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中的「比賽」

最近 "CCC" 三個簡單重複的字母成為了紙牌花式圈熱門的關鍵詞,它既是中國紙牌花式交流大會 China Cardistry Con 的縮寫,也是正在進行的國際紙牌花式大會冠軍賽 Cardistry Con Champion 的縮寫。如果你還不知道中國的 "CCC" ,那麼告訴你個好消息,2016年8月將在北京舉辦我門中國的紙牌花式交流大會,歡迎你的到來。

看標題也會知道,這期要聊的主題正是 "CCC" 比賽,而接下來我並不會細細點評參賽者的視頻拍攝或是紙牌技巧。這期來聊一聊賽場外的他們是怎麼看待「比賽」的,也許你的疑慮能從中找到答案。

過往的經歷 / 角色的轉變

首先,做個簡短的經歷介紹,由於接觸紙牌花式時期較早, 使我有幸以個人或團隊參賽者的身份參與了一些國內國外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比賽。例如中國第一屆紙牌花式類比賽 Free Style 個人賽,Theory 11 最後一屆 CCC 2009 團隊賽,以及 Dan & Dave 舉辦的 Preqel & Pandora Contest Entry 動作比賽。不敢說所有的比賽都參與其中,但每屆冠軍的「誕生」過程絕對算得上目睹和見證。

2009年,我與朋友創辦了 FingerDance 紙牌花式交流平台。2010年第二屆 Free Style 紙牌花式比賽中擔任評委身份,FD90s 紙牌花式比賽中擔任承辦與贊助商。在歷經參賽者,評委,承辦方,贊助商多個角色後才算了解藝術以外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一面。

忽略的角色 / 風險的不對等

相信大多數愛好者會有一種常見的理解,比賽就是技藝和創意的比拼,冠軍甚至熱門選手的作品代表著圈子技術深度的最前沿,甚至將要引領圈子的趨勢和發展方向。很可惜的是,回看近些年大部分的比賽,藝術深度頗有建樹的人很少獲得冠軍殊榮。大家之所以將比賽看待的如此簡單,其實是忽略了比賽中幾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角色。

如果將比賽相關的人群加以分類,便會發現一個不平等的利益關係。一邊是比賽的受益方,也就是參賽者。作為愛好者的你只需動動手指參與其中,便只有兩個結果,名利雙收或是默默無名。另一邊便是比賽的受損方,也就是承辦方與贊助方。即使比賽的關注度極低,甚至參賽人數只有一人都要將獎品與殊榮予以相贈,當然這樣的情況有些誇張也極少發生,關注度多半也會轉化成利益予以回報,但將目光鎖定在比賽這一時間軸來看,受損是必定發生的,而是否能夠達到轉化甚至更大的利益,則是需要承擔風險的。

人氣的背後 / 門檻的降低

無論是比賽的參與者還是比賽的旁觀者,他們的數量也就是關注度與人氣對日後利益轉化的大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也導致了比賽中比拼藝術的深度與技藝一定不利於關注度。嗯,你一定對這個結論感到詫異,不是真正好的東西才會吸引很多人嗎?可能你忘了一句古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還有一個名叫巴萊多的定律,俗稱28法則,其中的2正是內行,而8則是外行。

其實說些大家都有的經歷也就明白了,在展示切牌時總會迎來大眾不解的目光,甚至被說不如拉牌,開扇一類動作。而在紙牌花式愛好者群體的內部也同樣充斥著28法則,追求深度的玩家也經常會迎來「你這個動作多少秒完成,這個困難的動作你能完成嗎?」類似的問題。動作新穎搶眼的原創,近似雜技般難度的動作,拍攝手法震撼的視頻,無疑對外行甚至圈內大部分的人有著致命的吸引。

