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給你書單,我要和你一起聽拔節的聲音

親愛的,我開始寫專欄了。這一篇《不想給你書單,我要和你一起聽拔節的聲音》權作開刊詞,也描摹一下專欄將是什麼樣子,作為你要不要點「關注」的參考。

首先,專欄的主體部分將是兒童閱讀緩慢而深入的分享。

很多朋友聽說我兒子謙謙(5歲)讀了一千多本繪本,便向我求書單。開始我總是積極地響應。有時怕自己選的不好,還會推薦別人的書單。但兩件事觸動了我。

一次是同事問我:「你能幫我小孩推薦幾本書嗎?」

我準備謹慎地調查一下客戶需求,就問:「上次(一年前)發給你的書單,覺得怎樣?」

她回答:「哎呀,你有發給我嗎?我找找看啊!」

我......

另一次是公眾號上的讀者問:「謙悅,你說繪本一頁就那麼幾個字有什麼用呢?」我吃驚極了。

要知道,她女兒閱讀量比謙謙還要大,同時還上國學班,每天背常用英語1000句,家裡貼滿了世界名畫。我堅信她對閱讀和美育是重視的,可偏偏是她,問出了這麼「外行」的話。

我仔細想了兩三天。

也許,正是因為她上國學班、背英語、貼名畫,才問出這個問題的。國學、英語、名畫、繪本......化作海量的信息撲面而來。在她眼裡,這些都是」有用「的。她看得到孩子背會了多少,她體會不到孩子感受了什麼。我猜想,由於這樣的導向,她女兒的感受力恐怕也打折了。

要知道,這兩種情況並不少見,我自己也是收集了一大批書單。可是,從那以後,有人跟我要書單,我便有些不情不願。自己也不再收集書單了。

如果不去閱讀,收集書單只是集郵。如果閱讀了,卻沒「感受」到,閱讀又有什麼意義?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寫公眾號。我的回答是:大概是寂寞吧,那麼多令人感動的繪本,我想介紹給大家,也希望有人一起聊聊,打動人的那些細節,一個字,一個用色,一個小蟲子......

這個專欄也是這樣,我將一篇一篇掰開了揉碎了的分享,會包括它如何在文學和美術上感動人,也包括它如何幫助兒童(和我們)心理健康成長,一起「感受」到好繪本如何好。也會有主題分享,一個主題的多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多角度看問題,但仍然不是拉清單的方式。

我計劃寫到謙謙(我兒子,5歲)18歲,跟著他的閱讀步伐走,從繪本到橋樑書到兒童文學到叛逆期讀物......18歲以後,他會有自己的主張,也許不肯看一頁書,也許接替我寫下去。由他。

其次,專欄也將分享少部分自我成長方面的體會。

關於成長,我想用核電站的壓力容器舉個例子。壓力容器是核電廠的大部件,它平常放著,即便內部有什麼細紋也是不礙事的,可它被裝進反應堆,裝料,發電,就有可能有出大事。

養孩子也是這樣,如果我們自己有裂縫,忍著、混著,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但當你有一個孩子,你的裂縫會被放大,你自己承受撕扯的痛苦不說,這裂縫還會投射到孩子身上。我們可能會親手締造或者毀滅一個孩子的幸福。

人說「養兒方知父母恩」,但我特別感恩的是我的孩子。他給我一個機會,親歷一個胎兒的成長,在這個過程里,我體會到了自己的成長,把過去那些長歪了地方扶正了,長裂了地方抹上膩子了。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生。

但自我成長的內容不會太多,因為這涉及心理健康了。我有理諮詢師證書,然而,心理學學的越多,我越能體會到心理諮詢的專業性和危險性,可能一語成佛,也可能一語成魔。如履薄冰。

最後,我希望我的讀者不僅有媽媽,還有爸爸。願我們都聽見成長時拔節的聲音。
推薦閱讀:

小朋友想通過生病獲取關注,怎麼辦?
父母要幫助孩子戰勝負面情緒
電影狩獵,心理學上有辦法區分小孩子是因為受了創傷而導致選擇性記憶消失,還是壓根兒就沒發生過?
如何培養孩子「迎難而上」的思維習慣?

TAG:少儿教育 | 儿童阅读 | 儿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