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油潤不膩,新鮮可口的「響油鱔糊」

響油鱔糊其實最早源於安徽。在安徽菜的歷史中,有三樣東西被視為非常珍貴的食材:斤雞、馬蹄鱉、豆角黃鱔。斤雞指的是一斤重的童子雞,馬蹄鱉指的是幼鱉,只有馬蹄大小,豆角黃鱔則是指豆角般大的黃鱔,即沒有成熟的黃鱔。

其實在山裡這三樣東西都不算稀奇,只是家家戶戶做養殖,還未成熟的甲魚、雞、黃鱔可以在市場上賣到很高的價錢,所以平時家裡很少煮了吃。不過,有時候稻田裡也會有一些野生的黃鱔,孩子們就用漁網抓來,晚上在家裡燒來吃。野生黃鱔的味道非常鮮美,隨便和一些素菜搭配起來,就是非常完美的下飯菜。

老上海劃鱔魚絲非常有意思,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市場里的商販用各種自製的工具劃鱔絲,最有趣的工具是塑料牙刷,先把牙刷的刷毛去掉,然後把平時手握的牙刷柄磨得非常鋒利,用這樣的工具劃鱔絲是最順手的。

大家現在去上海的菜市場仍會看到非常有趣的鱔魚攤位,商販們每天要殺幾百斤的鱔魚,燙熟之後再劃鱔絲的做法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因為鱔魚的表面非常滑,而做鱔絲的鱔魚又非常小,所以根本沒辦法用釘子將它的頭釘住,燙熟之後的鱔魚殺起來非常方便,而且燙熟後鱔魚的血和內臟又都凝固在了體內,所以也很衛生,不會弄得到處都血淋淋的。

上海鱔絲的處理方法非常獨特,要先煮開一大鍋冷水,然後在水中加入醬油和少量的醋,等到水滾開的時候往鍋中加一勺冷水,讓水溫保持在90℃左右,然後馬上將活鱔魚投入水中,這樣燙出來的鱔魚非常好劃。廣東和湖南地區也有很多菜用到緒魚,但是湖廣地區的鱔魚多數都是生殺的,而上海地區的鱔魚都是燙熟之後再劃鱔絲的。

20世紀90年代,那時候北京非常流行上海菜,當時後廚最怕做的菜就是響油鱔糊,可是因為鱔魚的肥美,加上當時北京的鱔魚又很少,所以基本每一桌都要點這個菜,有的時候每天要做幾十盤,可是北京又不像上海,市場里有專門劃好的鱔絲出售,只能從供應商那裡拿到鱔魚,然後自己親自劃鱔絲,讓這道菜的工序變得麻煩了很多,後廚的小徒弟,尤其是北方人對於劃鱔絲這個工作非常頭疼。


推薦閱讀:

我國除了白酒,黃酒,紅酒還有什麼酒?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什麼樣的鍋比較健康比較好呢?
如何看待美食綜藝《中餐廳》抄襲韓國綜藝《尹餐廳》?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