當然比賽以外更是如此,翻看圈內造詣高深的視頻,往往不如 Virts 這種開扇,落牌加慢鏡的表演方式, Zach Mueller 近似水晶球表演形式的 Isolation 也很受歡迎,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欣賞門檻過高。生活中更是充斥著類似的現象,流行音樂比交響樂更受歡迎,街頭素描比藝術展更受人理解,廣場舞也比國標更廣為流傳對吧?大部分的人欣賞與品位受限於能力,將藝術的深度與欣賞的門檻降低則會引來更多的人看「熱鬧」,人氣和關注度自然會居高不下。這也解釋了為何紙牌花式獲獎選手多半離不開 XCM 的影子加上華麗新穎的拍攝剪輯。

賠本的買單 / 藝術與利益的博弈

曾作為評委的我也經歷著拿人手短的處境,顧忌贊助方的利益無法自在的評選。而後來自己作為贊助方承辦比賽,發現處境更加尷尬。身為贊助方與評委身份,當面對一個沒有任何利益關係卻技高一籌的人時,我是否讓他得獎呢?一方面他技高的「門道」很少有人看懂,一方面卻要自己出資來為他的實力「買單」。

你當然有權力不顧忌贊助商的利益,去追求藝術的高標準和高要求,但這樣的後果一定會招致更多看不懂「門道」的質疑導致人氣慘淡,恐怕贊助商也不會再次伸出「援手」贊助支持這樣的比賽。而當你成為贊助商時,意味著你將要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為真正的「門道」買單,那麼你又會如何抉擇呢?由於我也是歷史的相關人物,很多不便在此列舉,其實選擇來自於身份與利益的不同,轉換視角便會理解很多現象的背後。

利益的捆綁 / 商業與媒體的聯合

近些年紙牌花式藉助互聯網得以傳播,相關的公司也順勢賺得盆滿缽滿。往年間最常見的套路就是某款紙牌需要藉助比賽人氣進行推廣,或是某個公司潛在藝人需要被包裝冠以頭銜。而這次的 Cardistry Con 我們翻看官方頁面尾部,便會看到本屆的贊助方與合作夥伴以及宣傳媒體,由最初的 Dan & Dave 兄弟兩人增加至4個贊助方與6個合作夥伴以及3個知名媒體。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這之中的 Bicycle,你不會天真的認為紙牌花式非凡的魅力吸引了它前來贊助對吧?現如今紙牌花式無意間帶動了紙牌廠商的銷量與訂製業務,這之中有曾經的壟斷霸主 USPCC ,也有來勢洶洶的台灣紙牌廠商。這也迫使作為器材生產廠商的它第一次參與並贊助此次大會。

幾個合作夥伴不光從事著相關商業產品的銷售也肩負著大會的推廣重任。其實僅從贊助方合作夥伴媒體的三方陣容來看,不難推測他們更希望藉助 Discovery,Wired 與 Vanityfair 這類國外知名媒體將紙牌花式推向大眾,讓更多人知曉的同時獲得更大的商業機會,將自身的客戶名單遍布到更廣的人群中而不是圈子內部。那麼與之相關的比賽或宣傳,它們更願意探討「門道」將大眾拒之門外呢?還是製造點「熱鬧」引人上船呢?

商業的活動 / 娛樂的態度

將比賽名次看作能力的判斷依據,其實與廣告文案中虛假的背書容易輕信一樣,正是自身辨別能力的不足,才會依賴聽起來更具「專業權威」機構得出的「報告」。真正具備辨別「門道」的行家,又哪裡需要名次來為「熱鬧」做背書呢?

「比賽」娛樂娛樂就好,看的人不必當真,得獎的人更不必當真。「冠軍」不過是多方利益權衡的結果,沒人會無利可圖的為你「買單」。可能不是因為你有著出眾的能力而是有著冠軍的「賣相」。「活動」還將繼續,因為總有更多的人來看「熱鬧」,而他們眼中的「比賽」不過是這些人的腰包罷了。

CARDISTYLE / 知乎專欄 / 微信公號 / 新浪微博


推薦閱讀:

你做過什麼好事,讓你覺得發自內心的快樂?
學霸眼中的學渣是什麼樣的?
怎麼看待中央台新聞調查欄目2月8日播出的《隴東婚事》?

TAG:纸牌花式 | 商业分析 | 社会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