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間接受了開放關係就等於公開出軌嗎?
問姑娘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稱,「2015年的《紐約時報》報道:美國人的出軌率在近年來高居不下:已婚男性有過對伴侶不忠行為的約佔21%,已婚女性有過不忠行為的在10-15%之間。」
由此,問姑娘想到近年來逐漸升溫的另一種婚姻或情侶關係討論——「開放關係」(open relationship)。維基百科對它的定義是:「處在這種關係中的雙方既有保持伴侶關係的意願,又不願受單一配偶制的限制。」
問姑娘稍稍做了點研究,發現其實很多名人都是open relationship的擁護者。例如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影星莫妮克,最近和丈夫一起開了個聊「開放關係」的播客。莫妮克和丈夫結婚11年了,兩人於10年前公開表示,他們除彼此之外,都還有其他不同伴侶。
還有女權主義奠基人波伏娃和哲學家薩特:
波伏娃和薩特共同度過了長達50餘年的親密關係,但是他們並未結婚,且在關係確立的初期,兩人就訂立了契約:他們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彼此的感情,但同時雙方保證各自在生活、感情和性方面享有充分自由,條件是永遠不隱瞞和撒謊。
人與人的關係一直是在不停變化的,沒有一種人際關係的形式是永遠固定的,包括現在的婚姻制度。所以問姑娘今天的問題來了:
1、你覺得自己能接受「開放關係」嗎?
2、你覺得「開放關係」未來有可能成為一種主流的人際關係嗎?
沙龍實錄
玲瓏沙龍App用戶@掩面牛奶君
開放關係問題的難點在於真正理解並尊重開放關係的人非常有限,更多的是打著開放關係的名號劈腿搞破鞋的人。薩特與波伏娃的關係建立在坦誠之上,永不隱瞞和撒謊。這是所有真誠關係的基礎,跟開不開放都關係不大。打臉的話,很多monogamy伴侶都做不到。但是就是有這麼一群人打著「我不要束縛,我要自由,你不要逼我」的旗號明目張胆地不尊重伴侶搞多邊關係,再多邊也是個渣……
個人認為,open relationship的前提是自愛,沒有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權利義務的捆綁,能享有開放關係的必是高知男女,懂得如何平衡自我與世界,如此信息爆炸的時代,找到一個人滿足所有需求幻想一定會是越來越難的事情,所以,我相信它是個趨勢。雖然我是個已婚少女……
玲瓏沙龍App用戶@gegemoon
我很贊成牛奶君說的,任何一段健康的relationship都應該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基礎上。有些人說對伴侶有佔有慾,其實大多數時候他們是不信任對方並缺乏自信。無論是不是開放性關係,伴侶之間首先要對彼此說出真實的想法,坦誠交流。不然就算不跟別人睡覺,還會有很多其他的問題。
當然這在現在的中國社會簡直太理想化了,看這瓏里一群拿「傳統」當論據的我白眼都要翻上天了。當下很多人的婚戀核心還處於繁殖,根本不關心關係健康與否。別忘了100年前男人還娶妾呢,世界上有些國家現在還一夫多妻呢。社會是向著多元化發展的,為什麼要把話說那麼死呢。
玲瓏沙龍App用戶@李意茲
能接受。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如果開放的話,沒有一夫一妻的約束,在一起肯定是因為喜歡或者有利,我最不希望的就是對方因為除此之外的因素留下來。而且覺得愛情本來就是曇花一現然後守著屍體過一輩子,當然屍體也會偶爾詐屍一下??。寧願要很多次發生在不同人身上的曇花一現。
另外,相濡以沫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感情,我相信有,但是感覺沒那麼好運碰到,如果碰到了我會轉投1v1黨。說白了就是不信愛情。玲瓏沙龍App用戶@咕嚕濃
這需要經濟高度發達的前提才能成為主流,女人不再把婚姻當長期飯票,不把婚姻當成和男性共同哺育後代的保護傘。婚姻制度符合大一統國家統治剛需,目前只能是暗流。
玲瓏沙龍App用戶@藍幻幻
得足夠自信,相信在對方心中無可取代,才不會患得患失。我可以接受這種關係。
玲瓏沙龍App用戶@慎履
想到奇葩說的open marriage。我記得不贊同開放式婚姻的反方是贏了。但大家想一想是他有道理贏了還是? 反而我覺得,贊成開放式婚姻的人因為觀點過於超脫現實文明而不得不「輸」。
我妥協於現在的文明不代表我是錯的。有一天你會發現,固定的兩性關係才是阻礙情感的絆腳石,人的博愛需要坦誠相待。我贊成開放關係。
玲瓏沙龍App用戶@李二不打噴嚏
一直希望有人能接受和我open relationship,但是我朋友告訴我,沒有真正have a try之前是無法說到底這個適不適合你的,open relationship也許只是我腦子裡的一廂情願,實際上對我不可行。Anyway,還是很想試試。儘管我現在的男朋友說,堅決不行,不然就打斷我的狗腿……
玲瓏沙龍App用戶@Yuki
這種關係如果雙方都ok,介入關係的其他人也都ok,那應該還不錯吧。但是以我對自己的了解,大概自己不會去做這樣的嘗試,畢竟佔有慾太強,別人跟我閨蜜聊得多了我都吃醋啊!??????
