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這樣的「中國母親」,你願意嗎?
雖然母職被推崇為天職,文藝作品流著眼淚讚頌犧牲式的母親形象,但可笑的是,某些中國女性,並不會,也不配做母親。她們往往處理不好自己與配偶的關係,遭受或者實施家庭暴力;她們對「愛」的理解有嚴重偏差,喜愛脅迫式的自我犧牲,控制欲旺盛到可怕,強調「我每天早晨幾點起來給你做飯而你不聽話就是不孝」,用這樣毫無邏輯的話語將子女強行納入其規則體系;她們教育的方式簡單粗暴,喜歡言語暴力,冷嘲熱諷,還以為只是普通的絮叨和關愛;她們身為女性卻歧視女性,認為女性應該服從男權的秩序;她們鄙夷對美的推崇與追求,把單調匱乏當做樸素大方。
一起聊聊:
你是否願意成為你的母親這樣的女性?如果你也曾經有過來自母親的家暴經歷並且對原生家庭十分抗拒,救贖之路應該怎麼走?
玲瓏沙龍App用戶@penny
贊同瓏主,父母決定生孩子時也沒有徵求孩子的意見啊,有可能孩子並不願意來這個世界,總覺得中國的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人生的續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脅迫孩子去做,孩子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先要為自己而活,其次才是老公,孩子
我是不願意成為我母親那樣的人,我整個童年都是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惶恐不安,直到現在,還把沒有離婚歸結於為了我們,其實我小時候多希望他們離婚,至少不用整天吵架。
瓏主回復:「為了孩子而不離婚」的邏輯很多時候是託詞,夾雜著被周遭所指指點點的恐懼以及妄圖用孩子維繫家庭的期待。
當然,也有真的為了一個「完整」家庭對孩子成長「有利」的想法,雖然完整不等同於圓滿,完整之下的裂痕才是撕扯孩子成長過程的尖刀。
玲瓏沙龍App用戶@大臉貓
有首歌叫時間都去哪了,很多人聽這首歌都很感動,可我聽了卻覺得很悲傷,我覺得我以後一定不要做歌詞里那樣的母親!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眼睛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太恐怖了!女人,首先要作為一個人,不能這樣一直為了別人生活!
玲瓏沙龍App用戶@yesiamzoe
女人首先得是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女人。美國詩人Aderienne Rich有一首詩我讀了好多遍叫做Paula Becker to Clara Westhoff,內容是懷孕的Paula給好友Clara寫信,這兩個人是真實存在的,詩里所描述的基本也是真實的。Paula是個畫家, Clara曾師從羅丹學習雕塑,這首詩里Paula告訴Clara她不想要這個孩子,之後可能想要個孩子但不是現在。Paula覺得自己沒有找到自己,因而她不想要孩子,後來Paula因難產而死。
找到這首詩是因為讀一本自傳體紀實小說,叫做走出荒野,作者很喜歡AR,在徒步太平洋脊道過程中一直在讀她的詩,AR確實被稱為女權主義者。
我覺得大多數母親會如龍珠所說,確實是因為她們還未認清自己前就成為了母親,我覺得那很可怕。我不會成為丁克,但直到我認為自己準備好之前我都不會生孩子。玲瓏沙龍App用戶@芮宜
我結合自身經歷和思考的文章鏈接在這裡:作為女性,我害怕成為這樣的「中國母親」
女性的母職身份,在中國社會受到不斷強調。幾乎任何反母職的言論,都會遭到質疑——而且
極有可能,第一個反對的,就是你的母親。
大齡未婚?「還不結婚,以後就生不了小孩了!」
(雖然大齡,也不過就是二十六七歲,以及,生育並不是婚姻的唯一目的。)
丁克?「不生孩子?你還是個女人嗎?」
(雖然長著子宮,不代表我必須使用它。)
不喜歡孩子來牽絆自己的生活?「這只是因為你沒有體會到有孩子當母親的幸福!」
(這種言論,和「認為自己是女同性戀只是因為沒有享受過和男性談過戀愛發生過性關係」難道不是一樣的可笑?)
