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伊拉克的薩拉菲的前世今生

據多家媒體報道,6月13日清晨,一名宣稱效忠「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持槍歹徒在一家人頭攢動的同性戀夜店殺害50人,傷53人。這起「獨狼式」的恐襲已被定義為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大規模槍擊案。

這起事件除了讓公眾再次探討美國是否應該控搶外,「沉寂」許久的「伊斯蘭國」也值得讓我們再次探討。

中東劇變中以「伊斯蘭國」為代表的聖戰薩拉菲派崛起,佔領了伊拉克與敘利亞北部的大片領土。曾作為阿拉伯世界中世俗化最徹底的國家之一,伊拉克境內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蔓延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討論,為豐富這一主題的討論視角,筆者將在本文中對伊拉克的薩拉菲運動發展作一個簡要的梳理。

薩拉菲還是瓦哈比?

關於伊拉克的薩拉菲主義起源,伊拉克的薩拉菲謝赫阿布杜?哈米德?納迪爾認為,可以追溯到18世紀中期之前。這也就意味著,伊拉克薩拉菲主義的出現早於沙特的瓦哈比主義。

對此,伊拉克學者阿巴斯?阿扎維認為,在第一沙特王國(1745-1818)崛起與瓦哈比運動興盛前,該運動在伊拉克就早有發展,其之所以沒有形成大的影響,一方面是由於傳播形式局限於宣教者個人層面,另一方面則是受到了當地遜尼派烏萊瑪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直接打壓。

更有學者考證稱,伊本?瓦哈卜青年時期在伊拉克的遊學生活期間,就受到了摩蘇爾謝赫艾哈邁德?庫蘭的薩拉菲思想影響,成為其隨後著書立說的基礎。

據稱最早接受瓦哈比思想的伊拉克人為阿卜杜勒?阿齊茲?貝克?沙維,相傳其在朝聖麥加的歸程中途經德拉伊耶,在會見了伊本?沙特之後接受了瓦哈比派的思想主張,從而將瓦哈比主義帶入伊拉克。

需要指出的是,瓦哈比主義在伊拉克雖有所傳播,但並不構成主流,第一沙特王國崛起時對伊拉克多地發動的軍事掠奪與征服行動,早就招致伊拉克境內的不滿,引起精英與民間的反抗。

更重要的是,雙方在對待「定叛」問題的立場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地處奧斯曼帝國腹地與波斯交匯處的伊拉克,歷史上早就形成了文化多元的社會:遜尼派、什葉派與蘇菲派穆斯林基本上維持了三者間和諧共處的局面。當時的宗教學者阿布杜?拉赫曼?蘇維迪在與伊本?瓦哈比的通信中回應道:「我只對那些理解宗教卻阻礙他人信仰的人進行定叛,但就『烏瑪』大多數而言,則沒有定叛的必要。」

身份覺醒

歷史上,伊拉克的薩拉菲運動未發展成主流,一種合理的解釋是,除了阿魯西派的薩拉菲人士系統性地接納了瓦哈比主義的理論外,其他人士的行動都僅限於個人宣教的層面,沒有建構出成體系的理論足以將其發展為社會性的運動。

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這種局面才開始發生變化。受1960年伊拉克穆斯林兄弟會成立「伊斯蘭黨」的鼓舞,伊拉克的薩拉菲主義力量也開始謀求自我身份認同,成立了「認主獨一者薩拉菲組織」。

70年代中期,受鄰國沙特的暗中支持,這種意識更為顯著,「組織」開啟了機制化建設,成立了「舒拉」委員會這樣的內部決策機制,並從軍事學院中吸納了大批的青年軍人,組建屬於自己的軍事組織。復興黨軍官薩阿敦?卡迪和馬哈茂德?馬什哈迪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二人也因軍事上的激進傾向而於1979年遭到逮捕。

兩伊戰爭期間,由於沙特對於伊拉克各方面的資助,使得沙特對薩拉菲勢力的支持變得更加直接有效,戰爭狀態下的「組織」開始被軍人所主導,變的更具軍事與政治意識。

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沙特與伊拉克關係惡化,薩拉菲力量受到薩達姆政權的打壓,「組織」成員遭到逮捕並隨後被取締。但長達13年的國際制裁,使得國力衰微的伊拉克政府,在90年代中期發動了一場宗教氣氛濃厚的「信仰運動」,試圖從宗教上彌補其合法性空白,大量酒館和夜店遭到查封,甚至背誦《古蘭經》也成為復興黨黨章中的一條。期間,薩拉菲力量側面得到成長,並從中控制了大批的清真寺。

更為有趣的是,由於國家職能部門的衰退,人們開始重新啟用舊的社會習俗來填補這一空缺,宗派主義與部落主義得到國家的鼓勵,薩達姆也於1991年3月接見了各部落首領,承認了他們的權利。部落開始成為捍衛國家邊境的主力,模糊的邊界意識與平行的走私經濟,使得沙特瓦哈比主義傳播從中漁利,滲透如履平川。