玲瓏沙龍App用戶@非土著的土著
理想和現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雖然開放關係自古有之,但是卻永遠不會是正統價值觀。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遠景。若真有一天開放關係得以在全球實現成為主流,那麼就離共產主義不遠了。
玲瓏沙龍App用戶@左影
意識上支持,但是人的心理很複雜,又有本性(嫉妒之類)一說,所以真正做到有點理想化。還有最重要的社會環境問題。你想這樣玩,可其他夥伴不是這種模式玩的,即使偶爾遊戲交叉了,但各自的認知不同,最終也只會覺得孤獨。大概我們的社會環境還沒發展到那個高度吧。
玲瓏沙龍App用戶@獃獃707
我個人不贊同也做不到……主流不主流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同樣的出發點也會由於人後天自我認知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我的感情一直很純粹,不管是不是曇花一現的愛情,就算分手重新愛,在愛的狀態下,我是符合愛的特徵的:那就是唯一性和排他性!生活不是藝術,不需要多麼個性化的創意模式,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我覺得道德約束是讓生活變得高於動物的偉大創造。
很多時候我覺得兩人關係的不和諧就是想太多,如果人與人關係簡單些,哪有那麼多可想的煩惱?我是覺得大家要不要想一下:到底是先有了煩惱才有開放關係的需求,還是開放需求帶來了更多的煩惱。我和伴侶的關係親密,和諧,前提是我們很坦誠、忠誠、唯一,so,我們幸福快樂。
玲瓏沙龍App用戶@一隻喵
生活在荷蘭,大學所在的sodality的幾位成員在開始serious relationship前都有過或依舊維持open relationship,前幾天的聚會她們也談到過這個以及類似換妻俱樂部的party,她們表示全在於相互信任。但我始終無法想像怎樣去忍受愛的人被別人碰觸的時候胸中燃起的灼燒感呢?
玲瓏沙龍App用戶@luloll
感覺沒有就算了,心不止就讓他燃燒著,順其自然!懶,是人性。孤單,也是人性。維護規律遵守社會,也是人性!開放關係,做不到!
玲瓏沙龍App用戶@Ecila
可以接受,因為人活著就是需要新的事物,與其感嘆愛情慢慢變質,不如多一些自由空間換得彼此尊重。
玲瓏沙龍App用戶@阿竹竹
可以啊,覺得蠻酷的。其實,我心中理想的愛情就是下木總統和claire的那種(當然不包括後來撕逼)。戰場上的同伴,生活中的伴侶,至於身,並不是很在乎。畢竟,野獸都能發情,只有人能思考。
但如果他不是下木(只是借這個機會玩女人),也休想我當claire(雖然我也喪失了玩男人的機會)。
玲瓏沙龍App用戶@簡恩
原來短期嘗試過,失敗告終。對自己和伴侶的坦誠是大前提,雙方精神獨立並且能保持高效交流,覺得比較難的是克服感情里的嫉妒心和時不時間歇性的自我質疑。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開放關係里雙方的吸引力跟exclusive relationship相比高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
玲瓏沙龍App用戶@Arain.Y
大部分人認為開放關係就是劈腿是不忠,但恰恰相反,絕對高的忠誠度才是它的核心和基礎。開放關係的建立應該是在兩人彼此明確對方是自己的soul mate這一基礎上,完全地信任對方。開放關係的維持是一種契約精神。霍金和他夫人就是開放關係,他夫人另外還有一個伴侶,三個人相處得很和諧很快樂啊。
我很敬仰那些真正能維持開放關係的人,他們對每個relationship的掌控和劃分是思想境界不高的人無法做到的。我自己並不會選擇開放關係,因為我對於愛和性的界定仍模糊,且我對每一段戀愛和關係都做不到絕對忠誠更無法分離靈與肉雙方面的戀愛。另外現在竟然有個詞叫「開放式婚姻」,這我就很不能理解了,恕我接受無能,「婚姻」是種法律關係,且意味著伴侶的唯一性,性與愛的重合,開放式婚姻完全是那種婚內想劈腿的人搞出來的幌子,遮羞布。我支持開放關係,但堅決反對開放婚姻。
玲瓏沙龍App用戶@不負春光
開放關係現在還不行,但我覺得走婚不錯,既給人充分選擇的自由,又保證了子女的成長健康,人們結婚不就是為了更好的養育下一代嗎?
