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阿波三好氏的系譜與動向

第一章 阿波三好氏的研究現狀

三好氏本是鎌倉時代阿波守護小笠原氏的末裔,在阿波三好郡土著化之後以地名為苗字。進入室町時代,在管領細川氏庶流阿波守護細川氏的權力下,擔當著阿波國的地域支配的任務。戰國時代,三好氏從細川氏麾下獨立,勢力延伸到近畿和四國的十餘國,流放了將軍足利義輝後,擁立足利一族,進行著京都的支配。

研究三好氏,必然要論及其與足利將軍家和管領細川氏的關係,這也是畿內政治史研究的主要論題之一。另一方面,雖然四國地區在豐臣政權成立前一直存在著地域權力,但由於涉及阿波國的一次史料少之又少,只能從軍記物語中獲取一些內容,因此實證性研究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特別是即便有關於阿波的研究,也主要是以三好氏這一家族整體為研究對象,很少討論三好氏與其他阿波國眾的關係。從整個四國戰國時代政治史研究來看,也主要是傾向於論述土佐的長宗我部元親的四國統一過程,而對於三好氏這種被消滅的舊勢力往往只是一筆帶過。

不僅是阿波三好氏的相關資料少,整個德島縣(當時的阿波國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德島縣——不懂戰國注)的中世史料也很匱乏。1913年由小杉榲邨編輯的《阿波國征古雜抄》出版,雖然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但直到現在為止該書仍可稱為德島縣內質量最高的史料集,此書網羅的二戰以前德島縣內的很多史料仍具使用價值,但對於縣外的三好氏相關的史料卻未能收錄。此外,例如《大日本史料》這種重量級的史料集中,收錄了織田信長上洛至本能寺之變時的史料,但三好氏主要活動的十六世紀前中期的基本史料至今仍未刊發。戰後編纂的《德島縣史》的史料篇兩卷中,也僅僅收錄了近世的史料。直至今日所新發現的德島縣中世史料仍然不多,因此嚴重製約了阿波國中世史的研究進程。

雖然面臨種種困境,但仍有學者克服困難,關於三好氏的研究也在逐步進行。例如長江正一所著的《三好長慶》(吉川弘文館1968)一書,是至今為止關於三好長慶人物研究的頂點之一,指出他並非一個下克上的梟雄,而是一名具備很高素養的文化人;差不多同一時期出版的秋永政孝所著的《戰國三好黨》(人物往來社1968)一書,敘述了從三好之長進入畿內到三好長慶死後三好氏爆發內紛一段時期內的歷史。但兩書在介紹關於三好氏的阿波支配方面,僅通過《阿波國征古雜抄》所收錄的《故城記》(元龜三年(1572)成立)和《太田文》(元龜四年(1573)成立)對多個城主的氏姓和家紋進行比對而已。之後又有若松和三郎對制定《新加制式》分國法的筱原長房和三好長慶次弟·四國東部的支配者三好實休的事迹進行了深入研究,乃是對三好氏家臣團研究的開端,但其研究的內容和普遍的戰國大名研究的論點卻並不契合。真正使三好氏的研究在戰國時代政治史研究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是學者今谷明,他認為應仁之亂後畿內混亂的政治形勢最終發展至以細川——三好政權為中心的政治秩序。這方面的內容雖然紛繁複雜,但他通過對阿波三好氏的分析,特別是從自阿波向畿內輸入了大量的藍(即藍靛)和木材這一點著眼,提出了三好氏以此為進出畿內的資本這樣很有深度的指摘。

筆者(即本文原作者天野忠幸,下同)不僅從政治史,還從對國人的統領、城郭的特點、對宗教勢力和都市的支配、裁斷和村落、與朝廷的關係等多個方面,試圖通過三好氏在畿內社會構造中的位置來與普遍的戰國大名的研究方法相結合。特別是對於其中所涉及到的阿波國眾,不從歷來的軍記物語和《阿波國征古雜抄》所收錄的史料下手,而是通過畿內保存下來的一次史料來對這些國人的動向加以檢證。

筆者與另一學者新見明生將支配畿內的以三好長慶為核心的三好家(長慶——義興——義繼)稱為三好本宗家,將支配東四國的以長慶次弟三好實休為核心的三好家(實休——長治——存保)稱為阿波三好家或實休家。阿波三好家作為東四國的地域權力,以其為主體的專項研究極少,總是將其作為其前代阿波守護細川氏的研究和其後代織豐政權四國政策研究的一個方面予以對待。一般來說,三好氏勢力膨脹的起點是從作為細川政元後繼者之一細川澄元的後見人並從阿波出兵畿內開始開始的,但三好氏又是如何獲得阿波守護信任的呢?這點通過對細川氏的研究可以探明,末柄豐、山下知之和若松和三郎等學者檢證十五世紀末阿波守護細川氏的權力構造變化,得出在阿波守護細川氏宿老層的衰退過程中,與守護家緊密結合的三好氏趁勢迅速崛起這樣的結論。

首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山內讓、岩田修、多田真弓、川岡勉、土居聰朋、中平景介、津野倫明等眾多學者通過對新發現史料的解讀和對年代不詳的文書進行年代比定等方法,將十六世紀後期以瀨戶內海為中心的一系列戰爭進行了進一步研究,逐漸搞清了之前與軍記物語內容混同或年代不詳的戰爭的實際過程。三好氏與毛利氏對立的主線,則主要是以永祿二年(1559)三好氏斷斷續續的進攻讃岐西部為開端,後又有永祿十一年(1568)的備前本太城之戰、元龜二年(1571)的備前兒島城之戰、天正五年(1577)的讃岐元吉城之戰、天正十二年(1584)讃岐十河城·虎丸城之戰等一系列戰爭。

其次,近年關於本能寺之變的原因,諏訪勝則、藤田達生、桐野作人、桑名洋一、曾根總雄等多位學者在各自的作品中均將織田氏對於四國政策的改變導致事變發生納入了研究視角,即原本支持長宗我部元親的織田信長轉而扶植三好康長的過程,並同時解明了在此過程中的三好氏的動向,從而產生了在四國長宗我部氏與三好氏的對立,實際上是不是就是織田氏內部作為長宗我部氏取次的明智光秀與作為三好氏取次的羽柴秀吉之間的對立這樣的論點。

再次,不僅是對在阿波國外的戰爭的研究,對於三好氏在阿波國內的治政,田中省造、須藤茂樹、三好昭一郎、長谷川賢二、石尾和仁等學者通過將《昔阿波物語》為主的軍記物語與一次史料相比對後,進行深入檢證。比如很多軍記物語都是蜂須賀氏時代編纂的,會有很多描述三好氏失政的不實內容,所以近年開始有學者對三好實休父子皈依的堺的妙國寺的法華宗僧侶日珖所作的《己行記》進行研究,試圖解明和還原相對真實的三好氏。

最後,通過對細川氏和三好氏在阿波國的支配據點勝瑞城的發掘,得出勝瑞城西部一塊方形區劃稱馬木集落的區域乃是細川氏的守護所遺迹,而在勝瑞城東部也發掘出被壕溝包圍的居所和枯山水式庭園,這當是三好氏組織建設的城下町遺迹。此外還在這裡發現了數量可觀的陶瓷物品,反映了其地域的文化水平。通過對城郭遺迹和出土文物的發掘,積聚了大量文獻資料以外的成果,可輔助對三好氏的進一步研究。

下面筆者就通過本文,來介紹一下以阿波國為東四國支配中心的三好實休的系譜及其動向。

第二章 阿波三好氏的系譜

三好氏的出身在很多系圖中均標記為鎌倉時代阿波守護小笠原氏的後裔,但無法確定這種說法的真偽。位於阿波國內的三好氏的菩提寺見性寺的前身是小笠原長之在美馬郡岩倉創建的寶珠寺,三好元長因祖父之長的院號為見性院,特更改了寺名並將其遷移到勝瑞(《板野郡志》)。此外,三好長慶在出兵河內時將居城定為飯盛山城,並把與小笠原氏的祖上源義光元服之事有深刻淵源的新羅社遷移至此(《兼右卿記》)。可見,三好氏自認為本家是繼承了新羅三郎義光家系的小笠原氏的後人。在信濃守護小笠原長時被武田信玄流放後即逃往三好氏領內的芥川山城(《雜雜聞檢書》),其子貞慶還從三好長慶處拜領一字,並在永祿十二年(1569)正月京都本圀寺之戰中作為三好三人眾一方與足利義昭交戰(《小笠原家譜》),所以小笠原氏在意識中也認為自己是三好氏的同族。

以下便對三好氏家中的主要人物一一進行介紹:

