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無法通過切割消除
我看過很多這樣的故事:有網友坐車回家,買了下鋪,上車後卻發現被佔了,原來那人買了上鋪並希望網友跟他換。下鋪比較省力因此網友不想換,想不到那個人開始指責,說網友不知道照顧他,一點不善良。故事中被欺負的多是學生或年輕人,而那些強佔下鋪的人又十分蠻橫,他們或者是滿口粗話的大漢,或是倚老賣老的潑婦。
我也看過致賤人這類的文章,它批評了那些理直氣壯占別人便宜的人:讓出國的人幫忙買東西、讓有一技之長的朋友無償幫忙,一被拒絕就生氣;它也批評了那些受不了別人優點的「玻璃心」:看到別人有名牌就泛酸,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夾槍帶棍地諷刺。
一、真理再前進一步就是謬誤
老實說,原本看到類似的故事讓我很愉悅,和大家一起嘲笑那些LOW貨也讓我開心。但當我看到文章稱玻璃心是「噁心的大傻逼」時,我突然意識到這些玻璃心的表現一般都來自自卑,而他們敏感的反應其實正是心理問題的標誌。那麼,對一個有心理問題的人給予如此激烈的評判是否公平?
有人為強拆叫好,認為這是對房主貪婪的懲罰;有人為強制墮胎叫好,說憑什麼對違反國家政策的人寬容;有人說貧困山區的人活該窮,誰叫他們住那麼偏卻不搬;有人說需要擔負弟弟妹妹學費的鳳凰男活該打光棍,誰叫他家違反計劃生育。
漸漸的,我們發現沒有什麼人是不能被指責的:小悅悅事件,有人指責父母為什麼沒管好孩子;摔嬰兒車案,有人說作為母親就不該和別人爭執;孕婦坐公交沒人讓座,有人說這是存心給人添麻煩,要怪就怪丈夫沒錢;各種性侵案,指責女性不自愛的更是不絕於耳。
我們必須承認,有些指責是有道理的: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泛酸確實不應該;孩子出了意外父母確實存在失職;違反國家政策受到懲罰理所應當。但是當我們開始將各種事件的原因簡單歸於人的錯誤,將各種人的錯誤歸於他的主觀因素之後,指責那個錯誤的人就成了遇到問題後的第一反應。而這樣的反應模式卻很有可能形成危險的心理慣性,帶來人格成長停滯的可怕後果,這是人能遇到的最大危險。
自愛和自憐只有微弱的區別,前者帶來勇氣後者卻造成畏縮;理智和冷漠只有一步之遙,前者基於事實後者卻缺乏人性。同樣的,義憤和殘酷也相差無幾,前者誕生於對受害者的愛,懲罰維護了公正,而後者來自對施害者的恨,報復往往引發不公。
二、惡來自扭曲,它無法割除
無論事實是什麼,「是他們的錯」是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方式:如果客觀上我們是錯的,那麼「是他們的錯」可以作為萬能的心理防禦,但無數心理疾病由此而來;如果客觀上我們是對的,那麼「是他們的錯」可以解決認知失調的不適——為什麼我們是「對」卻受傷害?因為別人做錯了;為什麼有人會遭受莫名的災難?因為他們做錯了。
「是他們的錯」如此有效,世界因此變得簡單。我們不再有困惑,問題都由此獲得解答,但要徹底解決問題,我們還要再多加一句: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會有問題,因為是他們的錯。那麼他們為什麼有錯,因為他們是愚蠢/低素質/短視/粗心/玻璃心/犯賤的人。
將問題歸因為錯誤,將錯誤歸因為錯誤的人,我們的問題得到解決。這個過程還可以得到優越感這種副產品,讓我們在熏熏然中感到舒適:我們將問題塞給那些天然擁有不好屬性的人,然後就可以通過和這些怪人的切割獲得安全。
但是有時候,這樣的切割似乎有點困難。我們可以離那個摳腳的旅伴遠一點,最多也就忍幾個小時;我們可以和那個狡詐的同事斷交,無非是生命的過客。但當我們的父母就是隨地吐痰的人,當我們的孩子在公交車上大聲說為什麼沒有人給我讓座時,這就有點尷尬了。
當某個長輩感慨要不是生這麼多孩子,生了這場大病就只能等死時,我們發現很難指責,因為知道他只有三百塊一個月的養老金;當我們聽到某個四十多歲的同事為了生個男孩而超生時,我們發現很難指責,因為知道她的婆婆老公每天陪著笑臉,就希望她能生個繼承萬貫家業的人。
看到校園暴力中畏畏縮縮的受害人,我們想起了自己被同學欺負的痛苦時光;看到對著領導諂笑的同事,我們想起了自己為工作到處奔波的艱辛歲月;看到貪腐事敗後的官員,我們想起了自己帶回家的辦公用紙;看到對服務員大聲斥責的彪形大漢,我們想起了自己在孩子劃花沙發後的勃然大怒。
三、每個人都和我們存在交集
我們發現,那些我們諷刺、嘲笑、厭惡、恐懼的人並不是異常的、完全和我們無關的人。在某個時刻,在某個環境,我們也會被心中的黑暗控制,成為一直在排斥的那些人。換一下家庭環境,換一下出生地區、換一下教育水平、換一下人生際遇,我們就會成為那些蠢貨/玻璃心/賤人/潑婦/懦夫,這些人就是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的我們。
認為自己永遠不會變成曾經厭惡的那些人,認為我們可以用異化別人的方式遠離黑暗,認為我們可以通過切割心中的惡而擁有純粹的善,歸根結底都是一種恐懼,一種逃避,一種心理防禦。
從心中切割出越多的惡,心靈的總量就會變少,心靈的完整度就會降低,因為這樣我們就永遠無法面對惡,深入的惡的源頭,因為這樣我們就無法發現丑是扭曲的美,惡是迷失的善。壓抑了惡,我們就永遠無法發現發現善和惡擁有共同的源頭,人與人擁有共同的本質。
逃避了惡,善就會變成了最灼熱的火,它燒盡一切,也徹底斷除了我們和整個世界的聯結。
http://weixin.qq.com/r/1Tu4oEDEVx0orQTD927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對不確定性的焦慮?
※有人記得自己前世嗎?
※懶惰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解釋「宇宙終極向量是愛」這句愛因斯坦名言(論宇宙精神)
TAG: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