玲瓏沙龍App用戶@小香綠眼睛妹
另一半接受叫開放關係,另一半不接受叫出軌。社會發展得太快,我媽說過貞潔是結婚最好的禮物(很多父母都這麼想吧),現在年輕人也開始嗤之以鼻啦。同樣的,等我們小孩兒長大了,我們的兩性價值觀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玲瓏沙龍App用戶@歪
獨佔欲才是真正是否能接受的重點吧。雖然嘴上說接受,但是實際心裡會不會難受?傷心難過憤慨……如何消除這些?充分尊重的前提是理解並接受人性。
玲瓏沙龍App用戶@若愚若愚若愚
開放永遠是趨勢,這個必然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各種疾病,還有一些不穩定因素,但是,汽車的發明又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我們還是一樣離不開汽車,唯一的就是一個人思想修行達到一定的境界這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玲瓏沙龍App用戶@joan
可以接受。有可能主流吧,畢竟在中國一夫一妻的制度也沒過100年。新婚姻法,又在經濟上算給夫妻鬆綁了。合適的時間,就會發生。我國少數民族還有走婚呢。
玲瓏沙龍App用戶@妮娜霓
這個問題看看隔壁大總統奧朗德先生就好了么。法蘭西人民領先世界水平五十年。婚姻現階段在貴國很多時候是一個人養不活自己必須兩個人,原始的生存和經濟需要而已,所以才有那麼多狗屁倒灶的婚房撕嫁妝撕。在經濟層面做不到獨立,就不要花時間談基於人格獨立才能討論的是否精神應該綁定了。西方的紙昭告上帝,東方的香拜給祖先,但愛從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的事,天佑不能,只有自己說了算。所以愛無關種族,無關性別。it just happened at THE moment, and u just happened to be the ONE.
結論,marriage是社會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一種經濟契約,目前貴國的社會福利和法律體系與社會主流價值觀停留在同一水平(落後法蘭西N+50年好了),既然沒有相應的福利和法律保證各人獨立成長生活與終老(例如非婚生子女戶口和待遇問題),那就不要談open了。至於說你拿了法蘭西護照,那當然可以open,但既然都open了,又要marriage做啥?回到本文開頭的栗子,事業照舊,生活照舊,甚至不結婚也可以生子,生完了子也可以依舊不結婚,這是你各人或者你們兩個人的問題,不管別人的事,別人也用腳投票說「我們同意你的不管我們意見因為我們不想管」。
玲瓏沙龍App用戶@佟掌柜
我能接受的open relationship最多是不會互相管束,雙方都可以有自己的空間和交際,應該是戀愛關係中的第四層的那種。畢竟,每個人最先都是獨立的個體,然後才是子女,父母,愛人,朋友,但是身體方面,接受不了~
玲瓏沙龍App用戶@山風
偽命題。開放關係也就是自由平等一個概念。只有相對,沒有絕對。開放關係絕對不是全開放。
玲瓏沙龍App用戶@麋鹿
最近也在很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緣起於前男友出軌。怒讀數本心理學書籍以後意識到,這種一夫一妻其實更多只是道德上和制度上的約束。或者看上去是更人性化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大部分人無法完全分離性和愛,尤其在中國還牽涉到金錢和倫理,估計也只有小部分的人才能接受。
玲瓏沙龍App用戶@泠兒