一、阿波三好氏當主

1、三好式部少輔

三好式部少輔在三好氏相關的史料中初次出現是在寬正六年(1465)二月二十四日付細川成之奉行人飯尾真覺給式部少輔的書狀中(《細川三好兩家消息》)。守護細川成之令三好式部少輔負責阿波三郡風呂錢(公共澡堂的入門費——不懂戰國注)的徵收和管理事務。學者山下知之認為式部少輔在系圖上比對,乃是三好筑前守之長的父親三好長之,但目前來看,並沒有史料可以佐證式部少輔的實名乃是長之。相反,在三好氏的後裔中卻有以式部少輔這一官名為稱呼的人,例如在前面提到的僧日珖所著的《己行記》中永祿七年(1564)六月十五日條中有「三好式部少輔父之卅三年也」的說法,可以推定三十三年前的享祿五年(1532)與三好之長之孫三好筑前守元長一同在顯本寺自殺的人中有這裡提到的三好式部少輔之父。另在天正八年(或天正九年,1580或1581)六月十二日織田信長給長宗我部元親之弟香宗我部親泰的朱印狀中曾提到三好式部少輔對信長沒有二心之事(《香宗我部家傳證文》)。也就是說三好氏的嫡流並非是單純的將官途由式部少輔改成筑前守,三好一族中後來仍有人世襲式部少輔的官途。

2、三好之長

三好氏中第一個能確定其實名的人是三好之長。永正三年(1506)出身於阿波守護細川氏的細川澄元過繼給細川京兆家當主細川政元為養子時,三好之長作為其後見人一起上洛。後之長在執行已成為攝津守護的細川澄元的命令時的所發布的書狀中署名「筑前守之長」(《石清水文書》),可判明其官途和實名。學者山下知之提出:文明年間(1469-1487)同阿波守護細川政之一同在京、出現於公卿日記中的「三吉」,即是三好之長。後又成為細川澄元的後見人,之長在阿波守護細川家的地位和受信賴程度可見一斑,其實名中的之字也許就是阿波守護細川政之或成之的賜字。但是,在收藏於三好氏菩提寺見性寺中的三好之長畫像中出現了「長輝」之名,可在史料中卻未有提及。此外,在現藏於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的《三好之長畫像模板》中知恩寺僧法譽聖然題記的贊序為「三好氏曩祖日本無雙之弓取」,認為三好之長乃是三好氏興盛的始祖,此贊序意在誇示相對於式部少輔家等三好一族,筑前守家才是三好氏的本宗家。據《二水記》載,永正十七年(1520)五月十一日,細川澄元、三好之長在與細川高國爭奪細川家督過程中敗北,之長於知恩寺被殺,享年六十三歲,被子三好長光、長則葬於千本。

3、三好長秀

雖是三好之長之子,但在一次史料中尚未發現系圖中所稱的「長秀」的這個實名。永正六年(1509)六月十七日的如意岳之戰中敗於細川高國,其父之長逃回阿波,而長秀逃到伊勢的山田,結果被伊勢國司北田材親所殺(《三好長秀誅伐感狀案》)。

4、三好元長

三好長秀之子,之長之孫,幼名千熊。永正十六年(1519)與祖父之長共同出兵畿內。三好之長敗死後,元長逃回阿波,永正十七年(1520)十二月十八日發給岩倉凈土宗安樂寺的還住文書(《安樂寺文書》)。官途筑前守(《見性寺文書》),但在見性寺收藏的《三好元長畫像》中所用名「長基」,未見於其他一次史料。享祿四年(1531),元長在攝津天王寺擊破細川高國軍,高國自殺。但次年便與主君細川晴元對立,殺害了其被官柳本甚次郎。晴元大怒,元長迫於壓力而出家,號「開運」(《真乘院文書》)。後由於與細川晴元對立的深化,被晴元的同盟本願寺一向一揆攻圍,最終在堺的顯本寺自殺(《細川兩家記》)。

5、三好實休

三好實休為三好元長的次子,兄三好長慶,弟安宅冬康、十河一存,幼名千滿丸(《見性寺文書》)。元服後取名彥次郎之相(《白峰寺文書》),官途豐前守(《離宮八幡宮文書》),後又改名之虎(《宮內廳書陵部所藏文書》)。永祿元年(1558)在與足利義輝交戰過程中突然出家,號實休(《大覺寺文書》),軒號物外軒(《池田助一氏所藏文書》)。可見在一次史料中出現的實休的實名是「之相」和「之虎」,並未使用三好氏的通字「長」字。由於阿波守護細川氏歷代名字中出現「之」字的較多,例如細川成之、政之、之持等,所以很大程度上實休出家前實名中的「之」字是得自阿波守護細川氏所賜。

此外,實休的實名還有「之康」(《續群書類從》所收《三好系圖》、《系圖纂要》、《細川兩家記》)、「久虎」(《宮內廳陵部所藏文書》)、「義賢」(《群書類從》所收《三好家成立之事》)等,但沒有其它史料可以佐證。此外,「康」字和「虎」字與「久」字和「之」字在古文書中的字體相類似,因此存在誤讀的可能。至於最為常見的「義賢」之名,實際上與實休的實名沒有什麼關係,大概是實休的次子存保曾使用過「義堅」之名,而「堅」和「賢」兩字的下半部分如果被署上花押後,根本無法辨別,至後來的軍記物語中被誤認為「義賢」。

據《雜雜聞檢記》永祿四年(1561)閏三月十九日條,實休和兄長長慶一樣位列幕府的御相伴眾,在次年三月五日的和泉久米田之戰中戰死。

6、三好長治

三好實休的長子,在《昔阿波物語》中記為阿波守護細川持隆之子真之的同母異父兄弟,但基本可認定為是後世的創作。幼名千鶴丸(《木戶太平氏所藏文書》),也有史料記為萬靍(《小林凱之氏所藏文書》)。元服後稱彥次郎(《本願寺顯如書狀案》)、長治(《松家家文書》)。永祿末年至元龜年間,三好三人眾拉攏本願寺勢,出陣畿內,與松永久秀和織田信長交戰。後於天正元年(1573)開始嘗試與信長達成和睦。天正四年(1576)與織田信長和長宗我部元親扶植的細川真之對立,在阿波荒田野之戰中敗北,於別宮長原自殺。關於其自殺的日期,《三好記》、《平島記》、《南海通記》等軍記物語中記為天正五年(1577)三月二十八日,但學者田中省造通過研究指出:本願寺顯如於天正五年一月從安宅氏那裡得到三好彥次郎自殺的消息(《顯如上人書札案留》),因此《昔阿波物語》中記載的天正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說法當為正確日期。

7、三好存保

三好實休的次子,出繼讃岐的名族十河氏,幼名千松(《己行記》)。本來其叔父十河一存已有親生兒子三好義繼,但因義繼出繼了三好長慶的三好氏本宗家,所以存保繼承了十河氏。假名孫六郎(《己行記》),實名存康(《小林凱之氏所藏文書》)。繼承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義繼死後,存康又改回了三好苗字(《於曾家文書》),並在堺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兄長三好長治敗死後,回到了阿波。他廣為人知的名字「存保」最初出現的年份是天正十一年(1583),但推定其改名日期當在天正三年(1575)三好康長從阿波三好氏離反投靠織田信長之時。之後,又改名義堅(《木村家文書》)。其原因大概是當時三好康長收了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為養子,取名三好信吉,並繼承了三好康長的家臣團。存保為了對抗秀次,取了三好本宗家的通字「義」字,以示自身的正統性。但存保於天正十年(1582)在中富川之戰中敗於長宗我部元親,逃往讃岐虎丸城,後再次被元親攻落,存保只得託庇於秀吉。天正十三年(1585),存保協助秀吉征伐四國,戰後受封讃岐三萬石,最終也沒能回復阿波本領。在天正十四年(1586)十二月十二日的九州豐後戶次川合戰中敗於島津軍,戰死,作為大名的三好氏斷絕。

8、三好神五郎

據《三好別記》的說法,神五郎乃實休的三子,一次史料中也有「三好實休息甚五郎」的說法(《鹿苑日錄》)。後過繼給淡路安宅氏為養子,稱安宅神五郎(《土佐國纛簡集竹頭》)。當時,其叔父安宅冬康之子是安宅神太郎(《古簡雜纂》。安宅冬康子通說實名為「信康」,但一次史料中未見其實名)仍健在,但後來史料上就未再見其活動,推定已死亡。因此在天正年間作為安宅氏當主的乃是安宅(三好)神五郎(《萩原員崇氏所藏文書》)(此處與維基和歷來的通說安宅冬康次子清康繼承有很大出入,由於維基未給出出處,所以暫以本文內容為準——不懂戰國注)。因安宅氏本身掌握著淡路島的水軍,在羽柴秀吉淡路攻略後,神五郎被替地到播磨明石郡內陸地區的押部谷(《萩原員崇氏所藏文書》),淡路安宅水軍的活動終結。

