圖冊,背誦諸如斯堪的納維亞、蘇拉威西、新喀里多尼亞、密克羅尼西亞此類佶屈聱牙的地名。這些名字對於初來看世界的我來說冗長又陌生,然而看到加里曼丹島時,括弧里標註的「婆羅洲」使我精神一振,因為「這是個有很多動物的地方,我知道。」而我們往往談起婆羅洲,就是說那1.4億年歷史的婆羅洲雨林和那15,000種有花植物、200多種哺乳動物和400多種鳥類的家園。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先後來到島嶼上的生物們,演化出了異於它們大陸始祖的新奇形態,其中以婆羅洲象、東蘇門答臘犀牛、婆羅洲雲豹和婆羅洲紅毛猩猩為代表的靈長目動物,更是這個世界第三大島嶼當之無愧的鎮島之寶。
今夏馬來之行的重點在婆羅洲最東北的沙巴州。第一站便是婆羅洲第一高峰——Mt. Kinabalu(京那巴魯山,又叫神山)National Park。Mt. Kinabalu所在的山系,自東北向西南分隔婆羅洲中北部分,Mt. Kinabalu正位於山系的最東北,以4096 m的海拔俯瞰婆羅洲雨林大地。這一大片的高山養育了許多特有鳥類,更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高山熱帶雨林景觀。Day0&Day1
我們從島外去往Mt. Kinabalu,先落腳了與之最近的亞庇市(Kota Kinabalu),再西行一百多公里山路,最終在傍晚抵達Kinabalu Park附近的宿地DVilla。儘管已是傍晚,五月二十日的北緯6度還是十分明亮,高大成樹的曼陀羅夾道生長。雨後的山區空氣清新,陽光從雨雲下鑽出來,兩道彩虹交織,預示明天的好天氣。
距離公園不遠的D』Villa,約一公里路程。與下文中的衛星地圖相比較,可以估計公園內部的尺度。
夾道的曼陀羅,比國內亞熱帶地區種的同種要高大粗壯很多。
1.白喉扇尾鶲(White Throated Fantail)
2.灰縫葉鶯(Ashy Tailorbird),等待著昆蟲,被暖風吹得渾身炸毛。
3.栗頭噪鶥(Chestnut-Hooded LaughingThrush)
6.白腹金絲燕(Glossy Swiftlet)
付門票費15RM即可當日不限次數進入公園,入園左右各有一條單向的公路,最後在植物園附近合併。我們選擇走左邊後不多久,一個怯生生的小獸從樹叢邊緣走出來,那是一隻圓頭圓腦的纖小馬尾松鼠(Slender squirrel)。它的耳朵短小,外貌太像樹鼩,以至於我一開始根本拿不定它到底是不是松鼠。然而它們在東南亞相當常見,過不多久就能混個臉熟。
當我試圖與松鼠交流時,三四米遠的樹叢里鑽出個橙黃色的大影子,它一見路上情況不妙轉身又鑽進路旁。而後核對許久,確認它是在中國南方挺常見的橙頭地鶇。這讓我感慨不已,一是我在中國南方混跡多年卻不得一見,一方面它在是婆羅洲不算常見卻被逮個正著,真是鳥運多艱呢。
7.纖小馬尾松鼠(Slender squirrel)
緩緩上行不多久就能走到植物園所在地。植物園本身很小,但由於周邊聚集了飯店、小賣部、員工宿舍和休憩亭等設施,這片區域顯得尤其開闊,栗冠鳳鶥、黑冠綉眼鳥、栗頭縫葉鶯、黃胸鶲鶯還有婆羅洲葉鵯都在此集會,甚至短尾綠鵲也在路邊的隱蔽角落鬼祟地跳動,一時竟然不知道先看誰好。
8.栗頭縫葉鶯(Mountain Tailorbird)
11.緋胸黑鸝(Black-and-crimson Oriole)
14.四聲杜鵑(Himalayan Cuckoo)
Kinabalu Park部分。可以看見植物園距離門口很近,我們第一天的活動範圍基本止步於此。
15.黑脅啄花鳥(Black-sided Flowerpecker),剛剛取食完Showy Asian Grapes的漿果
Day3
第二天我們去了幾十公里外的Poring Hot Spring,出發的慌忙之中我甚至忘記帶上相機,加上溫泉地區與神山公園內部環境相差很大,因此會將Poring Hot Spring另立一個小短篇而跳過,直接進入在Kinabalu地區的第三天。
在第一天實地觀察中發現,山路後半段太陡,如果徒步上到Timpohon Gate,將會錯過很多晨間活動在較高海拔的鳥類。於是我們約上Day2載我們去溫泉的司機,五點半出發去了Timpohon Gate。這個大門是公園內公路的終點,卻是登山的起點,世界各地的登山者要在此處登記、僱傭嚮導才能開始征程。Mt.Kinabalu 的山體由巨型的花崗岩構成,陡峭險峻幾乎不生長植被,山頂時有積雪。就在一年前,Kinabalu地區發生地震,18名登山者和嚮導在山體滑坡中遇難,儘管如此,2016年中每天還有幾十近百名遊客慕名登山。