此外,海灣戰爭中被俘虜的部分伊拉克士兵,據稱在沙特軍營中受到了「特殊的」教育,刑滿釋放也後將瓦哈比主義帶回了他們的故鄉。

新世紀以來的聖戰薩拉菲

新世紀伊始,在對「伊斯蘭戰士」、「認主獨一運動」和「庫爾德伊斯蘭抵抗運動」整合之後,馬拉?法提赫?凱里凱勒於兩伊邊境組建了以庫爾德人為首的薩拉菲力量「伊斯蘭輔助者組織」,成為伊拉克聖戰薩拉菲團體的首例,並借2001年底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吸納了大量除庫爾德人外伊拉克與阿拉伯的薩拉菲主義者。例如2001年,該組織四名成員就對巴格達瓦齊里亞區一座清真寺對面的夜店發動了爆炸式襲擊。

但需要指出的是,該組織在薩拉菲旗幟下所追求的政治實質,是借伊拉克社會中業尚存的薩拉菲力量,打破庫爾德民主黨與庫爾德愛國聯盟之間達成的脆弱和解,尋求政治上的重新洗牌,謀求其在庫爾德勢力範圍中的地位。

隨後,美國於2003年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與「伊斯蘭輔助者組織」運動的鼓舞一道,催生出了一批以「伊斯蘭軍」、「遜尼支持者軍」與「聖戰軍」為主的伊拉克本土聖戰薩拉菲武裝,抵抗美國的侵略行徑,打擊逐漸上升的什葉派力量。這三股勢力最終還於2007年5月成立了「聖戰與改革陣線」,共同打擊在伊拉克亂局中崛起的「基地組織」分支。

2004年由約旦籍聖戰者扎卡維成立的該組織同屬聖戰薩拉菲派的「基地組織」分支,並非伊拉克的本土性組織。2006年1月,在聯合了一批小型伊拉克本土薩拉菲武裝後,分支易名為「伊拉克聖戰者舒拉委員會」,隨著武裝勢力的進一步擴大,分支於同年10月再度易名,宣布建立「伊拉克伊斯蘭國」,成為伊拉克境內最具影響力的聖戰薩拉菲武裝。

2011年,敘利亞局勢作亂,「伊拉克伊斯蘭國」借勢而起,形成了以敘利亞北部與伊拉克北部為核心的勢力範圍,遂三度易名為「伊拉克與沙姆伊斯蘭國」(ISIS),並最終於2014年6月宣布成立「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成為全球臭名昭著的IS。與本土武裝不同的是,「伊斯蘭國」更加註重定叛,手段更為激進殘暴。

安靜的一面

戰場之下,薩拉菲力量也在謀求其長遠的發展。面對在上世紀「認主獨一者薩拉菲組織」建制化的失敗局面,直到2003年「宣教、指導與法特瓦最高協會」成立時才有所改觀。2004年,部分薩拉菲人士也開始有意識地與其他政治勢力結成聯盟進行參政,薩拉菲宣教士法吉爾就曾加入「愛國力量議會聯盟」,參選2005年的眾議院議員選舉,馬哈茂德?馬什哈迪則成功當選了該年選舉後的伊拉克眾議院議長。

隨著美國逐漸從伊拉克撤軍,部分聖戰薩拉菲與宣教薩拉菲人士再次謀求薩拉菲的建制化,並於2012年與2013年年初在伊斯坦布爾召開會議,商討成立「薩拉菲協會」或「伊拉克薩拉菲大會」等議題,謀求戰後薩拉菲力量的長遠布局。

2013年5月,包括部分薩拉菲力量在內的遜尼派力量在埃爾比勒宣布成立「善行與改革烏瑪運動」,「伊斯蘭軍」領導人艾敏?賈納比出任領導人,共同發布聲明稱,將致力於「傳播中正溫和的伊斯蘭思想」,「保障伊拉克人民與遜尼派的利益。」

伊拉克薩拉菲意識的覺醒,與其說是薩拉菲力量本身的興起,更為恰當稱之為遜尼派的自救。事實上,為了遏制亂局中什葉派與庫爾德人的勢力坐大,薩拉菲派、穆兄會與蘇菲主義力量早已淡化了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共同組建政党參與政治。

真實的狀況是,包括薩拉菲力量在內的伊拉克遜尼派,在維護自身與其他勢力的均衡乃至優勢時,無意中加劇的,是伊拉克的教派衝突。這與伊拉克遜尼派自1921年以來所構建的伊拉克民族主義身份,形成了意識形態上的矛盾對立,成為影響未來伊拉克局勢走向的一大不穩定因素。

註:本文首發於頭條號中東研究通訊,中東研究通訊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weixin.qq.com/r/r0N0b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中國有必要出兵伊拉克剿滅伊斯蘭國(ISIS)極端武裝嗎?
伊拉克敘利亞都那麼亂了,為何還不出亂世英雄?
中國現在具備出兵干涉伊拉克的實力嗎?
有人說伊拉克現在經濟平穩,人民幸福;也有人說伊拉克還是水深火熱,現在伊拉克的現狀到底是怎樣?
如何評價約旦要對 ISIS 燒死飛行員報復的回應?

TAG:伊拉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