二、阿波三好氏一門

1、三好康長

系圖上為三好長秀之子,元長之弟,實名為孫七郎康長(《木戶太平氏所藏文書》)。永祿三年(1560)在文書出現「三山」的稱呼(《觀心寺文書》),可見此時他已獲得山城守的官途。但康長永祿二年以前未有官途,且與享祿五年(1530)自殺的兄長三好元長的年齡差的過遠。此外從山城守的官途來看,或許是三好之長二弟三好山城守秀一之子或孫子,所以今後還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三好實休戰死後,三好康長、筱原長秀、加地盛時、矢野虎村、吉成信長、三好盛政、三好盛長、市原長胤、伊澤長綱等家臣連署,宣誓效忠三好長治(《森田周作氏所藏文書》)。之後,三好康長出家,號咲岩(《法隆寺文書》。《信長公記》中作「笑岩」,其他史料中未見)。康長以河內高屋城為據點,與織田信長對抗,最終於天正三年(1575)降服,作為對本願寺和對淡路安宅氏的交涉人而受到信長的重用。從屬信長後,文書中再次出現了「山城守」和「康慶」的稱呼(《泉文書》、《立入宗繼文書》),可見他又還俗。之後又相繼收取信長三子信孝和羽柴秀吉外甥秀次為養子,作為織田、豐臣政權的四國政策中對抗長宗我部氏的關鍵棋子。後從秀吉處獲得河內安宿部郡的領地,至天正十四年(1586)仍然健在(《永運院文書》)。

2、三好信孝

即織田信長的三子織田信孝,本出繼伊勢神戶氏,天正十年(1582)遵從信長的命令成為三好康長的養子(《寺尾菊子氏所藏文書》)。按照信長的四國政策的構想,預計讃岐給予織田信孝、阿波給予三好康長。後隨著本能寺之變而未果。

3、三好信吉

即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出繼給三好康長當養子的時期不明,有本能寺之變前或之後的說法,從養父康長那裡繼承了「孫七郎」的假名,實名信吉(《黃薇古簡集》)。在長久手之戰被德川家康擊敗後,恢復了羽柴姓(《上坂文書》)。秀吉就任關白後,作為秀吉的繼承人改實名為秀次。

4、三好盛政

三好氏系圖上並未出現的三好氏一族,在三好實休進攻河內的永祿三年(1560),作為實休及其子長治的重臣活動。在「總中」的連署起請文中出現「備中守盛政」之名(《高屋城在城眾起請文》)。永祿末年其地位有所提高,與三好康長、矢野虎村三人共同連署發給文書(《東寺百合文書》)。最後一次出現是在《細川兩家記》所記載的元龜元年(1570)六月與織田信長的交戰中。

5、三好盛長

與三好盛政一樣未在三好氏系統中出現,同樣是實休、長治父子的重臣,官途民部少輔(《聞名寺文書》)、民部丞(《高屋城在城眾起請文》)。永祿八年(1565)五月四日死去(《己行記》)。

三、阿波三好氏的重臣們

1、筱原氏

根據《故城記》、《古城諸將記》、《城跡記》和《三好記》等軍記物語類史料記載,筱原氏及其一族分布於阿波麻植郡上櫻城、板野郡木津城、名東郡今切城、三好郡山口城等地。學者若松和三郎推定筱原氏出自於近江筱原,但無法確定。

筱原氏在史料上初次出現是在三好之長給三好越前守和筱原右京進的書狀中(《石清水文書》)。在三好之長·元長時代,筱原氏主要活動於阿波國內。永正六年(1509)八月,被認為是筱原右京進之子的孫四郎在隨三好長秀逃往伊勢時被俘,長秀被北田材親斬首,孫四郎和長秀的首級一併被送往京都(《三好長秀誅伐感狀案》),說明孫四郎曾出陣畿內。孫四郎後稱「大和守長政」(《安樂寺文書》),曾隨三好元長書狀發布副狀(對於主君所下發的文書進行解釋說明的文書或家臣代理主君發布的文書——不懂戰國注),並作為元長子實休的文書傳達人(《三好實休書狀》),可見長政是三好氏近三代以來的近臣。

筱原長政之子長房,假名孫太郎,官途右京進(《天文日記》)。元龜元年(1570),稱右京進入道(《顯如上人文案》),號岫雲齋(《田代文書》)。其妻為河內的教行寺兼詮之女(《私心記》)。長房曾隨實休出兵畿內,發布對京都清涼寺予以保護的判物(《清涼寺文書》),並繼承了父親的地位,成為實休文書的傳達人(《村上文書》)。三好實休戰死後,長房制定了三好氏的分國法《信加制式》,成為了三好家中的強硬派和中堅力量,為了對抗織田氏和毛利氏,在永祿末年至元龜初年,多次出兵讃岐、備前、畿內等地。不久與家督三好長治對立,於天正元年(1573)七月被三好長治攻殺於上櫻城(《己行記》)。

筱原長房的長子為孫四郎長重(《小林凱之氏所藏文書》),在《故城記》、《大田文》、《小笠原氏系統》、《古城諸將記》、《昔阿波物語》等史料中記載他是三好實休的女婿,官途大和守(《離宮八幡宮文書》)。與父親一起轉戰各地,並隨同父親一起在上櫻城戰死。

筱原長房的次子幼名松滿(《龍谷大學圖書館所藏文書》),在父兄戰死時渡海逃到紀伊的雜賀。並向雜賀眾提出請他們代為轉達本願寺,請派他去調略阿波和淡路兩國的勢力。三好長治敗亡後,終於回到阿波,獲得右京進的官途(《池田文書》),並與信長和秀吉互通消息。

從上述可見,筱原氏嫡流的官途,乃是右京進和大和守交替使用。

非嫡流的筱原一族在文書上也出現過一些人。雅樂助盛家曾免除讃岐本妙寺的課役(《本妙寺文書》)。在天文十六年(1547)七月二十一日的舍利寺之戰中戰死(《波多野家文書》)。《武家事記》所收的《游佐長教書狀寫》中有筱原八郎戰死的記載,或許此八郎便是盛家。

繼承筱原長房重臣地位的是筱原彈正忠長實(《木戶太平氏所藏文書》),在三好實休和筱原長房出兵讃岐時,他負責留守本國。出家後稱彈正入道、彈入自遁。擔任三好長治發給文書的傳達者(《三好松永文書》)。三好長治敗死後,自遁聯絡三好(織田)信孝和羽柴秀吉共同對抗長宗我部元親。

在筱原一族中,除了只有筱原左近丞一人在三好長慶的手下供職外(《三好義長亭御成記》),其他人均在阿波三好家活動;筱原玄蕃助長秀與三好康長連署《高屋在城眾起請文》,並在實休死後替阿波三好氏負責河內南半部的支配;筱原伊賀守家政之子豬一郎出繼給東村氏為養子(《己行記》),稱東村備後守政定(《興正寺文書》),曾發布十河存保的付狀,負責讃岐的支配。

在三好長治與筱原長房、長重父子對立時,筱原久兵衛尉政安、越前守政秀、因幡守家盛、三河守政成等人從阿波逃往紀伊(《龍谷大學圖書館所藏文書》)。另有筱原實長等人留在了阿波,獲得了秀吉的援軍,與長宗我部軍對抗。可見筱原氏大部分人都是與長宗我部氏對立的立場,在後來蜂須賀氏入主阿波時,筱原一族的動向便不見記載了。

2、撫養氏

撫養氏是以阿波板野郡撫養城為據點的國眾。當時舊吉野川途徑木津、撫養向北流去,所以此地不僅是播磨灘和紀伊水道兩片海域的結合點,也是連接阿波北部內陸的吉野川的船運和海運的結合點,正好處在三好氏出兵畿內的路線上。撫養掃部助被稱為「三好之內之執事」(《多聞院日記》),很早就依附於三好氏的麾下,此外還對三好氏有著經濟上的支持。

3、塩田氏

塩田氏是美馬郡三谷城主,塩田源四郎一忠與加地為利(後文有介紹)、三好長家等人為「三好殿年寄中」(即阿波三好氏的三奉行——不懂戰國注)(《東寺百合文書》)。塩田氏的活動最早見於三好元長以堺為據點攻略畿內之時,塩田若狹守胤光和加地為利一起擔任「下城州郡代」(《大德寺文書》),另有「若狹守胤貞」之名,無法確認是胤光之子還是胤光改名。據《細川兩家記》所載,享祿五年(1530)六月二十日,塩田若狹守及兩名兒子與三好元長一起在堺的顯本寺自殺,可見其一直活動於元長周圍。