圖中公路末端就是Timpohon Gate,登山者從這裡起才算是正式出發,距登頂還需要一天以上的艱難攀爬。
凌晨的Timpohon Gate已經十分熱鬧,黑不溜秋的巽他嘯鶇在建築物的陰影里撿取燈光吸引來的昆蟲,高山特有的栗頭噪鶥和灰褐噪鶥、紅嘴黑眼的綠綉眼鳥、無處不在的栗冠鳳鶥和金枕擬鴷在窄窄一條路上聚集,青仙鶲也站在電站的隔離網上鳴唱。草叢裡時有山柳鶯和馬氏樹鶯的細小歌聲,更遠一點的山坡上是一群赤胸山鷓鴣宣示領地。儘管光照條件一般,也足以撫慰我們起了個大早了。
太陽漸漸升起,Timpohon Gate的早市散去。太陽升高到公路附近陰暗角落基本能夠看清時,就到了鳥類轉移去在較低的溝谷和樹冠層活動時間了。晨間的短尾綠鵲還沒有下到地面,在樹冠表層嫩葉上覓食昆蟲時,無意間盡情展現了一番碧綠的羽毛。當然,綠鵲們聒噪起來也完全不輸它們的近親。另一邊樹上,巽他鵑鵙的雛鳥已經離巢很久,可以隨著親鳥一同活動了。
17.短尾綠鵲(Short-tailed Green Magpie)
山間公路上能夠看到Mt.Kinabalu的地方不多,其間有一個觀景台不僅能將Mt.Kinabalu的花崗岩山體盡收眼底,往北方望去能隱隱見到南中國海上鑽井平台的火光。而據說站在山頂,向東能夠看見更遠的蘇祿海,向西則能看到亞庇市。可惜此行全無登山的準備,那四千米高處的奇景只有緣再見了。
19.馬氏樹鶯(Sunda Bush-wabbler),難得見到它們走出濃密的灌叢。
20.某種螢的幼蟲,一身盔胄如甲龍
Day4
Day3這天,下午的雨來得很早,又遲遲沒有停歇的意思,我們就趁著雨小的間隙趕回了住地。Day4一早又趕到Timpohon Gate開始下行。清晨時分的鳥兒活躍如同昨日,更有一家松鼠佔據了一個廢棄的垃圾棚,把山間弄得砰砰作響。附近的巽他嘯鶇時不時蹦上路面,才得以看清它一身漆黑的細節。
Timpohon Gate附近公路上的定位標示
山地雨林的高差、濕熱、蚊蟲甚至還有山螞蝗都能夠遲滯行進的速度,儘管途中停下看鳥的機會不太多,但也整整行走了四個多小時。這對於沒有真正在雨林里跋涉過的人來說實在過於煎熬,只有途中冒出的一隻馬來鼬 Malayan weasel (Mustela nudipes) 實在是令人振奮。生活在神山公園的馬來鼬和其它鼬亞科動物一樣在地面尋找小動物。不同的是,馬來鼬一身黃褐色的皮毛,看似更適合它們在林下的落葉中活動。它從山下往上一路聚精會神地在落葉里翻翻撿撿,尋找昆蟲或者小型鼠類,並不特別在意人類的存在。
21.馬來鼬(Malayan weasel),白色小臉和粉撲撲的鼻子,顯得它尤其可愛。馬來鼬還帶有腳蹼,和同科的水獺有些奇妙的聯繫。
23. 棕頭鵑鳩(Little Cuckoo-Dove),每天在DVilla屋後的樹叢里活動。它們在樹枝上挪移的樣子笨拙又可愛。
24.帶著許多腳環的(疑似)小斑姬鶲(Little Pied Flycatcher),看起來已經是鳥調人員手裡的常客了。
中午下起大雨雖然漸小,卻也沒有徹底停歇的意思,我們終於在雨霧繚繞中與Mt. Kinabalu的蒼山翠海別過了。
Ps:住地DVilla Rina Ria Lodge距離公園很近,步行十幾分鐘即達。儘管住宿條件一般,但還不錯的餐食和友好熱情的老闆(還是華人)為它加分不少。它的一側是公路,院子里遍植花卉;另一側是山坡,清晨時分就是一個很好的觀鳥地點。
Ps:我們在神山的最後一天遭遇了食物中毒,拖著病軀去的西必洛,直到到達西必洛的第二天方才痊癒。在熱帶地區需要對食物安全特別小心,不僅需要帶上常備藥品,還有注意裹粉油炸的食物可能已經不新鮮,以及印度風格濃郁的餐廳也不要踏足為好。
Ps:在Liwagu Trail中遇見了鳥調的大叔,我們在他手上真正看清了山鷦鶥的真容。他還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咬鵑和食果鶇的情報(儘管都沒能看見)。從照片里的環志可以推測,神山的鳥類調查進行得相當深入。正在工作的科研人員,必定會大有幫助。
Ps:此次在婆羅洲的行程參照了朱雷大師在2013年的婆羅洲行程(http://bbs.cbw.or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445),並且在途中得到了他本人的持續幫助,特此鳴謝特此膜拜!
下篇,綠色沙漠中的雨林孤島——西必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