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地至道,多樣化

一座山,可以從東、西、南、北四個角度來看。

一個人,我們也可以從前面看,從後看,俯視著看,或仰視著看。

一件事,我們也可以站在你的角度來解讀,我的角度來解讀,社會的角度來解讀,天道的角度來解讀。

天地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樣化。

而大部分的爭吵、辯論,來源於並沒有從全局看待某件事與物。

這個世界是立體的、多元化的,但當我們的」執著「升起後,我們就會活在非黑即白,非左即右的線性思維中。

我們為什麼會為知乎上的答案點贊?一方面是認同,一方面是作者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為什麼別人看的到新的視角而我們自己看不到呢?

因為包容性不夠強。當我們一遇到事情,便會用尺子、評判來衡量這個世界,於此同時我們就失去了客觀觀察世界的能力,失去了看到這件事物立體角度的能力。

而那些優秀的人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允許事情的發生,當事情發生後,不著急做評判,換個角度來看事情。當站在那個傷害我們的人的角度來看事情時,我們會發現,原來他也很可憐。當看到他人或事件發生的背後的原因,我們就能坦然接受這一事實。而接受事實,是我們改變自己、超越磨難的第一步。

有心理學家說:人的憤怒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不接納。我覺得這個話換個角度是:當我們能通過立體的角度去看事物的發展,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情緒,會理解這一切的發生。

這份立體式的包容叫什麼?叫智慧、中庸,叫平等心。

我個人的大多數文章本質上都是在講述:什麼是智慧,如何開發智慧。區別在於所選擇的角度,用詞不同而已。但每一個角度都可以帶來新的視角。只要能把握智慧在生活中的核心意義所在,就不會被各種文章、辭彙所迷惑。

同樣的,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從事的是什麼專業,只要能把握主其中核心的點,就可以從任意角度,任意的層級來解析這件事物,而不會被任何問題所迷惑住。

世間萬物皆是立體化的,當能從立體的角度看待萬物時,會平等、接納的對待這一切,當我們沉入評判、爭論之中時,那一定是因為有情緒執著在心中升起,束縛住了你的視角。

推薦閱讀: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道法自然,按理說應該順其自然不去妨礙。但我很迷茫我的某些所為是自然的一部分還是破壞了自然?
莊子的生死觀是怎樣的?
《禮記》效特牲中為什麼說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人沒有慾望會怎麼樣?

TAG:智慧 |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