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希臘教育模式能成為經典?這就是原因!
作者:毛志傑
看過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朋友一定會對其中蘇格拉底與他人在精彩的辯論過程中探尋正義與真、善、美的過程印象深刻。
這也是古希臘雅典派教育的一種方式。在和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以要求對方的順從自己為目的,而是鼓勵他人對事物提出疑問,通過互相的辯駁尋找真理所在。這也是通過啟發式教育來訓練人的思維方法。
反觀我們日常的家庭或學校教育中,往往以讓學生「服從」為目的,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而頻頻提出疑問、挑戰權威的學生則不受歡迎。
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社會的發展就在不斷地推陳出新、顛覆重建中循環上升、前進。如果一代一代人都在服從權威知識中接受教育,就很難有突破舊有知識體系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近幾百年來,中國發展速度會較西方慢了很多的原因之一。
從西方的發展史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軌跡。西方的國家不斷經過了消失、重建,舊有文化和教育體系也在被破壞和重建中得到了升華。以其宗教為例,在西方初期,宗教其實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而隨著國家的興亡更替、世俗和教會的權利制衡,宗教就經歷了多次的變化和分支,知識也隨著各種宗教思想的革新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連宗教都分新舊教派,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以及各種基於新思想的一些教派分化了教會對《聖經》的權威解釋。這些文化的傳承也成就西方教育「無權威」的模式和理念。
正是「無權威」才解放了大眾的思想,給予了人們突破舊知識體系的基礎和勇氣。其實,很多科學家如牛頓、達爾文等初期都是宗教信徒,從懷疑到突破,從而尋求到科學真理。
而在我們身邊,常常會聽到學生說「老師說」、「爸媽說」怎樣怎樣,從這些口頭語就能看出對現有的「順從化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在這樣的氛圍和習慣影響下,就是我們鼓勵創新,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要想有所改變,就需要從教育理念革新。
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者有勇氣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挑戰權威」嗎?
推薦閱讀:
※奴隸可以結婚or生子么?
※為什麼極權國家常宣稱有外國勢力威脅?
※家裡有套幾百年的古宅,現在應該怎麼做?
※這才是真實的中共軍隊政委,《亮劍》純屬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