在阿波國眾中,幾乎都出仕於支配東四國的阿波三好氏,塩田氏是其中僅有的一個出仕於三好氏本宗家的阿波國眾,因此在阿波國內未見其動向。繼塩田若狹守後,又有塩田左馬頭,在三好長慶裁決山城國乙訓郡今井的用水糾紛中,與三好長逸、齋藤基速、飯尾為清(細川信良手下奉行)、茨木長隆(細川氏綱手下奉行)一起作為評定眾進行處置(《正木彰家文書》)。另有前面提到的與塩田若狹守相同官途的塩田若狹守高景,作為三好長慶晚年的奉行人曾發布連署的奉書(身份較高的人向某人傳達某種命令時,其手下將內容記下並以自己的名義向被傳達人傳達身份較高的人的命令的文書——不懂戰國注)。後以三好長慶之死為契機而出家,稱「若狹入道菟」(《東寺百合文書》)。在元龜元年(1570)八月一日付《三好宗功等六名連署狀》中出現了「若狹守長隆」之名,不知此人是高景還俗後的名字還是高景之子。與三好宗功(長逸)等六名三好氏家臣連署文書,試圖在與信長的交戰過程中,保護山城大山崎的權益,可見其是三好氏集團中的高層指導者之一。

4、加地氏

加地氏原本是細川氏麾下的伊予國宇摩郡的郡代,沒落後便從屬三好氏。三好之長攻滅淡路守護細川尚春後,加地氏參與了對淡路三原郡莊田八幡宮的改建,並以此為據點。加地氏的初見文書是加地丹後守為利與塩田胤光、三好長家三人共同構成了「三好殿年寄中」,並擔任「下城州郡代」一職。之後為利出家,稱丹後入道宗三(《久我家文書》),後同塩田氏與主君三好元長一同在顯本寺自殺(《細川兩家記》)。同時期能夠確定的為利的子嗣或一族有加地又五郎、但馬守尚次等人。

之後,加地氏有出仕於三好氏本宗家的,也有出仕於阿波三好氏的。其中加地又五郎盛時在三好實休和筱原長房出兵讃岐時,留守阿波輔佐三好長治。次年隨同三好實休一同出兵河內,改稱六郎兵衛(《觀心寺文書》)。三好實休戰死後,在起請文中宣布效忠三好長治(《高屋城在城眾起請文》)。

加地氏也與筱原氏和塩田氏一樣,乃是三好氏核心的譜代重臣,在阿波沒有什麼勢力基礎,在淡路也是如此。筱原氏出仕阿波三好氏、塩田氏出仕三好本宗家,加地氏兩側均出仕,受到兩家的信賴並授予代官之職。

5、森氏

森氏是阿波郡切畑城和名東郡渭山城的城主。在文書中初次出現是下發三好元長的副狀的森飛騨守長秀(《真乘院文書》)。同時,東寺將其與前文提到的塩田氏、三好一秀和市原氏等人共同作為饋贈的對象(《教王護國寺文書》),可見森氏與塩田氏一樣,處於三好元長權力的中樞。之後便未再出現森長秀的活動情況,推定是與三好元長一同自殺。之後,實名不詳的森長門守作為三好長慶的重臣而活躍(《天文日記》、《言繼卿記》),但卻未見過森氏於同期在阿波三好家的活動。直至天正十二年(1584),三好氏與長宗我部氏交戰之際,森志摩守村春與筱原甚五一起在土佐泊城籠城,抵禦長宗我部軍的進攻,並使敵軍受挫(《中村市右衛門所藏文書》)。森村春的表現獲得了羽柴秀吉的賞識,不僅增加了他的領地,還許可他出仕新入主阿波的蜂須賀家(《毛利博物館所藏毛利家舊藏諸家文書》)。後作為蜂須賀水軍的骨幹被配屬於那賀郡椿泊,在三好遺臣中是最被蜂須賀氏所重用的。

6、市原氏

市原氏是麻植郡青木城主。初次於史料中出現的人物是市原出雲守國春,與三好之長、元長共同出兵畿內(《久我家文書》)。在三好元長時代,市原石見守胤吉、市原源介氏久、市原次郎五郎信胤等人被配屬於京都近郊(《大德寺文書》)。三好元長自殺後,三好氏勢力暫時退回阿波,在日後三好長慶重新殺回畿內時,市原源次郎、市原與吉兵衛、市原又三郎等人作為長慶的家臣侵佔京都附近的莊園(《細川晴元奉行人茨木長隆奉書》),細川晴元出面要求長慶制止此種行為。之後市原氏的記錄暫時斷絕。再次出現的市原石見守長胤作為阿波三好氏的家臣,與三好康長等人共同簽署起請文,宣誓效忠三好長治。

7、伊澤氏

伊澤氏是阿波郡伊澤城主。在三好之長和元長時代,未見其有所活動的史料。文書上初次出現的伊澤河內守與筱原長政在出兵攝津之際,向勝尾寺借糧(《勝尾寺文書》)。另有伊澤右近大輔在三好長治攻擊筱原長房·長重父子時,曾在三好長治麾下活動(《松家家文書》)。

8、矢野氏

矢野氏是名西郡矢野城和板野郡矢上城的城主,其中矢上城是阿波三好氏本城勝瑞城的西大門。初次於史料中出現的人物是矢野大藏助(《天文日記》),其實名為矢野伯耆守虎村(《高屋城在城眾掟》),為三好氏支配河內南部的過程中做出了貢獻。永祿十年(1567)下發過三好康長、三好盛政、矢野虎村連署的文書(《東寺百合文書》),之後在一次史料中便未再見其記載。據《元親記》等軍記物語的記載,在天正十年(1582)八月二十八日的中富川之戰中,矢野虎村戰死。在之前的三好之長、元長時代,未見任何矢野氏的記載,或許與筱原氏、塩田氏一樣,是矢野虎村的個人能力受到三好實休的認可而被重用的。

9、吉成氏

吉成氏出身於勝瑞城東南的板野郡吉成,初見於文書的人物是吉成出雲守信長(《妙國寺文書》)。三好實休在和泉久米田之戰中戰死後,吉成信長未退回阿波,而是留在了堺,並獲得了三好義興的賞識。之後回到阿波,與三好康長、加地盛時等人連署向三好長治效忠的起請文(《高屋城在城眾起請文》)。

10、大西氏

大西氏是三好郡白地城城主。本來雖然與三好氏同在三好郡,但起初並非是三好氏的從屬,而是站在了與三好之長對立的細川高國一方(《喜多文書》)。之後便未見期動向,直到永祿三年(1560)三好實休入侵河內時一同出兵(《僧重譽算用注文》)。同年,三好長慶命令大西一族大西藏人入道與三好實休和安宅冬康等從日向調達鷹(《雜雜聞檢書》)。永祿七年(1564),大西覺用、大西高森、大西越前守等人負責與由吉川元春等毛利氏重臣組成的「御四人」進行交涉(《乃美文書》)。大西氏處於三好氏領國西側的位置,從地理上來講比較適合擔任與西國大名的外交交涉工作。

從對上述三好氏重臣們的梳理和分析來看,三好氏使其臣服並將其引入自身的權力框架內的主要是阿波北部貫穿阿波東西的吉野川流域的國眾們。而且三好氏似乎並未通過武力來征服他們,大概是因為較近地緣關係使他們結合在一起。被北方讃岐山脈和南方劍山地所包夾的吉野川流域南北狹窄,但從三好郡東部直到鳴門海峽則較為平坦,三好氏也通過此條路線多次從三好郡往來於勝瑞和京都。吉野川中下游流域的這些國眾們在三好氏的影響下,與三好元長生死與共,三好實休戰死後又向三好長治效忠,由於地域性的原因與三好氏結成了較強的主從關係。

這些國眾的據點主要集中在勝瑞城周圍的吉野川的三角洲地區。筱原氏和森氏從三好氏處拜領了勝瑞城以北舊吉野川河口位置的木津和土佐泊港周圍的城郭,掌握著吉野川的水運和阿波到畿內的海運線;在淡路島的南部配置了加地氏,讓其管控連結播磨灘和紀伊水道的鳴門海峽;在勝瑞城西側中富川附近的矢上城配置了矢野氏,舊吉野川支流的別宮川附近的今切城配置了筱原氏,助任川附近的渭山城配置了森氏,這幾家不僅確保了吉野川河口部的三好氏的權益,還從不同方位一同拱衛著勝瑞城。與之相對的,在阿波國內的海岸線沿線和四周的國眾們對於三好氏的直接從屬程度則不高。只不過是因為阿波守護細川氏將軍事指揮權委派給了三好氏而已,這些國眾與其說是從屬於三好氏,不如說是聽命於阿波守護的委任權力,因此這些國眾隨時可能根據形勢而離反。據《三好系圖》、《三好別記》、《小笠原家三好家系圖》等二次史料所載,有持、一宮、大西、海部等國眾是三好元長·三好長慶的姻親,雖不能完全確定,但基本可以認為這些國眾並非三好氏的家臣,與三好氏之間只不過是通過婚姻手段而建立起來的較為鬆散的支配關係,他們本身的獨立性仍然較強。另有一些以紀伊水道和太平洋沿岸附近為據點的國眾因並未處在三好氏上洛的路線上,因此受三好氏的控制也比較弱,基本可以保持其獨立性。可見三好氏對於阿波國眾們的把控,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第三章 阿波三好氏的興亡

