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琴的價格差距緣何如此之大?——兼談古琴琴器市場現狀

十三年前筆者還是在成都的時候,想學習古琴。跑遍了整個成都的琴行也只找到一家有兩三張古琴掛著賣,還是沒有低頭的外行琴,嚴重抗指。即使這樣,還是激動的不成,花了2000元買了下來。學琴後就開始慢慢了解和接觸琴人,那時候一般的古琴價格在3000上下,名家古琴也就最高6000的樣子。比如現在大家熟知的王鵬,當時的琴不過五六千以內。不過以2003年的房價水平比,這個價格也不低了,在北京二環都可以買1.5平米了。

就是說十三年前古琴價格大約在2000——6000左右。那時候古琴還沒有真正走向大眾,圈子小的可憐。但現在想想對於琴人也並非壞事,因為學琴人少賣琴人少,還真能碰到有人願意免費送琴,有人願意免費教琴的好事。只要你心夠誠,說不定還真能天上掉免費餡餅。但如果你是要買琴的話,確實還是要小小出點血,那時候還真沒有便宜琴;當然也沒有太貴的,名人琴和一般的不過兩、三倍差價。

今天的古琴市場,新琴的價格大概在四五百元到百萬元以上的區間,相差萬倍。其實有時候我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回頭這麼大的差距。

這裡簡單算下傳統工藝製作下古琴的成本:

傳統古琴包括打木胎、靠木漆、裹布、灰胎、面漆、裝配上弦等六大步。其中灰胎一般至少4道以上,面漆也要做上幾道。如果找一個熟練木匠一步步來做,算工時的話(不算等待時間)打木胎需要4小時,靠木漆加裹布1.5小時,最少4道灰胎4個小時,面漆5道4個小時。裝配上弦0.5小時。合計14個小時,也就是將近兩個工作日。現在木工師傅日薪基本要200以上,算下工時來就要將近400元。琴弦能用的,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十元一套。木料呢,最差的一床琴木料也要至少100元吧。大漆最差的也要一百多一斤(別跟我說幾十元的大漆,那要麼是最爛的初尾刀漆,要麼就是加了東西的),一張琴做下來至少三斤大漆。

以上是按傳統工藝的一個成本底線,事實上成本遠高。比如琴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反覆上弦調音,從木胎階段就要開始。我自己算過,自己一張琴的工時起碼在35——40小時以上。稍微上點心的琴,基本在60小時以上。再加上等待時間,一張琴的成琴時間在一年以上,這裡面還存在資金占用成本問題。

如此算下來淘寶上能賣500多的琴,簡直是天上掉餡餅么!

這裡就想聊聊幾百元的琴是怎麼做出來的:

木胎做完注一道瓦灰膠作為灰胎(據說也有用水泥的),72小時以內就能幹,打磨下再噴一道聚酯漆。裝配,上弦!完工!

還能更便宜么,可以!木胎上直接噴漆,裝配,上弦,完工!

如此一來,一個工人一天能做兩張琴,每張琴物料成本250元,工人工錢150元。廠長和淘寶店主還能有100元利潤空間!做活動時再拿出30元利潤,送點桌旗、掛鉤、盜版教材什麼的一大堆東西。我以前認為古琴只有兩種,大漆和腰果漆(合成大漆)的。現在看來,如果能用合成大漆來做琴的廠家,都已經是良心企業了,挺無奈的吧!

再談談高價琴:

一床製作精良的古琴,是樂器、是木藝、是漆器、是藝術品。這麼多的屬性再加上製作的物料成本、時間成本、技術工藝成本等等,一定是有他自己的價值的。 一張質地精良、音色可人的好琴,要麼是斫琴師神來之筆要麼是多年積累的厚積薄發,這個價值與一副精美的書法、繪畫作品是一回事,而且前者所費工夫要遠高於後者。自古收藏界有一琴十畫的說法。

一個有靈魂和創造力的斫琴師,一定會有大量的學習和會客時間,本身產量就會很低。一個斫琴師一年三十張以上都算是高產,如果每張琴出貨價不能高於一萬五到兩萬,再算上一定的返修率和製作、資金占用等成本,其實一年下來能剩下在手頭的錢微乎其微。我見過很多斫琴師在這樣的境遇下變成了斫琴機器,無暇學習提高,最終要麼忍受惡性循環要麼改行去了。

一張琴如果再使用了各種黃金、寶石等原料,賣上幾十萬也不少見。畢竟一床音色好、手感好、外觀美的琴是緣分難覓的。至於王鵬動輒百萬的琴價,買個名頭對於這個階層的買家也無可厚非。早年我也見過王鵬抱著琴東跑西顛的圍著老琴家轉,低眉順眼的請求認可。不能總看到人家的功成名就,看不到人家當年的卧薪嘗膽吧。

為高價琴做了這麼多辯護,我不是力捧高價琴,我是希望大家能認識到一張手斫琴的價值。另外這些年低價琴確實也為降低古琴門檻,普及古琴藝術,促進古琴進民間、進校園客觀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古琴愛好者們都能在古琴價格亂世的今天,可取所需,最終擁有到一張自己看著舒心、撫著愉悅的琴器就是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彈古琴的時候,勾,挑,抹,剔聽起來都一樣?
風雷引
如何看待「接近失傳的上百首古曲無人問津」的消息?
古琴 | 淺談左手技法之吟猱·分類講解篇(上)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