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智慧與出世間智慧的區別
用佛陀的話來講,人若想要解脫,就必須要完滿十種波羅蜜,這十種波羅蜜分別為:舍離、持戒、精進、智慧、忍辱、實相、堅決、平等心、慈心、布施。
這十種波羅蜜就如十個罐子,當這十個罐子圓滿時,我們就具足了解脫的條件,這時如果再有因緣具足,那我們就能當下涅槃。正如六祖慧能,讀了金剛經,便能當下得道,究竟的原因在於它的十種波羅蜜已經圓滿,而讀金剛經則是它的橋樑是助緣,所以當下他就能夠解脫。
在這十種波羅蜜中有智慧波羅蜜和平等心波羅蜜。雖然在後世,10種波羅蜜慢慢被改為了六種,但是在漢傳佛教翻譯過來時,為了區分平等心和世間智慧是有差別的,所以便把平等心波羅蜜翻譯為般若波羅蜜。
在倩女幽魂這部電影中,燕赤霞給寧采臣的一句對抗邪魔的咒語,就叫般若波羅蜜,其實這個詞本身並不代表任何功用,它只是要告訴我們,如果想要達到解脫就必須要具備這種波羅蜜,而且從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這兩部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這個詞,波羅蜜這個詞語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那到底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呢?它包含了兩種,智慧波羅蜜和平等心波羅蜜,而智慧菠蘿蜜的代表就是世間的智慧,平等心波羅蜜的代表就是出世間的智慧。
我們先談談出世間的智慧,記得我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看出一個人慧根的深淺。
答:對事物表相或實相的覺知能力,一個人的慧根有多好,就能穿透事物多深,最終看到事物的本質。
這句話很拗口,也很抽象。我試著舉一些例子來解讀吧。任何事物都有表相和實相之分。如我們的身體,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我們不可能一夜之間從孩童變化為成人,但是我們身體的變化,我們是看不到。科學家研究,身體每秒變化了1後邊22個0的次數,在最極致的變化里,只有次元子微粒生起、滅去的波動,沒有固體的存在。但是,從表相而言,身體是堅硬且柔軟的存在,是固態存在的。石頭、樹木、高山、汽車,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樣,表相是各式各樣的,但是實相都是次元子微粒生滅的波動,如一堆泡沫。在現實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有潛規則,甚至在我們交流談話的過程中,都是有帶有潛台詞的。例如:我和同事在工作,突然我問他:「你餓嗎?」正常情況下,一句「你餓嗎?」的意思,並不是關心對方餓不餓,而背後的潛台詞是,我餓了,你餓不餓,我們一起出吃飯?但是就我個人而言,害怕被別人拒絕,所以會用婉轉,有迴旋餘地的問話方式來發問。同事可以回答:哦,我這裡有工作需要完成之後才能去吃飯,要不你等我會?他不會直接拒絕我,因為我的發問也不是直接的。在比如,貪官受賄,或者行賄時,肯定不會直接說,給我點錢我把事給你辦了,就如陳佩斯小品里演的一樣,是不是意思意思?任何事物都有表相與實相的區別,而累生累世積累的慧根,就是能穿透多深看到事物的實相,也可以認為是能讀懂交流背後的潛台詞。
累生累世積累的,就是宿世修行修來的,修來的什麼?覺知力。不管修佛、修道、修儒,還是心理學,最後要教人的都是要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同時,對自己的心念保持覺知與平等心。當一個惡念升起了,不去理會它,繼續保持平等心它就會消失。而輪迴一轉,意識層面就會消失,若不修行,覺知和平等心就會緩慢的退轉。就如禪定,就算修到了四禪八定,若是未達到解脫,輪迴一轉,定力一樣會退失。覺知力和平等心會緩慢的退失,是不是意味著修行無用呢?不是的,佛陀說,人要達到解脫,必須具備十種波羅蜜,就如十個罐子,當十個波羅蜜完滿後,再需因緣即可解脫,就如六祖慧能,波羅蜜已經完滿,而讀金剛經是他的助緣,所以當下解脫。也就是說,只要你在修行的路上,不斷的積累這十種波羅蜜,十種良好的品德,自然有一天會達到解脫。而慧根的優良,只是你解脫路上進步快慢的一個衡量標準,標準雖然有了,但還需要實踐和努力。出世間的智慧就是你能看透事物多少的表象,你能把背後多少的因緣看的多透徹,這就極其考驗你覺知的能力,這種覺知的能力是經由你前世不斷修行的開發,如果你的前世的平等性和覺知開發到了非常深的程度,那你今生,就會有一個非常高的起點,這就是所謂的慧根非常好。但是你的慧根好並不代表你有智慧,抑鬱症病人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有非常好的覺知,但並沒有平等心。他們深深的感受到了痛苦與惡意,但因為沒有平等而平衡的心,所以在痛苦中不斷的翻滾,無法自拔。
當你覺知到的同時你還需要去保持一顆平等的心,當在經受別人的辱罵時,你不會在心中升起怨恨,然後反唇相譏;在經歷別人的誇讚時,你不會在心中沾沾自喜,不會開始在心中自吹自擂;當我們具備一顆平等的心時,在遇到外部的挫折,如意或不如意的時候,我們都能以一顆平靜的心去應對,就算別人辱罵了你,你也一樣可以不帶情緒的去詢問他,哦對不起,讓你這樣憤怒。你能告訴我,我做了什麼讓你這樣憤怒嗎?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諮詢師,你會發現,這不是在心理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溝通技巧嗎?這就是這就是平等心的一種體現。