三好氏最早的本城難以通過一次史料來確定。據《阿波志》所載,三好郡的芝生城是三好之長和三好元長的本城。在其附近坐落著鎌倉時代由阿波守護小笠原長經開基的三好氏的菩提寺——瀧寺,所以推測三好氏的本城當在三好郡的東部位置。十五世紀後期,受阿波守護之命,三好式部少輔徵收「三郡」的風呂錢和段錢(《阿波國征古雜抄》、《後藤捷一所藏文書》)。三郡當是指阿波國西北部吉野川上游的三好、美馬和麻植三郡,前面提到的芝生位於三好郡的東部位置,因此正是在三好式部少輔的支配圈內。

十五世紀末期,作為阿波守護家核心的三好氏勢力急速膨脹,在公家眾的日記中曾出現「吉見」、「三吉」等稱呼,雖然實名和官途無法確認,但據學者末柄豐的比對,這就指的是三好氏(末柄豐《細川氏同族聯合體制的解體與畿內領國化》),也是京都政界對於三好氏的模糊認識。

永正三年(1506)二月,三好筑前守之長擁立成為細川京兆家當主細川政元養子的阿波守護細川義春之子細川澄元上洛。之後,之長在就任了攝津守護的細川澄元的麾下負責打理著攝津事務,在很多澄元的發給文書末尾都有著「可向三好筑前守報告」的說法,可見之長負責直接傳達和執行澄元的命令,在軍事、行政方面為澄元提供著最重要的支持。永正五年(1508)阿波國內爆發了內亂,阿波守護細川成之委以之長對於阿波國眾的軍事指揮權(《阿佐文書》),對內亂予以鎮壓。之長此時可以說對於細川京兆家和阿波細川家是兩屬的存在。細川政元死後,細川高國、細川澄元捲入了繼位之爭並爆發軍事衝突。永正六年(1509)六月的如意岳之戰中,澄元·之長方敗北,敗退中逃往伊勢的之長之子長秀被伊勢國司北田材親所殺。永正八年(1511)六月,之長再次舉兵但又失敗,最終退回阿波。永正十四年(1517),三好之長入侵淡路,次年五月攻滅淡路守護細川尚春,十一月進軍畿內,終於在永正十七年(1520)三月將細川高國趕出京都而成功上洛。但好景不長,五月,細川高國在近江六角氏的支援下捲土重來,細川澄元此時抱病在床,三好之長迎擊細川·六角聯軍,在十倍兵力差的情況下落敗,逃亡過程中被細川軍捕獲,在知恩寺被殺。

從三好之長的敗死過程來看,三好之長之所以能夠快速地在阿波守護家內部崛起,主要是因為三好之長的權勢是與阿波守護家的背景相結合的,一旦阿波守護家出現了動蕩,那麼三好氏也就相應失去了統率阿波國眾們的許可權。隨著三好之長的死亡及一個多月之後細川澄元的病亡,三好氏的發展進入了低谷期。直至六年後的大永六年(1526)年底,三好政長等人趁著細川高國謀殺重臣香西元盛造成本家內亂之機,率領阿波眾由堺登陸。次年三月二十二日,三好元長擁立細川澄元之子晴元和十一代將軍足利義澄之子足利義維由阿波渡海,十一月在京都擊敗將軍足利義晴和管理細川高國一方的朝倉軍和田山軍,以堺為根據地,大有橫掃畿內之勢。學者今谷明所稱的「堺幕府」此時成立(今谷明《室町幕府解體過程研究》)。

在三好元長活躍的時期,幾乎未見阿波三好氏的活動,關注此課題的研究也很少。同據學者今谷明的指摘,此時堺幕府的矛盾主要是以細川晴元奉行眾筆頭茨木長隆為首的攝津國眾與以軍事力量核心三好元長為首的阿波國眾之間的對立。雖然今谷明並未深入就此問題進行研究,但他通過對畿內相關的一次史料來分析,三好元長確實有著編製吉野川中下游流域國眾為自己家臣團的行為,除了繼續沿用永正十六年(1519)三好之長以加地為利、塩田一忠、三好長家所組成的「三好殿年寄中」這樣的重臣集團外,在大永至享祿年間,還引入前章提到的森氏、市原氏及三好一秀等人進入自己的權力中樞。可見,元長除了繼續保持與細川氏的協作關係外,還在積極構築以吉野川中下游流域國眾為核心的自身的權力基礎。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阿波國眾均服屬於阿波守護細川氏及三好氏的統治。例如麻植郡出身的麻植貞長,是細川氏庶流細川典廄家當主細川尹賢的重臣(《上杉家文書》),而享祿元年(1528)以前,細川尹賢一直是站在細川高國一方,與三好元長是對立的;三好郡的大西氏和阿波南端海部郡海部城的海部下野守也是細川高國一方(《御內書記錄》);那賀郡牛岐城主新開掃部助春實雖然也出仕於細川晴元(《東寺百合文書》),但並不從屬於三好元長。

此外,堺幕府的足利義維方也並非是擰成一股繩去對抗足利義晴方。大永八年(1528)一月二十八日,在公家眾的日記中有三好元長與細川高國進行和睦交涉但失敗的記錄(《實隆公記》、《二水記》),結果二月六日元長想回來拜見細川晴元而被拒絕(《嚴助往年記》)。享祿二年(1529)元長又同同在義維陣營的柳本賢治爭權敗北而退回阿波(《細川兩家記》),後來柳本賢治也力主與足利義晴方達成和睦,但被義維和晴元拒絕,於次年出陣播磨期間死去。趁著足利義維方的內鬥之機,細川高國在備前守護代浦上村宗的支援下入侵攝津,而三好元長和阿波守護細川持隆重新站在了義維一邊,在享祿四年(1531)六月四日的天王寺之戰中擊破細川軍。六月八日,窘困的高國在攝津尼崎的大物自殺。

享祿五年(1532)一月二十二日,三好元長襲殺了之前已死的柳本賢治之子甚二郎(《實隆公記》、《言繼卿記》),造成他與細川晴元的關係急速惡化,之後雖然元長及部分家臣剃髮對晴元表示恭順,但作為三好元長支持者的細川持隆又與晴元對立而回歸本國,所以晴元與元長的二次對立不可避免。有鑒於此,細川晴元開始尋找新的軍事後盾,他把目光瞄準了本願寺及一向一揆。最終在六月十二日,元長及二十餘名家臣被據說是十萬的一揆軍攻圍而敗死(據《堺鑒》所載,元長死前切腹並將內臟拋向了敵軍,同後來的仁科盛信——不懂戰國注)。足利義維在自殺前被細川軍捕獲而最終放棄一死。十一月,細川晴元與足利義晴達成和睦。

綜上所述,以堺為根據地進行畿內支配的足利義維方內部有著錯綜複雜的矛盾,這個集團內除了義維手下本身的奉行人外,還有屬於細川晴元手下的奉行人茨木氏、飯尾氏,可竹軒和三好宗三等御前眾,三好元長與阿波守護細川持隆等阿波眾,柳本氏等原細川高國家臣等等,是一個大集合體。因此三好元長、細川晴元和柳本賢治等人與將軍足利義晴的單獨媾和,乃是足利義維權力下的派系抗爭的結果。雖然三好元長一直保持著與阿波守護細川持隆的親密關係,但與細川晴元的關係可不像祖父三好之長與細川澄元的關係那麼緊密了,反而是對立的時候較多。

享祿五年(1532)三好元長自殺後,三好氏再次沉寂於阿波。但次年的天文二年(1533),元長之子長慶就殺回了畿內。與三好之長·元長不同的是,三好長慶之後就沒有再回阿波,而是以攝津越水城和芥川山城為據點擴大著勢力。更與其他大名不同的是,未見三好長慶發給的進行本國阿波支配的文書,不像今川義元、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織田信長等大名一心排擠兄弟和有力一門眾的勢力,防止他們做大。三好長慶則完全委任二弟實休構築與阿波守護家的關係,並負責阿波事務,自己集中精力在畿內與細川晴元和足利義輝等對抗,最終成為了控制近畿、四國等地十幾國的大勢力。

天文八年(1539),前管領細川高國的養子細川氏綱糾集紀伊的田山稙長、出雲的尼子晴久、土佐的香宗我部氏等與京都的足利義稙、攝津的細川晴元和近江的六角定賴對抗。作為其中一個環節,十月二十八日,阿波眾與尼子軍在備中發生衝突(《親俊日記》),此時的阿波眾由細川持隆和三好實休組成,且從實休給白峰寺發給的禁制來看,此時年輕的實休還是在細川持隆的權力下行事的。

