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傻」的爸媽養出獨立的娃

或許你的孩子還很小,但總有一天他會上幼兒園,然後接受一系列課堂和社會教育。 n

在孩子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家長們會發現孩子有各種不適應,會遇到各種問題。

下面,我們先來聊聊上幼兒園的孩子們都會遇到什麼問題。

幼兒園與家庭環境的差異

案例一

丁丁上幼兒園兩個月了,跟小朋友和老師的關係都不錯。 n

不過,當他有什麼需要時,常常只會很著急地用手去指,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說。老師的幫助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時候,他會很容易生氣。這是丁丁的煩惱。

家長也擔心丁丁在幼兒園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懷疑是不是再等半年再上幼兒園會比較好。這是家長的煩惱。 n

嬰兒確實需要得到精細的照顧,但當孩子上幼兒園了,就具有了更多的能力和潛能。此時,如果家長們照顧得過於精細,反而會耽誤了孩子成長。 n

就像丁丁,由於家人特別了解他,也都盡心儘力,所以往往在丁丁還沒清晰地表達自己需求時,家長就已經明白並且迅速幫忙滿足了。 n

這樣一來,丁丁就很難有機會去練習表達自己的需求,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缺乏鍛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長的空間。 n

在幼兒園,一個老師同時照顧好幾個孩子,沒有辦法給予太精細的照顧,這樣反而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都學會了更多的自理能力。 n

而對於丁丁來說,由於家長的照顧比別的家庭要精細很多,無形中給丁丁建立了一個過高的台階,丁丁沒法靠自己的力量站上去。

家長如何改變照顧孩子的方式? n

家長需要在丁丁面臨的這個大台階前架起很多小台階來幫助他更好地適應。 n

1. 讓孩子體驗需求

家長多一些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明確自己的需求。 n

例如,讓孩子體驗到餓了之後,孩子才會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吃東西了,而不是家長一味地主動給孩子餵食物。 n

2. 引導孩子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

家長裝傻,讓孩子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需求。

比如孩子指著餅乾,家長問:「你讓我看哪個東西?」

「餅乾。」

「哦,你指的是餅乾, 餅乾怎麼啦?」

「我要吃餅乾。」

「哦,原來你是想告訴我你要吃餅乾啊。」

3. 讓孩子學會表達間接需求 n

上一步中,孩子只表達了直接需求,卻沒有表達對他人幫助的間接需求。 n

「哦,你是想讓我幫你拿餅乾,是嗎?」

「是的」 n

「那我知道了,我這就給你拿。你下次直接說,媽媽,幫我拿餅乾,我就知道了。」

這樣,孩子語言上能說稍微複雜的句子,也更清晰的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需求。慢慢也就學會怎麼如何請求幫助。

4. 讓孩子進一步擴大溝通圈 n

當需求的滿足需要好幾個步驟,甚至有困難需要解決時,引導孩子想辦法,並把步驟表達出來。

「家裡沒有餅乾了,怎麼辦?」

「媽媽去買。」

「媽媽現在要做飯,沒有辦法去買。」

「爸爸買。」

「對哦,爸爸下班後可以買,但怎麼告訴爸爸呢?」

「媽媽給爸爸打電話。」 n

「寶寶是想讓媽媽給爸爸打電話,告訴爸爸下班路上給你買餅乾,對嗎?」

家長偶爾要會裝傻

有時候家長聰明地裝傻,孩子才有變聰明的空間。 n

但家長裝傻也要明白孩子當前處於哪個台階上,然後就只裝傻到孩子登上下一個台階。等到孩子在下一個台階已經很穩定了,再開始向再下一個台階引導。這樣一步一步的,孩子就能更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了。

利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機,讓孩子在解決困難中成長。 n

家長們需要適時地剋制住自己替孩子解決問題的衝動,引導孩子一點點地練習,更健康快速地成長。

幼兒園表現直接反映家庭教育

案例二 n

小傑和小強也剛上幼兒園不久,他倆是同學。小傑在幼兒園裡,只要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大鬧天宮一樣,哪怕自己的有些要求是很不合理的。而小強則完全相反,表現得很膽怯,有什麼想法也不敢說。 n

而他倆在自己家裡卻都很相似,都像小傑在幼兒園裡一樣:有什麼要求都一定要被滿足,不然就大哭大鬧、摔東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n

孩子上幼兒園後,除了家庭的養育,還多了幼兒園專業老師的教育。但是對孩子影響更多的終究是孩子的父母和家庭環境。 n

家庭是孩子在早期學習與人相處的最重要環境,與家人的互動方式很大程度上構建了孩子與人交往的原初模型。

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模式也往往是在家庭里模式的延伸。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困難,無論從原因還是從解決所需要的能力培養都非常依賴於家人的努力。 n

適應幼兒園,從改變家庭模式開始 n

從小傑身上可以明顯看出,他在家裡和在幼兒園裡的行為模式是很相似的。家長很愛孩子,很希望給孩子充分的尊重與自由,而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就會很焦慮,希望儘快讓孩子安靜下來,於是妥協就是自己最容易做到的。

這樣的互動模式中孩子體驗到的就是:

「我是不需要顧及別人的感受的。」

「我哭鬧是管用的。」

「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

「家裡的事情是我說了算的。」 n

過分寵溺孩子,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不僅使得家裡的秩序會混亂,孩子內心也是混亂的。 n

而小強跟小傑不同的是,他意識到了家以外的環境是跟家裡很不相同的,而他在家裡習慣的方式在外面是不管用的,但是他又不知道有什麼其他的方式。 n

所以想要孩子在外面尊重他人,就要先在家裡學會被尊重和尊重他人。想要孩子在外面學會控制情緒和應激行為,就要在家裡先跟父母學習,更重要的是能在家裡先做到。這些能力的獲得也是孩子的成長空間。 n

這個過程不容易,涉及到一系列幫助孩子處理情緒、規範行為、尋找應對策略和模擬演練的環節。最困難的點就在於互動模式改變過程中必然產生的雙方情緒高漲。有關這一部分的更多內容,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了解更多內容:

在處理關於孩子的情緒問題時,有哪些一以貫之的原則?為什麼? - 陳實的回答

註: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

作者:陳實

丁香園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裝傻」的爸媽養出獨立的娃

推薦閱讀:

如何更好的處理家庭矛盾?
給孩子一個可以選擇的人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家長教育:發脾氣之前先緩一緩
寒假來了,如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TAG:幼儿心理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