relationship一般都加上了exclusive的潛台詞,真正的open只能在一個相對小的環境下施行,因為不僅伴侶需要理解這一行為,第三者、第四者等也要思想與這樣的CP同步,這樣就相當難了。
個人覺得男人會更加喜歡這樣的關係,因為天生他們就比女人擁有更明顯的多偶傾向,而且只管播種,不用收割,需要投入的只是一點時間精力和金錢。女人會有意外懷孕的風險,而且可能在孩子出生前無法知道父親是誰,更加無從索要親子投資,最後如果沒人想負責,有可能淪為單親媽媽。任何覺得自己很獨特的人,有自信對方不管在外面發生了什麼,有「你上過別人依舊還是我的人」這樣想法的人,最後應該都被拍死在了沙灘上。沒什麼人是那麼獨特的,你以為的獨特只是你以為而已,當真那麼獨特而具有不可替代性,伴侶也就不會想open了。千百年來,一夫一妻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是大部分普遍適用的法則,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這個法則更好的保護了女人,一時的歡愉和精神高閣什麼也改變不了,生老病死才是人間常態。(私以為 99%的男人open是為了炮,99%的女人open是為了精神滿足 。)玲瓏沙龍App用戶@ro
經營得了open relationship的人,人格獨立度高得超乎人想像,並不會一腦袋扎進戀愛里,傾盡己有。 但其實也挺浪漫,因為不會有很多壓力和迫切,反而會有很多驚喜去woo each other。
玲瓏沙龍App用戶@Benji
還有種Open Relationship,是Dan Savage自創的詞,Monogamish。指couple在精神上親密契合,但允許性背叛或者群體性行為(比如說couple和第三個人有性行為,甚至多人。但他們是以couple存在)。跟大多數人想像中不一樣,很多人從這樣的關係中受益,感情反而更加穩定。
人們很大程度上把一夫一妻制和處女情結連在一起,如果有一點瑕疵,這段感情就算完了。但如果一段感情能保留自己的所有喜好,並且又不傷害對方,這樣合適的方式就是再好不過。這樣的感情少了欺騙、妥協,雙方更加誠實、更多溝通。而且值得注意的一點,同性戀和異性戀在Open Relationship的看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同性戀對relationship的定義、對婚姻的追求。
玲瓏沙龍App用戶@主任
自己有很多性夥伴,或者戀人,但是自己的伴侶又忠於自己,這想必是多數人,無論男女,都樂於見到的事。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的做到接受對方除了自己還有別人呢?自己做不到,又要求對方,有幾個人又能心安理得呢。
玲瓏沙龍App用戶@肉糰子姑娘~
並不反對open,和自己現在喜歡的男生就算open吧。沒有sex,兩個人是性格很像又很互補的那種。遇見他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找到男版的自己了,和他都喜歡自由,既親密又不約束。這個看自己的需要吧,或許有天我和他真正在一起了,會結束現在類似與open的關係的。
玲瓏沙龍App用戶@Caroleee
我也曾思考過這種方式,最後得出結論:那個能和我過一輩子並且接受雙方open relationship的另一半,一定是我的靈魂伴侶(其實就是知己)。而最可悲的是,我並不覺得我能在人生中遇到契合度如此高的靈魂伴侶……
現在廣義上的伴侶是同時擁有身體和心理上的互相需求,但是open relationship則是把身體需求和心理需求分別寄托在不同的人身上,其實我覺得是挺合理的,而且分開的話更容易找不是么?但是礙於目前道德觀,如果我找的另一半表示「不忠誠」會傷心,為考慮他的心理,我可能不會發展open relationship,因為我本身是個肉體慾望並不強的人,精神上能給我愉悅感就足夠啦!