天文十五年(1546)十月,細川持隆和三好實休渡海至堺,直至天文十七年(1548)五月回到阿波這段時間內,一直支持三好長慶轉戰畿內各地。雖然實休在山城、攝津等地發布了一些禁制(《離宮八幡宮文書》、《本能寺文書》、《勝尾寺文書》、《北川家文書》),在無法確認這是細川持隆的指令還是自行發布。在之前三好實休年輕時,處於細川持隆的庇護下並執行他的命令,隨著實休年齡的增長,細川持隆的干預逐漸淡化,且實休選擇了三好氏的譜代重臣筱原長政為自己的臂膀。

天文十七年(1548),三好長慶與細川晴元一方的丹波守護代波多野秀忠(稙通?)之女離婚,娶細川氏綱一方的河內守護代游佐長教之女,表明從晴元方離反。之後,細川持隆和三好實休便沒再出兵畿內。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六月,三好實休和其弟十河一存在勝瑞見性寺謀殺了細川持隆(勝瑞騷動。《細川兩家記》記為九日,而《東寺過去帳》記為十七日)。三好長慶流放多名依附於細川晴元的守護代和國眾,並將細川氏綱方的丹波守護代內藤氏和和泉守護代松浦氏收為己用。連晴元所出身的阿波守護細川氏也無法繼續維持與三好氏的關係了(但一直以來細川持隆和三好實休都保持著比較穩定的關係,所以三好實休突然謀殺細川持隆的真正原因目前還有待探討——不懂戰國注)。

但實休卻未殺害持隆之子真之,並繼續撫養他,據學者新見明生的主張,實休還是想繼續保持對阿波支配的正當性。在畿內的三好氏本宗家也有類似情況,三好長慶流放了細川晴元後,也繼續撫養其子細川信良。上述大概都是怕背上下克上的非議吧。

據《昔阿波物語》、《阿州古戰記》等二次史料所載,勝瑞騷動後,名東郡的久米義廣、野田內藏助、佐野平明、小倉重信等人舉兵,被實休鎮壓,但沒有一次史料能夠證明此事。在消除了後顧之憂後,實休開始對外用兵。在天文二十三年(1554)出兵播磨時,十月,實休與兄三好長慶、弟安宅冬康和十河一存在淡路洲本城會談(《細川兩家記》);永祿元年(1558)在京都與足利義輝交戰時,九月三日四兄弟又在攝津尼崎會面(《細川兩家記》)。可見,每逢比較重大的軍事行動,三好長慶的幾個弟弟在家中保有相當重的發言權。

永祿二年(1559),實休將對阿波的支配權委任給長子三好長治,並讓筱原實長、加地盛時、三好康長等重臣輔佐。自己則率領筱川長房、三好盛長等將出兵西讃岐,掃蕩當地的反三好勢力香川氏。實休聯絡伊予的河野氏和村上氏,共攻香川氏(《屋代島村上文書》)。而毛利元就也懼怕實休對備前兒島有所行動(《思文閣古書資料目錄》所收《毛利元就書狀》),從而造成毛利和三好兩家的緊張氣氛。鑒於此種劍拔弩張的態勢,三好長慶也是心裡沒底,通過松永久秀向將軍足利義輝建議,賜給豐後的大友宗麟以九州探題之職及大內氏家督之位(《大友家文書錄》)。得到大義名分的大友宗麟立即開始入侵北九州的毛利氏領地,從而緩和了備讃海峽間三好和毛利兩家對峙的緊張氣氛。得以從讃岐抽身的三好實休於永祿三年(1560)六月底攻擊河內守護田山氏位於南河內最大的政治據點高屋城,十月二十七日落城。由此可見,圍繞四國及瀨戶內海周邊的三好氏、毛利氏、河野氏、大友氏之間的戰爭,實際與畿內的情勢是聯動的。

而在畿內,三好長慶對於被近江的六角承禎與紀伊的田山高政·根來寺而夾擊深感頭疼。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義興·松永久秀與六角承禎對峙,而三好實休則負責收拾田山氏和根來寺。但在永祿五年(1562)三月的和泉久米田之戰中,實休戰死,獲勝的田山方宣稱這是「天下的大勝利」(《尾崎林太郎文書》)。敗北的三好軍除了吉成信長滯留於堺外,其他均返回阿波。而之前留在阿波輔佐三好長治的三好康長、加地盛時、三好盛政、筱原長秀、矢野虎村等人則於五月十日渡海前往攝津尼崎(《柳生文書》),與三好本宗家的三好義興和松永久秀會合後,在十九日和二十日的河內教興寺之戰中擊破以田山高政為首的安見宗房、野尻孫五郎、湯河直光等將及松浦氏和根來寺等勢力,並將六角氏趕回近江(《大館記》)。

據《己行記》記載,在與田山軍交戰的三好軍中,不僅有三好盛政、加地氏、筱原氏、東村氏等一族和譜代家臣,還有淡路南部的野口氏、賀集氏、福良氏,阿波南部的海部氏、牛岐氏等國眾參加。可見三好實休實現了不通過阿波守護細川家也可動員阿波絕大部分勢力的願望,隨著他在永祿四年(1561)位列幕府的相伴眾(《雜雜聞檢記》),說明實休已經架空了阿波守護家,擁有和兄長長慶並列的家格。

實休戰死後,據守高屋城的三好氏重臣筱原長秀、加地盛時、三好康長、矢野虎村、吉成信長、三好盛政、三好盛長、市原長胤、伊澤長綱等人於當年(1562)十一月二十九日連署文書,宣誓效忠於實休的後繼者·其長子三好長治,並通過集團合議指導體制進行對南河內的支配(《高屋城在城眾起請文》)。其中三好康長、矢野虎村和三好盛政就好比三好氏本宗家的三好三人眾一樣,發布三人連署的書狀,好似「阿波三好氏三人眾」(《三好康長·矢野虎村·三好盛政連署狀案》)。在阿波,以實休之死為契機,重臣筱原長房制定了阿波三好氏獨立的分國法《新加制式》,並多次出兵讃岐(《三野文書》),在三好氏家臣中顯得格外突出。

雖然三好實休戰死,但阿波三好氏下克上了阿波守護細川家,並度過了實休死亡這段最困難的時期,成為三好氏政權下以阿波為中心,坐擁讃岐東部、淡路南部、河內南部的大大名。

永祿七年(1564)七月四日,三好長慶亡,享年四十三歲。三好氏本宗家於永祿三年(1560)起已由三好義興繼任家督,長慶作為後見,計劃平穩實現權力的過渡。但事與願違,永祿六年(1563),義興年紀輕輕便病死,享年二十二歲。因此在永祿七年初,三慶不得已將幼弟十河一存與前關白九條稙通養女所生之子義繼立為繼承人。在義繼尚未來得及鞏固權力基礎時,長慶便撒手人寰,預示著三好氏本宗家的當主權力的衰弱。

永祿八年(1565)五月十九日,三好義繼、三好長逸和松永久通合謀殺死了將軍足利義輝,學界近年將其稱為「永祿政變」。據《言繼卿記》和《細川兩家記》所採用的說法,大概是因「阿州之武家上洛之事」所致,其中「阿州之武家」指的是足利義維或足利義榮。學者今谷明的看法是三好氏圖謀恢復永祿元年以來對山城國的支配權,必須將足利義輝徹底根除,繼續執行擁立足利義榮的路線;另一學者山田康弘則引用鎌倉幕府北條得宗家的事例,三好氏想讓相對容易控制的人物坐上將軍寶座,以確保三好氏的統治。將足利義輝除去,則會解決「二將軍」的現狀,即消除義澄—義晴—義輝—義昭和義稙—義維—義榮兩系足利氏的對立關係。但因抓捕足利義昭失敗,還是沒能解決上述問題。但筆者認為殺害足利義輝的三名主謀三好義繼、三好長逸和松永久秀是否會擁立足利義榮,還有深入研究的必要。首先,足利義輝完全奪走三好氏對山城國的支配權這件事還無法確實證明。然後,「二將軍」兩家家系中,只有足利義澄流才為全國武家所承認,且三好長慶很是無視足利義維的存在,遑論說會擁立義維一系(足利義維在三好元長敗死時便返回阿波,並在阿波守護細川之持的庇護下過活。二十一年後三好實休謀殺了之持之子持隆,義維大怒,又逃往周防。直至長慶死前的一年方在三好長逸的斡旋下回歸阿波,但此時他已中風。所以三好長慶與足利義維間並未有深刻的交集——不懂戰國注)。因此通說的三好義繼等人以擁立義維之子義榮為既定目標的說法不是很能站得住腳,也許是三好義繼等人察覺足利義輝得知三好長慶已死的消息後會有反三好的舉動,從而先下手為強;抑或是想要在將足利義輝三兄弟殺死後(足利義輝被殺後,其三弟·在相國寺出家的周暠也被殺死,只有後來的足利義昭僥倖逃出——不懂戰國注),回歸到五年多以前三好長慶獨攬大權且不擁立足利氏為將軍那種狀態中去。

