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小明,吃冰淇淋是對身體不好,但媽媽是大人了所以沒關係。「然而你的孩子早就看穿一切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像題目中那樣的對話肯定數不勝數,小時候想看電視,想玩遊戲,想吃冰淇淋,想吃糖,家長都會用」做XX,吃XX會長不大,會變笨「之類的話來敷衍,而當我們看到家長或者其他人玩遊戲,吃零食時,不免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他們能吃而我不能呢?「。這時,家長就會告訴我們」因為他們長大了,他們/我們是大人「,或者」他們學習好,做完作業了「之類的解釋來應對我們的疑問,
然而,仔細看一下這些語句的話,不難發現這些話語里的邏輯是矛盾的,比如」小孩吃巧克力=長不大,而大人吃卻沒事「,諸如此類。根據兒童心理學之父,讓·皮亞傑的理論,小孩要到8歲左右才能成長到一個能分辨出話語邏輯性的階段,因為在他的研究觀察中,8歲以前的兒童在平日的話語里本身就充滿著矛盾,比如」飲料好喝是因為飲料有顏色「,」糖好吃是因為糖的形狀好看「,等等,而之後的大量研究,也支持了皮亞傑的這個觀點,所以,家長用這類話語」哄騙「孩子是沒什麼關係的。
但是最近一些新研究卻發現,兒童在話語情境下對邏輯性的認知,其實在4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形成了,遠遠早於我們之前所認為的6或8歲。
這個研究挑選了74名3-5歲的兒童,在第一個實驗中,孩子們需要看一個視頻,視頻內容(即下圖:是語音,文字只是為了向讀者解釋而已)是一個女性向另外2個人提問一系列基礎的問題,比如「你能告訴我今天看到了哪個球?」,之後,一個女性小黃會用邏輯矛盾的答案回答所有問題,比如「今天我看到了一個最大的也是最小的球」,而另一個人小藍,則用普通的具有邏輯性的話語來回答,比如「今天我看到了一個最大的也是最軟的球。」在看完視頻之後,這些小孩子們會被詢問哪一個女人的回答是不合理的。
結果發現4歲和5歲的小孩都正確地判斷小黃的語言是不合邏輯的,而3歲的小孩卻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另外,實驗者之後還詢問了孩子們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當他們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時,他們會找小黃詢問還是找小藍詢問,結果發現4,5歲的孩子們都傾向於找小藍詢問,而不是找小黃。因此,不難發現孩子們更信任語言符合邏輯的人。
研究的另一個實驗招募了更多的4歲,5歲的兒童,稍微改變了一下情境。將對話改成了書本文字的形式,研究者們向孩子們展示兩本書,詢問他們類似的問題,比如告訴他們其中一本書寫了一個人看到了一個最大的也是最小的球,而另一本書,則寫了一個最大的也是最軟的球,讓他們分辨那本書的內容是符合邏輯的。結果發現當情境換成書時,只有5歲的孩子能分辨哪一本書的內容是符合邏輯的。這個結果說明了當情境更為生動活躍,比如需要對話,傾聽時,孩子們對話語中的邏輯性也會更為注意,而當情境比較枯燥(比如書本)時,孩子們對邏輯性的認知也會變差。另外,研究還測試了孩子們的記憶力,發現具有更好的記憶力的孩子,更能準確的分辨出話語中的邏輯性 (Dobel et al., 2016)。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書往往承載了經過他人認可的內容,所以孩子們也會對書的語言更為信任,也就更難分辨其邏輯性。有研究發現當孩子們掌握了基本的閱讀能力時,他們就會更信任文字而不是語言 (Corriveau et al., 2004)。
因此,小孩子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容易騙。當然,儘管最近的這些實驗證明了4歲的兒童能判斷出話語的邏輯性,5歲的孩子不僅能判斷話語,還能判斷文字的邏輯性,但是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此。所以,如果你是家長,說不定你還可以用敷衍的話多敷衍你的孩子1,2年而不被孩子看穿,尤其是當你告訴他們書上是這麼說的時候。不過,如第一個研究的結果那樣,很多研究都發現孩子更信任那些說話具有邏輯性的人,也更傾向於尋求他們的幫助。因此,如果你是家長的話,現在開始,嘗試不要用這些」哄騙「的話語來應付你的孩子,因為這些話語可能會減少他們對你的信任。
另外,用邏輯性話語與孩子對話並不一定就需要你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冰淇淋不好,有什麼不好的成分,怎麼影響身體發育,小孩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為什麼就不能簡單地告訴孩子「冰淇淋,巧克力(或電腦遊戲),吃(玩)多了對身體(視力)不好,媽媽/爸爸也不能多做」,然後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呢?作為教育者,看到文章第一反應不是改變自己,而是鑽牛角尖,挑字眼進行反駁,為自己辯護,我都替你們累。
最後,還是那句萬古不變的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
PS:我舉冰淇淋,糖這些例子是因為這些話在家長中最為普遍而已,只是為了說明這些常用句子中的邏輯問題,並沒有表達出一點讓小孩多吃冰淇淋,巧克力是正確的觀點。而那些揪著我說這些食物健康不健康的人,如果我說這個食物不健康的話,你們是不是又會抓著句子的邏輯性不放?看文章抓重點好不好,我寫那麼多字是為了向你們表達「冰淇淋是健康的,小孩可以多吃?」么。另外,我加粗表達一下,我文章的整句是內容結構是「吃XX,玩XX對健康不好,但是(注意這個「但是」)媽媽/爸爸是大人了所以沒關係」,前半句是正確的,的確某些事物對小孩身體健康不好,但是後半句的邏輯是有明顯問題的,為什麼同樣是健康,大人就可以「為所欲為」呢?我們都知道即使是成人,過量食用糖分,過度遊戲之類的也是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的。而評論里很多人卻只截了前半句,開始扣字眼,而無視整句話的結構內容。我真心想懇請你們好好閱讀。
PSSS:我真是被評論弄得受不了了,我寫了上千字的內容,只有標題是帶有冰淇淋的,為什麼就會有那麼多人非要在那爭論冰淇淋到底健康不健康,你們到底看沒看文章,就你們這樣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我真是(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不和諧辭彙)。我也不會回復你們這些死鑽字眼的評論了,有的還在那偷換概念探討兒童性生活了,覺得好玩么?我說你們這麼鑽牛角尖有意思嗎?真是心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rriveau, K., Einav, S., Robinson, E., & Harris, P. (2014). To the letter: Early readers trust print-based over oral instructions to guide their actions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oebel, S., Rowell, S. F., & Koenig, M. A. (2016). Young Children Detect and Avoid Logically Inconsistent Sourc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ve Context and Executive Function. Child Development.
http://digest.bps.org.uk/2016/07/even-four-year-old-can-tell-when-youre.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易烊千璽那樣優秀?
※美國的童子軍文化是怎樣形成的?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組織?
※孩子喜歡玩電腦怎麼辦? - 給父母的8個建議
※親戚家的熊孩子弄髒了自己的東西,應不應該讓其賠償?
※怎麼讓孩子能夠勇敢的站在台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