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為什麼說『大部分人的使用感受對你來說毫無價值』
『奔歌』為何變『反指』?
我們經常感到疑惑,為什麼一些人口中的『奔歌』,到了另外一些人那就成了『反指』?這個問題,多半源自『評價體系』的差異,我以前畫過一幅小漫畫:
(註:『奔歌』,即『奔跑著歌頌』,用於表達對某一器物的讚美之情;『反指』,即『反向指標』,在一些語境下代表『看到別人奔歌,但自己買了卻後悔的器物。)
看不明白?沒關係,接著看。
『評價體系』的差異
我們選東西時常採納周邊人的意見,逢人就問:『你覺得 xx 怎麼樣?』;要不就是打開瀏覽器,輸入『 xx + 怎麼樣 or 好不好』。
朋友告訴你,『 xx 垃圾,千萬不要買』,原因是他買過一個,用著用著就壞了;搜索引擎給一堆結果,論壇里留言說:『 打死都不會買 xx』,原因是他買過、他親戚朋友買過,都出了問題。
這些零散的個人使用感受有參考價值嗎?當然有,但是先讓我們來思考一下這幾個問題:
一,你什麼時候更願意到網上發表商品評價,是被坑的時候,還是買到稱心如意的東西的時候?
二,一件商品,我們接觸到了多少信息,能不能判斷信息的可靠性,憑不可靠的信息和個人體驗做出的『野生統計』,能反映多少事實?
三,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工業品,能不能做到 0 次品率?商品運輸、銷售中,有沒有損壞的可能?一樣合格的商品,在惡劣或不適合它的使用環境中,在不正確等等使用方法下,表現會不會一樣?
三,你有沒有遇到過自己評價很好,但別人評價很差的東西,有沒有想過評價標準這一問題?
在我胡謅的《選購七律》中,有這麼一條:
選購七律,來源:器物與我
我個人想法是:
一,人在感覺『被坑』的時候,更願意到網上發表評價,所以當你搜索一件東西的評價時,總是能看到各式各樣的差評(PS:還有部分來自競爭對手)
二,任何商品都有次品率,在運輸和銷售中都可能損壞;在不恰當的使用環境下,使用不正確方法的情況下,商品的表現必然不一樣;即便是百分之一的概率,到了我們手上,也會被當作百分百;大部分人沒有辦法搞清,也很少思量,一件東西出了問題,究竟是買到了次品,運輸中損壞,還是自己使用不當。
三,人們的偏好和評價體系存在巨大差異,你覺得 9 分的長澤雅美,他可能覺得 6 分不能再多;而且我們日常的『評價用語』語義很模糊,同樣是『好』,量化來看,我的理解是東西至少在 8 分以上,別人的理解可能是 6 分,苛刻的人可能是 9 分以上。
簡而言之,個人偏好、知識結構、期望值、用語習慣、其他產品使用經歷,等等要素所構成『評價體系』,以及個人運氣、使用時間和習慣產生的『具體感受』,都可能讓『奔歌』變『反指』,『反指』變『奔歌』。
所以,面對別人的使用感受,我們需要提醒自己:
一,只要願意,絕大部分產品,都能找到為數不少的正面和負面評價;在信息的可靠性無法判斷,沒有經過統計時,它們對我們來說毫無價值。
二,同一件產品,從生產到運輸銷售,從使用環境到方法習慣,任何一步的差錯都可能讓它出現問題。在不了解負面信息的具體原因時,它們對我們來說毫無價值。
三,人們評價體系的差異比我們想像的大,一個人的說的『好』或『爛』,對你而言可能只是『一般』,一個人說的『一般』,在你而言可能是『好』或『爛』,涉及感官的器物,你是最可靠的尺度。
最後,我的建議是,看到任何人的『奔歌』、『反指』或使用感受,都要在心裡打上三個大字:『他人的』。
擴展閱讀:
《選購七律》
《我的撰文觀念》
《為什麼明確結論少,國外評測多?》
《為什麼要反營銷、反廣告?》
《器物本來的面貌和我的目標(小漫畫)》
推薦閱讀:
※2k預算,我能送什麼給她?
※蘑菇好物社. Vol 4 春風十里不如戴你——吸睛又不貴的小眾耳飾
※H&M 有哪些值得買的東西?
※關於學生買衣服,不能買起很貴的,就只能買一些很醜的衣服嗎?
※有一種遺憾,叫做我不曾親手為Ta做過禮物 | Vol 14.蘑菇好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