但究竟是誰想要擁立足利義維、義榮父子呢?從伊予河野氏的外交僧梅仙軒靈超給河野通宣彙報足利義輝死亡詳情的報告中得知,乃是阿波三好氏重臣筱原長房(《臼井稻葉河野文書》)。而長房在永祿七年(1564)末至次年二月這段時間內,是身在畿內的(《細川兩家記》、《日本史》)。而且在三好氏內部,方針也並未統一,從之前的分析來看,三好氏本宗家本身並沒有擁立足利義榮的必然理由,但為何最終又採用的筱原長房的意見使義榮成功上位呢?是因為三好氏本宗家的內部爆發了矛盾。永祿八年(1565)十月,以三好長逸為首的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父子之間因爭奪畿內的控制權及三好氏內部的主導權,雙方的矛盾顯在化。從永祿九年(1566)筱原長房給攝津、山城及大和發給的禁制來看(《摩耶山天上寺文書》、《大覺寺文書》、《今西家文書》、《成就院文書》),他已經橫掃了畿內很多地域,實力大增。因此為了戰勝松永父子,三好義繼和三好三人眾必須遵從長房的意見,以期得到其支援。於是在此大背景下,足利義榮於當年九月二十三日進入了攝津越水城,十二月在富田的普門寺獲得敘任從五位下左馬頭的官位許可(室町幕府的潛規則是次期將軍就任左馬頭之官位——不懂戰國注),並終於在永祿十年(1567)一月五日正式敘任左馬頭。

因三好氏本宗家的內亂,使阿波三好氏的重臣筱原長房得以介入本宗家內部的權力,永祿十年(1567)二月十六日,實權被奪的三好義繼反而投身到了之前敵對的松永久秀一方。而筱原長房在畿內,與三好長逸、三好宗渭(即三好三人眾之一的三好政康——不懂戰國注)一起連署書狀,處理政務(《久我家文書》),另外還有高屋城的三好康長及長房家臣·阿波川人城主川人雅長協助(《法隆寺文書》)。連大和的筒井順慶也與長房合作,牽制松永久秀(《藥師寺文書》)。

同時,筱原長房還出兵讃岐(《西光寺文書》),攻擊備讃海峽的兒島的本太城,與毛利軍交戰(《島家遺事所收文書》),可見此時阿波三好氏在四國和畿內兩線作戰。永祿十年(1567)十月,被長房擁立的足利義榮對伊予河野氏下達要求其盡忠的御內書。次年二月八日,在筱原長房和三好三人眾的支持下,足利義榮就任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征夷大將軍。在這段期間內,長房一直致力於協調三好氏本宗家和阿波三好氏之間的合作,並以足利義榮為權力主體和大義名分,在軍事方面依託筒井氏和河野氏等外援。而長房側所面對的最為強大的敵人,乃是足利義昭及其後盾織田信長,再加上之前與長房對抗的三好義繼、松永久秀和田山高政等人。永祿十一年(1568)九月,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開始上洛戰。同時,毛利元就也與義昭和信長互通消息,擊殺三好方的阿讃眾香川又五郎(《下關文書館所藏細川家文書》)。

相對於外部的壓力,筱原長房在阿波三好家內部的權力支配也並非順風順水,也有反對派存在。永祿八年(1565)九月,長房與三好三人眾出兵攻擊松永久秀方的攝津伊丹城時,一宮氏等五名阿波國眾違背約定,私自撤回阿波(《清水別當記》);在與信長軍敵對伊始的永祿十一年(1568)十一月十四日,長房之弟(實名不詳)內通三好義繼,想要謀殺長房,計劃失敗後逃往堺(《多聞院日記》);緊接著,三好一族安宅神太郎對長房有所不滿,率領淡路眾從對織田軍的前線撤退(《細川兩家記》)。從永祿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長房安堵阿波國眾塩屋總左衛門尉德政免除特權一事來看(《木戶太平氏所藏文書》),原本應由當主三好長治實施的權力,現由長房直接發布,在阿波國內,長房的權勢已經可以和主家相提並論,這或許就是前述那些一族和國眾不滿的原因吧。

永祿十二年(1569)一月五日,三好三人眾及阿波眾殺入京都,急襲當時足利義昭的居所本圀寺。足利義昭在織田軍的幫助下擊退敵人後,立即開始調停正在北九州拉鋸的毛利和大友兩家,要求他們共同對付三好氏(《吉川家文書》、《大友家文書》)。疲於應對這種情況的筱原長房於元龜元年(1570)九月為了響應本願寺法主顯如的同盟要求而率領阿波·讃岐眾兩萬餘人渡海,從兵庫浦登陸,與三好三人眾會合後攻擊瓦林城、越水城、茨木城等,並時刻窺伺著京都(《三浦講中文書》)。之後,六角氏、淺井氏和朝倉氏也加入到三好·本願寺的同盟中來,共同對抗織田信長。處於劣勢的信長急忙收松永久秀之女為養女並將其嫁給三好長治,與阿波三好氏達成和睦後暫時撤出攝津(《尋憲記》)。

但上述停戰並不意味著阿波三好氏的軍事行動中止。長房借著與信長達成和睦的機會,結好備前的浦上宗景(《柳澤文書》),並應允能島村上水軍的援軍請求,派遣阿波眾岡田權左衛門和塩飽水軍前去支援(《毛利輝元書狀》),以對抗毛利氏。毛利氏之前因足利義昭之命而與三好氏開戰,此時看到已與織田氏達成和睦的三好氏仍不斷地向自軍發起攻勢,立即遣使詢問義昭和信長,回答說是與三好氏及長房達成的和睦乃是權宜之計,毛利氏當與讃岐的香川氏接洽,商討共同進攻讃岐(《小早川家文書》),掃蕩三好氏。而且義昭為了拉攏伊予河野氏,還向其開出空頭支票,承諾返還被阿波三好氏侵佔的東伊予二郡(《稻葉河野文書》)。看到三好氏和毛利氏間的對立,之前被毛利氏趕出本城的尼子氏殘黨也趁機攻入毛利領;土佐的長宗我部氏及肥前的龍造寺氏則考慮到自身的利益,站在了毛利氏一方(《藩中古文書所收村上小四郎氏所藏文書》)。也就是說,隨著阿波三好與毛利兩家的對立,使浦上、尼子、村上、足利、織田、河野、長宗我部、龍造寺等勢力全部捲入了戰爭。

至元龜四年(1573),足利義昭、阿波三好氏、本願寺勢、三好義繼、松永久秀、攝津的池田氏、河內的田山氏、游佐氏及甲斐武田氏、越前朝倉氏、近江淺井氏乃至豐後的大友氏均與織田信長為敵對關係(《顯如上人文案》)。但實際上在阿波三好氏內部也存在著與織田氏和睦的聲音。當時身在堺的三好存保就向信長申請出兵攻擊三好義繼(《山崎文書》);而在元龜四年五月,三好長治擁立細川真之,襲殺了對信長主戰派的筱原長房、長重父子(《松家家文書》),並開始與信長進行和睦交涉。但信長則回應說作為織田氏的同盟者毛利氏是不會接受與三好氏和睦的(《吉川家文書》),因此和睦交涉以失敗而告終。

至此,三好氏自三好長慶死後以筱原長房為軍政主導的時代宣告終結。

天正三年(1575)四月,作為反織田方的攝津新堀城被信長軍攻落,城將香西氏、十河氏、三木氏、藤岡氏、東村氏等人戰死,河內高屋城的三好康長投降於織田信長(《信長公記》)。看到康長被赦免,長治想以當時身在高屋城的吉益氏為中間人再次申請與信長達成和睦(《田山義昭氏所藏文書》),但又被拒絕了。

天正四年(1576)十二月二十七日,三好長治與阿波守護細川真之對立,在退守別宮長原後自殺。學者田中省造據《三好家譜》得出結論,細川真之乃是得到了織田信長的強援;另一學者橋詰茂則指出,織田信長利用細川晴元之子信良,並支援讃岐的反三好方勢力香川信景,同時結好土佐長宗我部氏,拒絕三好長治的和睦申請等,通過種種手段來構築對三好氏的包圍網,這是信長四國領國化政策的一個核心環節(三好長治敗亡的通說和表面原因是長治強令阿波國眾和領民改信法華宗而導致領國內亂,最終被長宗我部元親有機可乘——不懂戰國注)。

三好長治敗死後,之前一直頭疼於筱原長房頻繁出兵騷擾的毛利氏反而開始主動入侵讃岐,在天正五年(1577)閏七月的元吉城之戰中擊破長尾、羽床、安富、香西、田村氏等讃岐國眾(《浦備前覺書》)。與此同時,土佐長宗我部氏開始入侵阿波,確認阿波公方足利氏的所領安堵(《土佐國古文叢》),迫海部郡日和佐城的日和佐氏臣從(《浜家舊藏文書》)。失去了三好長治的阿波成為了反織田方的毛利氏和親織田方的長宗我部氏之間角逐的戰場。

