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一本書 | 城市文化學者 陳少非
文 | 孟楊訪談錄 / The Mengyang Interview
採訪/編輯 | 小溪
< 第109期 >
陳少非說,著述立傳是文化人的一種職責,也是一種本能的追求。他認為,對於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忘卻與漠視都意味著文化人士的失責。正緣於此,他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家叫著「藝閣」的文化機構中,用書籍記載著一座座城市的歷史、今天與未來,以及與此相關的人和事。
創作,讓陳少非和他的文化產業生機勃勃。
圖:陳少非一、書生不窮
書生大多很窮,自命清高。窮得沒有任何慾望,只剩下清潔的思想和文字,窮得心如止水又不動聲色,其實也算是一種境界。
不惑之年的陳少非與印象中的書生形象基本可以划上等號的:溫文爾雅,才思敏捷。說到一些文化命題便滔滔不絕,引經據典,說到一些時政熱點便憤世嫉俗, 言辭便給。唯一不同的是,此人並非是一個窮書生。而是一個因文而富的人。
在少非陳總的名下,有出版公司、影視公司、廣告公司、書店連鎖公司、創意酒業公司、文化投資公司等等一堆與文化相關的產業,這些產業統籌於藝閣文化集團之中,由書生出生的陳少非掌舵,年產值數億元。
儘管如此,陳總仍不脫文化人本色。「我只做與文化相關的事情。」他說,「文化的產業化、商業化,是一個重大的命題,也是一個難題。現在,到處都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國家也支持。但如果你向一個高談闊論文化產業的領導提問:什麼是文化產業?他一定笑得很尷尬,然後這個…這個…不知所云。」
陳總舉例說,有一次他參加社區舉辦的文化產業促進座談會。分管領導當場表態說:「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的名片,全部交由你們去設計製作,這是我們支持文化產業的第一步。」他馬上安排客服人員跟進,後來協議簽下來了,總計28人,每人2合名片,單盒25元,扶持的力度是1400元。除去印刷成本,毛利潤280元,再除去人工、辦公場地分攤成本,基本就是虧損了。
「國家要扶持什麼產業,一定是這個產業不好搞,文化產業就是如此。」對於文化產業,陳總有自己獨到思考,他認為,文而化之,是一個涉及意識形態領域的產業。儘管產業的總體版塊很大,但大部分為政府專營,如報紙、電視、廣播、影視等等,民間資本很難進入。即使部分市場化,也有嚴格的審核制度,而單純留給市場可產業化內容並不多。
確實如此,在百度上搜索「文化產業」,其定義是「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將上述文字簡略,只剩下「創作」、「設計」。
反觀陳總的藝閣機構,之所以能夠做大,恰是在文化產業的夾縫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那就是:專註於文化創作出版,成為閱讀內容提供商。
圖:陳少非
二、文創有道
記者出身的陳少非,骨子裡有一種特別的敏感,他敏感於時代的發展新趨勢,敏感於商海中如何進退自如。1999年,他離開了浙江電視台這個大平台,下海投身於文化產業,並瞄準了當時幾大新興行業,如房產整合營銷傳播、家庭汽車銷售推廣、政府大型節慶總策劃等等,並由此留下若干經典案例,如舟山國際沙雕節、諸暨珍珠文化節、桃花島武俠文化節等活動,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們一直走在產業的前列。」陳總如是說。但不可違言,文化公司門檻低、人員不穩定、公關成本高,公司做大確實很難,「各領風騷三五年」的景象比比皆是。這樣的問題同樣困擾著藝閣公司。在陳少非心中,一直在思考和尋找:如何能讓自己的公司定格於某一板塊,並能夠延續地做強做大?