玲瓏沙龍App用戶@小黃花
以下都只是就我個人而言:剛結束一段自以為能「天長地久」的OR with my soulmate——我不在乎他除了在我這裡之外的所有形態。但是!我必須要說的是,極少有男女真的能做到只是單純的soulmate的,靈魂的碰撞也是要傾注感情的,要知道我們都是小動物一樣敏感的人兒呀。
其次,我認為,真的愛約等於是佔有,這是無意識的。我崇尚OR,但是(我們愛一個人,就是交給這個與我們對峙的世界一個人質。我愛你,就是將我自己交給你,把我自己當成人質交給你,從此,你有傷害我的權力,你有拋棄我的 權力……—柏邦妮) 你看愛了就慫了,OR的love offair還不如Bootycall(起碼省了感情投入……)
玲瓏沙龍App用戶@絲瓜藤
其實中國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傳統的,雖然偶爾會有人說笑,古代男人一夫多妻,為什麼我們女人就不能一妻多夫。但要真是落實到檯面上就會發現有太多的牽制因素。
第一,部分女人或許只是把Open relation這個話題當做談資,一旦要在她們身上落實,她們自身可能都接受不了自己那樣!第二,這種開放關係一定要建立在雙方都同意的基礎上,互不介意,也就是說如果雙方都同意就說明雙方都可以接受這種關係或者思想,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對男女朋友他們,男方有好幾個女友,女方有好幾個男友!這還只是在一對男女朋友身上,倘若周圍都是這樣的人,oh,man太混亂了。第三,無論社會怎麼變,男人始終是男人,他們身上的大男子主義不會隨社會進步而削減!即使他們自身希望自己處於開放關係中,他們也不會願意自己的女友也處於這種關係中!最後,兩個人在一起到底是身體重要還是心靈重要。倘若兩個人真的處於開放關係中,那麼開放的到底是什麼?我覺得一定是身體的慾望!反而,少了那種最初最原始的思想或精神的的交流。
玲瓏沙龍App用戶@路圜
正在OR中,覺得是最正確的選擇。
和男友都屬於喜歡體驗各種生活的人,選擇彼此的動機中也有嘗鮮的成分。曾經開始OR是為了擔心拴得太緊而窒息,而嘗試一段時間後發現OR反而讓我們更加珍惜彼此,而對彼此生出一種家人般的感情。對於我,是有他之後看別人都覺得不太夠;對於他,是別的人凸顯了我作為life partner的特殊性。
OR不是適合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對於戀愛的定義和需求不同;我們也經歷過恐懼,嫉妒,與自我懷疑。但OR如果成功,所能給予的對於這段感情的信心以及對彼此的信任,我想是其他感情無法比擬的。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玲瓏沙龍App用戶@Rin
紙牌屋裡Francis Underwood和Claire Underwood之間的關係就是很開放的關係,參見第一季。我覺得超級羨慕,不是羨慕能有外遇,而是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夠如此牢固。
然而我並不知道如何能夠建立起那麼牢固的關係,這是因對象而異的吧,而且會是茫茫人海中的那一個人。不是每一個伴侶都有和你成為開放關係的潛力咯~
玲瓏沙龍App用戶@Tomie
感覺更像簽訂了無形契約的盟友,少了佔有慾的愛情沒那麼可愛呢~
玲瓏沙龍App用戶@Agioia
個人覺得,愛情的種類太多,就好比曾經看過一本兒書里說的,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信仰,你是異性戀god is everything對同性戀接受無能,然而在同性眼裡,everything is god。open與close只是一種相處模式,界定是否愛是否決定愛還太淺。
玲瓏沙龍App用戶@樂意
開放關係,各取所需。你想咋樣都是你自己的事。生活的現狀無論多糟糕還是無論多幸福都是自己的選擇。你總會遇到你想遇到的人,只要你篤定,堅信。
玲瓏沙龍App用戶@littlelu
基本同意,不過open relationship 也有很多種吧。我覺得具體是否可行要看雙方是怎樣的人,具體的條款要雙方溝通並容易才有平穩進行下去的可能,因為一夫一妻的defult婚姻條款都是心照不宣的了,開放後就不一樣,所以單說開放沒有新遊戲規則似乎不好搞。
說到底還是溝通和信任最重要,並且不論如何把對方當作自己primary partner。如果這幾點能做到這個couple確實還真是有點堅不可摧的味道啊!(圖片來源於網路)推薦閱讀:
※有一種寵叫隔代寵
※網紅臉的特徵是什麼?怎樣看待整容成癮的女生?
※男朋友把控欲是不是太強了?
※原來陽光正好和月色真美從不是含蓄地表達,而是直白的愛你
※理性的人會不會不懂愛情?
TAG: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