天正六年,之前出繼十河氏的三好實休的次子存保回到阿波,試圖挽回阿波三好氏的勢力。毛利氏的小早川隆景向存保傳達了祝賀旨意(《三原高校所藏三原城城壁文書》,可見此時存保的立場是親毛利一方的。之後的四國局勢基本就是毛利·十河與織田·長宗我部雙方間的對抗。隨著長宗我部元親漸佔優勢,天正八年(1580)事情迎來了轉機。長宗我部元親通過明智光秀的重臣齋藤利三向羽柴秀吉介紹了四國的局勢(《吉田文書》),在書信中說明了元親基本已經壓制了阿波,並著手攻擊讃岐的十河城和羽床城,等平定了阿、讃兩國後,便會出兵攻擊毛利氏和河野氏。但從大坂方面(石山本願寺?)逃出的浪人們奪取了勝瑞城,並攻擊一宮城,與雜賀眾一夥的新開道善也一併蜂起,因此元親非常關注信長麾下的三好康長前往讃岐的動向。也就是說在信長的四國政策中,由於敵視阿波三好氏且並不樂意看到長宗我部元親的勢力過於膨脹,因此將再興三好氏的責任交給了親織田方的三好康長,並以此牽制長宗我部氏。

信長究竟何時開始轉換四國的政策是這些年來學界爭論的焦點,由於很多一次史料未註明年份,因此學者們各有看法。除了文書的時點問題,此事還涉及織田氏與長宗我部氏的關係、織田家中羽柴秀吉與明智光秀的對立及本能寺之變爆發的原因等諸多複雜問題,在此無法進行深入的討論。

現僅從三好氏的視角,對於天正八年的情勢進行梳理。此時織田方的長宗我部元親基本壓制了毛利方的三好存保(十河存保回到勝瑞城後,其文書署名中基本使用三好苗字——不懂戰國注),但從大坂逃出的浪人、雜賀眾和新開道善的蜂起嚴重威脅到長宗我部元親對阿波的統治。以壓制本願寺並攻擊毛利氏為最重要課題的織田信長本希望元親早日壓制四國,以能夠騰出手來與織田軍一同對付毛利氏,但現實中有些困難。因此信長又想令三好康長在平定阿波和讃岐後(《志岐家舊藏文書》),由羽柴秀吉、宇喜多秀家、三好康長、長宗我部元親一起構築起對毛利輝元、三好存保和河野通直的包圍網。但元親對此方案的最終目的性表現出狐疑,因此通過前面的書信想從羽柴秀吉那裡探探口風。

被派往四國的三好康長軍主要包括了攝津塩川氏、河內的多羅尾氏、池田教正、野間康久一族、結城氏、安見新七郎等人,絕大部分都是河內眾(《士林證文》)。特別是多羅尾氏、池田氏和野間氏本為三好義繼的重臣,即所謂的若江三人眾。在三好康長臣從於信長後,康長取義繼的養父三好長慶的「慶字」,改名「康慶」,以示自己為三好氏本宗家的繼承人,從而能夠有與阿波三好氏的三好存保對抗的名分。但從結果來看,三好康長不僅沒能平定阿波和讃岐,信長的這種政策還直接造成了長宗我部元親的離反,以三好康長·長宗我部元親對抗毛利輝元·河野通直的戰略構想也宣告失敗。

天正十年(1582)二月,為了對抗長宗我部氏,三好康長再次出兵四國。此時,信長以三子信孝為三好康長的養子,並確定了讃岐給予信孝、阿波給予康長的領國分割計劃。六月一日,三好信孝率領丹羽長秀、蜂屋賴隆等織田軍宿將到達大坂的住吉,準備渡海殺向四國。同時向正在四國抵抗長宗我部軍的筱原實長發布了自軍即將進發四國的制札(《土佐國纛簡集殘編六》)。但在次日,震驚全日本的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死,入侵四國的計劃被迫中止,信孝與羽柴秀吉軍會合共同攻擊明智光秀軍,為父報仇。與此同時,反信長方的勢力也趁此千載不遇的良機發起攻勢。例如曾站在明智一方的菅達長趁機佔領淡路的洲本城,羽柴秀吉令安宅神五郎奪回(《萩原員崇氏所藏文書》);八月二十八日,長宗我部元親在阿波中富川之戰中擊破三好軍,三好存保於九月二十一日從勝瑞城退城,退守讃岐。

天正十一年(1583)八月,三好存保改名「義堅」,試圖在讃岐回復統治。其改名的原因大概是三好康長收羽柴秀吉的外甥秀次為養子,改名「三好信吉」,並認可讃岐國眾香西又一郎在播磨志方郡的知行(《黃薇古簡集》)。如此來看,三好信吉已經直接影響到三好存保對於讃岐國眾支配的正統性。因此存保如同十河一存之子入繼三好氏本宗家取名三好義繼一樣,通過改名來對內外宣示自己才是三好氏本宗家的繼承人,不僅是四國國眾們,即使對於畿內的三好康長和信吉(即秀次)養父子來說,自己才是正統。

但從事實來看,改名並不具備任何實質性作用。三好存保完全沒有力量同長宗我部元親對抗,只能接受羽柴秀吉的援助(《竹內文書》)。秀吉不僅利用三好康長、三好存保與長宗我部元親對抗,還將淡路水軍的頭領·三好一族的安宅神五郎及船越景直轉封到播磨明石郡押部谷這一內陸地方(《萩原員崇氏所藏文書》),令自己的心腹仙石休久入主淡路,統率諸領主並整編水軍。

天正十二年(1584)六月,讃岐十河城落城,存保撤退到大內郡的虎丸城(《香宗我部家傳證文》)。至此,阿波三好氏目前所保有的城郭只剩下了讃岐虎丸城和筱原甚五、森村春據守的阿波土佐泊城了(《中村市右衛門所藏文書》)。據學者津野倫明的指摘,天正十二年在四國的一連串的長宗我部氏與阿波三好氏的戰鬥,是羽柴秀吉與織田信雄·德川家康間爆發的小牧·長久手之戰的局部聯動戰役之一。

天正十三年(1585)五月,羽柴秀吉以弟弟羽柴秀長為總大將,命秀次、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等一同出兵四國。八月,長宗我部元親降服。在之後的四國國分中,阿波被賜予蜂須賀家政,野口孫五郎和森村春為其與力;讃岐被賜予仙石秀久,安富氏及「十川(河)孫六郎」(即三好存保)為其與力(《毛利博物館所藏毛利家舊藏文諸家文書》)。由此可見,原阿波三好氏的領國被賜予秀吉的家臣,大部分遺臣成為了蜂須賀氏的家臣。存保沒能以「三好義堅」之名回歸舊領,只能以「十川孫六郎」之名在讃岐擔當一介三萬石的與力大名,在豐臣政權下苟延殘喘。

天正十四年(1586),名義上為了救援豐後的大友宗麟,秀吉發動了九州征伐。長宗我部元親、信親父子及十河存保隨同仙石秀久出陣,但在戶次川合戰中被島津家久擊破,長宗我部信親、十河存保戰死。仙石秀久因責被改易,十河氏也一同被改易,作為大名的阿波三好氏至此徹底滅亡。

原作者 天野忠幸

原文出自《論集戰國大名與國眾10·阿波三好氏》(岩田書院2012)

原文題目為《総論 阿波三好氏の系譜と動向》

不懂戰國 編譯

不懂戰國後記:本文的前兩章是對阿波三好氏的研究現狀和對阿波三好氏當主、一門和重臣的簡介,雖然都是基於現在的研究狀況和一次史料得出的結論,但實際上這兩章的內容非常枯燥,可能不會引起大家的興趣。第三章才是真正介紹三好氏,特別是阿波三好氏的盛衰。說起三好氏,絕大部分人第一反應肯定是三好長慶,而說起三好實休(看完本文的讀者不知是否還會繼續稱其為三好義賢),也是很多讀者都熟悉的名字。但對其事迹也許並不了解,包括我自己之前都不了解三好實休在三好家和阿波國的影響力有那麼強大,以此來類比,三好長慶的三弟安宅冬康和四弟十河一存在各自的分國的勢力也該是如此吧。而且從文中來看,凡是本家遇到大事,三好四兄弟還能一起商量執行,所以在三好長慶精神恍惚前,幾兄弟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而且長慶敢於放權給實休,可見對實休的信任和器重程度。正如文中多次提到的,關於戰國時代阿波國的資料不多,希望通過本文能使讀者對戰國時代阿波的形勢及三好實休、長治和存保父子的履歷有個粗淺了解。


推薦閱讀:

日本街景與中國街景的差異有哪些?
日本女團和韓國女團在舞蹈方面誰更勝一籌?
日本餐館門上的門帘是幹嘛的?
「我正在被追殺,請救救我。」
如何評價宋慧喬拒絕日本車在中國的代言引起大量粉絲稱讚的事?

TAG:日本战国 | 日本历史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