雖然母職被推崇為天職,文藝作品流著眼淚讚頌犧牲式的母親形象,但可笑的是,某些中國女性,並不會,也不配做母親。
玲瓏沙龍App用戶@Mlle蝴蝶結
我覺得生孩子之前應該想想「我和媽媽在一起幸不幸福」,如果答案否定,那最好晚一些要小孩,等自己能handle再要小孩。家庭氛圍這種事情一定是有遺傳的。
玲瓏沙龍App用戶@Min
這個世界不配為人父母的人多了,受時代和所謂傳統文化影響而帶中國特色並且不配為人父母的尤其多。因為幸運地擁有溫情理智有正常人格的父母,而不知道這世界除了青草地還有泥潭還有深淵,還挺可笑的。無論怎樣,善待自己(三遍)不用父母本身的各種問題來懲罰自己,不陷入往事的惡性循環回憶。金鐘罩大法練起來(當然說說容易做起來難)畢竟總有一天,大家都會塵歸塵土歸土,風一吹都散了,不出意外的話,對方散先,這樣來看還有什麼可計較的。
玲瓏沙龍App用戶@一叉徐
我願意並且衷心希望未來能成為像我母親一樣的母親
??主也提過這僅僅是「某些女性」個體的行為並不能被概括成「中國母親」這個廣義群體的特徵
正視內心 或許真正交流你會發現母親的不同:)祝好ps:我是我媽腦殘粉 她真的超級酷玲瓏沙龍App用戶@米
作為母親,如果沒有辦法管好自己就沒辦法教好孩子。畢竟從孩子脫離你臍帶他就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和肉身的個體,不再受你的掌控。如果你在生孩子的時候不夠成熟其實沒關係,但是拒絕成長又要在孩子身上耍賴撒潑就太糟糕了。畢竟,沒有人需要真的對你「千依百順」。BTW,女性擁有子宮這個器官但是真的不一定要用它,就像很多人都擁有腦子這個器官但是都沒有在用???不要被子宮束縛你的思想。
玲瓏沙龍App用戶@慎履
不是什麼都有中國特色,母親這個詞本身是天然的,具體表現因個人、家庭、社會環境而議。
起碼我認為我的母親很好。六零後,原來十六歲就進國企的小幹部,和我爸談了七年自由戀愛。後來辭掉工作和我爸一起做生意,婚後自考進了物價局。婚後三年才決定生我。32歲高齡產婦,胎兒早產、胎位不正,我爸手術單不敢簽是我媽自己抓著我爸的手簽的,剖宮產,因為護士操作原因麻醉兩次沒成功導致後遺症。
我上小學開始她辭掉工作全職主婦。以上,你說算不算一個典型的中國母親。教育裡頭,從來不打我,但是嚴格奉行犯錯要認錯,讀書要認真的態度,可以適當給你想要的但是底線問題不可原諒,不能打但一定有方法治你。以上,你說算不算一個典型的中國母親?現在退休,報了老年大學,支持我考研,和我一起逛街討論電影,開車跑跑我爸的工地,周邊旅遊玩的遛遛的,喜歡種花種草,把家裡打扮的清爽乾淨。以上,你說算不算一個典型的中國母親。起碼我身邊的同學媽媽相差無幾。對生活、家庭、工作都有一定的態度和踐行的宗旨。你看到的也許有所不幸,也可能在時代變遷里她無法適應,但是方式方法可以千變萬化,但是不要一根棍子掄一周人。??我不是灌雞湯,而是講普世,如果媽媽甩我一巴掌叫我快結婚我一定會摔門而出。對了,我是炫媽狂魔,別問為什麼,她全世界最美。
玲瓏沙龍App用戶@同道
聽過一句話:我們所遭受的苦難都源於女人當了媽媽,仔細想想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逼婚,逼生孩子都是媽媽,婆婆,七大姑八大姨和鄰居大媽,當今的女人終於有機會,有權利選擇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了,要珍惜這個機會,我的選擇是不做媽媽
玲瓏沙龍App用戶@mommyemma
因為有孩子,了解了很多兒童發展的案例後,發現很多人的生活都被原生家庭曾帶來的童年傷痛或多或少影響。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那樣的母親。
這跟中國式,我想關係不大。哪怕在歐美,人總是無法在家庭中還能時刻扮演理想、得體、完美的形象。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體陰暗面。多安慰和理解這樣脆弱的自己好嗎多跟自己對話。多了解自己黑暗和冷酷,回溯到孩童,跟過去的自己和解。往往我們如果放不下,童年的影響會讓我們在育兒過程中下意識變成我們不想成為而是童年時期你活生生見過的你抗拒的那個樣子。例如很多有家暴傾向的媽媽,童年中曾經目睹太多父母間的爭吵遭受過母親的家庭暴力。這是潛移默化的。玲瓏沙龍App用戶@毛毛蟲
很害怕母親對子女過度依賴,我媽媽是個照顧家庭無微不至的人,她討厭上班,沒有別的興趣愛好。所有的時間心思都在丈夫子女身上,她的孩子長大了,到了她要放手的時候,她還是不想放,我其實覺得很窒息。
從小,我的愛好、我的努力、我的成績都沒有被take serious,所有的一切都被「可惜是個女孩」「女孩子還是不要那麼辛苦的好」「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現在成績好,高中就不夠男孩子厲害了」......所淹沒,我現在長大了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我想去追求我的夢想,可是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了。你可以說別人的想法為什麼要在意?但是這種從小到大曠日持久的潛移默化真的很可怕,磨損了我的心智。到最後我都差點同意了那些謬論。我是這樣長大,我媽媽小時候的處境不會比我更好,她長大了也是個不敢想不敢堅持不敢做的人,所有的力氣都放在了別人身上。我不怪她,但是我一點都想成為她那樣的母親。玲瓏沙龍App用戶@上輩子是只貓
感覺標榜中國母親確實有點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應該說??主提及的母親形象,既有亞洲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綁架,比如強迫性的奉獻精神,也有中國時代特徵的產物,比如將希望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前者可能不只是產生在中國,而後者卻不一定只發生在女性身上。
關於母親,我想說她只是一個社會角色,卻不是一個人的全部。我的母親雖然並不像??主提及的那樣可怕,卻也是一直忍受著父親的暴力,為我的成長默默的犧牲。她們的選擇,自然是她們這一代人價值觀的體現。我不想成為丁克,也絕不會成為我母親這樣的角色。一個人的生活之所以豐富和健康,可以從他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豐富程度看出來。而我,是不是一個母親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生活在我自己掌控的人生中。推薦閱讀:
※忙碌的爸爸如何才能真正好的的陪伴孩子?
※老人為何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是我們阻止交流還是他們阻止接受?
※我哥這這樣的情況有什麼辦法可以成家?
※我的兒子想變性當女孩子,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