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紀律的學生真的都是好學生嗎?
作者:毛志傑
很多老師都喜歡「聽話,守紀律」的學生,我們傳統觀念中也認為這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真的是這樣嗎?
教育的目的是其實不僅僅在於讓人形成習慣,而是要引導人們不斷打破習慣和規範,這樣才有可能有創新的思想,才有可能進步。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在一個規範好的世界裡生活工作,就會失去創造力和想像力,那麼,人類社會還憑什麼發展?或許,真的有那麼一個規範的世界來臨,也是走向衰敗的開端吧。
從大的來說,歷代君主都是打破原有秩序的典範,但是,成立王朝後,都會建立起一套「紀律」或「規範」,讓民眾遵守。然後,在一輪又一輪的打破與重生的循環中,人類文明得到了不斷的突破和提升。
再看我們的科學發展,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到哲學思想、再到科學觀念的誕生髮展,無不是對舊有觀念的衝擊和突破。如果沒有一批批勇於打破舊觀念的人,就很難有今天的科學成就。
但是,在我們取得科學、文明等各方面成就的同時,我們卻在不自覺地用紀律去強迫約束學生,讓他們合乎現有的規範,不越雷池一步。而一個處處合乎規範的學生,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寶貴的想像力、創造力。並且,強迫是無法長久持續的,並可能引發今後更大的逆反和反彈。
人有精神、物質各方面的需求,也正是不同的、多方面的需求塑造出了具有個性的人。人不單單是學習的機器,也不是為了學習而生,而是希望通過學習走上幸福的道路。如果「遵守紀律」是「學習好」的唯一途徑,怎麼能具備完善的人格?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當然,我們對「遵守紀律」的理解也不妨換個角度來看:遵守紀律並不是學生按權威的要求「兩眼直瞪瞪望著老師不許斜視、手腳必須在一定的位置、寫字都要一尺一寸一拳頭」,而是要培養出具有獨立人格和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當一個人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精神時,就會領會到什麼是有益、什麼是有害,從而自覺地「遵守紀律」,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好學生。
推薦閱讀:
※漂亮的孩子 請你離我家孩子遠一點
※溺愛與關愛的界限(區別)在哪裡?如何做到不溺愛孩子?
※CEMC營地教育管理者培訓三(品牌市場、營地產品)
※父母步行送7、8歲的孩子上學,應該為其背書包嗎?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