2004年,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參與出版發行工作。陳少非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決定進軍出版業。市場化的文化出版是一個全新的產業。首先,它作為一種傳播媒體而存在,具有宣傳和傳播的功能,可以稱為「自媒體」(「自媒體」稱謂當下十分盛行,事實上,這個概念在2014年藝閣公司的宣傳資料中,陳少非就提出了這一概念);其次,傳統的出版公司仍然處於計劃經濟的時代,其市場意識不強,民營公司有大把的機會;再次,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政府、企事業單位越來越注重文化包裝,圖書作為深度傳播媒體,市場空間十分寬廣。第四,出版業需要參與的公司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不是一般文化公司所能做,相對競爭較小。
從那一年開始,藝閣有了自己鮮明的個性。
出版業作為大眾傳媒之一,歷史十分悠久,它先於報紙、廣播、電視存在,一直為官方所控制。隨著現代傳媒的迅猛發展,出版業的傳播功能有所弱化,政府才對其監管開始放鬆,允許部分民營企業介入出版行業。
藝閣機構的文化出版項目標瞄準了傳統出版機構之間空隙,以內容提供商的方式介入出版領域,重點圍繞城市、特色地域作為創作對象,與當地政府合作,以圖書的形式宣傳區域文化。既是地方政府宣傳所在城市的「自媒體」,也是城市禮品),並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雅俗共賞,讓讀者輕鬆閱讀。
圖:陳少非三、 妙筆可讀
「寫有人讀的書。」陳少非自信地說,「我們的書並不枯燥,無論是裝幀設計,內容選擇,文字創作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在新華書店上架,絕對有銷量。」事實上正是如此,有些地方政府前期委託藝閣機構創作所支付的費用,很快就通過圖書銷售賺了回來,甚至一版再版,成為當地的特色禮品。
《桃花島:心猿意馬的記憶》,這是一本由陳少非本人署名創作的關於金庸筆下桃花島的圖書。目前已經重版3次,總銷量達到2萬冊以上,成為桃花島旅遊禮品之一。當初桃花島政府出這本書,總計投資不到20萬,而在實際銷售中,已經超過了100萬碼洋。
《湖州名片》是關於湖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圖書,此書重版4次,總印數達到3萬冊以上,是湖州市政府贈送嘉賓的重要禮品。
從2014年開始,藝閣機構已經出版了城市文化圖書近百部。在陳少非的書架上,我們看到了《點沙成金》(舟山朱家尖鎮)、《收藏海洋》(舟山岱山縣)、《1998-2008:游在杭州》(杭州市)、《浦江:文化飛揚》(金華浦江縣)、《行走在美麗之間》(湖州安吉縣)、《街一邊·水一邊》(台州路橋區)、《江南第七古鎮》(湖州鄣吳鎮)……等等城市圖書,琳琅滿目,墨香四溢。
「書籍是文化最樸素的載體,流傳於世的書籍使一些人永生,一些事永恆。」陳少非說,「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每個城市的文化都值得研究。我們用我們的視覺去解讀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以優美的文字為城市著書立傳,是一個城市最好的禮品。」
目前,已有多家出版社與藝閣機構達成長期戰略合作。藝閣也會根據出書的品類為之選擇不同的出版社。作為內容的提供商,真正從歷史、文化、城市的角角落落去發掘,去詮釋,陳少非對這個全新的產業頗有信心。
儘管新興媒體改變了一些人的閱讀習慣,但陳少非堅信,讀書是一種生活狀態,傳統紙媒永遠不會消失,他作為內容提供商,則更加遊刃有餘。尤其從去年起,IP(知識產權)在中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保護和重視,人們從幾年前的只付印刷費到現在的十分認同支付創作稿酬,這是個很好的趨勢。好的內容永遠是稀缺的,藝閣公司的約稿現在已是應接不暇,檔期安排十分緊張。
「我們的目標是一座城,一本書。」藝閣機構的目標是爭取在五年內,為浙江省每個縣區寫一本書,讓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圖:陳少非部分作品
四、藝海無涯
「閱讀應該是一種生活狀態,我喜歡讀書,喜歡寫書,但我不喜歡旅行,我覺得趕來趕去,很累。而且浪費時間。旅途中的景色需要書中的背景文化來印證。我享受書中游的樂趣。」陳少非說:「我覺得行萬里路還不如讀萬卷書。」
讀書的人不少,但是靜下心來,出於喜歡而閱讀的人確實為數不多,陳少非便是這為數不多的人之一。但要他推薦兩本好書的時候,他卻說,讀哪個書舒服,就讀哪個,再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僅此而已。他不主張人云亦云的讀書。他說自己喜歡讀《二十四史》,如果累了,就讀武俠小說。
除了經營文化產業,陳少非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他的社會職務是中國作家協會浙江書畫院副院長,浙江青年書家協會副主席。書法是陳少非的另一種生活狀態,字如其人,文化飛揚。字裡行間,也可感受到他對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更可感受到已逾四十不惑的他對時間的珍惜,對名利的淡薄,對生活的熱愛。
圖:陳少非、記者小溪
* 快問快答: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
13歲旅行,獨自一人去麗水 。
你認為什麼是最奢侈的?
時間。
你最恐懼的是什麼?
老去。
你最欣賞朋友身上的什麼品質?
勤快。
你使用頻率最高的詞?
無高頻詞,會儘可能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你最痛恨的品質是什麼?
懶惰。
你最珍惜的是什麼?
時間。
你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本期編號 | TIC02160520
出稿時間 | 2016年5月
推薦指數 | ☆/ 未評級
- 完 -
原創聲明
本文為《孟楊訪談錄》獨家原創,如需轉載請保證文字作品的完整性,並註明文章來源及作者。
如需合作,請加微信號mengyang1498。
註:本稿為官方完整版,版權歸「TIC五道口杭州工作室」所有。版權所有人保留本稿所有版權,包括文字、圖表、聲音資料。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北京文化局以行為不良為由拒絕賈斯汀.比伯來華演出?
※泰山元尊在道教里是指哪個神仙?
※你見過最美的句子是什麼?
※自然而然|重解道德經 第十七章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