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是點滴的功夫

曾經在我為一件事情困擾的時候發郵件諮詢了我的師父慧律法師。他老人家只回復了我一句話:」修行是點滴的功夫。「 當時我以為我明白師父在講什麼。可是每一次當我心靈上有所成長時,都發現這一句話包含的意義是那麼的深。

1)修行是需要點滴的累積來的,而不是我們想的」頓悟成佛「。開悟有次第。即使一個人開悟了,他也需要一步步改掉自己以往的習氣,而後才能夠在修行道路上前行。正所謂」悟後起修「。修行需要著眼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細微處。不僅僅是在起大煩惱時修,我們在平時一舉一動間都要修,隨時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今天吃飯的時候是出於需要吃的還是為了滿足慾望吃的?看到外境時產生的每一個念頭是不是正念?要如是觀察自己的念頭和身體的感覺,才能夠真正改變自己。如果只是一味討論佛法或者在煩惱時才抱佛腳而不重視點滴的修行、依然我行我素麻木生活,那麼在修行路上我們的進度會非常緩慢,甚至會退轉。於是乎,痛苦依然繼續,我們每天依然被自己欺騙,被外境欺騙。

關於「退轉」我個人頗有經驗(哭笑不得臉)。就連去年禪修後的經歷舉例好了。第一次內觀禪修完的狀態真是好得不得了。內心面對外境的波動小了很多,和以前相比可以算是「如如不動」。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能夠自持,明白這是對方的行為,與自己無關,內心完全不動念。慢慢的,因為工作忙也好、早上要晨跑也好,利用諸多借口,我暫停了每天的打坐。每晚睡前的聽經聞法也逐漸減少到最後中斷。由於狀態太好,我散漫了,覺得自己能夠這樣維持下去。當然退轉也是慢慢進行的,當我察覺到以後已經完全晚了。去年夏天感情生活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清晰看到了自己當時的狀態比起剛禪修完時已經差了很多。雖然最後還是很快(但是也花了很多天)提起了正念,但畢竟內心經歷了那麼多的波動,其中的痛苦也只有自己知道。那時候自己都還沒有意識到禪修的重要性,只是看看佛經和相關書籍。看完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心會比較平靜,但是平時一旦遇到事情就會在相上打轉。現在回過頭看根本無法觀照自己的細微念頭,只能在比較大的情緒波動上自持,而且都是在發生了以後來彌補。回過頭來看過去一年的經歷,發現雖然內觀禪修完的正面影響並沒有隨著修行停止消失殆盡,我依然是在修行路上前進了一些,但是比起剛禪修完依然退轉的厲害。如果說打坐在我是在10000米長征的0米處,打完坐可能有50米,而後逐漸退回到了10米。這40米的退轉就是由於自己的疏忽、自大和懈怠。

2)修行不能心急。在參加完禪修後或許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我理解了什麼是空,我內心好平靜,看樣子回家後我不會繼續執著了。然後回家後發現自己還是著相,遇到外界因緣就起心動念,於是自己就很著急:「我不是都想明白了「當體即空」,想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就是解脫嗎?但是我剛才執著個什麼勁啊?我怎麼這樣啊?」 諷刺的是,在生起這個情緒時自己又再次著相了。為什麼了解了什麼是空性還會這樣?一來是因為對於「空性」我還是理論上的理解,我悟性沒那麼高,怎麼會10天就能夠真正體悟到空性呢?上一篇也說了,這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功夫。其次,就算悟到空性,還有習氣在啊。習氣也是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慢慢消除的。所以啊,對自己要耐心一點。只要發現自己在修行過程中有一點點變好,起心動念不像以前那麼頻繁了,那就是在進步,就說明自己走的路子是對的。同時,也要對其他學佛的人耐心點。時不時我會聽到人講:「那個人還學佛呢,脾氣這麼古怪!」 當然我這裡是假設這個人是正信佛法而非迷信哈,那麼他還是會脾氣大也情有可原,畢竟業力在那裡啊,需要慢慢修。

這一點的經驗我也是有很多。如同上面的例子講的,即使我去年退轉了,依然從0米到了10米。修行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起來的,不可能說我一下子就能夠到達10000米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就算是坐飛機過去,也要花時間去造這個飛機和學會飛行啊。

3)實修非常重要。在參加這次禪修前我都沒有意識到「修」的重要性。曾經的我也只是聽經聞法而已,只重視「聞思修」的「聞」和「思」,而不重視「修」。以為「修」也就只是平時觀觀念頭而已。當然這沒有錯,只是這種修法不是特別有效,因為真正影響我們很多行為的念頭實在太細微,是六識之外的第七識(末那識-百度百科,八識-凈宗學院)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潛意識(the unconscious mind)。我們平時觀想到的念頭是第六識,我們的顯意識(the conscious mind),所以根本無法去觀照到第七意識的動靜。雖說聽經文法可以慢慢浸進去,但是畢竟太慢,很多時候都是理論上的理解(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加上外界污染那麼重,聽經聞法得來的效益難以維持。所以每天的修行才那麼重要。

我自己選擇的修行方式是內觀禪修,當然其他禪修方法還有很多:數息法,念佛等等。這些方法主要是修「定」,而內觀禪修是「定慧雙修」。不是說內觀禪修就更好,畢竟修行方法也是要看適合自己的。不過我嘗試了以後真的覺得太棒了,所以希望還沒有試過的朋友也去試一試,看對自己有沒有用。但是重要的是,嘗試了幾個方法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以後就一定要堅持。如果不停去嘗試新的方法而不痛下決心去下苦功,最後只會變成「猴子搬包穀——一事無成「。Goenka老師談到這個的時候有舉一個例子。一個缺水的人挖井取水,挖了沒多久聽過另外一片地更好,於是他又開始挖新的井。沒挖幾米又聽說還有一塊地水源更好,於是又開始挖新的。這樣換來換去,結果水還沒有挖到自己就先渴死了。修行也是如此。選定一個好的法門就開始行動,不要遲疑。時間不等人。

生活是點點滴滴組成。煩惱是在點滴中體現。那麼自然我們想要凈化心靈,也就要從點滴處著手修正自己不正的念頭和行為了。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想著一口氣吃成大胖子,更何況是修行這麼困難的事情。

共勉。


推薦閱讀:

當提及佛或者佛教時,應該談些什麼?
吃素與學佛有必然的聯繫嗎?
為什麼我覺得我學佛什麼都沒學到?

TAG:学佛 | 修行 | 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