但是要了解,平等心是體,智慧使用,平等心是道,智慧是術。
有了平等心,你的心中才會生起這樣有智慧的念頭,你才能夠表達出這麼有智慧的話語。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是具備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我們可以不斷的學習各種經驗,積累應對各種場景的經驗,而當遇到類似的經驗時,因為我們庫存的記憶,我們可以習慣性的作出反應,譬如還是上邊那個例子,當我們回復他人:「哦對不起,讓你這樣憤怒。你能告訴我,我做了什麼讓你這樣憤怒嗎?」這句話本身就非常有智慧,而這份智慧我們可以來源於學習,來源於記憶的積累,也可以來源於當下一顆平等而篤定的心。
如果你看過佛經的小故事,你會發現,這其中記載的故事中,有很多人會想佛陀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佛陀都是以各種巧妙智慧的方式來解答,甚至現在,朋友圈所流傳的禪師語錄,雖然我們不斷的以禪師的名義去發布一些笑話,但是我們會發現,中國人已經把禪師等同於智慧的代名詞,一旦我們稱一個人為禪師時,那我們的潛台詞一定是認可他是有智慧的。
這份智慧到底是什麼?能解決對方的困擾,同時還能讓對方喜悅的接受。
比如我現在的保險銷售行業,很多人是沒有保險意識,每一個保險銷售員所要做的就是,通過溝通來讓對方認可保險的重要性,同時還能夠購買。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對方接受一個新觀點,同時還能讓對方付出一些代價,喜悅地去接受某一份新事物。
如果你有一盒葯,是專門治療癌症的,非常非常的有效,但是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人得癌症,你知道在未來10年20年之後,會有很多人可能得了癌症,而這盒葯的價錢,是人們收入的1/10到1/5,如果你要想說服人們去購買,那就太難了。
同樣的,佛法需要實踐,需要付出,需要拿出時間拿出精力投注到修行上,所以當很多人還不了解佛法時,我們就需要用智慧去引導他們去實修,而在引導他們的過程中,就非常考驗你的智慧,你不僅需要讓他接受,修行對於他有好處的觀點,還能讓他對修行產生出歡喜心,並且去實踐、這需要的就是世間的智慧,但在世間智慧的基礎上,你需要一顆平衡而平等的心,因為智慧來源於平等的心。
平等心的建立,是一點一滴的過程,當平等心達到極致時,涅槃就會呈現。就如我們下了班回到家中,放鬆下來時,心中各種的念頭就開始不斷的浮現,身體中會浮現各種焦躁不安的情緒,我們會想要玩遊戲,我想要看小說,會想要睡覺,會想要享受各種的事物,而禪修,就是將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個鎖緣,連接你意識和潛意識的鎖緣,以此來開發你的覺知力和平等心,因為當你覺知時你會發現,你心中的念頭會排山倒海中不斷地湧來,而禪修的技巧教導你,當注意力走掉時,你需要不斷的把你的注意力拉回到你的鎖緣上,當你的注意力會不斷的被帶走,你需要再不斷的拉回來,心的定力慢慢就會被開發。就如你站在河中,洪水不斷的向你衝來,而你用盡全身的力氣站在那裡,經受洪水的沖洗,慢慢的你就會越來越強大,就一塊石頭,不斷的經受洪水的沖洗,它會越來越圓潤,越來越光滑,禪修就是這樣的道理,不斷的去面對內心念頭的衝擊,還不斷的將自己的注意力拉回到身體內的鎖緣上,你的平等心就會被開發。平等心建立後,你就會越來越有智慧,同時你的對自己的掌控能力也就越來越強。
但是世間的智慧,也可以通過學習來獲得。你有了世間的智慧,但並不代表你就一定有平等心。
平等心是道,智慧是術,平等心是體,智慧是用。
智慧需要圓融具足,因為我們用智慧去改變他人的理念是,我們一定要順著對方,不能和對方對著來,我們要不斷地讚美他,順著他,這樣他的注意力才會回到我們的身上,這時我們才能向他灌輸一些正確的理念,當他具備了這樣的理念時,我們就可以鼓勵他去嘗試。所以對於世間智慧來講,要圓融圓潤,不能一根筋兒,不能太直接。
但是對於出世間的智慧來講,道就是道,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真理,是不變的真理,你不能說種瓜可得豆,種豆可以得瓜,你也不能說,種豆得豆是對的,種豆得瓜也是對的。真理就是真理,不能隨便更改。
正如佛陀所講的十二因緣,這是我們輪迴的根本原因,是事實,是真理,你不能為了迎合他人說:啊,那十一因緣也是可以的。
之前發表了過一篇文摘,叫超度只是自欺欺人。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的爭議,有些朋友出於好意,在評論中留言說,超度有用也是對的,超度無用也是對的。當保持著這種觀點時,其實就是在用世間法來解讀,出世間法。就是在講,種豆得豆是對的,種豆得瓜也是對的。看到這樣的言論,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去回答。因為他們也是好意好心,就像居中調停一樣。但是法就是法,我們可以用世間的智慧去向他人解說出世間法,是我們不能隨意的去更改出世間法。就我而言,也是一個非常沒有智慧的人,因為很多文章語言都非常的直接,動不動就打臉,所以也就是缺少了世間圓融的智慧。
推薦閱讀: